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曹操虽然在三国之中是实力最强的一位,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也是高于刘备和孙权的,但他一生却没有及地位甘愿做一个丞相。建安21年的时候曹操被封为魏王,与天子之位只差一步,这时候的曹操早在三年前就应该立世子,但他并没有立。封王后也应该尽早立太子,但他也迟迟没有行动。本来立不立太子应该是曹操说了算,但他如果久久不行动朝廷难免生变,这个已经不是他个人的私事了。
其实也不是他不想立,而是他无法作出选择,在他的几个儿子当中个个都很能干曹丕、曹植、曹彰各有所长。
曹丕喜欢上战场,他在十一岁的时候就跟着曹操出征了,经历过许多大型战役积累了丰富的临战经验。
而曹植的文学才华天下闻名,曹彰也是武艺高强、骁勇善战,但他不喜欢读书只喜欢做将军,但要做王不能只会打仗,所以曹彰不是太子的最好人选,而曹丕和曹植呢?虽然各有所长但他们没有偏科文武都行,所以这俩人是比较适合当太子的,至于他们两人中选谁?曹操一直下不了决心。曹操不急,但投机看客们却着急了,他们从中看到了机会个个伺机而动,分别把自己的前途赌在曹丕和曹植手上,众人见曹操迟迟不选长子曹丕为太子,以为他要改变力嗣以长的规则,于是纷纷站到曹植这边。
司马懿是曹丕的属官,所以他经常跟在曹丕左右,他也要为自己的前途做出选择,而且必须一步到位不能选错,否则他的前途就完了。司马懿最终把赌注押在了曹丕身上,他毫不犹豫地对曹丕说你才是真正的太子人选。曹操之所以这么久立不下太子的决定,说明他在犹豫要不要改变力嗣以长的规定,但在两个儿子的实力一般的情况下,他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个自古以来的规则,因为改变这个规则需要冒风险。司马懿看出了曹操不想冒这个险而且他自己也不想冒背叛曹丕的风险,所以他宁愿保持现状,这样不管将来谁当太子,至少他的性命不用担心,但司马懿既然选择了曹丕,他为了自己的前途也必然尽全力,扶持曹丕当上太子,所以他与陈群吴质等人组成一支最有实力的战队,到处奔走为曹丕争取大臣们的支持,后来这几人还被称为太子四友。结果证明司马懿的选择是正确的,曹操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最终还是听了元老们的建议选择曹丕做太子。
正因为司马懿在立太子这件事上付出许多,所以他得到了曹丕的极大信任,两人常常形影不离,出入门室都在一起。朝中但凡有什么大事曹丕必和司马懿商量,而司马懿也常常能给他奇谋,就这样司马懿从一个可有可无的属官,成为了太子最信任的人。一举成为曹魏的重臣,树大招风司马懿的出众才华最终被曹操发现,他觉得司马懿虽然有才但更有野心,于是想除掉司马懿,并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人臣将来必造反,但曹丕却不信依然为司马懿说好话,此时太子的地位还不稳,曹植依然不死心。曹丕不能没有司马懿,所以就算曹操想杀他,太子也不许。司马懿知道自己有危险行事越发低调了,做出一副全心全意为太子服务的姿态,这种姿态暂时骗过了曹操,让他觉得司马懿对曹家还行不成威胁,于是他没有杀司马懿只把他调走了,只让他当了军师属官不给他实权。
但仍然能利用他的智慧,曹操在用人上也是一绝,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操还没把司马懿驯服自己就病死了,最终曹魏江山也被司马家夺取了。
曹操在执政期间,率领自己的军队消灭了周边的少数民族,为了防止他们东山再起,曹操想到一个办法,把胡人内迁。曹操在世时,少数民族都害怕曹操的威望。但是在曹操死后,这些少数民族开始谋划自己的部族。在司马懿抢夺了曹氏的江山后,建立了西晋王朝。司马懿的后代是一个彻底的傻瓜,完全没有能力处理政事,此时西晋北部出现了?八王之乱?,西晋的实力大幅度削弱。这时候内地的胡人开始抢夺原来的地盘,最终攻破了西晋的都城,至此西晋王朝灭亡。
司马懿是河内的世家大族,当时的曹操想要让司马懿出仕,但是司马懿拒绝了曹操,就是因为曹操是宦官,司马懿十分嫌弃曹操,直到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司马懿被迫加入曹操的麾下。司马懿虽然效忠曹氏家族,但是私底下有自己的小算盘。
在曹操死后,司马懿经历曹丕和曹睿两代皇帝,在司马懿的忍辱负重下,司马懿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在慢慢的运作下,司马氏掌管了整个魏国。司马懿的后代司马炎建立了西晋王朝,统一了天下。但是司马懿的后代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内地的胡人。司马炎驾崩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承了他的皇位。
晋惠帝司马衷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傻瓜皇帝,大臣们了解后,开始敛财。国家内部出现了八王之乱,西晋的国力在慢慢削弱,迁入内地的胡人开始忌惮西晋的土地,边境的少数民子也加入了这次战争。在司马衷的无能下,西晋王朝的都城被内地的少数民族攻破,西晋灭亡。
我们国家历史上有非常多的人在一开始都不被别人看好,觉得他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但是后来却因为某些事情而一鸣惊人。最后名满天下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就举几个我们都熟知的例子来给大家。
首先,第一个在历史上不被看好的人就是姜子牙,我们都知道姜子牙是在非常年老的时候才被周武王给看中,然后请回国去当他的宰相,最后帮助周文王建立了周朝,统一了全国,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一直在等待他的那个君王,能够使得他才华的君王,为此他不惜用非常多年的时间去磨练自己的意志,在溪边一直等候。之前姜子牙只是在昆仑山上学习了一点皮毛仙术的弟子罢了。但是元始天尊却交给了他一向非常重大的任务。所以在他接受这个任务之后,他就非常的用心开启了逆袭之路,最后名满天下。
第二个我觉得在一开始不被看好的人才,还有司马懿,当时在曹操身边有非常多厉害的谋士,比如荀彧和贾诩还有董昭以及王朗等人。这些人都是曹操早期一直带在身边的非常有智的谋士,而司马懿,在曹操遇到他之后并没有对他进行重用。但是司马懿却一直隐忍扩大自己的势力,发展自己的谋略。
他几十年磨一剑,最后终于在经历了三朝的更替之后取代了曹操打下的江山。虽然在历史上司马懿这样的做法是属于谋朝篡位,是非常不雅的事情,但我觉得他也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了这样一份成功,所以他也是早期并不被看好的人,但最后却一鸣惊人当上了一国之君。
最后一个我们来说说国外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我们都障碍因斯坦在小的时候被人当做是弱智,因为他当时三四岁连说话都说不清楚,智力也不是特别的高,所以他的父母和朋友都觉得他以后一定是一个弱智,但没有想到他后来的成就有那么高。
在三国时期,涌现出来的各国谋士是一道风景线,他们各有个性和智慧。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不过这也和三国演义倾向于蜀汉贬低曹魏有关。事实上,曹魏之栋梁,司马懿,丝毫不逊于诸葛亮,他的才能,从他盗取了自己主子的江山就可见一斑。
说起司马懿,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隐忍。高平陵之变之前,他一直装病,远离曹魏的权力中心,影响力逐渐减小。尽管司马懿是曹丕和曹叡的两任托孤大臣,但皇帝曹芳软弱,曹爽手握兵权,就是最有话语权的人。然而曹爽万万想不到会被这个?重病?的司马懿摆了一道。
(曹爽)
趁着曹芳和曹爽兄弟去祭拜祖宗陵墓。司马懿终于出手发动了政变。此时我们来看一下实力对比,司马懿手上的兵只有司马师的三千死士。而曹爽手上有天子,随时可以召集兵马讨伐司马懿谋反,区区三千人哪里抵挡得住。
司马懿唯一的资本,是身边有曹魏开国元勋的支持,例如蒋济,高柔等人。但三千人和一干老人的支持,也只能让他做到起兵这一步,仅此而已,如果曹爽硬碰硬地打,司马懿是完全没有胜算的。
(高平陵政变)
政变第一步,司马懿逼着太后下旨免去曹爽的官职,太后也并不勉强,毕竟曹爽胡作非为惯了,引起很多人的不满,除了太后,包括蒋济等元老。司马懿能够吸引一干老功臣簇拥在他身边,一是因为曹爽的作死,更重要的是司马懿历经四朝,政变之前,可以说是劳苦功高鞠躬尽瘁的老臣,没有一丁点污点,任何人都没想到这个人会夺取江山。
有了太后的旨意,司马懿相当于控制了洛阳城,他打开武器库装备司马师的三千死士。即便如此,曹爽依然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全国的兵权在皇帝手上,皇帝在他手上,完全可以重演老祖宗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这时候,曹爽自己放弃了。
司马懿从曹操时期就跟着南征北战,军事经验不能再丰富了。曹爽虽为大将军,但唯一经历的战役是兴势之战,还被蜀汉的王平打得彻底失去信心。他不敢和老兵司马懿打。而此时蒋济等重臣都被派来游说他,说司马懿只要兵权,不要曹爽的性命。
对一个已经怂了的人来说,这是个有诱惑力的条件。即使司马懿不可信,蒋济是绝对可信的,于是曹爽信了,乖乖交出兵权,失去了最重要的一张底牌。
兵权到手,司马懿转身就杀了曹爽,真是背信弃义的典范。老臣蒋济气得重病,豁出老脸给你做担保你转头就把我卖了,这张脸往哪搁。越想越气,几个月后就撒手人寰。司马懿化身一个杀人机器,不斩草除根誓不罢休,屠了整整八个家族。手段之狠辣,脸皮之厚,都令人叹为观止。
(被气死的蒋济)
曹爽身边的首席智囊:大司农桓范,不仅看破了司马懿的心思,连平定政变的方案都准备好了。司马懿这一手,不只是想让曹爽罢官,必是要曹爽的命,连一干老臣打包票都不信,只信自己的判断。
他的计划是曹爽逃到许都,以天子名号,号召天下兵马来保护皇帝。曹魏禁军都在曹爽兄弟手里,许都是故都,城墙修得固若金汤,曹爽是正统的曹氏子弟,平定叛乱师出有名。以天下之力对抗洛阳孤城里只有几千人的司马懿,可以说翻盘只是举手之劳。
曹爽接替父亲曹真的职位仅仅几年,还是个政治新手,很天真。居然说出:?我罢了官职还有侯爵身份,一样可以做富家翁。?桓范都快被这小子蠢哭了,骂他:?曹真何等英雄,怎么生出你这猪一样的儿子!?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权力就像骑在猛虎背上,若不能驾驭猛虎,摔下来,就会被撕得粉碎。权力面前永远只有你死我活,没有折中方案。
桓范满腹谋略却跟了一个胆小如鼠,未战先怯的主子,在曹爽放弃兵权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的结局了。司马懿知道桓范通风报信之后,怀恨在心,整整灭了桓范三族。此时桓范又展现出他的远见,他知道曹魏是完蛋了,覆巢之下,自己也不可能脱身了。他最后的举动,是送自已的小儿子桓楷逃离京城,一个赵氏孤儿式的故事。
桓楷在历史上资料寥寥无几,不像他的父亲那么有作为。因为他一生都在隐姓埋名地生存着,暗中招兵买马,积蓄实力,只盼有朝一日扳倒司马家族,为自己全家报仇。君子报仇,岂止十年,桓楷的复仇使命传了好几代人,终于在优秀后人桓温手上实现了目标。桓温逼迫晋安帝退位,自己建立了桓楚政权,虽然这个政权仅仅持续了七年,但司马家族再也没能东山再起,最终由刘裕接管了天下。由此可见,桓氏是司马家族倒台的关键一环。
估计司马懿应该也没有想到,当年自己漏杀一稚子,竟然给司马家族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他一生隐忍不发,等到年过古稀才拿下的江山,就这么易主了。也许桓楷的确没有司马懿的才智,但此人的隐忍和坚持,又何尝不是当年的司马懿呢?
汉室未杀曹操,曹操夺取了汉室江山,成为一代枭雄。曹操未杀司马懿,司马懿用同样的手法夺取了曹操的江山,建立了晋朝。司马懿未杀桓楷,百年之后当年情景重现,江山易主。这就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吧。非正途得到的权力,终有一天会失去。
三国的历史中我们能看到曹操算是一个比较惜才的人,但是在曹操晚年时期却杀掉了当时的大才子杨修,但是最后却放过了篡夺了曹魏政权的司马懿,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第一点原因就是两个人的出身不同,杨修出身于世家大族,他的父亲当时带头反对过曹操,杨修又是袁绍的外孙,司马懿则没有这么复杂的家世关系,他的父亲对曹操还有知遇之恩,虽然曹操算是一个不看重别人出身的人,但是这也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第二点原因就是两个人情商不同,司马懿比较善于隐忍,而且有计谋,做事情都可以忍住,所以才会等到最后夺了曹家的江山。但是杨修性格不一样,他是一个比较爱面子爱出风头的人,所谓树大招风就是这样的,甚至于会挑战曹操的权威和底线,这一点肯定会受到影响。
第三点的原因是站错了队伍,杨修和司马懿分别辅佐了不同的人,一个是辅佐曹植,另一个辅佐的是曹丕,但是曹操却决定立曹丕为自己的继承人,所以对曹操来说肯定会给曹丕留一个能够辅佐他又不会对江山造成威胁的人,只能说司马懿隐藏的好。总的来说曹操留下司马懿是有一定原因的,为了稳固江山,最后也只能杀了杨修,反而留下了司马懿,当时的曹操也没有想到结果留了一个定时炸弹给自己的后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5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