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登基后为什么要逼死陆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孙权自哥哥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之后,奋斗数年,与曹操刘备斗智斗法,虽然最后成功建立了吴国,但个中辛酸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明白。由于早年间经历的苦难,孙权年老之后开始多疑多思,陆逊之死就跟他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孙权直接逼死了陆逊,按说陆逊对于吴国来说算是肱骨之臣了,但孙权后来却容不下他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嘛?
原因之一是,吕蒙在任之时,曾多次向孙权举荐陆逊,在大将吕蒙死后,陆逊便是对抗蜀国和魏国的头等大将,在军队中极受拥护,经历了大大小小几百场战事之后,陆逊在军中的声望达到了顶峰,让孙权感到十分的忌惮,之后为了拿回陆逊的兵权,孙权又封他做了丞相,但是在与蜀魏对抗之时,陆逊对孙权来说还有些用处,之后三国鼎立之势已成,陆逊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对孙权来说只剩下了威胁。
其二,在陆逊一开始加入孙权的政治集团时,孙权为了拉拢陆逊,将哥哥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所以陆逊和妻子的孩子也算是身上流淌着孙家血液的,孙权担心自己死后以陆逊的能力,他会将自己的孩子扶上帝位,所以必须先下手为强。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直接导致了孙权彻底厌恶了陆逊,当时孙权所立的太子孙和、四子孙霸为了争夺太子之位闹的不可开交,朝廷隐隐分成了两派,而鲁迅则是坚定的太子派,并且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三番两次的向孙权上奏,同时他身边的亲信也都是太子一党,最后皇上将他身边支持太子的人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最终导致陆逊抑郁而死。
孙权在一开始其实并无心逼死陆逊,毕竟他还是孙策女儿的相公,他也不想自己的侄女早早守寡,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他还想给陆逊留一些退路。古代大将有很多都死于功劳太高,威胁到了皇帝的地位!即便陆逊在军中声望如此之高,孙权还是选择了让他出将入相,担任一朝丞相,可见他早期的时候还是很信任陆逊的。不过陆逊让孙权厌恶的地方越来越多,上文中提到的三点共同作用之下,让孙权感到忍无可忍,于是只能步步紧逼,最后逼死了陆逊。
提起陆逊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是那个才华横溢,帅气与智慧并重,在夷陵之战大破刘备,为吴国立下汉马功劳的大将,然而却在晚期被孙权打压,郁郁而终,笔者认为,孙权与陆逊的反目,就是为了贡固自已的皇权。
首先,陆逊的从祖父陆康曾追随孙策多年,祖父陆纤父亲陆骏也都曾做过大官,出身官宦世家的陆逊幼年也是衣食无优,当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自蜀国回娘家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刘备的身边,婚姻也是名存实亡,随后嫁给了陆逊,高贵的出身也许是当时孙尚香嫁给陆逊的原因之一。
其次,陆逊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出仕,在当时可是个旷世少有的人才,出仕后开始也是默默无闻,只是简简单单人作着一些普通的工作,但在荒凉之地主动为百姓请命,也是深得民心,之后的平定反贼,让孙权看到了这个人身上将才的潜质,后来用绵里藏针的计谋夺取荆州,最后让关羽败走麦城,间接的导致了夷凌之战的发生,直至最后大破刘备,火烧连营数十里,也让陆逊在吴国声名鹊起。
最后,陆逊从东西曹令史到定都校慰,到上大将军,再到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古代的帝王即使臣子再忠心不二,当权力大到近乎威协自已地位的时候,也难免会有猜忌之心,当时的却又不偏不倚的混进了太子之争,这也不得不使孙权开始处处打压这位位高权重的重臣,最后也只能落得了郁郁而终的下场。
三国中后期,陆逊可以说是吴国的风向标,可惜最终还是死在了孙权手上,开局高光,结局悲伤。
199年,已经和袁术彻底决裂的孙策带着自己的得力助手周瑜,一同和联军讨伐刘表和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袁术一行。没曾想到,袁术在讨伐之前就提前病死,这让一心想要为父报仇的孙策十分不悦。
就在袁术死后,其部下杨弘、张勋等人,想要来投奔孙策,然而在半道上被庐江太守刘勋截胡。这使得原本已经很生气的孙策动了杀心,决定彻底铲除刘勋以绝后患。于是周瑜献计假意联合刘勋进攻上缭,而集结兵力直取庐江,这已经是孙策第二次攻下庐江。
而上一次则是在五年前,那时候孙策奉袁术之命,派兵攻打庐江,而那时候的庐江太守还不是刘勋,而是江东名门之后——陆康。在孙策的穷追猛打下,陆康仅仅坚守了两年就城池陷落,而陆康也提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将11岁的陆逊和其亲属提前送往吴郡,从那以后陆逊成为了家里的中流砥柱。
陆逊出生名门,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都尉。然而就在陆逊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因意外去世了,这令年幼丧父的陆逊很悲伤,还好有祖父陆康收留。所以,陆逊从小就跟在陆康身边,接受他的教导,并且一同守护庐江城。
陆康的死对于陆逊的打击很大,因为又一个像父亲一样的角色离开了他,令年幼的陆逊遭到了双重打击。这件事情也在陆逊的心中,埋下了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203年,就是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成为了东吴集团的实际控制人,而在这个阶段孙权开始大肆招揽有识之士。而二十岁的陆逊也就在这个时候,加入到了孙权的帐下,成为其幕僚之一。在任期间,陆逊主要以文职工作为主,开展对内地建设,其中一次赈灾的表现,令他在人民心中有了很高的地位。
而真正让陆逊一战成名的有两次重大的战役:
于是,孙权给了陆逊一次机会上前线,而陆逊也不负众望。在联合了曹魏夹攻关羽,最终导致关羽大意不敌,败走麦城。最终一代名将被吴军杀死,吴国也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荆州。这是陆逊第一次展现其战争的谋略,也正是这次战役让孙权开始器重陆逊。
222年,在刘备于成都称帝之后,以为关羽报仇为理由而对东吴发起了征讨。在之前已经战胜陆逊于秭归,后又出兵进军,结果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军被陆逊用计火烧连营,惨败而归,最终在白帝城遗憾死亡。而在之前,其三弟张飞就在一次鞭打士兵的时候,被小兵偷袭而死。
可以说,三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三个人物,刘备、关羽和张飞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死在陆逊的手下。而孙权也是靠着陆逊的谋略和胜利,才保住了自己三国鼎立的局面。陆逊作为后东吴时代的军师,对于孙权和吴国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才般的将领,最终还是倒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245年,太子孙和同鲁王孙霸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两宫并立,那时候的陆逊本处于中立位置,但是见双方都开始结党营私于是上书,希望能够公平竞争,这反倒惹恼了孙霸。而后,孙和又多次请求陆逊帮助其出面向孙权求情,然而孙权觉得自己卧房中的话竟然泄露了,于是将杨竺、陆胤、吾粲收监审问。虽然陆逊没有直接被抓,但是最终在他人的指正下,愤愤而亡,年仅62岁。
陆逊为什么会死在孙权手上?
但是,陆逊在晚年却来干预自己家族的立嗣之事,这令孙权很是烦恼。因为孙权已经打算废了大儿子孙和,立孙霸为储,而这时候陆逊又跑来支持孙和,和自己唱反调。并且陆家乃是江东名门,有着很大的威望,这时候孙权的那点芥蒂又复燃了起来。
这也最终导致了一代名将的陨落,而且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陆逊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参与了吕蒙袭取荆州,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大败刘备,为东吴政权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纵观陆逊的一生,他前半生是无比光荣的,得到了孙权的重用,但是晚年却被孙权逼死,不得善终。那么,在孙权逼死陆逊的背后,有何政治原因和时代背景呢?
陆逊作为东吴的长城,为何孙权不惜自毁长城也要除掉他呢?实际上这一切都怪陆逊自己作死。东吴的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这三人都是短命鬼,虽然有才华但却是英年早逝,对于孙权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一来自己的威严能够得到绝对的保证,二来总会有人接替大都督的位置,保护东吴。但陆逊接替大都督这个位置以后情况就变了
陆逊作为大都督,又是战功彪炳,自然会让孙权想到"功高震主",如果让他长期在要职继续担任下去,恐怕会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但要是贸然撤掉他的职,很可能会引起骚乱,所以孙权最希望的就是陆逊主动辞职,可陆逊非但没有,反而还做出了更过激的事情。
在孙权要立储君的时候,陆逊竟然敢插手进来,陆逊集合了一帮人支持太子,然而这个太子不成气候,孙权本就不喜欢,再经陆逊等人这么一闹,孙权干脆就废掉了太子。陆逊不愿意了,使劲地劝孙权收回圣旨,可孙权一听不乐了,立谁为太子是孙权的家事,陆逊有什么资格插手进来呢?
陆逊就在这个时候上疏孙权,大意就是说,太子是正宗,应该承继大统,而鲁王只是一个藩王,不能夺嫡。我誓死捍卫太子的地位。这样的奏章多达三四次,每次都说得义正言辞,孙权却没有回应陆逊。
不久,陆逊的门生顾谭、顾承、姚信等人,因为亲附太子,被流放在外。太子太傅吾粲也因给陆逊通风报信,被下狱处死。孙权多次派人责骂陆逊,陆逊闷闷不乐,最终忧愤而死(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岁。
孙权的算盘是这样的:通过对南鲁两党分别打压,让两派均无法在自己死后独家做大,以确保东吴江山不旁落他人之手,不支持陆逊的南党,也不支持全公主、步骘的鲁党,让两派势力烟消云散才是最好结果。借助打压陆逊也告诉大家:即使功劳再大,也不能过问继承人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2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