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鸿门宴中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刘邦是怎么得以脱身的

众妙之门 2023-07-03 07:44:42

鸿门宴中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刘邦是怎么得以脱身的

鸿门宴中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刘邦是怎么得以脱身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历史中楚汉相争之际的时候最为出名的一次宴会便是鸿门宴,在这次宴会上项羽本有杀死刘邦的机会,最终却以和平收场,耐人寻味。围绕着鸿门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万事俱备,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关于这个问题,以往一直有着种种的猜测和说法。有人认为项羽性格优柔寡断,始终下不了决心,才被刘邦尿遁;有人说项羽是已经看到了刘邦的软弱无能和怯懦,自傲自负,没想到却是养虎为患;也有人说关键是项羽的伯父项伯已经倒向刘邦,暗通款曲,才帮助刘邦脱身。

以上种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却又都太狭隘,不足以完全解释事情的发展走向。实际上,鸿门宴更像是一次谈判,如果我们跳开鸿门宴,用更宽广的视野来综合考量前前后后的历史情况,就不难发现,鸿门宴的本质是妥协,是刘邦项羽两大集团的妥协。

先来看此时双方实力对比。刘邦号称10万兵,项羽号称40万兵,实力相差确实悬殊,但项羽的兵是各路诸侯联盟,刘邦的兵是自己的,项羽自己的兵未必比刘邦强多少。如果真火并起来,双方实力都会大大受损,各路诸侯坐收渔翁之利,这点决定了项羽不会轻易动兵。

其次从道义来看,楚怀王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攻入咸阳并把守函谷关不让进,使项羽大怒决定决定攻打刘邦,但没有立刻开战。后来刘邦亲自来赔罪,表示愿意服从项羽,此时再在宴席上杀掉刘邦,让其他归顺的各路诸侯如何想,道义上过不去。所以鸿门宴范增使计、项庄舞剑,项羽始终既不表态也不阻止,就是可以借刀杀人,但不能亲自动手。

最后看项羽的性格豪气万丈,内心是看不起刘邦的,相信凭他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可以打败刘邦。当刘邦主动提出要来赔礼,项羽是要让刘邦在鸿门宴上当着各路诸侯向自己臣服。刘邦确实够认怂,项羽得到了刘邦在内的各路诸侯都服从他,完成了自己的霸业,为什么一定要杀掉刘邦呢?

应该说鸿门宴结果是项羽和刘邦都可以接受的,刘邦避免了被项羽直接消灭,项羽不需要一兵一卒实现了称王霸业。所以项羽并不是妇人之仁,而是机关算尽,在后面分封各路诸侯时也体现了,只是他没想到刘邦可以那么快破三秦,又出了韩信这个大牛。

之所以要妥协,关键还是因为双方都是楚怀王熊心手下的大将,同样出自于楚国的起义军。在反抗秦帝国的过程中,刘邦和项羽集团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虽然项羽集团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在战斗力上要胜于刘邦集团。但项羽也因为屠杀秦国降军背负了恶名,失掉了关中民心,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没有胜利的把握,所以需要妥协。

所谓妥协,结果是刘邦向强大的项羽集团屈服,让出关中之地,双方达成和解,而促成这场妥协的关键人物是项伯。史书记载,项伯是因为担心自己的恩人——刘邦谋士张良的安危,才会在大战的前一晚入刘邦军中,想要搭救张良,才和刘邦有了接触。与刘邦约定好明天去向项羽谢罪,又回去劝告项羽,促成了鸿门宴。

对此种说法,早有历史学家提出质疑,认为相关记载充满了疑点。项伯夤夜前往敌军营中岂能不被发现?项伯身为是项羽叔父岂能与刘邦谈判?项伯与刘邦约好后又回去劝告项羽,难道项羽一夜不睡?所以,项伯的接触不是个人行为,实际上代表了项羽的态度。在鸿门宴的前一天晚上,项伯已经促成双方,达成了某种共识,而鸿门宴只是刘邦一个表现臣服的机会。

果不其然,刘邦第二天一到项羽军营就立刻臣服,向项羽陈词时先是怀念两个人出自于楚地,并肩作战的情谊,又故意贬低自己的成就,称赞项羽的作为,最后将责任推卸给“小人”,表现自己的无辜。这套说辞起了作用,项羽立刻就出卖了刘邦部下曹无伤,两人达成了默契。

宴会的座次也很说明问题。《史记》记载,在宴会上座次安排上,项氏叔侄最尊,范增次之,刘邦再次,张良最卑,项羽没有使用宾客的礼节来招待刘邦,而是把他看作是自己的臣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双方已经达成了妥协,项羽本已没有杀刘邦之心了。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

项羽本来是想杀刘邦的,结果由于自己的幼稚和刘邦的狡猾,接受了刘邦的俯首称臣。

秦朝末年各地反秦势力揭竿而起,犹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整个长江以北的地区全部起事反秦,项羽与叔父项梁也在吴中(今苏州)起事反秦。

秦帝国为了镇压起义军,将骊山囚徒赦免,临时组建70万大军,秦将章邯率领这支军队,一路上所向披靡,甚至在一个晚上偷袭项梁的军队,项梁战死。

项梁战死后,楚怀王趁机收回兵权。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率领20万大军北上与王离的20万长城军会和,攻打赵国,赵王无力抵抗退守巨鹿。

此时天下诸侯明白了,秦国不灭,自己随时都会被扫地出门,于是各诸侯纷纷派兵增援赵王。楚怀王也派出两支军队,一支由宋义率领增援赵王,项羽为副将。另外一支由刘邦率领西征,并相约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

当宋义率军北上来到安阳时,不敢再往前了,他想等到秦、赵两败俱伤之时再出兵。项羽坚决不同意,便与宋义发生分歧,于是项羽一不做二不休将宋义杀了,自己率领军队渡过漳水,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于巨鹿。

项羽消灭秦军主力军后,挥师西去,来到函谷关,结果发现函谷关已是重兵把守,项羽一打听,原来是刘邦的军队,而且刘邦早已入关,项羽一怒之下破关驻扎在鸿门。

其实刘邦这个时候派兵把守函谷关,是他失误,因为暴露了自己的政治意图,如果项羽有战略头脑,刘邦肯定难逃一死。

但是项羽却没有意识到,他生气是因为自从巨鹿之战后,天下诸侯都不敢抬头看他,刘邦居然派兵挡住他的去路,项羽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了,所以他并不是发现刘邦的政治意图而生气。如果此时项羽知道刘邦的政治意图,他应该高兴才对,因为项羽完全可以以刘邦把守函谷关为由将其除掉。

项羽手下也不是没有高明的谋士,范增就看出了刘邦的狼子野心,他说:?刘邦既贪财又好色,但是他进入关中以后全部戒了,说明刘邦想长期留在关中。?

项羽驻扎在鸿门后,接到曹无伤的密告,他告诉项羽刘邦已经占领关中,而且刘邦不想走了,把所有的金银珠宝都抢走了。

项羽听后非常生气准备第二天攻打刘邦,刘邦手下谋士张良曾经对项羽叔父项伯有过救命之恩,项伯很是替张良担心,一旦项羽攻打刘邦,以刘邦的兵力不可能会取得胜利,那张良肯定会被连累,于是项伯连夜找到张良让他赶快离开。

张良可是刘邦手下一等一的谋士,他看出项伯是那种把个人之义放在集团利益之上的人。张良开始忽悠项伯去见刘邦,刘邦见到项伯立刻拉拢项伯,向项伯表明自己对项羽绝无二心,还提出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项伯听后是飘飘然啊。

项伯可真好忽悠,他没有看出来刘邦是在利用他,如果项羽死了,他就没有利用价值了,还提什么儿女亲家。项伯临走时,叮嘱刘邦第二天到鸿门亲自给项羽道歉。刘邦听到这个话,心理美滋滋的,项伯愿意出面为自己解围了。

第二天刘邦一大早就带着百名随从来到鸿门,刘邦一见到项羽,又是鞠躬又是道歉,很是客气。其实头天晚上项伯已经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解释过了,项羽跟项伯一样单纯,居然相信刘邦的鬼话。加上刘邦在鸿门的表现,反而是项羽感到有点内疚了,项羽觉得自己对不起昔日的战友,便设宴款待刘邦。

整个宴席上刘邦表现的无比的谦卑,项羽本来自尊心就强,谦卑的刘邦极大的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项羽越看刘邦越顺眼。那么大家就要问了,项羽手下都是一批二货吗?没有谁看出刘邦的野心?其实范增早已看出刘邦的野心,也看出项羽并不想杀刘邦,他很着急啊,于是派项庄假借舞剑之名杀刘邦。

项伯看见这一幕,开始着急,项庄明摆着要杀他未来的亲家啊,于是项伯立刻起身与项庄一起舞剑,刘邦才暂时死里逃生。

张良发现项庄舞剑意在刘邦,立刻去叫樊哙,樊哙进入项营,对项羽说:?我们沛公进入咸阳,将秦朝的仓库都封锁起来,没有动过任何邪念,等着大王来清点,现在大王听取小人之言,要置沛公于死地,这不是要杀有功之臣吗?这和秦帝国的暴政有什么区别??

项羽听后颇感愧疚,沉默不语,刘邦这个时候借口上厕所,偷偷的溜走了,留下张良向项羽谢罪。

就这样项羽将刘邦放走了,后来项羽入关后,虽然兵力是刘邦的好几倍,他没有想过杀刘邦,这是项羽政治上的不成熟,他刚愎自用,自尊心极强,只要人家满足他的自尊心,说些甜言蜜语,便迷失了方向,只能说项羽是个政治上弱智的军事天才。

鸿门宴当中,项羽为什么没有下决心杀死刘邦呢?

众所周知,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很有名的饭局。司马迁运用高超的笔法,把鸿门宴写得惊心动魄。他虽然是在写历史,但是读起来比小说还要精彩。很多人都疑惑在鸿门宴上,项羽为啥没有杀掉刘邦呢?不是项羽没有想过,而是不敢。

刘邦知道项羽要请他吃饭后,去赴了鸿门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当初很多人都劝他不要去,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饭局凶多吉少。但是少有的几个人却赞成去。其中刘邦本人就赞成去。那么他的理由是什么呢?刘邦也知道,自己如果去赴了鸿门宴,会凶多吉少。

但是他就是想借鸿门宴,把事情给说清楚。他的理由就是说项羽此时想杀他,不管是赴不赴鸿门宴,都有能力杀他,还不如去,有可能会用自己的语言说服项羽,让事情扭转乾坤。鸿门宴的起因是刘邦率军先入关中,当初楚怀王给大家定下了一个约定,就是说谁如果先入关中,谁为汉中王。

当初刘邦先入得关中。刘邦一入关中,就被金碧辉煌的皇宫给迷住了。他竟然率兵驻守了函谷关。此时项羽的人也赶到关前,但见有士兵驻守函谷关,项羽的人刚要进去,刘邦的人就拦住了,于是一场激战展开了。项羽得知后非常生气,借此理由想灭了刘邦。范增给项羽出了个主意,就是请他来吃饭,然后再要他的命。

原计划是刘邦来吃饭,以项羽的暗号为准,大家动手就把刘邦给杀掉。那么项羽为啥没有杀掉刘邦呢?这是因为事情有变。刘邦在鸿门宴上,利用自己的口才,竟然说服了项羽。让项羽不敢杀刘邦了。刘邦见到项羽说有小人陷害他,并挑拨我们之间的关系。

刘邦还提起了当初定陶之战时,所有的诸侯都没有支援项梁,只有刘邦支援项梁这件事,由此来表达刘邦对项羽的忠诚。刘邦说到定陶之战的时候,项羽的心就软了。事情是这样的,当初项梁率领军队展开了定陶之战。约好的是各路诸侯共同在定陶抵抗秦军,但是除了刘邦,其他诸侯都没有来。

项梁寡不敌众,就在定陶之战牺牲了。项羽听刘邦提起了定陶之战,突然觉得刘邦对自己是忠心的,开始慢慢的相信,有可能是别人利用他,并且挑拨他与刘邦的关系。而且他见刘邦已经从关中撤军,驻守到了霸上。这更让项羽怀疑是有人故意挑拨他与刘邦的关系,那么是谁挑拨的呢?当时项羽就认为是各路诸侯从中挑拨的。

所以他才没有杀掉刘邦,因为他杀掉刘邦之后,有可能各路诸侯的阴谋就得逞了。那样就更有利于各路诸侯多分土地了。所以,总结起来,项羽之所以没有杀刘邦,而且不敢杀刘邦的原因,就是他相信了刘邦的话,并且害怕各路诸侯,从中取利。当时项羽的心里是这样想的,他想刘邦远没有其他诸侯那样阴险,没有其他诸侯那样的有野心。

其实项羽的判断完全错了,恰恰相反,实际上刘邦是他最大的敌人,也是野心最大的一路诸侯。项羽没有杀刘邦,错失了这个机会,最后刘邦去了巴蜀,被封为汉王。几年中,刘邦扩充兵力,休养生息,终于有一天,刘邦带着56万大军开始伐楚了,但是刘邦的伐楚过程并不轻松。

刘邦一开始伐楚就经历了彭城之战的那样的惨败,后来凭着刘邦的坚定的毅力,终于战胜了项羽。项羽这个人是军事天才,但是他不善于心智太幼稚,他错误的认为有人挑拨他与刘邦的关系,所以才在鸿门宴上没有敢杀刘邦,因为他怕杀了刘邦,其他诸侯从中取利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3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