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除了有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还有一个组织你知道吗

以史为鉴 2023-07-03 09:38:40

明朝除了有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还有一个组织你知道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中又有许多的王朝更替,明朝就是其中之一,明朝是封建社会中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的不和亲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朝当时还流传一句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可以看出明朝也是一个比较有血性的王朝,我们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为朱元璋,朱元璋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虽然朱元璋屠杀功臣让人诟病,可朱元璋的个人能力还是不能被否认的。

朱元璋被称为“乞丐皇帝”,与他的出身是有关的,因为朱元璋的出身非常的贫困,元朝末年,因为其残暴的统治民不聊生,所以有很多的农民起义,后来朱元璋也加入到了起义军中,朱元璋靠着自己的能力,成功的在起义军中站稳脚跟,最后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开始不信任身边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加上一些功臣觊觎皇位,朱元璋开始屠杀功臣,朱元璋不仅仅屠杀功臣,可能是因为朱元璋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就组建了一直只听命于自己的队伍,也就是锦衣卫,锦衣卫的成员都是皇帝的亲信人员,朱元璋以这种方式来加强中央集权。

后来朱棣继位之后,因为朱棣的皇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朱棣就成立了东厂来镇压反叛,而且朱棣对于锦衣卫也不是很放心,所以成立东厂也是为了制衡锦衣卫,东厂成员都是朱棣亲信的太监,这个时候太监也被朱棣带上了历史舞台,也开启了宦官乱政,到了朱见深时期,因为其年幼,大臣不把朱见深放在眼里,这个时候朱见深成立了西厂,西厂让人们的暴行,让官员和百姓更加的畏惧。

到了明武宗时期,马永成掌管东厂,谷大用掌管西厂,太监刘瑾与他们二人不合,刘瑾为了自己专权与其二人对抗,刘瑾想让明武宗成立另一个机构,最后在刘瑾的软磨硬泡之下成立了内行厂,刘瑾此人十分狠毒,与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不合,刘瑾开始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疯狂的打压东西厂,内行厂一时间成为让人恐怖的组织。

内行厂可以建立就是因为明武宗比较喜欢刘瑾,再加上刘瑾的心狠手辣,也让内行厂成为让人闻风丧胆的一个组织。

明朝时期的宦官机构,除了东西厂还有什么?

明朝时候宦官的权利应该是几个朝代里面相对来说比较大的了,那时候的宦官机构首当其冲就是东厂和西厂了,但是还有一个部门被忽略了,那就是锦衣卫。也就因此构成了“两厂一卫”这一广泛流传的说法。

东厂、西厂、锦衣卫,在明朝时期可是出尽了风头,他们是直接替皇上办事的,不用通过大理寺等重重机构的审核批准,直接就可以抓人,不管抓王官大臣还是平头百姓,都是风风火火、无所顾忌的,毕竟人家后面有皇帝撑腰呢。

锦衣卫在唐朝后期是被东厂管理着的,毕竟当时的皇帝很信赖也很依赖身边的太监,所以导致东厂太监当道,气焰高涨,所到之处都让人闻风丧胆,那时候的锦衣卫,多大的头目见到东厂管事的都得点头哈腰地供奉着。其实锦衣卫初衷就是为皇上抓人、处理一些琐事的,后面慢慢变了滋味。

东西厂和锦衣卫其实本质上都是作为皇上的内侍机构存在,这三个机构的壮大也代表了皇权的集中和强大,而且后期东西厂和锦衣卫到处欺负百姓、肆意妄为、欺压富商,妥妥地败坏了锦衣卫和东西厂的名声,也就间接败坏了皇上的名声。

所以,这种本来是服侍皇上的机构,权利一旦没有掌握好,很容易导致变了性质。这种机构的逐渐强大,也很容易加速朝代灭亡,宦官手里权利过大很容易使国家和百姓陷于水火之中。

大明朝的特务机构除了锦衣卫,还有哪些?

除了锦衣卫,还有东厂、西厂、后两者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宦官,口碑,名声比锦衣卫还差。设立时间也晚于锦衣卫。

1、东厂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之北。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东厂首领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东厂的官校也一直把司礼太监称为宗主。管东厂的太监称为?督主?,经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或其他太监兼任。其下设掌刑千户和理刑百户。

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2、西厂?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3、锦衣卫

和东厂、西厂比,锦衣卫算是比较正常和正规的特务机构了,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下领有十七个所和南北镇抚司,厂与卫职权基本相同,但锦衣卫为外官,奏请需用奏疏,不如东厂等太监亲近,故厂的势力大于卫。锦衣卫侦伺一切官员,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内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由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整套侦察特务机构体系。

总结:综上所述,明朝特务机构的主力是厂卫。厂的权利大于锦衣卫,但是锦衣卫存续的时间长。西厂存在的时间最短。

明朝有名的四大特务机构明朝四大有名的特务机构


1、明朝四大特务机构分别是: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可以说当这四个机构并存的时候,也是中央集权最甚之时。政治高度紧张,人人自危。
2、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3、东厂永乐十八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决定设立一个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的新官署,命所宠信宦官担任首领。建立东厂还有监视锦衣卫的意图。东厂建立更深的背景是明代加强中央集权。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一人掌理,委以缉访刺探的大权。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一、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二、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除此以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东厂不仅在机构及人员配置上更加精干合理,而且在侦缉行动上制订了相当严密的制度。如每月初一东厂都要集中布置当月的侦缉工作,厂役在东厂内抽签决定所负责的地盘。在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东厂厂役的工作种类都有特殊的名称。例如监视朝中各部官员会审大狱及锦衣卫拷讯罪犯者名为“听记”,在各处地方官府访缉者名为“坐记”,还有某位官员有何举措,或某城门捕得要犯,胥吏记录上报东厂者名为“打事件”。
4、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刘瑾。到了宪宗的孙子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正德元年,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好笑的是,西厂与东厂虽然都受刘瑾的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两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平存,缇骑四出,天下骚动。正德五年,刘瑾倒台,明武宗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5、内行厂.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明武宗正德初年,以当时八虎之一的马永成掌管东厂,以八虎的另一成员谷大用掌管西厂。当时司礼监太监刘瑾因与他们有矛盾,又在京师荣府旧仓地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例,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行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套侦察特务体系。正德五年刘瑾倒台後,内行厂与西厂亦一同被裁撤。虽然内行厂仅存在五年,但亦残害了不少忠良。

据说除了锦衣卫、东西两厂之外明朝还有一个隐秘特务机构,连东西两厂都怕它?

明朝的大内行厂,简称内厂,又称“大内厂”或“内行厂”。

厂卫制度时,常常将“内厂”忽略。准确的“厂卫”应当是东厂、西厂、内厂及锦衣卫四者的合称。


最早的厂卫,是朱元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成立的锦衣卫。后来,朱元璋意识到了锦衣卫的弊端,为了给后代的“仁政”铺路,裁撤掉了锦衣卫。不料明成祖朱棣叛乱成功上台,为巩固统治又恢复了锦衣卫。


后来,朱棣觉得设立于宫外的锦衣卫运用受限,监察不力,因而又设立了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的东缉事厂,简称东厂,使东厂权力还在锦衣卫之上。西厂创立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当时京城接连出现了“妖狐案”和“李子龙弑君事件”,使得宪宗危机感大增,外加亲信宦官汪直整日打小报告,汪直借机创立了新的特务机构西厂,和东厂一样西厂的人马主要也是从锦衣卫里选拔。


明武宗时,司礼监太监刘瑾权倾朝野,因刘瑾和当时的东西厂首领有矛盾,就干脆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除负责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及西厂也在其监察范围之内,凌驾于其上,内厂一时风头无两,少有人敢触其锋芒。内行厂用刑酷烈,行事凶狠,肆无忌惮,当时无论是官吏百姓还是锦衣卫及东西两厂的成员,都畏之如虎。刘瑾倒台后,内行厂与西厂一同遭到了裁撤。至此,四大机构,仅余其二:锦衣卫和东厂。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5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