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之后宗室子弟怎么样了,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公元1368年,朱元璋进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金陵城(今南京)登基为帝,建立大明王朝,恢复了汉家江山。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后,开始为大明江山设计一套理想的王朝方案,那就是以皇帝的主干,藩王为树枝的模式,如此一来大明朝就能传承至千秋万代。
可令明太祖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刚刚驾崩,燕王朱棣就不满建文帝,举起了造反的大旗,自古以来,藩王起兵造反抗衡中央政府都是失败居多,但是朱棣起兵造反却成功了,创造了藩王夺取中央的实例,大树的树枝打败了主干,夺取了政权。在成功喜悦的背后,朱棣也开始反思了,既然藩王能夺取中央权利,为其他藩王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这就意味着以后其他藩王也可以照葫芦画瓢夺取朱棣的位置了。
在明初,朱元璋制定下了厚待王室子弟的政策,藩王不仅拥有大量的兵权,并且藩王有权在朝廷内有奸臣的时候来勤王平叛,但需要皇帝的旨意,而朱棣刚好钻了这个不是漏洞的漏洞。朱棣掌权后,为了防止有人学习自己造反,于是对藩王们制定了重重规章制度,藩王们不能参与当地的财权,军权,这就意味着藩王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掌兵了,也不许参政和考取功名,做官,王室子弟的日常开支都是由朝廷出钱供养。如此一来,王室子弟整天无所事事,只能饭饱思淫欲,整天和王妃梦生儿育女,为大明开枝散叶。
明朝初期,王室只有数十人之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明朝中期,王室子弟已经多达数十万人了,其中生儿子最厉害的当属山西的庆成王,第一代庆成王朱济炫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嫡孙,到了第四代庆成王,一生生了儿子100多人,甚至于很多儿子他连面都没有见过,可能具体有多少个儿子,他自己也不清楚。这是明朝宗室子弟的缩影。
到了明朝末年,经历了200多年的繁殖,从开国之初的数十人发展成了上百万的王室子孙,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王族人数最多的王朝了。1644年,崇祯皇帝上吊后,明朝灭亡,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100多万的皇族下场就值得关注了,他们下场如何呢?
在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很多王室子弟开始遭遇了屠杀,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很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而王室子弟余粮堆得跟山一样,所以农民军提出的打土豪,分地步,分财富的口号很得人心,各地流民纷纷加入到起义军中,这也是起义军为何屡禁不止的原因了。
最穷的是老百姓,最富有的人是明朝朱姓皇族,称得上是富得流油,所以皇族首先就是农民起义军劫富济贫的首要对象,由于当地很多皇族是没有兵权的,甚至于很多皇族一辈子只生活在皇府中,连城都没有出过,因为明朝规定王爷是不能够随便出城的,除非有皇帝的旨意和当地官员的默许。
所以农民起义军一来,很多皇族子弟根本跑不了,其中最典型的是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在就藩时,一向吝啬的万历皇帝赐给了福王大量的钱财和田地,其中赐予良田2万顷,不仅如此,万历皇帝还把从张居正家中抄没的家产全部给了福王,从江都到四川的盐税和茶税都归了福王,每年还有1300担淮盐销售权,在古代最赚钱的买卖就是盐铁了,这样一来福王就有了最富裕的收入来源。
不得不说万历皇帝是一位好父亲,但却不是一位皇帝,如此一来,福王是收入富裕了,但是国家财政收入变少了,从盐中抽取的边饷也随之锐减,导致了很多驻守边关的军人连军饷也拿不到,后来为了筹集军饷,大肆向老百姓征税,有征辽税之类的,官逼民反,后世学者认为明朝之亡实亡于万历,不无道理。
崇祯十四年(即公元1641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围攻洛阳,福王朱常洵怜惜家产,不肯出资援助守军,导致了守军的变节,投降了起义军。福王由于终年的好吃懒做,体重多达360斤,不折不扣的大胖子,而洛阳城外面遭受旱蝗大灾,饥民相食,福王不闻不问,依旧终日闭门畅饮,花天酒地,而且依旧收敛赋税。
李自成攻下洛阳城后,活抓了福王朱常洵,觉得直接杀了他不够解恨,李自成这帮人想出了一个绝世好办法,先把福王朱常洵剥光身子,然后药水灌肠排去粪便,又下令将福王朱常洵和几只草鹿一锅煮,福王加上梅花鹿,美其名曰“福禄汤”。据说李自成抄完福王家后,搜出了金银财宝无数,用马车拉了几天才拉完,如果当初福王朱常洵肯出钱资助守军,起码还能博一下,没想到福王和其父万历皇帝一样,也是一个守财奴。
福王朱常洵的下场真实咎由自取,若不是过于吝啬,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而福王朱常洵的下场则是明末藩王们下场的一个缩影。明朝大部分宗室子弟都被起义军还有后来清兵给屠杀了,只有小部分人改名换姓存活了下来。
面对子孙后代的如此作为,曾经那个勤政,对贪官污吏痛恨的朱元璋,泉下有知的话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明朝正统宗室不算旁系,只算嫡系的话,是9位皇亲,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的嫡亲子女,在那之后,朱元璋便像生猪养猪一样,对待他的子女。到明朝灭亡的这一段时间,皇亲国戚的这个数字大致在4万-5万左右(历代皇帝的儿子,子女都应算高祖皇帝朱元璋的后羿),这其中不乏犯事的那些被贬为庶民,或者流放的。明朝皇族去世的去世,亡的亡。
明朝灭亡时,如万历皇帝的爱子福王朱常洵那样,自己肥得流油,却于天下大乱一毛不拔的朱姓藩王,其实只占宗室子弟的绝少部分,而绝大部分朱姓子孙,都是不许科举做官、不许经商营生,只能守着被官僚几经克扣那点禄米,勉强糊口的可怜人。
甚至贫困之极的远支宗室,上奏本想做小买卖贴补生计,皇帝都一边哀叹他们的遭遇,一边以祖制搪塞,不肯允许。他们本身就是明朝畸形宗室制度的直接受害人,又怎么能因明朝灭亡而批判他们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即使是锦衣玉食的藩王,离开四方天的王府超过几里就被当作造反。这些被皇帝和官僚们以层层祖宗法度软禁的高级囚犯,他们除了欺凌小民、聚敛财富、混吃等死,又还有什么人生价值可言呢?
其实明朝衰亡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彻底失败的宗室制度。朱元璋的宗室制度,相比于此前的汉唐宋各朝,最大弊端在于没有降等袭爵制,导致随着时间推移,每代帝王分藩各个皇子为亲王,每代亲王又分出许多郡王,枝繁叶茂下,给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而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皇位后,为防止其他藩王效仿,更是采用以经济特权换取藩王军事和政治权利的方式来削藩,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国家出钱从生到死,大包大揽,把藩王和宗室都当猪养废。」
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以后,更有鉴于自己土木堡兵败被俘,在京城监国弟弟明代宗朱祁钰,被群臣拥立为帝的教训,从此对藩王更是严防死守。甚至到了连亲王的亲生母妃去世,想回京奔丧都不被允许的地步。
这样一来,明朝人数不断增长的众多宗室,既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愈来愈重的包袱,又完全不能和此前各朝那样,成为皇权在政治军事上的助力,几乎是整个中国史上罕见的特例,即使是严防近支宗室参政、却重用远支宗亲(曹仁、曹真、曹休)的曹魏王朝,亦不能及。而由此产生的最大弊端,便是让皇室孤弱无依。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从历史上的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朝和唐初,以及北魏、北周、金、辽、蒙元、满清这些胡族王朝,宗王一直是各代皇室的最重要拱卫势力,出将入相,督军地方。
即使唐朝玄武门之变后,唐朝以及之后宋朝的宗室,也可以正常参政做官,入朝可为宰相,在地方可以做知州、刺史,在边疆甚至可为节度使,统领大军。
在唐朝,甚至那些争皇位失败者的子孙也可不被猜忌地得到重用,如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李适之,唐玄宗时为宰相,吴王李恪的长子成王李千里是禁军大将,孙子李祎更是唐玄宗时一代名将。而著名的权相李林甫,是李渊堂弟的后裔。
在宋朝,如宋太宗赵光义的八世孙赵汝愚,宣麻拜相;如宋孝宗的亲兄长秀王赵伯圭,担任明州知州十年,加馆职龙图阁学士,还曾带兵驱逐海盗。
宋朝允许宗室参政,除并无定论的“宋太宗烛影斧声”疑案,三百年内并没有一例藩王谋逆,
大明朝从明成祖后严防死守,对宗室之打压纵观以往历朝皆不能比,然则即使不算朱棣这个“非法转正"的前任燕王,其他公然称兵造反的藩王就有3个,汉王、安化王、宁王们一一打脸,图谋不轨有谋逆之心的藩王,还得再加十个不等,如赵王,荆王,辽王……这就是堵不如疏的道理。
历史上的明朝皇帝,正是相信了不欲宗室来分享权柄的官僚士大夫们那套言辞,真以为宗室就是皇权的天敌该被严防,更因此把外戚和武官勋贵的参政渠道也一一堵塞,代价就是朝堂上科举士大夫一家独大,最后皇帝却不得不依靠太监的内官集团来制衡。
可那些挨了一刀的太监们,寡廉鲜耻和聚敛财货原是理所当然,公忠体国才是凤毛麟角,他们连自己的身体和荣辱都不顾惜,又有多少会真心为皇帝不惜一切?就算太监们忠于某个皇帝私人,也只是以天子家奴自居。既然明朝太监并不像唐朝宦官那样形成了宦官家族,世代掌有神策军兵权,成为王朝支柱,那他们又怎会真将国家社稷和王朝福祉放心上?
所以,无论汉晋隋唐宋,除了明朝皇帝外,还有谁将自己原本足可制衡士大夫官僚的依靠力量都一一废掉的?
而明朝皇帝之所以会相信士大夫,竭力压制宗室、外戚、勋贵、武臣,很重要一点,就在于他们与生俱来受到的教育,自己也“儒生化”“士大夫化”了。越到后期,越是如此,和朱元璋朱棣这种马上天子,已经完全不是同一类人。
比如崇祯帝,如果剥离皇帝身份的话,其行事作风,和一个儒生士大夫,还有什么不同?简直就是最信奉儒家信条,严格律己修身的那类“清教徒”式儒生,他一生的勤勉和克己并非“作秀”,而是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把“修身齐家”做得完美了,自然就可以“天下太平”,一直到煤山殉国时,才被无情的现实打醒。
根据满清官方档案资料,他们入关时八旗总人口不过区区34万,其中还有26万是历次战争俘虏投降的”汉军八旗”,再加3万左右的蒙古降卒,真正的满洲八旗部众只有5万多人。而明末的宗室子弟丁口之兴旺,远比当时的满清八旗人数更多。
这些从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后,就被打压了二百多年的天潢贵胄龙子龙孙,原本应该是明朝皇帝真正的统治基础,是明朝皇室的天然拥护者,也可能是如汉朝之刘秀、刘备那样,朱氏皇朝最后起死回生的备份。只因为其他所有人都可以投满清,投李闯,只有他们这些朱家子孙在大明灭亡了,就是死路一条。
然而当明朝中原大乱时,唐王朱聿键(后来的隆武皇帝)率王府护军千人北上勤王,和农民军交锋数次,互有胜负,最后却被勃然大怒的崇祯帝废为庶人,囚禁凤阳高墙,折磨整整七年几乎被整死。
都死到临头了,还拘泥于所谓“祖制”,不肯放下对几十万宗室子弟的约束猜忌,不肯让他们和其他国民一样不受约束地为官从军,白白抛弃了这些皇室之屏藩,是不是明朝皇帝和大臣的责任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9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