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三位花蕊夫人,她们的命运分别是怎样的

众妙之门 2023-06-12 23:59:38

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三位花蕊夫人,她们的命运分别是怎样的

还不知道:花蕊夫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五代十国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年代,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各种角色相继登场,上演了一出出政斗、宫斗大戏,在这个时期,不讲律法秩序,只看谁的拳头更硬,谁的实力更强谁就能够君临天下,这个时候的女子则成为了强权的附庸。

巧合的是,在这个年代竟然出现了三位花蕊夫人,而这三位花蕊夫人的命运也各不相同,可以说命运都非常的不幸,三个人都身死宫中,真实可悲可叹。

都说四川出美女,这句话是没错的,四川自从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后,经济愈加发达,被称为天府之国,加上是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想不出美女都难,谚语有云: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可见在四川的生活有多么的巴适。

四川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入川尚且如此艰难,更不要说攻进去了,因此一旦发生战乱,这里最容易出现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时期即出现了前蜀和后蜀,而这两个蜀国各自出产了一个花蕊夫人。

首先来说前蜀的花蕊夫人,这个花蕊夫人是蜀主王建的淑妃徐氏,由于她的姐姐也是王建的妃子,因此也被成为小徐妃。徐氏姐妹非常的漂亮,从称呼花蕊夫人就可以看出,花蕊夫人的意思是:“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王建对这徐氏姐妹非常的宠爱,大徐氏为王建生下一个儿子王衍,王建称帝不久就去世了,王衍即位。

王衍没有继承王建的好的一面,迷恋酒色倒是全部继承了,加上四川的富庶,使得王衍更加沉迷酒色,而大小徐妃更是结交大臣,卖官鬻爵,导致整个前蜀不成样子。而此时的后唐庄宗却是野心勃勃,趁机出兵灭了前蜀,大小徐妃和王衍都被后唐庄宗所杀,一代美女就这样香消玉殒,留着也是危害国家。

第二个花蕊夫人是后蜀孟昶的妃子。这个花蕊夫人跟前蜀的花蕊夫人不一样,虽然出身并不好,跟孟昶却很恩爱,而且非常的有才华。孟昶的花蕊夫人被封慧妃,据说也姓徐,但也有人说她姓费,反正也没有定论,也有说法这个花蕊夫人是歌妓出身,当然也没有定论,不过据《宋诗纪事》记载:“夫人姓徐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宫,后主嬖之,号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宫词百首。国亡入宋,备后宫。”

这里是说徐氏是以才色入的蜀宫,但也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太监遍访成都城,才为孟昶找到这如花似玉的美人儿,封为惠妃;她不仅美艳,风姿卓绝,才华超绝,尤其是在诗词上更是少有人能及。即使是在《全唐诗》中,她的作品就达百多首,名曰《花蕊夫人宫词》,由此可见她的才情是如何地了得。

而孟昶也是个文艺青年,对待国事上不是很上心,但是对于美色之事却是很擅长,当然也是非常有才气的,全唐诗也收录了他一篇文章。孟昶最终还是沉迷酒色,不管国事,虽然四川富庶,但是架不住有心人,这个有心人就是赵匡胤,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看到后蜀的情况,派王全斌攻蜀,十四万蜀兵不战自溃,孟昶成为了俘虏,赵匡胤对他不错,封他为秦国公。

赵匡胤也听说了花蕊夫人的大名,于是就封赏孟昶,他们谢恩的时候,赵匡胤就可以看到花蕊夫人了,赵匡胤一看之下,果然惊为天人,巧合的是孟昶谢恩以后,七天就死了,花蕊夫人自然也就被赵匡胤收入后宫。赵匡胤对花蕊夫人非常的宠爱,经常去花蕊夫人处歇息。

这个花蕊夫人的死亡据说跟赵光义有关,王巩在《闻见近录》一书中记载:“得幸太祖,颇恃宠。一日宴射后苑,上酌巨觥以劝太宗,太宗固辞,上复劝之。太宗顾庭下,曰:‘金城夫人(即花蕊夫人)亲折此花来,乃饮。’上遂命之,太宗引射而杀之。即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而上饮射如故。”

赵光义劝说赵匡胤以社稷为重这个理由不太充分,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花蕊夫人参与到了皇位的继承的问题上,在打猎的时候被赵光义射死了。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跟赵光义脱不开关系。

第三位花蕊夫人不是四川人,而是福建人,作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南唐亡国之后,被选入赵匡胤的后宫,后来被时任晋王赵光义杀害,这个花蕊不是李煜的妃子,因此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只是在一些笔记上出现过,也被成为小花蕊夫人。

小花蕊夫人最早出现在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中,陆容说因为这位福建美女擅长做诗,赵匡胤就称呼她为“小花蕊”,陆容还说,这位美女的坟墓在福建崇安。

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也提到了这位小花蕊夫人。

三个花蕊夫人命运各自不同,有两个被赵匡胤收入后宫,又都被赵光义杀死,前蜀花蕊夫人被后唐庄宗所杀,或许这就是叫花蕊夫人的命运吧。

花蕊夫人是亡国美女吗?怎么亡国的?

和所有帝王一样,功成名就的赵匡胤也贪恋酒色,尤其他那位心胸狭窄、霸气十足的亲弟弟——赵光义,在对待被征服者方面、在处理漂亮女俘问题上,表现得极为下流无耻。赵氏昆仲分别霸占了两位著名的知识女性,两位女子,都是高级战俘,都是有夫之妇。一位,是后蜀皇帝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另一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周薇,也就是“小周后”。两名绝色美人、稀世才女,就毁在赵匡胤和赵光义贪婪的手上。 先说花蕊夫人。有记载的花蕊夫人,至少四位。孟昶的宠妃名气最大,她原姓徐,也有说姓费的,蜀地青城人。可惜,红颜薄命,沦为风月场中的歌伎,孟昶四处选秀的时候,把她弄进了皇城。孟昶绝对是花花公子,《新五代史·后蜀世家》里说他:“好打球走马,又为方士房中术,多采良家子以充后宫。”恰巧,新进宫的徐小姐,也非常会玩。她的姿色和才艺令孟昶流口水,同时,还挖空心思找乐儿。比如,种牡丹、红栀子花儿,吃“月一盘”之类的新鲜薯片、制作“绯羊首”,建造水上的楠木、珊瑚宫殿避暑……有愿辄遂,当然快活。公元965年,赵匡胤六万大兵一到,他们就傻了眼。乖乖地踏上了进京受降的漫漫征程。 成王败寇,礼遇再周到也是“阶下囚”。尽管赵宋封孟昶做了秦国公、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其实,宋朝皇帝非常鄙视蜀地国君。孟昶太奢靡了,一只夜壶就用七宝镶嵌,不知吃饭喝水的器具该做成什么样子。虽说高官得做,孟昶没得意一个星期,就稀里糊涂地死了。《宋史·列传》说:“昶,数日卒。年四十七。太祖废朝五日,素服发哀。” 这边尸骨未寒,那边就开始拉扯死者的老婆了。赵匡胤召见他垂涎已久的花蕊夫人,为了装正经,还当众斥责这位女俘虏,秽乱宫廷,迷惑君主。花蕊夫人见过大世面,文采有棒,随口做了一首《述亡国诗》。这两行句子,早就进了中国文学史,而且很有地位。 诗曰:“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不卑不亢,有理有节——老爷们儿当家,凭什么把倒霉的过错记在俺小女子身上。我就是陪伴君王,照顾饮食起居的。寻开心可以,花银子可以,就是管不了朝堂上的军国大事。 赵匡胤是明白人,自然欣赏眼前这位绝色佳人,于是,顺理成章地收她做了自家小老婆。《宋史》绝不可能记载这些寒碜事儿,《辞海》则明确地解释道:“昶,降宋后,(花蕊夫人)被掳入宋宫,为太祖所宠。”宠,自然不是简单的欣赏与倾慕;意思很明白:将人妻女,据为己有。 国土、臣民、财富,包括花蕊夫人这样的绝色女子,都是征服者的战利品。你再有才、再心高,又有什么办法呢?国家没了,一切等于零,男人都“爹死娘嫁人”了,何况是无依无靠的女人,她们只能变成案上鱼肉,任人宰割。似乎“为太祖所宠”,已属非常幸运了——皇帝起码没有践踏战俘的人格,反倒因花蕊夫人出色的胆气和才气,博得了更多的赏识。至于说,靠上新男人、新政权,花蕊夫人幸福与否?只有她自己知道。比较起来,活活儿戴上“绿帽子”的李煜,远不及过早咽气的孟昶。长期在老公眼皮底下、被赵光义强奸的“小周后”,更不如新恩满身的花蕊夫人。据传,花蕊夫人想替夫报仇,害死赵匡胤,苦无实据,只能姑枉一听。 下面,再讲被赵光义霸占、惨遭凌辱的一代“美女兼才女”——小周后。 李煜和小周后是一对天生的浪漫派。本来,李煜有一位结发妻子,可惜,年纪轻轻,死了。他第一个老婆叫周蔷,小名娥皇,史称“大周后”;第二个老婆叫周薇,小名女英,史称“小周后”。两位角色女子恰恰是亲姐妹。大周后还卧病在床,李煜就开始惦记自己漂亮的小姨子。陆游在《南唐书·昭惠传》里记载:重病的大周后见妹妹出现在皇宫里,非常诧异。为什么妹妹来探亲,自己不知道呢?她故意试探道:“你什么时候来的?”年仅15岁的小妹妹随口答道:“来的很多天了。”一句话,漏了!此前,已经盛传皇帝和周薇私通。李煜还写了一首著名的《菩萨蛮》,刻画小姨子如何“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如何“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这首黄色小调很快传到坊间,成为当时人人传唱的流行歌曲。 大周后立刻猜到了八九分,她悲愤而绝望地扭过脸去,至死没再看皇帝一眼。对于李煜来说,死老婆称得上雪中送炭的大好事。他假惺惺地办丧事、写祭文、立石碑……出完殡,便迫不及待地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 968年,即大周后病逝三年之后,李煜欢天喜地地娶了如花似玉的小姨子。那年,小周后刚刚18岁。 等待这个小女孩的是一段短暂的荣华富贵。帝王之家有的是金银珠宝,经得起后宫“可劲儿造”。小周后不但可以和皇帝写诗作词、唱歌饮宴,还抱着极大的“洁癖”到处熏香,她发明的“鹅梨蒸沉香”是颠鸾倒凤的必备品,起码有情调,刺激性欲,取名“帐中香”。小周后酷爱绿色,无论梳妆打扮,还是行动起居,都“绿”成了“化不开”。夜夜笙歌,简直美到了九霄云外。可惜,好景不长,赵匡胤的军队开到了。开宝七年,也就是974年,金陵城破,南唐政权彻底完蛋了。 976年,元宵节刚过,李煜便含着悲凉的泪水,率领臣子、眷属,跪在了汴梁明德楼外。赵匡胤没要他的命,封了个“违命侯”的虚职,养起来,了事。小周后也得了个称号“郑国夫人”。孔子说:“郑声淫”,想必郑国夫人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阶下囚,做不了发烧友了,只能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如果这样稀里糊涂地混一辈子,也算善终,但是,灾难说话就来。原因之一:李煜乱发感慨,天天泡在精美的诗词里,抒发亡国之痛。之二,小周后长得太迷人,以致倾人国、倾人城。尤其叫新政权的头头儿看在了眼里,大祸不远了。 976年深冬,赵匡胤在“烛光斧声”中蹊跷地死去,暴病而亡还是蓄意谋杀,至今是个谜。皇帝换人,无关亡国奴痛痒,偏偏新登龙廷的赵光义是个粗暴专横的超级色狼。他早就对小周后流淌口水了。 即便泡妞,也不像哥哥赵匡胤那么有风度,赵光义自视“胳膊粗”——老子想谁就是谁。反抗?霸王硬上弓。看来,小周后并不驯服,宋家皇帝则毫不犹豫地使用了“铁腕”。灾难起于978年元宵节,止于当年乞巧节。长达半年之久,孤苦伶仃的小周后被赵光义连续强奸。 这段屈辱的故事,的确惨不忍闻。喜气洋洋的元宵节,把小周后强行滞留在皇宫里。夜不归宿,显然,不合成例。李煜可怜巴巴地张望,心急如焚地探听消息。他根本就不敢进宫找人,黑暗的阴云笼罩在头上,他越来越感到不祥。十五天之后,一乘轿子把形容憔悴的小周后抬回来。女人看也不看紧随身后,问长问短的丈夫,一头扎在床上,痛哭、大骂…… 李煜何等聪慧,他呆呵呵地站在床前,羞愧、悲愤、恼怒……可是,一个亡国之君,又能怎么样?即便绿帽子醒目地戴在头上,也得屈辱地接受。三千里地山河都丢了,枕边的女人又算什么?李煜活着就为受罪来的! 宋朝人王銍在《默记》中说:“(小周后)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同时代,假托无名氏画了一幅《熙陵幸小周后》,熙陵,即指赵光义,他死后埋在河南巩县的永熙陵。明朝人沈德符绘声绘色地描述那幅画:“太宗戴幞头,面黔黑,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女抱持之。周后有蹙额不胜之态……” 做了亡国奴,男人都无可奈何,女人又能怎样?只能逆来顺受。想必,皇帝强奸妇女,不可能找画家当场“写生”,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与文字,都是想象出来的东西。但是,小周后被摧残虐待,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年七月初七,李煜42岁生日,无限凄婉。当晚,皇帝赐酒,其中搀入“牵机药”,李煜喝下之后,四肢痛苦地抽搐、颤抖,最吓人时,头和脚抵在了一起……他流着眼泪,死在了惊恐万状的小周后怀里。可怜,一代词人,就这样离开了这个爱恨情仇的世界。“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请问有没有历史上所有花蕊夫人的资料

花蕊夫人有两个人 。。。一个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另一个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一个歌妓出身的贵妃。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女诗人。《花蕊夫人宫词》作者。五代时好“花蕊夫人”者,前后有两人。
五代十国时,四川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青史留名,广为传诵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将,而是花蕊夫人。成都也因花蕊夫人而得名“芙蓉城”。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约883年—926年),成都人。宫号为花蕊夫人,后封顺圣太后。当时她们两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宠爱。大徐妃为王建生下一个儿子王衍,后被立为皇太子。王建当上皇帝后不久去世,王衍当上皇帝后荒嬉无度,对吃喝玩乐十分在行。而大、小徐妃更是结交宦官卖官鬻爵,弄得不成体统,后唐庄宗乘机灭掉前蜀,可见这位花蕊夫人是不值得称道的。
现在要讲的是另一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一个歌妓出身的贵妃。费贵妃,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可靠者90余首。《全唐诗》归属于孟昶妃。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他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有十二等级,其中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费贵妃。
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和红桅子花,于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种植牡丹,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选购优良品种,在宫中开辟“牡丹苑”,孟昶除与花蕊夫人日夜盘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那红桅子花据说是道士申天师所献,只有种子两粒,它开起花来,其色斑红,其瓣六出,清香袭人。由于难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样式画在团扇上,竟相习成风,也就是“芙蓉”花。每当芙蓉盛开,沿城四十里远近,都如铺了锦绣一般。“芙蓉城”因此而得名。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花蕊夫人的美丽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后蜀国王孟后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很喜欢芙蓉花,孟后主就为美丽的花蕊夫人在城里城外种满了芙蓉花。不久,宋朝军队打进后蜀国,孟后主投降了,花蕊夫人也被俘虏了。宋朝皇帝赵匡胤见花蕊夫人十分美丽,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妃子,可花蕊夫人十分讨厌他。花蕊夫人被送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
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于是从宫中传到民间,到了晚清年代,把张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又被尊为送子娘娘了。
后来赵匡胤还是知道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画像,花蕊夫人至死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杀死了她。花蕊夫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院中的芙蓉花。人们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

花蕊夫人在历史上时候存在?有历史依据能证明吗?

五代十国
写过个《述国亡诗》 这首诗见于《全唐诗》中 关于花蕊夫人本人的介绍则见于《十六国春秋·蜀志》 但此书最大缺点是记时有误、人物混淆,“多有违谬”,且到北宋时已经残缺得只剩二十多卷。综上所述 花蕊夫人一般来说大家都公认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 因为关于她的史料还算多 还算可信 但关于她的传说究竟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那就说不大清楚了
哦 对了 确实是有一卷 正正一卷她的诗被收录在全唐诗里了呢 只是述国亡诗貌似是最有名的罢了 恩 从这些迹象上看 她应该是真实存在的无疑了 不过就像我之前所说 细节什么的 传说什么的 都叫做传说了 肯定也就是半真半假的了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