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让侄子继承皇位,侄子却说:算了,我还是造反吧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古代没有人对皇位不渴望,因此在乱世之中,往往会有诸多的英雄豪杰为皇位而战,即便是太平盛世那些皇子们为了争夺太子的之位,也是相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要是哪个皇子被封太子,那是无上的恩宠,自然是要叩头谢恩的,当然历史上也有诸多的皇帝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不得已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
按理说将侄子立为太子,侄子应该感恩载德,但是世事无常,历史上就有一位皇帝,因为好心将侄子立为太子,结果却彻底引来了杀身之祸,以至于侄子通过造反的手段取得皇位,而那位“好心”的皇帝其下场自然是悲惨的!
这位“好心”的皇帝就是梁武帝萧衍,这位老兄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倒不是说他多么贤明,而是这位老兄先后多次出家当和尚,以至于朝臣在寺庙外面跪拜了半天,才把这位奇葩的皇帝请回宫中打理朝政,因此轰动一时留名于史书之中,而他的侄子名叫萧正德,那么萧衍和自己的侄子萧正德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来萧衍早年无子,看着自己打下的锦绣山河,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是想到自己还有一个侄子,也就是萧正德,萧正德在萧衍登基称帝期间也出了不少力气,如今江山打下来了,自己既然没有子嗣,不放做过顺水人情,将侄子萧正德早早的立为皇太子,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惊喜,打乱了萧正德与萧衍之间的关系。
或许是萧衍平时拜佛诚心感动了上天,没想到自己老来得子,这令萧衍很是高兴,既然有了亲儿子,那么侄子就不重要了,毕竟皇位还是要传给亲儿子的,于是立自己的儿子萧统为太子,而侄子萧正德被打回原形成为西丰侯,连个王爷也不是,这下子可把萧正德气个半死,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皇位被夺走,心中发誓一定夺回皇位!
果然萧正德勾结当时萧衍宠臣侯景,发动叛乱将皇帝萧衍困在宫中,此时的萧衍看到自己的侄子萧正德后悔不已,萧衍表示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侄子萧正德,谁知萧正德却说“算了,我还是造反吧”!就这样萧衍被困在宫中,最后以86岁的高龄活活饿死。这就是世人常说的“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曾经拥有”!
英国有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爱德华。中国有个不爱江山爱佛寺的梁武帝萧衍。他四次舍身同泰寺,脱掉皇袍,改穿袈裟,立志皈依佛门,但每次都被大臣们花巨款赎回;他大肆修建佛寺,宏杨佛法,却又纵容臣下贪污挥霍;他依靠出身贫穷的寒人执政,却又不分好歹袒护腐化堕落的士族;他自己克勤克俭,却又一任奢侈的风俗盛行;他每次判决犯人死刑,都做出整天不高兴的恣态,却又毫不体恤百姓的饥苦。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名句,它勾画出了南朝佛教兴盛的景象。南朝梁武帝时,佛教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梁武帝萧衍是帝王中佞佛的典型,后世历史学家评价他托身人上,忽下如草〃,意即身为高在上的皇帝,对待老百姓却象对待草芥一样。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其父萧顺之是齐朝的大臣,与齐皇室同宗,同为侨居南陵的士族。他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接触的多是些达官贵人,并且颇为博学多才,好为谋略,与沈约、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陆等交游结好,号称八友。其中的范云、沈约以后成为萧衍的佐命功臣,萧衍即位称帝的诏书和许多措施,都由他们草定,因而萧衍曾说:成帝业者,乃卿二人也。其余萧琛、任陆等也都成为梁朝有用之才。萧齐东昏侯时,萧衍做雍州刺史,曾对其兄萧懿说到南齐内难九兴,外寇三作,今又大贵专权互争,必起变乱,劝其兄及时夺取政权,但其兄未能用。不过萧衍在襄阳已作准备,他潜造器械,又砍伐了许多竹木,沉于檀溪中,以备造船用。后来,其兄萧懿被杀消息传来,他决定起兵,出檀溪竹木,装舸舰,旬日大办。百姓愿从者,得铁马5千匹,甲士3万人。足见他为夺取萧齐政权,早有预谋。
在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动荡时期,皇帝在位时间长的不多,特别是南朝宋、齐二朝。宋朝是50年,有8个皇帝;齐只有23年,却历经7个皇帝。这种情况,到梁武帝时有了改变。梁朝年代虽为时不长,仅55年,但这55年中,仅梁武帝一人就占了48年。在这48年中,梁朝统治是比较粗安的时代。
齐末梁初,南北形势发展有利于南方。北方自魏孝文帝死后,政治凋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席卷河北、山东和关陇等广大地区的各族人民起义历时八年之久。在梁武帝初年,北方又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河阴之变,大批皇室贵族被杀,北魏政权名存实亡。对梁武帝来说,这可是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蓄力量,开拓疆土,恢复中原的绝好时刻。然而,梁武帝却只满足于封建国家的粗安和帝位的巩固,不思进取。
为得封建地主阶级的支持,梁武帝增设大量的文武朝官和地方官职,优养士人,招揽庶族。公元506年(天监五年),他下诏:凡诸郡国旧族,邦内无在朝为官者,选官搜括,使郡有一人,并于州郡县置州望、郡宗、乡豪各一人,专掌搜荐。其中被举荐者,均为士族^公元509年(天监八年)又下诏说: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为寒族地主入主政门提供了便利。为了安置这么多的官位,梁武帝不顾政治机构的实际需要及运作效率,无限制地扩大机构,中央盛不下,增设州郡县,以至于一个村落也有州县之名,有的州#官无地,根本不知道治在什么地方。这么多的官位,自然加重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这些官上任后,极力搜刮民脂民膏,聚敛大量的财富,收入租钱达3亿余万之多。而梁武帝看到萧宏恣意敛财而无谋君位之心后,高兴地称赞萧宏说:阿六〖萧宏是萧衍六弟),汝生意大好!梁武帝对王室子弟和士族官僚百般纵容,任他们为非作歹、肆意欺压人民。诸王犯法,大罪至多以家训应付一下了事。如梁武帝早年无子,以萧宏之子萧正德为嗣,后来因生太子萧统,改封正德为西丰侯,萧正德不满,投降了北魏。后北魏内乱,他又失望而归,梁武帝只是哭哭啼啼训他一番,依旧让他作西丰侯。
梁武帝认为一切过错都无所谓,只要不聚兵谋其皇位。其结果导致了他统治时期社会政治走向极端腐朽,梁武帝自己把自己开创的帝业送入了坟墓。梁武帝崇优士人,却视民如草芥。南朝梁武帝时户籍注册在造的有500多万,每年被判2年以上徒刑的就达5千多人,国家牢狱人满为患。大臣贺琛见地方官吏收缚无罪,逼迫善人,居高官位者缘饰奸谄,深害时政,建议梁武帝息费休民,修明政治,结果梁武帝恼怒万分,逼贺琛说出谁是贪官,谁是污吏,及国弊民疲的根据,还反责他空作漫语,欺罔朝廷。吓得贺琛急忙叩头谢罪,时人称梁武帝罔怕民之不存,而忧士之不禄,真是一语中的。
梁武帝统治前期,虽然不求大的进取,但由于形势发展有利于南方,再加上梁武帝控制皇权较紧,所以在他统治前期,社会也有一些进步,三四十年,斯为盛矣,自魏晋以降未或有焉。及至晚年,梁武帝舍身佞佛、任用非人,招纳心地不诚的侯景,结果导致身死国亡。《梁书‘武帝纪赞》说他及乎耄年,委事群幸,挟明树党,政以贿成,以至于涂炭黎元,黍离宫室。
梁武帝家世本信道教,他称帝后,于公元504年(即天监三年)下了一道《舍事道法诏》说:弟子经迟迷荒,耽事老子,历业相承,今舍问医,归凭正党。……化度含识,同共成佛,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东依老子教,暂得生天。从此他改信佛教,并4次舍身佛寺。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三月,他第一次舍身同泰寺,三日后回宫,随即将大通八年改号为大同元年。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九月,他第二次舍身同泰寿,设四部无遮大会,脱掉了龙袍,改穿和尚服,称为清净大舍,住在寺内便房中,素床瓦器,并于讲堂法座,为四部大众(僧、尼、善男、信女)开讲《涅檠经》。
由于他这次舍身同泰寺是清净大舍,因而就不那么顺利回来,结果由公卿以下群臣,出钱1亿万奉赎,方将他赎回宫,于是改大通三年为中大通元年。太清元年(公元547年)三月,他第三次舍身同泰寺,同样设无遮大会,群臣再次以1亿万钱奉将其赎回,改年号为太清元年。梁武帝4次舍身奉佛,仅赎身钱就花了4万万文,把黎民百姓的血汗钱大把大把地在了寺院。他先后造成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及同泰寺等著名寺院。梁武帝3次舍身的同泰寺,寺中所铸十方金像、十方银像,皆极壮丽。为了严格戒律,梁武帝主张蔬食,反对吃荤,他亲自撰写了《断酒肉文》等文章,反复强调断禁肉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此形成了我国汉族出家僧尼和居家佛教信徒吃素的传统。
梁武帝佞佛,主要甚借此为他帝位的稳固增加^些保险系数。南北朝时玄学盛行,儒学呈衰势,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时有激化,佛教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在这种情况下,佛不仅在普通百姓来说可减少痛苦,对统治者来说,可以以此来控制人们思想,为他们的统治服务。然而由于佛教兴盛,寺院经济与地主阶级经济利益产生了较大冲突。寺院经济的发展使普通老百姓不仅带上了精神枷锁,而且还遭受着越来越深的物质生活痛苦。代表世俗地主利益的郭祖深切痛斥佛教之害,担心会尺土一人,非复国有。无神论者范缜从理论上对佛教的迷信思想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梁武帝视范缜为眼中钉,给他加了一个违经背亲的罪名,流放到广州。
梁武帝本来在借佛教巩固他的统治,可是他佞佛成痴,置国事于不顾,视民众如草芥,影响了社会生产,败坏了社会风气,加重了人民负担,削弱了梁朝的国力,终于引发了一场侯景之乱,梁武帝吞下了他自己酿下的苦果,最后饿死在台城(皇宫所在地)。
梁武帝萧衍是个怎样的君主?闻名遐迩的开国皇帝讲究仁爱自食其果发布时间:2016-06-1315:56浏览:加载中南朝梁太清三年的夏天,建康城内台城的净居殿里,一个86岁的老人独自躺在简陋的木榻上。他蓬首垢面,睁着昏花的老眼,望着低矮的顶棚,嘴里念叨着:蜜!蜜!但殿中空无一人。殿门外两个懒散的看守兵,听而不闻,坐在门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家乡的牛羊肉如何如何肥美,抱怨眼下的饥肠辘辘。一会儿,殿中老人口中传出嗬嗬的叫声,从此寂无音响了。时间过去了很久,两个守兵忽然意识到殿里发生了什么情况。他们跑进殿中,发现老人两眼呆呆地瞪着,脸上露着痛苦、悔恨的表情,手脚已经冰凉硬挺了。
这个死去的老人,就是曾经统治江南近半个世纪,创二百年来文物之盛的萧梁第一代君主武帝萧衍。他在囚禁中饥渴而死了。
一个昔日闻名遐迩的开国皇帝怎么竟然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呢?他的儿孙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来救他、侍奉他?其实,萧衍的几个儿孙就在附近:太子萧纲就在台城宫内,但已经失去了行动自由,当他知道父亲的死讯后,也只能呜咽流涕,不敢放声痛哭。第七子萧绎、孙子萧誓此时离建康不远,手握足够救驾的重兵,却互相观望不救。当初开门揖盗、现在正盼着他早日死去的正是他的过继儿子萧正德,当然更不会去救他。台城被攻占时,萧衍曾叹息说:江山是我打下的,又是我丢失的,怨不着别人!确实,萧梁的江山是萧衍自己断送的。断送的原因很多,其中,他纵容包庇子弟为非作歹,是导致国家乱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萧衍是个讲究仁爱的人,最喜欢标榜自己的感化政策。他对亲属从不使用法律,这些人犯了罪,可以得到宽容,甚至反叛之罪也不追究。在他的纵容包庇下,养出一批贪婪无耻、凶残荒悖的子弟,最后自食其果的,正是这一感化政策的推行人萧衍自己。
让我们来看看萧衍是如何推行他的感化政策,又如何自食其果的吧。
萧衍有一个弟弟叫萧宏,排行第六。萧衍攻魏时,曾派萧宏为都督,督领诸军。萧宏是一个庸才,根本没有指挥才能,但因为是皇帝的爱弟,领取的器械都很精良。萧宏不会指挥,而且畏懦不前,曾被魏军耻笑,送给他妇人的衣服,并称他为萧娘。两军交锋时,萧宏一战而溃。当天夜里,袭来了暴风雨,军中混乱,萧宏吓得丢下军队不管,只带数骑逃了回去。对这样一个贻误军机的败军之将,萧衍不但不惩治,反而拜升为司徒;两年后,拜升为司空;三年后,又拜升为太尉,成为萧梁第一号重臣。
就是这样一位庸才,曾两次想谋杀萧衍,自己当皇帝。第一次,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萧衍只把他叫来,哭着对他说:我的才能胜过你百倍,天天还担心不能镇抚天下,你就更不行了。我不是不能杀你,只是可怜你太傻了!第二次,萧宏和自己的侄女、萧衍的女儿永兴公主勾搭上了。两人约好,杀掉萧衍后,由萧宏作皇帝,永兴公主做皇后。这次谋弑也没有成功,萧衍只处死了两名刺客,用漆车把公主送出宫去,对萧宏却问也未问,希图他自己感悟改过。就这样,萧宏的两次谋弑都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萧衍不只宽纵谋弑的亲属,对叛国叛父的亲属也是不过问的。
萧宏的第三个儿子叫萧正德,是个无赖之徒,少年时就打家劫舍,掘坟盗墓,无恶不作。萧衍快近中年时,还没有儿子,曾向萧宏要来萧正德作嗣子。后来,萧衍将近四十岁时生了儿子萧统,把正德又送还给了萧宏。不久,萧衍当了皇帝。立萧统做太子。对此,萧正德非常不满,他到处宣扬说自己应该当太子,萧衍听到这些话,并不追究。后来,萧正德终于决定叛梁,去投奔了梁的敌国北魏,自称梁废太子。对于萧正德的处置问题,魏主曾召集群臣讨论。当时,萧齐灭亡后逃到北魏的齐宗室萧宝寅正在洛阳任职,虽然都是萧氏,但他与梁宗室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上表说:哪有伯伯作天子、父亲作扬州刺史,反而抛弃亲人远投敌国的?这种人无国无父,应该杀掉!魏国为了招降纳叛,没有杀掉萧正德,但对他很不客气。萧正德很失望,又逃回了梁国。
对这样一个连敌国都不理睬的叛国叛父之人,萧衍不但没有惩处,还流着眼泪教诲了半天,又让他官复原职。
由于萧衍的宽纵,萧正德不但不痛改前非,反而变本加厉。他公然带人杀戮无辜,抢劫财物,夺人妻妾,掠人子女,甚至把自己的亲妹妹接到家中,作了夫妻。后来,萧正德因临阵先逃及做官无道被废黜,于是越发滋长了对国家、对萧衍的仇恨。他阴养死士,聚集米粟,只等国家有事,就乘机为帝。
萧衍还有一个儿子,也是萧正德一类的逆子。那就是他第二个儿子萧综。
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是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妃嫔。萧衍平建康、废掉东昏侯后,把吴氏归为己有,很受宠爱。这位吴氏归萧衍后七个月,生下萧综。因为早产,宫中的人们都怀疑萧综不是萧衍的儿子。只有萧衍自己深信不疑,非常喜欢萧综。后来,吴氏渐渐失宠,心里充满了怨恨。萧综长到十四、五岁时,多次梦见一个肥肥胖胖的人拿着头来找他。萧综很害怕,告诉了母亲。吴氏听他描述后,觉得很像东昏侯,就偷偷对他说:你是七个月生下来的,谁把你当萧家的儿子看待?但你现在位置仅次于太子,千万不可泄露梦中情景。
这些话对萧综震动很大,他自己认定是东昏侯萧宝卷的儿子,从此每夜哭泣,决心重兴齐国。他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办法,每天披散了头发在凉地上睡,有了钱财就接纳士人,还在后房地上铺满沙子,终日光着脚_沙。最后,萧综练到脚下生成的茧子有牛皮那样厚,每天能走三百里路。这些事,渐渐诸王、公主都知道了,只有萧衍一人毫不生疑。
萧综长大后出镇徐州,后来又要求调到边镇西州,最后终于投奔了魏国。
萧综叛逃的事情传到萧衍耳中,有关方面奏请削去萧综的爵士,除去他的属籍,把他的儿子改姓悖,以惩其大逆不道。萧衍开始时没有反对,但几天后,便下诏恢复了萧综的属籍,并封他儿子萧直为永新侯。后来,萧综在北魏不得志,又要求回国,萧衍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未等回国,萧综就死了,梁人把他的棺柩偷偷运回江南。萧衍痛哭了一场,把他按皇子的礼节埋葬在自己的寿陵边。
萧衍就是这样一个是非不明的人。在他的纵容下,叛国弑君就如同儿戏。在对待立嗣问题上,萧衍也处理得很不妥。有人诬告太子萧统,萧衍不查明真相,也不追究诬告,致使贤明的太子忧惧而死。太子死了,按封建宗法制,应该立太孙,但萧衍却舍太孙而立了第三子萧纲。虽然萧纲是个很仁厚贤明的人,但这样的立嗣法违反了惯例,引起了太子长子萧督和萧纲其他弟弟的不满。大家都认为自己与萧纲一样有资格继承大统,所以对萧纲充满了仇恨,这些人之间也充满了仇恨。在这种矛盾交织的情况下,只要有一根导火索,就足以爆发各派力量间的争斗。
终于,侯景之乱成了引起这场争斗的导火索。
侯景是一个奸诈狡猾、凶狠残暴的人,是东魏的一名将领。他先降西魏,不久又叛西魏降梁。对这样一个反复小人,梁朝诸臣都认为不能收纳,但萧衍贪图得到河南土地,梦想不动干戈就混一宇内,竟排除众议,收纳了侯景。
侯景入梁后不久,就企图灭梁。他与萧正德暗中联系,请他做内应,许愿事成后尊萧正德为帝。侯景起事后,昏庸的萧衍认为萧正德可靠,命他防守长江,结果萧正德反让侯景渡江,直逼都城建康。太子萧纲不明真相,又命萧正德守宣阳门,萧正德干脆开城门迎候景入城。就这样,萧衍自己养子为贼、开门揖盗,酿成大祸,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侯景攻入建康后,包围了台城。当时四方并非无兵来救,萧衍的儿子萧纶,萧绎,孙子萧_,都握有重兵,位居上游,但他们彼此观望,谁也不肯向前。他们都盼望侯景杀掉萧衍、萧纲,最好把其他竞争者也统统杀掉,自己好乘势夺取天下作皇帝。萧正德更丧尽天良,他和侯景约定的条件是:攻破台城,必须杀掉萧衍和萧纲,立自己为帝。萧绎、萧纶、萧_,包括萧正德,都是萧衍极为宠爱、一再纵容的人。对萧衍的宠爱,他们并不领情,他们的心里都在盼望萧衍早日归天。萧衍的宽容、仁爱,只不过培养了这批不义之徒的贪婪。
萧衍被困在台城净居殿时,还痴心地盼望这些爱子爱孙们前来救驾。直到最后他明白不会有人来救他时,已经为时过晚了。
后来,这一伙贪婪之徒都没有得到好下场,不久,萧梁也灭亡了。
萧衍(464~549),齐梁时文学家。南朝梁武帝。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在南齐时历官宁朔将军、雍州刺史。和帝中兴二年 (502),通过“禅让”的形式代齐即皇帝位,建立梁朝,在位48年。他统治的大部分时期,经济有所发展,政局也比较安定。晚年,由于诸皇子争夺皇位的继承权,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太清二年 (548),萧正德勾结东魏降将侯景叛乱,攻入建康,萧衍被囚台城,次年饿死。据《梁书·武帝纪》载,萧衍著作极多。除学术著作外,《隋书·经籍志》有《梁武帝集》26卷(梁32卷)、《梁武帝诗赋集》20卷、《梁武帝杂文集》 9卷。唐宋以后,虽已散佚,但到明末张溥辑录《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时,《梁武帝集》中作品的数量依然超过了许多同时的文人。他重视乐府民歌,曾有不少拟作,分别收录在《玉台新咏》、《艺文类聚》、《文苑英华》和《乐府诗集》里,其中象《子夜四时歌》的《春歌》“兰叶始满地”、《夏歌》“江南莲花开”,《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等,清新活泼,可以称得上是帝王贵族中出色的作品。 萧衍曾带兵炮轰锁妖塔,这只是一个野史里面的传说,正史里面是没有的。
麻烦采纳,谢谢!
围城期间曾被侯景立为皇帝的萧正德被侯景处死。在长江中上游地区,萧绎占有荆州,力量最强;萧纪占有益州;萧誉据湘州;萧誉弟据雍州;萧纶自台城破后逃据郢州,准备称帝。他们不联合起来讨伐侯景,却在为争夺帝位混战。萧纶投靠北齐、萧归附西魏,萧绎既附北齐又附西魏。萧衍死后的次月,萧绎发兵进攻湘州;九月,萧自襄阳进攻江陵,后为萧绎击退;大宝元年四月,萧绎将领王僧辩攻破湘州,杀萧誉;八月又进攻郢州,萧纶败走汝南,次年二月被西魏攻灭。萧绎扫除了萧誉和萧纶后,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承圣元年二月,王僧辩与起自岭南的陈霸先会合,三月大捷于姑孰,进抵建康,侯景东逃,四月为其部下杀死,持续四年之久的叛乱终告平定,但战乱并未结束,萧绎、萧纪、萧为争夺帝位进行最后的战斗。四月,萧纪称帝,八月举兵东下。十一月萧绎亦称帝于江陵,一面请求西魏袭取益州,一面派大军堵截萧纪。二年七月,萧纪兵败身死,益州全境为西魏占领。次年,萧勾结西魏攻下江陵,杀萧绎但却失去了襄阳,在江陵沦为西魏附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4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