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殿试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稀有品种,按说都是实打实的本事一路披荆斩棘考过来的,其运气的成分基本没有,但是在清朝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状元,叫毕沅,他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中高中状元,说起来确实是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当然了,毕沅的成功也有自身努力的结果,但只要知道毕沅是如何考取状元的,就不得不承认:机遇有时候确实非常重要,关键就看你能不能认真把握。
乾隆二十五年,毕沅、诸重光和童凤三一同参加了当年的庚辰科会试并金榜题名,取得了贡士名号。接下来,他们还要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能成为进士。这三位人物都是举人出身,经过吏部考核后安排在军机处上班,任军机章京,也算是同事。
就在殿试的前一天晚上,按照军机处的排班,当晚轮到诸重光值班,大家正在收拾物品准备下班的时候,诸重光突然故作神秘地对毕沅说:“今晚一定要请老弟代我值班。”毕沅问其原因,诸重光大言不惭地说:“我和童凤三的书法比你好,殿试时候有可能会问鼎一甲,所以必须抓紧时间做些准备。你的字写的一般,明天即使榜上有名,也不会取得好名次的。”
毕沅是个厚道人,一向喜欢助人为乐,何况诸重光说的也是实情,清朝的殿试确实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字又确实写得不怎么样,所以他就成人之美,毫无怨言留下来值班。
清朝殿试对书法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考卷文字必须黑大光圆,不能有点画小疵。也就是说,殿试卷子只要文字工整漂亮,给的卷面分就高,文章哪怕差一点,也有希望取得好名次,反之书法不好者,则难取优等。
既然是这样,那么毕沅又如何考上了状元呢?这就不能不让人想起那句古话:“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来,诸、童两人离开军机处不久,皇上突然发下一道公文,要值班章京及时处理。这是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一份奏疏。
根据雍正朝建立的奏折制度,皇帝接到奏折文书后,几乎全有批谕,这种批谕叫做“朱批谕旨”,批过之后的奏折叫做“朱批奏折”。“朱批谕旨”就是皇帝本人对本奏折的答复意见。“朱批奏折”由军机处“录副”后,原本发给具奏人,以便具奏人依照皇帝的批示执行。
如果遇到奏折“留中”不发,便由军机处知会该上奏人“奉旨留中”。毕沅接到这份奏折后,当然要详细研读,并按规定认真办理,其内容也烂熟于心。
第二天,令贡士们手心冒汗的时刻来临了,可是谁也想不到,这次皇帝出的殿试考题完全脱离了考生原来学习的范围,考的是一道纯粹的政治时事题,内容就是关于新疆屯田的。
很多贡士一看这道题,差点没晕过去,个个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唯独毕沅心中窃喜、胜券在握。不用想,毕沅会写的多么顺手,阐述的内容是多么翔实具体了。
最终,毕沅呈上的答卷,哪里是临时发挥的考场作文,俨然是一篇经过精心准备的治国良策。而美中不足的是书法稍差,初拟名次时,读卷官不敢把他放在一甲,而是排在了二甲第一名,暂列一甲第一的是书法漂亮的诸重光的考卷。
乾隆帝最后审读报上来的前十名考卷时,发现前三名的文章没有新意,直到读到毕沅的卷子才眼前一亮,喜上眉梢。这份考卷的书法虽然一般,但言简意赅,议论贴切,不仅与自己的想法非常吻合,而且还有不少的独到见解,于是便朱笔一挥,将其点为状元。
殿试开榜的结果,毕沅高中状元,诸重光屈居榜眼,童凤三名列十一。当诸重光和童凤三得知那晚发生的事情后,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有。
实事求是地说,毕沅若不是那晚值班,自然不知道屯田这件事,以他的书法水平是很难跻身前十名的,状元自然也轮不到他,这件事后来也慢慢被传开了,人们都说毕沅是忠厚老实得的福,并对“吃亏是福”做了最一次完美的诠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综艺主持人汪涵曾在湖南省博物馆兼职,清点过鎏金千手千眼观音铜像,只有998只手,很多人怀疑少了两只手。汪涵却说,那两只手,是每个在千手观音像前朝拜的人虔诚合十的那两只手。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伸出这双手,你就是千手千眼的观音。
写作指导
悉心审读材料,可以探寻出“自己的那两只手”寓指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因,“千手千眼观音的998只手”寓指事物变化发展的外因。根据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可以确立材料的核心立意:要“他度”,更要“自度”;要“他助”,更要“自助”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要拒绝“他度”“他助”,而是要处理好“他人”与“自己”之间的主次、先后关系。
参考立意如下:要坚持开放引进,更要弘扬首创精神;要救人之急,更要启人自救;求人不如求己。
例文
求人莫若求己
□戴昕
《论语.卫灵公》中有一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人莫若求己,此言道尽其间真谛。
教育家陶行知曾掷下过铮铮铁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句话不知激励过多少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不是杨得意的竭力推荐,司马相如怎能获得汉武帝的赏识?但我们今天再来审视这段佳话,不禁要探询两个问题:一是杨得意为什么会推荐司马相如?是亲吗?不是。是利吗?也不是。说到底是司马相如的一个“才”字。二是杨得意将司马相如推荐到汉武帝面前,而司马相如自己若没有真才实学,写不出气势恢宏、辞藻华美的《上林赋》,他还能获得汉武帝的赏识吗?答案不言自明。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杨得意的推荐只是外因和条件,而司马相如自己的才学方是内因和根据,在杨得意搭建的荐贤台上,司马相如只有通过自己的才学展示,才能真正博得汉武帝的赏识。
有些人不明“他助”和“自助”关系之理,遇事一心想着求助,结果使自身的“造血”功能越来越弱,依赖性越来越强。人是有惰性的,而己不出手,坐等人助,只会助长这种惰性。
清代毕沅第二天就要参加殿试,却被想回寓所备考的两位同僚硬留在军机处值班。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结果高中状元。有人认为毕沅的成功是撞上了大运,而我则认为偶然的背后隐含着必然。试想,毕沅如果没有经世之才,对奏章上的内容只能用眼认字,而不能用心研读,那么再熟悉的材料也未必能酝酿出戍边安邦之策,而这份研读、酝酿的心力正是毕沅成功背后的那个必然。一个人只有自身拥有了这份必然的实力,才能牢牢地抓住偶然来敲门的机会。
故曰:需求人时慎求人,能己为时莫假人。机缘巧合天注定,世事浮沉在己为。
评点
文章的亮色有二:一是以“由头”生“看头”。文章开篇以《论语》中的话引出观点,顿生“意趣”,牵引着读者一步步地追随作者下文的议论。二是说透“事”后之“理”。对司马相如和毕沅二例,作者既以议带叙地说“事”,更剥茧抽丝地说“理”,由表及里,条分缕析。行文随兴驱遣而又严谨缜密,颇见功力。
两年前的一个视频刷爆各种媒体,一个老年合唱团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几乎感动了所有的人。这群老人平均年龄七十多岁,虽然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歌声嘹亮,演唱充满了激情。
他们不是一群普通的老人,全都毕业于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毕业之后投奔各行各业,有奔赴戈壁沙漠隐姓埋名研究核能的,有研究中国第一代飞机制造的。
他们就这样一辈子,大多数人默默无闻一辈子,一辈子投身于一项工作,这个工作可能是他们热爱的,可能是国家需要的。
我想,人们之所以被他们感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纯粹”。人们感动于他们是一群纯粹的人,一群纯粹的学霸,一群立足自己工作的纯粹的知识分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经指出,面对种种诱惑,保持一颗纯粹的心是多么的不易,又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持有一颗纯粹之心呢?
做一个心中有善念,有仁爱之心的人。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五伦”的核心即是孔子的“仁爱”思想,它是对人伦之道的要求,也是对人类基本秩序的规定。
如果人人都有仁爱之心,人人都心存善念,这必将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乾隆年间,江苏出了一个状元,此人名叫毕沅。在参加殿试的三人中,他的字写的最差,才华也不及那两人,可是他为人厚道。
殿试前的那晚,本该另外两人值班,最后值班的却是毕沅。其中一人说“考中状元前提是书法,你的字这么差,反正也考不上状元,就替我们值班吧。”
值班时,毕沅接到一份关于屯田的奏书。第二天殿试的题目居然就是屯田,毕沅将奏书上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乾隆阅后,钦点毕沅为状元。
可见,心存善念的人,对自己也是有利的。
做一个有兴趣爱好的“无用”之人。
庄子在山中行走,见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的人停在树旁却不去砍伐。问他原因,回答说:“没有可用的地方。”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得以尽享它自然的寿命。”
这是无用方为大用的典故。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这是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美》一书中所言。
阅读、研究历史、哲学、美学等等这些兴趣爱好,看是无用,但却能陶冶情操,滋养心灵。
你看,那一群清华校友合唱团的成员,有歌唱的,有指挥的,有拉小提琴的,有弹钢琴的。因为这些看似无用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身处困境时,心灵却自由自在的。这样的“无用之用”,是他们成为纯粹的人,成为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做一个心无旁骛,恪尽职守的人。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这一段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体现。老子认为,在那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统治者要解决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最好做到“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
如果今天放到我们自己身上来看,做一个纯粹的人就是不要争名夺利,而要只专心致志于自己的本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限,如果总想着追求无限精彩的世界,那么有限的人生可能会一事无成,可能会充满痛苦。
2019年诺贝尔奖的自然科学类奖项被授予——约翰·B·古迪纳夫教授、M·斯坦利·威廷汉教授和吉野彰博士,因在锂电池发明道路上所做的奠基性贡献,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 与众多日本科技学者的经历有些类似,吉野彰只服务过一家公司——旭化成。该技术的研发也是在这家著名日本化工公司的全力支持下完成的。
1972年毕业,吉野彰就入职该公司。直至今日,他依然在该公司从事原有的工作。他很低调,如果不看他的履历,你丝毫觉察不出这是一位拿奖无数的“锂电池之父”
这是一个多纯粹的人啊,因为纯粹,才会深入,才会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
余生不作多想,只想做一纯粹之人。
因为这位状元曾经在给和珅贺寿的时候送过和珅十首小诗,而嘉庆和和绅的关系非常不好,这件事情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嘉庆上位后自然会排查一些和和珅来往比较密切的官员。
毕沅是清朝一位非常有名的读书人,他23岁时就曾经参加过清朝组织的一些官员考试,并且在官场担任了一定的职位。他从小是跟着母亲一起长大的,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虽然是他母亲一人独自把他抚养长大,但是对他的学业却是从来没有松懈过。他的母亲非常尽心尽力的给他找了一位当时非常有名的学者沈德潜做他的老师。
在毕沅的而立之年,他和几位朋友一起去参加了会试,并且三人都非常幸运地通过了考试,可以进入殿试环节。在殿试的前一天晚上,他的两个朋友跟他说虽然他非常的有学问,但是他的字非常的难看,很难在考试中取得什么好的成绩,所以拜托他那天晚上值班,好让他的朋友们能够回去复习。毕沅觉得他的朋友说的非常的有道理,于是非常爽快的答应了。
哪知道第二天的,考试考的就是他值班时看到的奏折里面的内容。所以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一些运气成了乾隆亲自选定的当期状元。而在他当官的时期和珅在朝廷里可谓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每一位官员都曾经给他送过礼,毕沅自然也不能免俗,他在和珅生日的时候给他写了十首诗。这件事情被后来即位的嘉庆知道之后,根据嘉庆和和珅之间水火不容的关系,自然是不会放过毕沅。这就是为什么嘉庆对这位状元恨之入骨。
清朝的状元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每年都有状元被钦点。所谓十年寒窗,赚得英雄尽白头,科举的竞争激烈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能熬过了读书的苦,得了状元,那么以后进入官场便是平步青云。为什么还有人被称为清朝最倒霉的状元呢?他生前受尽荣宠,死后却让上面恨之入骨。
此人名叫龙汝言,龙汝言之前是教书先生,在没有打算考功名的情况下,受到了上面的垂青,破格提拔为状元。可以说,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经历是相当的的传奇。嘉庆帝给了他想要的荣华富贵,让他做了高官,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之前在某个都统家里做私塾先生,正赶上嘉庆过生日,龙汝言洗了一篇祝词作为礼品。
按规矩,他是汇集康乾两朝御制诗一百首,让他去觐见嘉庆。嘉庆看了非常高兴,于是召见都统加以奖励。他不敢隐瞒,就像嘉庆推荐了龙汝言,嘉庆说他想见见龙汝言。于是龙汝言就进入了嘉庆的视线。平步青云,青云直上,龙汝言成为了威震官场的人。
但他的大好前程却毁在了一个女人的手里。那就是他的老婆,由于夫妻关系不好,所以弄得龙汝言心情很不好,有次没能完成嘉庆皇帝给他的任务,于是被打入死牢,秋后问斩。所以说人这一生,不要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心要放的开,胸怀要宽广。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搞得自己很不高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9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历史上的秦琼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