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萧何对刘邦有多重要为什么说没有萧何就没有之后的汉高祖

以史为鉴 2023-06-12 23:52:29

萧何对刘邦有多重要为什么说没有萧何就没有之后的汉高祖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萧何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汉初三杰”的名字那是响当当的,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汉初三杰是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张良和韩信都是外来户,而萧何则是刘邦的嫡系,他们是老乡,很早就认识了,刘邦能够走上起义的道路,萧何出力非常大。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后来的汉高祖刘邦。

萧何年轻的时候勤奋好学,对历朝的律令颇有研究,秦朝时在沛县任主吏掾。虽然官职不高,但萧何却是名门之后,祖先可以追溯到帝喾,帝喾是黄帝的曾孙,萧何是春秋战国时期萧国的后代,萧国是宋国的附属国,是宋国分封的小国,而宋国则是商朝的后代,也就是商汤的后代,商汤的祖先是契,契是帝喾的儿子。先别管这些有没有根据,至少萧何有完整的链条可以追溯,可见萧何并不简单。

萧何在沛县任主吏掾的时候,结识了很多好朋友,这其中就有泗水亭长刘邦、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这些人就是刘邦建立汉朝的基础班底。刘邦虽然在当时看起来很像无赖,但是却表现的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因此萧何对他非常的佩服。

秦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刘邦作为亭长押运一批犯人去服徭役,但路上逃跑的人很多,刘邦又管不住,索性就把这些囚犯都放了。有十几个愿意追随刘邦的躲进了芒砀山等待时机,但是沛县的县令不打算放过刘邦,他抓不到刘邦,就抓了刘邦的妻子吕雉,也是萧何和曹参从中斡旋,将吕雉营救出来。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以后,很多县令都反叛秦朝,加入到起义军中来,以保全自己。沛县的县令也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找萧何商量,萧何说你是秦朝的县令,如果起义是没有号召力的,要把沛县出逃的英雄豪杰召集回来,这样的话就没有问题了。于是沛县县令去就派人去请刘邦,等刘邦到了城下,这个县令反悔了,不放刘邦进城,还要杀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就很害怕,于是鼓动城中的老百姓造反,杀了沛县县令,迎接刘邦进城,刘邦就此走上了起义之路。

此后,萧何就一直担任刘邦的总管,刘邦和大将在前方打仗,萧何就在后方运筹帷幄,运送粮草,这让刘邦有了稳定的大后方,也是刘邦多次失败仍能崛起的原因之一。而萧何在刘邦成为汉中王之后,做的最对的事情就是追回韩信,事实证明,韩信在后来的灭楚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让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美德。

刘邦建立汉朝,成为皇帝以后,曾经炫耀的对部下说,我之所以能成功,主要靠的是张良、萧何、韩信,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这也是汉初三杰的来历。

萧何是开国功臣中少数几个终老的人之一,靠的就是自污,但依然无法消除刘邦对他的怀疑,萧何只能对国事沉默,最后得以善终,萧何死后,还留下了萧规曹随这样的典故,可以说萧何为汉朝天下操碎了心啊。

萧何是名门之后,其祖先可以追溯到帝喾,他的后代也不差,其中有一支后代在唐朝的时候产生了10个丞相,并且在南北朝的时候建立了两个朝代,分别是萧道成,齐的开国皇帝。萧衍,南梁开国皇帝,兰陵萧氏齐梁房梁支。虽然这些在史书上已经无法完全追溯,但是在萧氏家谱上却传承有序,萧何的持家之道真是让人佩服啊。

刘邦为什么把萧何看做第一功臣?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将的是萧何和韩信的事情,汉高祖刘邦在评论各个开国元勋的功绩时,认为萧何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当时群臣表示不服气,我们都和皇上一起打天下,战功赫赫,萧何连刀都不会拿,凭什么当功绩表上第一名?汉高祖刘邦举了猎狗和猎人的故事来反驳群臣,群臣听完之后再不敢争功。

这个故事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其他史书里也有相关的记载。笔者看完太史公的文章之后,觉得刘邦之所以把萧何看做第一功臣,猎狗与猎人的故事只是用来堵住群臣悠悠众口的搪塞之辞。真正的原因,太史公在《史记?萧相国世家》的开头就已经说明:

汉高祖刘邦还没有发迹的时候,萧何已经是小有成就的秦国官吏了。身为官吏的萧何并没有因为身份原因嫌弃刘邦,而且还多次利用职权帮刘邦擦屁股解决麻烦。刘邦当上了小官(亭长)之后,某次去咸阳服役,其他人送300钱,萧何却给他500钱。

萧何为了刘邦的付出当然还不止这些:某天,萧何的上司,秦朝的某个御史很赏识萧何,想提拔他。御史把想法和萧何说了,萧何的反应出乎一般人预料:他拒绝了御史。了解他的人都很清楚,萧何这么做是为了留在刘邦身边。

萧何为刘邦做的一切,刘邦不可能没有感觉,发迹之前的默默支持,起兵以后的出谋划策,由痞子变皇帝的过程当中萧何的鞠躬尽瘁,刘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大汉开国以后刘邦心里始终觉得萧何才是汉朝建国第一功臣,如果没有萧何的支持与辅佐,自己怕是仍在沛县当一个小流氓头子吧。

当然,关于刘邦和萧何的关系,想必读者诸君心中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人会问:为什么萧何心甘情愿地为刘邦付出那么多?这个问题,可能只有穿越回那个时代亲自问问本人才可得到答案了。

汉高祖杀了那么多的功臣,为什么对萧何那么喜欢呢?

汉高祖刘邦的手下有很多的大臣,这些个帮助刘邦开国的功臣,有的都是以前六国的人,有的就是以前跟着刘邦一起起义的穷人们,有的还是曾经刘邦的上司,刘邦杀韩信杀异姓的八位诸侯王,就连运筹帷幄的张良也是害怕的不敢上朝,只能搞起了隐居,但是却是有一个人安安稳稳的做起了大汉的丞相,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萧何!



萧何这个人就是刘邦曾经的上司,那个时候的刘邦在泗水亭还是一个亭长的时候,这个萧何就是那个县里的一个师爷,他精通一些法律,是当时县令的一个很好的帮手,那个时候的所有人都看不起刘邦,只有这一个萧何对刘邦很好。因为这个事,刘邦就一直记在了心里。

后来就是刘邦成为了皇帝,但是对萧何却是一直没有动粗。



第一个可能就是刘邦没有和萧何走的很近,他们两个人不想刘邦和樊哙那样,关系不是特别亲近。还有就是刘邦和萧何的家庭教育不一样,他们的性格不一样,她们两个人之间始终都是有着一定的距离,他们两个人就是互相的欣赏,也互相的戒备着对方,但是也互相的协作。他们总是欣赏对方身上有而自己身上没有的长处,他们之间好像就是在一起有互补的需要,刘邦和萧何的交往关系也就是一种礼尚往来的形式。



第二个可能就是,萧何这个人做起来事情来非常的低调,让刘邦就觉着很放心,萧何这个人是以个很识大体的人,也可以看出来。在刘邦的一生里面,萧何出的力气帮助的是最大的,在刚开始起义的时候,他就成全了刘邦做为领袖,在胜利之后做皇帝的时候,他成全了刘邦做为皇帝,他还推荐了韩信带领军队,这样才慢慢的走向了胜利!在后方的事情,刘邦就更加的放心了,萧何这个人功劳那么的大,但是却不会居功自傲。



第三了就是萧何善于对自己自我的保护,在刘邦把秦朝灭了的时候,开始了和项羽的决斗,他们就开始了长时间的对线,在这段时间里,刘邦就把整个的后方全部交给了萧何管理。这样的权利真的是很大的,萧何干的也很有成果,他们僵持了三年的时间,刘邦害怕萧何有异心,所以就派了使者来了很多次,说是来慰问萧何。所有的人都以为是刘邦对萧何起了疑心,但是萧何却是没有看出来,经过一个自己的人的说法之后,他就开始把自己的堂兄弟还有一切亲戚都带到了前线去战斗,这个时候的刘邦才放下了心来!



第四个就是萧何会侮辱自己的名声,在那个时候刘邦胜利回来的时候,就有一些个百姓在路上拦着刘邦说萧丞相他抢夺自己的田地还有宅子,一共加起来有数千万之多,等到刘邦回到了长安之后,他就去见了萧何,然后就把那些个百姓说的话告诉了他,接着就说“你作为一个丞相,也会和百姓们去抢东西?你还是快点去向那些个百姓们赔罪去吧。”刘邦他表面上只是说让萧何去赔罪,然后把那些钱还给这些个老百姓,但是心里面却是暗暗的高兴了起来,他对萧何的怀疑也就慢慢的完全消失了!



反正就是,萧何这个人是一个聪明的人,不然也不会一直做这个丞相!他自己能够看得清自己,他也是能都看得清对手,所以说,人在屋檐下的时候,就要不得不低头,如果你不低头的话,最后受伤的还是你自己,并且做这些事,也不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所以才会那么的小心谨慎,刘邦对萧何也是越来越喜欢!最后的萧何也是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自己的一切,也得到了善终!

为什么萧何能够排到汉初第一功臣?萧何有什么功劳?

如果要说“汉初三杰”,一定很多人都能够立即把他们的名字说出来,的确,这三个人是西汉开国功臣里面最为人所熟知的三个人,而且按照名气来看,张良、韩信的名气似乎比萧何还要高一些,可是在刘邦眼里,他手下的功臣,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萧何。那么,为什么萧何能够成为功臣之首?萧何对汉朝又有什么样的功绩呢?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夺取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在分封功臣的时候,他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从这里不难看出,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也因此被称为“汉初三杰”。

后来,刘邦论功行赏,把萧何排在功臣之首,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那么,萧何到底有哪些功劳呢?

其一,开国之功。在刘邦起兵过程中,萧何是主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秦国灭亡以后,形成了楚汉相争的对峙局面。刘邦命令萧何留守关中。萧何收敛赋税,镇抚百姓,把关中治理得井井有条,源源不断地前方前线输送充足的粮饷和壮丁,使百姓爱戴刘邦,不肯为项羽出力,解除了刘邦的后顾之忧,为刘邦建立起稳固的后方基地。刘邦对于萧何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他在向众将解释为什么将萧何列为功臣第一时说:“各位将领的功劳是猎取野兽,功同狗等;而萧何是指示兽踪,功同人等。”

其二,定策之功。萧何还没有跟随刘邦起兵时,就通晓法令,担任秦沛令“主使掾”。刘邦称沛公后,任命萧何为主丞,料理日常政务、军务。攻占咸阳后,他劝刘邦不要满足于当前的胜利,应当安抚民心,制定了著名的“约法三章”。在楚汉战争和建立西汉以后,他重新整顿秦朝的旧法条文,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律令和赋税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丞相,治事方针一无变更,一切都遵循萧何的成规。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由来。

其三,荐贤之功。韩信投奔刘邦以后,刘邦只派他当了一名管军粮的小官。萧何发现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后,向刘邦大力举荐,但刘邦仍旧没有重用他。韩信失望之下,逃离汉营,另找出路。萧何听到消息后,骑上快马连夜追赶,把韩信追了回来。在萧何的一再举荐下,韩信被为大将军。

韩信没有令刘邦失望,也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他率领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最后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中国历史上识才荐贤的典型事例。

其四,护书之功。秦始皇颁布焚书令后,民间的前代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书籍被烧成灰烬,咸阳就成了收藏和保存图书资料的惟一场所。刘邦的义军攻入咸阳后,许多将领忙着抢占府库良马,瓜分金银美女,就连刘邦本人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头扎进宫中,贪恋着金玉、狗马、美女而舍不得离开。唯独萧何对金帛财物毫不动心,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第等衙门府第,收取律令、图书、文献档案,细心地保藏起来。

在随后爆发的楚汉战争及刘邦初创帝业的艰难时期,刘邦之所以能够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并迅速采取措施占领要塞、镇抚百姓,全赖萧何这一及时收藏图书、档案之功。西汉建立后,萧何制定汉律,就是在秦律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而成的。如果没有萧何的救护图书,就不可能制定出那么完整的汉律来。也同样是由于萧何的护书之功,才保存了大量先秦文化典藉,才使中华文化得以延续。

可惜的是,萧何的护书之功一直淹没在其他三大功劳里而很少有人提及,即使谈起也大多从萧何为官廉洁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而忽视了对整个中华文化的贡献。如果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看,萧何的护书之功应该算是最大的功劳,列为四功之首。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