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客死五丈原,司马懿为什么没有乘机进攻蜀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时期,英才辈出,司马懿和诸葛亮真的是一对宿敌,虽说司马懿没赢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也从司马懿身上捞到多少好处,后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凡是明事理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一死,蜀汉再无栋梁,此时进攻甚至有可能消灭蜀国,但是司马懿没有这么做,是为什么?
公元263年,距离诸葛亮病逝已经30年了,司马懿也已经去世了,这时候司马昭独揽大权,接替父亲的工作,他命邓艾攻打蜀汉,将刘禅生擒回许都。这样的胜利让司马昭很开心,他在宴会上无意间吐露司马懿不攻打蜀国的原因,那就是诸葛亮在,蜀汉都不能永久立于世,更何况不如他的姜维呢,如何能保住蜀汉基业?由此可见,司马懿不攻蜀,是在等蜀国自己灭亡。
诸葛亮生前,司马懿不得不跟他对抗,因为不对抗就意味着束手就擒,而对抗或许还有生路可寻。蜀汉最厉害的人就是诸葛亮,他一死,蜀汉也就名存实亡了。现如今蜀汉虽然没有了诸葛亮,可是蜀汉根基依旧在,再加上蜀道难行,司马懿远征蜀汉可能会白费力气。
其实司马懿不攻蜀还有其他的原因,想司马懿为什么可以在曹魏权倾朝野,不就是仗着对抗蜀汉大军的功劳,如果蜀汉真的被他灭了,那么司马懿也就成了没用的棋子,他也要遭到曹魏旧臣的反杀,死无葬身之地。而且曹魏这时候还是曹氏子孙当皇帝,所以司马懿还是得听皇帝的话,不可以表现的太过分。
对于曹叡而言,他知道司马懿如今不敢篡位,就是担心东吴和蜀汉趁机反攻。因为一旦篡位,曹魏境内势必要乱,如果外敌来犯,司马懿可能会被里外夹击,死无葬身之地。蜀汉成了曹叡与司马懿相互牵制的中介,蜀汉在,司马懿就是臣,蜀汉不在,司马懿便可以拉曹叡下台,自己当皇帝。
司马懿本就是一个极善于伪装的人,他懂得隐忍。他也知道魏明帝忌惮自己不信任自己。于是他不会主动向魏明帝申请攻打蜀国,因为这样会引起魏明帝的猜忌之心。所以司马懿再一次选择了隐忍。他希望魏明帝知道蜀国和吴国还是存在的,如果这时候魏明帝卸磨杀驴,将自己给杀了,以后他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去抵挡蜀国与魏国。他要让魏明帝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尤其天下未定,魏明帝身边可用之人更是寥寥无几。
蜀国地处崇山峻岭之中,易守难攻。若司马懿选择攻打,劳民伤财,还不见得能攻打下来。同时除去蜀国,吴国的威胁还存在着。若司马懿优先攻打蜀国,吴国必不会坐视不理,而这时司马懿反而会被两面夹击。同时蜀国没有诸葛亮这个顶梁支柱,蜀国在司马懿眼中已是囊中之物成不了太大的气候。因此司马懿也没有必要再将眼光放在蜀国身上。
司马懿夺得朝政之后,这时魏国已经改姓为司马家族。虽司马懿已无性命的顾忌。但是曹魏留下的旧势力依旧存在,他要先消灭曹魏的旧势力。巩固自己的政权。于是司马懿韬光养晦,大力发展自身国力,只为了等待时机一到,再一举歼灭蜀国与吴国。
本人不同意三楼的说法。依历史分析,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当时司马懿首先被惑吓退兵,知道孔明死后真相后变班兵回朝。之后魏中内讧继续(主要为司马氏夺权内讧),而同时吴国待平定。时蜀中也开始政变,魏延造反,文官拒武,直至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正是司马和魏主等待的结果。由蜀主不战而降可以见得不战而胜就是司马和魏国的主要目的。三楼所说后来的姜维等人或能盖过孔明之能这点上纯属个人看法,历史上因为孔明对于选官选将亲力亲为过份苛刻,相对导致了蜀中人才短缺,后来的武将无五虎之风采,文臣也无孔明之机智,独由魏延、姜维、马岱尚能支撑一时。孔明在时赵云和张苞关兴兄弟是武将王牌,之后也死了。孔明升天,魏延造反,蜀中人才渐渐不济,最终姜维自尽,给了司马可趁之机。司马不攻蜀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史上最常见的功高怕震主,司马懿一心想夺权,却如曹操那样只能给后代铺路,所以便只好保住国主予自己的信任,同时夏侯氏和曹氏这些国主亲戚少不了会在魏主耳边说司马懿的坏话,这种情况下攻蜀便很可能遭三国的夹击,被蜀视为仇被魏视为叛被吴视为敌,故……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蜀军因为群龙无首,随即撤退。同时,蜀军还发生内讧,杨仪和魏延闹了起来,魏延逃走,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可以说,当时的蜀军,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这时候,如果司马懿乘势追击,发动大军碾压蜀军,蜀军一定无法抵挡,说不定当时就把蜀国给灭了。
就算一时不能灭,凭魏军的实力,只要此后连续不断地发动进攻,在没有诸葛亮这根主心骨的情况下,一定能够打乱蜀军,同时还可能引发蜀国内部动荡,这样也很容易找到尽快灭亡蜀国的机会。
可是为什么,司马懿却在这时候撤军了。而且此后一直到他去世的17年里,他都没有主动发动过对蜀国的战争。司马懿这样做,不是坐失良机吗?
我认为,司马懿却之所以不进攻,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不愿。
司马懿其实并不愿和蜀国打仗,之前之所以多次和蜀国打,都是因为诸葛亮挑战,他被迫应对。但是在应对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防守为主,绝不主动攻击。以至于诸葛亮送他女人衣服,嘲笑他胆小,但他依然不为所动。
照理说,每个大臣都愿意打仗,因为打仗就可以建功立业,就可以拜将封侯,这是古代人的共同梦想。为什么司马懿反而还坚持息事宁人,不求有功呢?
其实,这是因为司马懿和古代将军们的梦想不一样。古代将军们是为了建功立业,拜将封侯,封妻荫子。但是司马懿的志向远大,不仅仅是要封侯,而是要获取天下。既然要获取天下,就必须学会藏锋。
当时司马懿已经掌控了魏国的兵权,但是还远远没到夺取曹魏江山,乃至夺取天下的时候。因此,当时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稳住,不让皇帝曹叡起疑心。
如果一味地攻击,曹叡势必会怀疑他有大志向,说不定就会剪除他的兵权。
二、不能。
说他不能进攻蜀国,是曹叡在猜忌他。
由于司马懿统兵多年,在军中的威权越来越大,曹叡也就越来越猜忌他,怕他拥兵坐大,把自己的江山给夺去。
但曹叡又不得不把军队交给他,因为只有交给他,才能退敌,才能打胜仗。所以,曹叡对司马懿的感情,就处在这样复杂的矛盾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司马懿和蜀军保持一种均衡。只要司马懿和蜀军保持均衡,司马懿就不可能做大。因此,当司马懿多次试图发动对魏国的进攻时,他都派人阻止司马懿的行动。最后甚至派出大臣辛毗拿着杖节前往司马懿营中。只要司马懿想出兵,辛毗就拿着杖节站在大门口。
而司马懿也相当配合,故意多次做出想出兵的样子,等到辛毗出现,他立马就取消行动。他这样做,一方面表现出自己很听曹叡的话,曹叡让干啥就干啥;另一方面,又让他在魏军中保持了威信,不是自己不想打,是皇帝阻止,自己也是无可奈何啊。
正是因为曹叡阻止,所以司马懿就算有心进攻,也是不能的。
三、不空。
在诸葛亮去世以后,司马懿非常繁忙,他组织了征讨辽东公孙渊的战争,又组织了阻挡孙权进攻的战争。
这些战争,都是曹叡派他去打的。曹叡之所以派他去,一是只有他去,战争才能打赢。同时,打这些仗,司马懿不会做大。
因为一直在打这些仗,所以司马懿其实不空。
后来,曹叡去世,曹爽架空他,接着他发动高平陵之战,夺取了曹魏的权力。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四、不敢。
在他夺取了曹魏的实际政权后,为什么还说他不敢发动大军攻打蜀国呢?
因为他虽然夺取了权力,但政局不稳,国内有很多人不服,多次试图把权力夺回来。王凌就搞过一次,想拥戴曹彪,废了曹芳,同时把他给拿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敢贸然出兵了。一旦出兵在外,没有坐镇朝堂,会发生什么事,谁也说不清。
所以,一直到去世,司马懿都不敢发动大军打进蜀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3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