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史的大一统王朝中,公认的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主要是两个,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一个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另一个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草根出身,能最终成为一国之主,自身能力自不用说,另外必不可少的就是有一群贤能之士相助。朱元璋能够得登大位,武将方面主要依靠的是安徽老乡,也就是所谓的淮西集团,文臣方面主要依靠以刘基为代表的浙东集团。
在朱元璋与文臣的相处方面,虽然也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并最终促使朱元璋废除了丞相职位,但总体来说,朱元璋对文臣还是比较好掌控的。而以朱元璋老乡为主体的淮西勋贵集团,大多都是手握重兵、为大明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武将。朱元璋在处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上,采取了历史上惯常使用的一个策略——政治联姻。
朱元璋在生育方面也是个“劳模”,共有26子,16女。众多的子女也为他与开国元勋们之间的联姻创造了大好条件,朱元璋基本上与所有要笼络的重臣都有联姻。从婚嫁上讲联姻分为两类,一类是功臣的儿子娶公主,一类是功臣的女儿嫁给皇子。虽然都是与皇室联姻,但这两类联姻的区别还是挺大的。从第一类讲,只是确定了皇亲国戚的身份,而第二类则有更多的受益,那就是皇子都被封为了藩王,有自己的属地和护卫,政治权利和地位都要比公主高多了,而且功臣的女儿生下了世子,将来还能继承藩位。
试想一下,一位开国功勋被封为了公爵,他有子有女,女儿嫁给了皇子,也生下了世子。将来这位公爵能够善终,他的世子能够继承他的爵位。他的皇子女婿能够善终,他的外孙能够继承王爵。在诸多的皇子中,有一位特殊的皇子,那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皇太子。朱元璋将太子妃这一殊荣给了常遇春的女儿。可惜的是常遇春英年早逝,他的女婿太子朱标也不高寿。最终继承朱元璋皇位的是皇孙朱允炆,而朱允炆并不是常遇春女儿所出。
虽然开国元勋老的老,被诛杀的被诛杀,对年幼登基的朱允炆构不成威胁,但他的爷爷分封的众多藩王却成了新皇帝的心腹大患。最终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干掉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登上了皇位。而朱棣的王妃正是徐达的长女。
朱棣坐了皇帝,徐达的女儿成了徐皇后,他们的嫡长子成为了太子,将来继承了皇位。兜转一圈后,在大明王朝以后的历任皇帝中,朱元璋和徐达的血脉比例是均等的。在靖难之役中支持朱棣的徐达的第四子,也被封为公爵,世袭罔替。就这样徐达家族一皇后两国公,最大程度的分享了朱明江山。
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徐达发背痈吃蒸鹅而死;常遇春病故早亡,躲过一劫;刘伯温据说被胡惟庸授令毒死;但胡惟庸自己也没有得意多久,不久就被主子以“擅权植党”、“枉法诬贤”的罪名处死,遭受牵连者多达三万余人
明洪武帝是个逆天的怪咖,他的草根奋斗史和开国之君的历史位置让这些近乎变态的清洗变的有迹可循。
建国之前他是个有志的、开明的、进取的、有决断力的领袖;建国之后他是个勤奋的、爱操心的、多疑的、残暴的、谨慎的、保守的开国之君。
人还是同一个人,但时间却已不同,“大当家”变成了九五至尊,老伙计变成了朝之重臣。太祖的这些老伙计都是跟着太祖一步一步打出来的,他们是大明权利金字塔仅次于塔尖人物的存在,每个人的下面还有无数塔基、塔座。这是一个背景介绍。
明朝初年,太祖大搞分封,奖励这些有功之臣,一是要靠这些老伙计进一步的北伐南征,二是诸皇子年幼,掌握实权需要时间。太祖为了让大明江山姓朱,江山初定之时,就早早将各皇子分封至各地,多在边界之地带兵戍边,以尽早了解政治,掌握兵权,取得真正的实力。随着皇子们羽翼渐丰,太祖自然要对老伙计下手,各个击破也是策略使然,起码在塔尖下,皇子的位置要提到老伙计的前面嘛。
这是很多答主谈的“狡兔死走狗烹”的节奏,从皇家集权的角度来讲,这些老伙计是需要被牺牲的,古往今来,莫不如是,否则,朱家的江山可能会有风险。
除此之外,我们再从功臣的角度来看,一群从基层干起来的将军,帮助老大得了天下,有谁会不小放纵一下?小奢侈一把?小傲娇一些?普通看粮仓的小吏偷一点点粮食就会被被剥皮,分尸!作为精神洁癖者的明太祖,恐怕也不会看到锦衣卫递上的各种“大字报”无动于衷,打老虎也就是必然的了。
历史上的很多故事,都是相似的,杀功臣也是老戏码。但杀起来如此狂暴,动不动就是系列跨年案件,成万人被牵连,杀害,并不是常见,原因只能归结到洪武皇帝朱元璋是个心理扭曲、十足变态的奇葩。
前无古人、或许后有来者?
他解散丞相之职,意图将自己的治国方略一丝不差的贯彻到帝国的各个角落,在每天劳苦批阅公文之余,还著书立说,既要教育子民,还要教育大臣,最后还得教育皇子皇孙,像一个老农民一样兢兢业业的耕耘者自己的大明王朝。勤奋、谨慎、精神洁癖,让它在古代帝王中特例独行。他的残暴和一系列对功臣和贪官的杀戮更像是一场涤荡人心的社会运动。
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书中描述过沐王府,他们打着反清复明旗号刺杀康熙等清朝统治人物,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为什么要反清复明呢,因为他们深沐明朝皇恩,所以志在复明。
沐氏后人 沐剑屏
为何沐王府对明朝那么忠心耿耿呢?这里面是有一段故事的。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沐英陪同妈妈逃难,逃难路上妈妈饿死了,沐英运气好,遇到了朱元璋夫妇,朱璋夫妇感慨其身世可怜和自己有缘,就留下来作为义子,随着朱元璋打天下。沐英年纪虽小,力气确很大,武功高强,身先士卒,很快就立下了很多战功,并成为朱元璋麾下的一位大将。因为战功赫赫,功勋卓著朱元璋为其取名朱英。
朱元璋及马皇后
征服云南后,因为云南离朱元璋的都城(南京)较远,朱元璋感觉统治偏远地区力不从心;此外,云南并不太平,叛乱丛生,所以挑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将代他管理云南是有必要的,出于以上种种考虑最终选定了朱英,让其留下镇守云南。
朱英在打仗上有才能,对管理一方也有着自己的方法。镇守云南期间,他兴修水利,让士兵们一方面屯田耕种,一方面防守边疆。整修道路,兴办学校,招商引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一时间云南发展的异常繁荣。
有一次朱英回京见朱元璋。朱元璋问朱英,你到底是谁的孩子啊。朱英说我是您的孩子,陛下对我皇恩浩荡!朱元璋并不罢休,仍然问你到底是谁的孩子啊。朱英仍然回答他是朱元璋的孩子。两人重复了几遍,朱元璋突然笑了,对朱英说:“你是朕的养子,不能让你恢复原来的姓了,但你也不能再随我姓朱了。既然你一直说深沐养育之恩,就赐你姓沐吧,让你永沐皇恩。”于是,从此之后朱英就叫沐英了。
沐王府后人
朱元璋问沐英是谁的孩子其实就是在试探他,如果当时沐英是另一番回答,恐怕就大祸临头了,好在沐英对朱家忠心耿耿,并无非分之想,这才避免了杀身之祸。但是朱元璋提醒沐英,不仅沐英自己要感恩、要忠心,沐英的后人也要感恩、要忠心。
沐氏后人
沐英很聪明,领略到了,并且实实在在将其贯彻下去,沐英的后人们对朱明王朝也忠心耿耿。
末代黔国公沐天波是沐英的第十几代孙,近300年过去了沐家人对朱家还是赤胆忠心。清军入关之后,沐天波跟着朱由榔反清复明,却连连失败,最终丢失了云南,不得不退到缅甸,在这种侯非侯、王非王的情况下,沐天波仍然对朱由榔称皇上,毕恭毕敬,由此可见一斑。
沐英被收养是幸运的,但是朱元璋能得到一个这般忠诚的名将,朱元璋也是很幸运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4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