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大家在读小学的时候,应该都学习过《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当时,老师教育我们遇事,要像司马光那样机智勇敢,冷静果断。但是,课文中只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却没有讲被救的那个小孩子是谁。其实,这个小孩子,后来对司马光的仕途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他,司马光后来不一定能当上宰相。
那么,这个小孩子是谁呢?当时讲课的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被救的那个孩子是谁!说了你也不信。
这个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的河南信阳光山县,当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担任光山县县令,司马光跟随父亲在光山生活,司马光从小就聪明过人,他7岁的时候,就能熟读《左传》,并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正是在他七岁那年的一天,司马光和一起读私塾的小朋友们在院子里玩游戏,其中有一个小孩子爬到了大缸上,他一不小心就掉到了大缸里。
这口大水缸里装满了水,是预防发生火灾时,用来救火用的。这个小孩掉进缸里后,四下扑腾溅起了多高的水花,眼看着十分危险,其他的孩子都吓得哇哇大哭。这时,司马光跑了过来,抱起了一块大石头,对准水缸就砸了过去,连续砸了几下,水缸被砸破了,这个小孩子也得救了。
这个小孩子叫上官尚光,上官家族在当地也是名门大户。闻讯赶来的上官家族的人对司马光十分感激,他们给司马光家送了许多酒肉礼品表示感谢,还将司马光就救人的事讲给周围的人听,这下左邻右舍都知道了机智勇敢的救人小英雄司马光。
这个上官尚光自幼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他通过自己的刻苦攻读,参加了科举考试,也考取了功名走上了仕途。但是,上官尚光的政绩一直都不是很突出,他也就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上官尚光当了一段时间官,就辞职回乡当了一名教师。上官尚光是一名好老师,他在教书育人方面尽心尽责,四乡的百姓们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的学堂来学习。上官尚光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上官尚光在教授学生的时候,还念念不忘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司马光,他经常会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给他的学生听。他的学生也会把这个故事广为传颂,这下这个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也给司马光带来了很好的名声,这个故事还被写进了《宋史》,司马光也成了那个时代的道德模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官家族发展的是人丁兴旺,上官尚光就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写进了家谱,他要把司马光的事迹代代相传。后来,上官尚光为了表达对司马光的感恩之情,在光山的西南坡修建了一座感恩亭,以此教育后人不要忘记司马光的救命恩情,教育后人知恩图报,如今上官尚光修建的那个感恩亭就坐落于河南信阳光山县。各位网友,你对此怎样看,请留言分享。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听到过。小时候几乎每个家长都会给自己孩子讲这个故事,而且一讲就是很多遍。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耍,玩着玩着他们爬上了院子里假山,其中有一个小朋友不慎从假山上跌落下来,摔进了假山下面的大水缸中。这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不知所措,有的小朋友在想办法将这个孩子拉出来,也有一些小朋友被吓得已经不知所措,只知道在旁边哭泣。那些救人的小朋友奈何身高不够并没有将他救出来,这时司马光拿起旁边的一块石头将水缸砸破,救出了那个掉水缸里的孩子。
小时候父母以及老师在跟我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告诉我们司马光是怎样聪明,是怎样的遇事不惊。但是从来都没有人跟我们说过那个掉进了水缸之中的孩子到底叫什么。而这个故事从以前被人们传颂到现在从来都没有人去研究过那个掉到水缸里的小男孩到底叫什么。
不过那个被救的小孩也不是一个平庸的人,那个被救孩子叫做上官尚光。当时上官尚光被救之后,他的家人为了感谢司马光的救命之恩,给司马光的家中送了非常多的酒和肉,并且还将司马光救人的这个事情传遍了整个地区,让他们家附近的邻居都知道了司马光救人的光荣事迹。
上官尚光从小就十分的热爱学习,他一直都在钻研圣贤之道,只是小时候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家乡,不过也从未忘记过学习。后来上官尚光在学成之后就参加了科举考试,考取了功名,不过由于上官尚光的政绩一直不是特别的突出,所以一直未能得到皇帝的重用,这时候觉得受到了冷落的上官尚光,便回到了家乡,开始创办了自己的学堂。
曾经得到过司马光救助的上官尚光,一直都没有忘记过司马光的恩情,他到处宣扬司马光当初救自己的光荣事迹,甚至当自己有了能力之后,还为司马光建造了一座感恩亭,现在感恩亭就坐落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并且他一直都教育自己的后人:一定要知恩图报。让自己的后世记得自己曾被司马光所救。在他创建学堂之后,甚至在自己的学堂之中,也大肆宣扬司马光当年救自己的善良之举,这件事情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举国上下都知道了。而这个时候,司马光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名人。
其实这件事情为后来司马光的仕途贡献了不少的力量。后来的上官尚光成为了一位非常有名望的教书先生,他的学生也非常的多,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的每一位学生他都会告诉他们,曾经司马光救自己的善良之举。而且上官尚光家中也是人丁兴旺,他将自己被救之事写进了自己家里的族谱,他的这一行为也使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直被传承了下来。对于司马光的行为确实是值得很多人去学习的,不过对于上官尚光的知恩图报的行为也非常值得后人的学习。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他在1038年,宋仁宗期间登入进士及第,最后升迁到龙图阁直学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司马光最重要的贡献,便是编著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而他在为官期间,为人文良谦恭,刚正不阿,也广泛的受到了好评。
然而提到司马光,恐怕大部分人最先想起的,还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根据元朝丞相编撰的《宋史》记载,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而他的父亲司马池,担任天章阁待制,相当于宋朝管理皇家藏书机构的官员,因此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司马光十分喜欢读书,常常?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等到他七岁,已经能够熟练背诵左传,并且将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的清清楚楚。
也正是在当年,司马缸和伙伴们在自家花园附近玩耍,大家在玩捉迷藏的时候,一名顽童调皮,爬上了注满水的大瓮,不慎失足衰落,正当群童手足无措的时候,司马光却果断的?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也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个故事出自《宋史》然而,在司马光长大之后,他的这个故事就已经风靡民间,和汉朝六岁怀橘遗亲的陆绩,还有七岁让梨的孔融,成为了儿童中间的榜样而广为传颂。
或许会有人感到好奇,那个掉入水缸当中的顽童又是谁呢?结果也让不少人感到吃惊和意外,这并非别人,而是北宋期间的宰相,上官尚光。为何老师不主动提起他的名字呢?
关于上官尚光的故事,历史上提供的资料很少,但是在上官家族流传下来的家谱当中,却佐证了?司马光砸缸?故事的真实性,在长大成人后,上官尚光同样考取功名,并且出任同平章事,也就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宰相。
而他后来移居到城西龙堤南坡,为了纪念司马光救助了自己一命,上官尚光还专门修筑了一间名字叫做?感恩亭?的凉亭,来纪念他的故事。
可能司马光自己也不知道,他当时的无心之举,竟然能够救下后来宋朝的一位大臣,其实这并算不上太巧合,司马光当时出生在名门世家,能够和他在庭院中玩耍的玩伴,自然也是各处的大户子弟,受书香熏陶的名门之后,能够成为宰相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史当中,却并没有写下上官尚光的任何事迹,提到的只有他的名字,而之后关于司马光和上官尚光,也不存在任何的交集,这也就难怪老师从来不去提司马尚光的名字了。
根据分析猜测,当时的上官尚光,很有可能还成为了司马光的政敌存在。1067年,宋神宗赵硕上位,年轻气盛,朝气蓬勃的他,决心振兴国家,因此决定采取王安石提出一整套激进、大胆的变革方案,并且在1069年重用王安石作为参知政事。
然而王安石变法,也引起了朝中剧烈的动荡,朝中大臣也就分为两派,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还有以龙图阁学士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等等。在王安石变法的最初,因为宋神宗的支持,使得守旧派的人士纷纷遭到了贬谪或者是打压,此时的朝廷,各个职位人事变动不断。
不难分析,和司马光处于同一时代的上官尚光,大致有可能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当上的丞相,然而司马光认为新政弊端明显多于益处,屡屡劝诫天子不听之后,愤而离开京城在地方担任端明殿学士。
因此上官尚光也就和司马光处在了对立的位置,不过在此期间,最主要的决策者,还是王安石,以至于他同平章事的身份有名无实,从而不被史册所记载了。
最终在1085年,随着宋神宗的病死,太后拥立10岁的宋哲宗继位,激烈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再次被召回了京城,出任宰相的位置,并且很快就废除了变法当中的免役法和青苗法,王安石变法到此也彻底结束。
不过也有人对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真实性,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宋史》的成书时间距离司马光砸缸发生的年代足足过了257年,而根据北大历史教授赵冬梅分析,目前民间记载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最早出自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后者是杂事故事集成一体的散文,不排除这个故事是编撰的可能性。
考虑到司马光和上官尚光的身份,他们完全没有必要用一个儿童故事来为自己修饰什么,因此司马光砸缸应该也是真实所发生过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4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