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陈玄礼追随唐玄宗45年,为什么却在马嵬坡兵谏

以史为鉴 2023-07-03 10:27:08

陈玄礼追随唐玄宗45年,为什么却在马嵬坡兵谏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陈玄礼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陈玄礼跟随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使得李隆基再一次从女人手里夺回了唐朝江山,论功劳是无人能及,论感情是曾经与皇帝共同作战过,也是无人可比。李隆基登基后让陈玄礼宿卫皇宫,一直到安史之乱共追随唐玄宗四十五年,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为什么到了马嵬坡陈玄礼会落井下石呢?

迫于形势,不得不屈服

安史之乱的时候,整个唐朝可以说是乱成了一锅粥,朝廷里面皇帝带领文武大臣率先逃跑,地方上军阀纷纷自立观望,不去长安勤王。几十年没有经历过大战事的唐帝国在这次内乱中被打的措手不及,唐玄宗当时也没有应对叛乱的心理准备,在杨国忠的蛊惑下就开始了向四川避难的脚步,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到马嵬坡的时候停了下来,几百人的禁军突然发生哗变,说是要求诛杀奸相杨国忠和妃子杨玉环。这个时候的陈玄礼不但没有站在李隆基那边,反而跟着禁军将士们一起催促杀掉杨国忠和杨玉环。

事后分析陈玄礼当时会做出这种反常的举动实在让人感到费解,他和皇帝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但是为什么会一反常态呢?现在看来终究还是人性的弱点所导致的,当时他虽然贵为禁军首领,可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对剑士们的约束力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太子李亨当时已经做好了逼宫的打算,就算陈玄礼不从,也是无碍大事,而陈玄礼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地位,只能跟着他们一起逼李隆基杀掉杨国忠和杨玉环。

唐玄宗暗中下令指使

川蜀之地在现在都还是很难进入的,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更是号称天险。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四川自从秦朝李冰修建都江堰以后农业便十分发达,更是号称天府之国,距离陕西也是十分近,这样一个好地方便成了唐玄宗避难的好地方,他计划着逃亡蜀地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反攻长安也不是不可能,可是杨国忠担任剑南节度使多年,蜀地早就已经布满了他的心腹和眼线。如果唐玄宗就这样贸然前去的话很有可能会被杨国忠效防曹操故事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自然不是唐玄宗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他便命令陈玄礼故意制造哗变来杀掉杨国忠来消除去四川的风险。

真正的历史早已经不为人们所知。陈玄礼初始的动机也就更加扑朔迷离了,上述论调全属个人推断,希望大家共同评析。

陈玄礼对李隆基忠心耿耿,为什么在马嵬坡背叛了他?

陈玄礼对唐玄宗是忠心耿耿,自然不会在马嵬之变的时候选择背叛唐玄宗,而是他知道这时?背叛?唐玄宗是最好的选择,不管是对唐玄宗还是对整个唐朝来讲都是有利的,他虽然明面上是背叛唐玄宗,但是真实的目的却是在帮助唐玄宗。

当时唐玄宗发动政变,清除韦后的势力,在这时陈玄礼就立下了大功,也是在这时陈玄礼就成为了唐玄宗的重要心腹。也是因此唐玄宗将整个皇宫的防卫重担交给了陈玄礼,可见唐玄宗对陈玄礼的信任,这是将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了陈玄礼守卫。

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整个唐朝陷入了动荡,甚至唐玄宗也不得不选择逃跑。就在马嵬这个地方,陈玄礼发动了兵变,不顾唐玄宗的反对处死了他心爱的杨贵妃和国丈杨国忠。这也让很多人认为陈玄礼此时是背叛了唐玄宗,其实并不是这样。

陈玄礼之所以会选择发动兵变,是为了唐玄宗。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之前也算是一个明君,让唐朝处于一个鼎盛的局势。后来因为杨贵妃的出现,让唐玄宗深深迷恋她,而杨贵妃的父亲杨国忠也是乘此时机钻了出来,靠着自己的女儿得到唐玄宗的信任,从此开始霍乱朝政。

所以在马嵬之时,陈玄礼发动兵变,杀死了杨国忠。这一点是为大唐铲除奸臣,这也是一个除掉杨国忠的大好时机。还有就是帮助唐玄宗,让人们的怨气更大程度上转移到杨国忠和杨贵妃的身上。要知道当时不管是百姓和士兵都对唐玄宗有着极大的怨念,如果陈玄礼不这样做的话,不说安史之乱能不能够平定,可能不知道哪一天唐玄宗就被士兵或者百姓杀死了。

跟随唐玄宗45年的大将陈玄礼为何在马嵬对玄宗落井下石?

历史上,陈玄礼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关系非同一般,据说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后来李隆基发动唐隆事变,杀死韦后与安乐公主的主要依靠的力量,正是陈玄礼。也正因为此,李隆基即位后,封陈玄礼为禁军龙武大将军,掌管禁军六军,而从此他就作为唐玄宗的心腹伴随左右。

公元756年,由于安史叛军攻破潼关,李隆基不得不带着部分文武大臣狼狈出逃长安,在行驶到马嵬驿时,护卫的军队突然失控,军人们嚷着要求唐玄宗给个说法。总而言之,大唐帝国变成今天这种局面,大家沦落到这种地步,到底是谁到错,必须得有人承担责任!

面对怒气冲冲的军人们,作为禁军首领的陈玄礼明显已经压制不住,如果当下他不能给将士们一个交代,不要说他自己,就是唐玄宗,恐怕也会被愤怒的军人们给杀死。因为,所有人的心里其实都很明白,眼下大家所遭的罪,其罪魁祸首就是唐玄宗本人。

只不过,当时将士们还不敢直接将矛头指向唐玄宗,毕竟皇帝的威严还在,但是,如果不能够及时给三军将士一个满意的交代,谁也不能保证随着怒火的蔓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在这种背景下,杨国忠就被交出来当了替罪羔羊。

当唐玄宗听到杨国忠被杀的消息后,那是惊呆了,因为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但让唐玄宗没想到的时,当杨国忠被杀之后,三军将士的愤怒并没有消除,他们一致要求将杨贵妃和她的两个姐姐也交出来一并处死。

唐玄宗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再表示不忍心,甚至直接告诉众人说:?我知道你们在针对我,可是她们三个实在和帝国的决策没有任何关系,她们对我的决策,一点影响都没有,你们干嘛要杀她们三姐妹呢!?

但是,三军将士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斩草要除根,杨贵妃和杨国忠是亲戚,现在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如果杨贵妃还活着,保不准她以后会借机报复。所以,为了让大家能够安心继续追随您,只能希望您忍痛割爱。

当时,陈玄礼甚至亲自带领众将包围驿站,跪于唐玄宗面前,请求玄宗诛杀杨贵妃,否则,拒绝继续前进。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只能下令处死杨贵妃,而这也就是史上著名的?马嵬驿兵变?。而据说,马嵬兵变,其实就是陈玄礼在背后指示军队哗变,毕竟他是禁军之首,士兵都听他的命令。

并且,史书上也有明确记载,在军队哗变后,陈玄礼便主动和东宫宦官李辅国联系,让他转告太子李亨,请他出面杀掉杨国忠,以平息将士们的愤怒。而当时李亨犹豫不决,最终士兵自己主做把杨国忠杀掉。后来杨贵妃姐妹被杀,也是因为陈玄礼的反复坚持,最后唐玄宗被逼无奈,只得让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

而正因为此,也才有了陈玄礼在马嵬对玄宗落井下石的说法。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陈玄礼缺乏发动马嵬兵变的动机,因为陈玄礼能够拥有现如今的权力和地位,只是因为他和唐玄宗的特殊关系,并一直深得唐玄宗的信任,所以他的利益和唐玄宗是牢牢绑在一起。

而马嵬兵变对唐玄宗来说,打击非常大,因为愤怒的军人先斩后奏杀了宰相杨国忠,又逼迫皇帝下令杀死自己心爱的女人,这已经是在赤裸裸的挑战唐玄宗的皇权,而一旦唐玄宗的权力和地位受到威胁,作为嫡系亲信的陈玄礼也好不到那里去。所以正常情况下,陈玄礼不会主动做出任何损害唐玄宗权力的事情。

可能有人会说,陈玄礼或许是觉得唐玄宗大势已去,所以想借机讨好太子李亨,转而投靠到李亨门下。但问题是,如果真是这样,在马嵬兵变后,李亨擅自率领部分人员北上称帝,陈玄礼理应当跟随李亨一起北上,按照他的这份功劳,李亨必定不会亏待他,但陈玄礼却选择继续跟着唐玄宗到蜀地。

而且,如果陈玄礼真是马嵬兵变的背后指挥者,唐玄宗在到达蜀地后,不管是出于任何原因,他都不应该放过陈玄礼,更不用说继续重要他。但结果却是,唐玄宗依然对陈玄礼非常信任,并且后来唐玄宗从巴蜀回到长安后,还特意封陈玄礼为蔡国公,封三百户。

所以,从马嵬兵变后,谁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来看,太子李亨才应该是这背后的真正指挥者。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在唐玄宗等人逃离到马嵬驿时,太子李亨想趁机脱离唐玄宗到北方发展自己的势力,于是便煽动禁军哗变,陈玄礼为维护唐玄宗的地位不被动摇,便请求太子李亨杀掉杨国忠。因为,如果是太子李亨出面杀掉杨国忠的话,皇帝的尊严就依然能够继续维持。

当然,李亨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因为这样一来唐玄宗就可以继续保持神圣不可冒犯的威信,所以李亨就故意犹豫不决,最后逼得将士们自己动手杀掉杨国忠。也正因为将士们是擅自杀掉杨国忠,自然害怕以后会遭杨贵妃的报复,所以才强烈要求杀掉杨贵妃。

在这种背景下,陈玄礼出于保护唐玄宗,只能跪在地上请求处死杨贵妃,否则事已至此,军人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最后,也正因为杨国忠和杨贵妃被杀,唐玄宗的威信自此不复从前,于是李亨趁机与唐玄宗分道扬镳,北上灵武,自立为帝,成为最大的赢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6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