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尉迟迥叛乱时,为什么要送给杨坚一个熨斗

众妙之门 2023-07-03 03:17:28

尉迟迥叛乱时,为什么要送给杨坚一个熨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周第一功臣在尉迟迥叛乱时,为何要送给杨坚一个熨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杨坚做北周宰相时,尉迟迥等老臣叛乱。有一个人功劳比尉迟迥还大,他送给杨坚一把熨斗,从而稳定了人心,让杨坚的支持率大大提高。这人是北周第一功臣李穆。

李穆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标准的将门之后,他继承了先人的遗传基因,有勇有谋。在西魏和北齐的邙山之战中,宇文泰战败落马,很快被北齐士兵围住。这些士兵并不认识宇文泰,但从他的穿着,他们觉得是一个大人物,就想抓住他回去领赏。

李穆看到宇文泰眼看就要被抓住,他急中生智,冲进包围圈就用马鞭抽打宇文泰,边打边骂。北齐士兵见这位将军对落马的人如此无礼,以为不过是一个稍微高级一点的将领,地位应该无足轻重,就放弃了宇文泰。

北齐士兵刚走,李穆就把自己的马让给宇文泰,并保护他突出重围。到了安全地带,宇文泰和李穆都激动地哭了。九死一生,他们都很感慨。宇文泰跟身边人说,能成就我大事的,一定是这个人。他不但封李穆为安武郡公,增加了他的食邑,还赐给李穆免死铁券。不是免一死,是免十死。

没有李穆就没有宇文泰,没有宇文泰就没有后来的北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穆是北周第一功臣也算实至名归。

北周末年,杨坚辅政期间,爆发了以老将尉迟迥为首的三方叛乱。这些人都是杨坚父辈的人物,为北周出生入死都安分守己,杨坚一个后辈,居然以国丈身份辅政,还明显有取而代之的意思,他们怎么能服气?

尉迟迥邀请李穆共同起兵,被李穆拒绝了。李穆的儿子李士荣也劝父亲起兵,也被李穆拒绝了。他派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交给杨坚一把熨斗,意思是要和杨坚并肩作战,在同一战壕里熨平天下。

作为北周老一辈代表人物之一,李穆的态度对杨坚非常重要。一方面李穆自己拥有重兵,另一方面他能带动一大批观望的北周旧臣。李穆旗帜鲜明的态度让杨坚很快当稳了辅臣,平定了三方叛乱,又很快让周静帝禅让,他自己成了隋文帝。从这个作用上看,李穆也称得上隋朝第一功臣。

是功臣就要赏赐。在北周时,李穆得到的赏赐是皇家马圈里所有的马,以及李穆所有的姐妹被封官。到了隋朝,隋文帝不但给了李穆太师的名分,还封了他所有的子孙,连襁褓中的婴儿都有封号。

此时的李穆已经70多岁,他成了一品闲人,基本上在家养老,很少上朝,但有一次他却很合时宜的出现了。

隋文帝想建新都,又怕毁了自己勤俭节约的好名声。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太史说:天象显示,国家都城会有变化。李穆也上表说:如今国家富裕了,皇帝应该考虑建新都了。

太史和老臣一致同意,隋文帝觉得建新都既是天意,又是民心所向,就高兴地同意了。

李穆只是建都事件的一个推手。但从隋文帝对他态度的重视,可以看出他在隋文帝心目中的地位。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于开皇六年去世,享年77岁。他用自己叱咤风云的一生,为子孙留下较高的地位和身份。

尉迟迥的人物生平

侯景渡过长江时,梁元帝正镇守江陵,由于国内大乱,请求与西魏交好。梁元帝之弟武陵王萧纪,在蜀地自立为帝,率军东下,准备进攻江陵。梁元帝十分害怕,写信向西魏请求援助,又请求征伐蜀地。宇文泰说:“蜀地可以图谋了。谋取蜀地,制服梁国,在此一举。”于是与群公开会商议,众将意见不一。只有尉迟迥认为,萧纪既然出动全部精锐东下,蜀地必然空虚,大军开到,必然是只有征讨,而无战事。宇文泰认为他的看法很对,对尉迟迥说:“伐蜀之事,全部委托给你,有什么计策?”尉迟迥答道:“蜀地与中原隔绝一百余年,仗恃其山川险要,没有预料到我军前去。应当用精锐部队,连夜袭击。平路则加倍赶行,险路则缓兵徐进,出其不意,直捣要害。蜀人震惊于官军速至,必然听见风声就无法防守了。”
于是命令尉迟迥督率开府元珍、乙弗亚、俟吕陵始、叱奴兴、綦连雄、宇文升等六军,带领带甲士兵一万二千人,战马一万匹,前往伐蜀。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春,从散关出发,经由固道、白马,指向晋寿,开辟平林旧道。前军抵达剑阁,萧纪的安州刺史乐广,举州率先投降。萧纪的梁州刺史杨乾运当时镇守潼州,也向大军投降。六月,尉迟迥抵达潼州,大宴将士,率军西行。萧纪的益州刺史萧撝不敢交战,据城自守。尉迟迥进兵包围。当初,萧纪抵达巴郡,听说尉迟迥来犯,派谯淹回兵救援。尉迟迥分别派元珍、乙弗亚等人率轻装骑兵将其击败,谯淹投降。萧撝前后交战数十次,都被尉迟迥打败。萧撝与萧纪之子宜都王萧圆肃,以及其文武部属,前来军营请求接见,尉迟迥依照礼节接待。让他的部属等人,各自恢复原来的职业。只没收奴仆和库存来奖赏将士。号令严明,军中没有谋私利的人。诏命尉迟迥任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由于平蜀之功,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公爵。剑阁以南的地区,由他秉承旨意任命或升降罢免官员。尉迟迥明定赏罚,恩威并举,安定新邦,经营尚未归附之地,蛮族感激而归附。 孝闵帝元年(557年),宇文泰之子孝闵帝宇文觉受禅即位,建立北周,升任尉迟迥为柱国大将军。又以尉迟迥有平定蜀地的大功,同西汉被封为冠军侯的霍去病一样,封他为宁蜀公。迁任大司马,以本官镇守陇右。武成元年(559年),进封为蜀公,食邑一万户 ,出任秦州总管、秦渭等十四州诸军事、陇右大都督。
保定二年(562年),又任大司马。晋公宇文护东征北齐,尉迟迥率军进攻洛阳。齐王宇文宪等军于芒山,齐军度河,北周诸军惊散。尉迟迥率麾下反行却敌,于是诸将得以全师而还。迁任太保、太傅。建德初年,拜太师,寻加上柱国。宣政元年(578年),宣帝宇文贇即位,任命尉迟迥为大右弼,还转任大前疑,出任相州总管。 大象二年(580年),宣帝去世,杨坚辅佐朝政,由于尉迟迥名望地位素来很高,害怕他另有图谋,就命令尉迟迥之子魏安公尉迟惇带去诏书,以会葬名义征调尉迟迥。随即以郧公韦孝宽代替尉迟迥担任总管。尉迟迥认为杨坚当政,图谋篡位,于是谋划起兵,留下尉迟惇而不受征调。杨坚又派侯正破六汗裒到尉迟迥处说明旨意,秘密给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人带去信,命令他们作好准备。尉迟迥听说此事,杀掉晋昶及破六汗裒。
于是集合文武官员及百姓,登上城墙北楼而命令道:“杨坚以平庸之才,借皇后父亲的权势,挟制幼主,号令天下,作威作福,赏罚不分,其背叛君主的行迹,已暴露无遗。我身为将相,与君主有舅甥之亲,同甘共苦,本应一体。先帝把我任命到这里,本来就寄托着安危大计。如今打算与各位集合义士,匡复国家,保护百姓,进可享受荣华名望,退可保全为臣节操。各位认为怎样?”于是众人全都听从命令,人人感奋。尉迟迥自称大总管,秉承旨意设置官府。当时赵王宇文招已经入朝,留下小儿子在这里,尉迟迥又拥戴他以号令天下。尉迟迥弟弟的儿子尉迟勤,当时任青州总管,也听从尉迟迥。尉迟迥所管辖的相、卫、黎、毛、洺、贝、赵、冀、瀛、沧各州,尉迟勤所管辖的青、胶、光、莒各州,全都跟随尉迟迥,拥有军队数十万。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各自据州响应尉迟迥。尉迟迥又向北交结高宝宁,联络突厥;向南联络陈国,答应割让长江、淮河一带的土地。
杨坚于是派兵讨伐尉迟迥,任命韦孝宽为元帅。尉迟惇率领十万人入据武德,驻扎在沁水东岸。韦孝宽等人率领各军,隔水相峙。杨坚帝又派高颎急驰督战。尉迟惇布阵二十里,指挥军队稍向后退,想等韦孝宽军渡过一半时再发动进攻。韦孝宽乘对方后退,鸣鼓齐进,尉迟惇大败。韦孝宽乘胜进抵邺城城下。尉迟迥与儿子尉迟惇、尉迟祐又出动全部兵力,共十三万人,在城南列阵。尉迟迥另外统领一军,都是头戴绿巾,身穿锦袄,号称黄龙兵。尉迟勤率兵五万,从青州赴援,派三千名骑兵率先赶到。尉迟迥久在军中,年岁虽老,仍穿着甲胄上阵。他部下的士兵,都是关中人,为他奋力作战。韦孝宽等人失利退却。邺城的男女百姓前去观看,聚成一道人墙。高颎与李询整顿阵势,向围观的百姓冲去,百姓惊乱,乘势进攻。尉迟迥大败,入据邺城。尉迟迥退到北城固守,韦孝宽纵兵包围。李询、贺娄子干带领部属率先登城。尉迟迥走上城楼,射死数人,然后自杀。尉迟勤、尉迟惇等向东逃跑,都被追上捉住。剩余的部众,一个多月以后都被处死。 尉迟迥从起兵到失败,共计六十八天。
唐武德年间(618年—626年),尉迟迥的从孙、库部员外郎尉迟耆福上表,请求改葬。朝廷议论,认为尉迟迥忠于周室,诏命允许。

北周灭北齐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意义

公元576年十二月至六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决定北连突厥,南和陈朝,并乘陈攻占北齐淮南地之机,发起攻灭北齐的战争。此次战争历时3年,较大的战役有河阴之战、平阳之战和邺城之战。
战争背景公元550和556年,高氏和宇文氏分别篡夺东魏和西魏政权称帝,史称北齐和北周。北齐拥有今河北、山东、安徽及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军事、经济实力较强,但实行纵容各级官史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政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至后主高纬时,更是腐败不堪,不胜其弊。北周占有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及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区,虽军事、经济实力不如北齐,政治却比北齐好,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力日渐强盛,于是宇文邕发起攻灭北齐的战争。
战争过程邙山之战公元564年,北周十万大军围攻北齐重镇--洛阳,北周派遣尉迟迥进攻,北齐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段韶救援洛阳。最终北齐以少胜多。
邙山公元564年9月,突厥在塞北集结兵力,决定联合北周攻打北齐。北周宇文护于是征集内外诸军20万东进。10月,宇文护派尉迟迥率10万大军进攻洛阳。12月,宇文护派兵切断河阳道路,以阻断齐国援兵。但是,因齐国兵力甚微,北周轻敌,认为齐国必须不敢出兵迎战,于是放松警惕戒备不严。北齐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援洛阳,但他们畏惧周军兵力强盛,不敢前进。高湛于是决定与并州都督段韶一起自晋阳南下,亲督诸军解救洛阳。以段韶部为左军,长恭部为中军,斛律光部为右军,周军不意齐军突至,军心不稳,仓卒上山迎战,段韶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周军越战越疲,齐军趁势发起反击,大败北周军。周军全线溃退被迫撤军。
这是一次关乎北齐生死存亡的战役,又称邙山之战。
河阴之战公元575年七月至九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于河阴地区与北齐军进行的一次作战。
是年,北周帝乘北齐淮南兵败、主昏政乱之际,采纳骠骑大将军韦孝宽建议,向边境集结兵力,准备东出击北齐北周形势北齐,北齐闻知,亦增筑守御。七月,宇文邕发兵十余万,分兵六路进攻北齐。以柱国字文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分别勾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崇、赵工宇文招分别勾后三军总管。齐王宇文宪率兵2万趋黎阳;隋公杨坚等率水军3万臼渭河入黄河;梁公侯莫陈芮率众2万守太行道,以断北齐并、冀、殷、定诸州援军;申公李穆率众3万守河阳道,切断黄河以北与洛阳的联系;常山公于冀率众2万出陈、汝以南防陈军,掩护主力右翼。
周武帝自率主力前后六军6万人直指河阴。八月二十一日,北周军进入北齐境内,为争取民心,禁止伐树、践踏庄稼,违者军法从事。二十四日武帝亲自指挥诸军攻占河阴大城,宇文宪攻拔武济,进围洛口,攻克其东、西二城,焚毁黄河浮桥。北齐永桥大都督傅伏从永桥增援至河阳,因浮桥已断,遂入中_城,北周军攻克河阳南城后,围攻中_城二十余日不能下。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扼守金墉,武帝攻之亦未克。九月,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自晋阳率军南援洛阳,兵临河阳。北周军以屯兵金墉及中_城下,久攻不克,而北齐援军业已到达,又因宇文邕阵中患病,遂放弃所拔30余城,焚舟回师仅留韩正控守王药城,掩护撤军。
平阳之战公元576年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再次进攻北齐,其作战企图是:攻击攻击晋州,扼北齐咽喉,吸引北齐主力大军救援,再集中力量消灭援军,乘势东进,攻灭北齐。按这一企图采取如下部署:以宇文盛、宇文亮、杨坚为右三军,宇文俭、窦泰、丘崇为左三军,宇文宪、宇文纯为前军,宇文邕亲自率领诸军进至汾曲,分派诸将各自据守要地,阻击北齐援军,派辛韶率步骑5000守蒲津关,保障后方安全,命内史王谊督诸军攻平阳城。二十五日,北齐后主高纬亲率10万大军自晋阳南下救援平阳。宇文邕亲自平阳城下督战,北齐将侯子钦、刺史崔景嵩投降;二十七日,北周将段文振率数十人入城,俘北齐守将尉相贵及甲士8000人,北周军占领平阳。同时,宇文宪攻占洪洞,永安二城。十一月,北齐援军已进平阳,宇文邕为避其锋锐,以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率精兵万人守平阳;自率大军撤退到玉璧一带,使宇文宪领兵6万驻扎,自还长安。北齐援军至平阳,昼夜围攻,梁士彦顽强守御。十二月,宇文邕知平阳紧急,先使宇文宪率所部趋平阳,随后亲至,集诸军8万,东西列阵20余里,与北齐军对峙。北齐军围平阳时,恐北周援军突至,于城南挖掘沟堑,经乔山至汾水。北周军至即与北齐军对峙于沟堑南北两侧,周军渡沟堑进攻,齐军抵御,战斗一天未决胜负。齐后主听从幸臣意见,命令齐军填沟堑而进,此举正合周武帝之意,遂率军迎战,战斗十分激烈。齐后主携冯淑妃和幸臣穆提婆观战,见齐军东翼稍退,便认为齐军已经战败,不听劝阻,赶紧后进,北齐军因而大败,死伤者万余人,军资甲仗丢弃如山。
邺城之战公元580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韦孝宽率军在邺城平定相州总管尉迟迥叛乱的进攻战。
北周北齐武陟之战后,行军元帅韦孝宽率6总管军乘胜追击尉迟迥溃军,迅速迫近相州,叛军头目尉迟迥之根据地邺城。尉迟迥遂以精兵3000埋伏于相州南之野马岗,被孝宽属下行军总管宇文忻率500骑兵突袭歼灭。尉迟迥又在草桥部署阻击,亦为宇文忻部击败。孝宽军于十六日进抵邺城近郊。尉迟迥集中全部兵力13万,列阵城南,准备决战。时青州总管尉迟勤来援之先头部队3000骑已经到达,5万主力尚在途中。孝宽当即发起进攻。
尉迟迥不顾年老,仍披甲上阵,其部属关中兵均拼死力战,孝宽军进攻受挫,被迫撤退。时宇文忻见邺城百姓数万人观战,即与监军高_、长史李询商定:先射观者,造成混乱,然后乘势冲击。观战士民被射,纷纷逃避,喊声震天。宇文忻趁机传呼:贼败矣!孝宽军士气复振,乘乱进击,大败尉迟迥军,迥率余部退入城中。孝宽乘势挥军围攻。李询和大将军贺娄子干率部首先登城,破城而入,迥被迫自杀。尉迟勤、尉迟_等向青州方向逃走,被开府仪同大将军郭衍率精骑千人追获。至此,尉迟迥举兵68天即宣告失败。
战争结果公元572年,北齐名将斛律光受戮,北周皇帝趁势进军北齐。
宇文邕公元576年,北齐帝高纬于平阳战败后,退至晋阳。周武帝率军乘胜追击。北齐高阿那肱率军1万镇守高壁。宇文邕率军至高壁,高阿那肱望风而逃。十二月,宇文邕与宇文宪在介休会师。逼降北齐守将韩建业后,向晋阳和北朔州急进。高纬欲奔突厥,随员多散,乃回奔邺城。宇文邕亲率诸军攻破晋阳,疾趋邺城。高纬退至邺城后,禅位于皇太子高恒,恒时年八岁。
公元577年正月,高恒从邺城出逃济州。宇文邕围攻邺城,焚烧西门,北齐军战败。高纬率百骑东走,以慕容三藏守邺宫。北周军攻入邺城,北齐王公以下官员皆降。高恒在济州遣人持玺绂至赢州,禅位于任城王高浩,与高纬等再逃青州宇文邕派尉迟勤追击高纬和高恒至青州,齐将高阿那肱降,高纬、高恒率十余骑仓促南逃,欲奔陈朝。在南邓树,被周军俘获。二月,周军攻下信都,俘北齐任成王高浩,广宁王高孝珩等。
随后,周武帝遣军平定各地反抗势力。北齐亡。北周统一北方。
历史评价北齐之灭亡并非突厥与北周合从进攻的结果。北齐不能处理好自身的民族关系,造成自身国力不断衰弱。相反,北周在关中本位政策的融合之下,民族关系得到解决,越来越强。北齐之弱,再加上后主昏庸与天灾,天灭已经成为必然之势。北齐内部的衰弱,再遭北周与陈的外部进攻,最终亡国。

北周灭北齐之战

北周灭北齐之战

公元564年(北周保定四年),北周十万大军包围北齐重镇洛阳,北周派尉迟迥进攻,北齐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杯律光、段韶救援洛阳。 最终北齐少胜多。

公元564年9月,突厥决定在塞北集中兵力,与北周联合攻击北齐。 北周宇文护招募内外诸军20万东进。?

十月,宇文护派尉迟迥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洛阳。 12月,宇文护派兵截断河阳(今河南孟县)道路,为了切断齐国的援军。 但齐兵力微薄,北周轻敌,齐认为必须出兵迎战,故放松警惕,不严加戒备。

北齐派出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杯律光前往洛阳救援,但他人因害怕周军兵力强大而不敢前进。于是高湛决定和并州都督段韶一起从晋阳南下,亲督诸军决定拯救洛阳。?

以段韶部为左军,长恭部为中军,杯律光部为右军,周军突然冲入齐军,军心不稳,仓皇上山迎战,与段韶交战,并诱敌深入。?

周军在越南战争中疲惫不堪,齐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击,使周军大败。 周军全线崩溃,被迫撤退。这是一场关系北齐生死存亡的战斗,又称邙山之战。

公元575年(北周建德四年)七月至九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在河阴(今河南杯津尔)地区与北齐军作战。

年北周帝乘北齐淮南兵败,主陷昏政之乱时,采纳骠骑大将军韦孝宽的建议,向边境集结兵力,准备向东出击北齐,北齐闻之知,增建守备。 7月,宇文邕派出10多万士兵,分六路进攻北齐。

柱国字文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分别挂靠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崇、赵工宇文技分别挂靠后三军总管。

齐王宇文宪率兵2万走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 隋公杨坚等率水军3万臼渭河入黄河; 梁公侯莫陈芮率领两万人守太行道阻断北齐并、冀州、殷、诸州援军。

申公李穆率伝3万守河阳道、切断黄河以北和洛阳的联系; 常山公以冀率2万出陈、汝、南防陈军掩护主力右翼。

周武帝率领主力前后六万人前往河阴。 八月二十一日,北周军进入北齐境内,为赢得民心,禁止砍伐树木、践踏庄稼,违者以军法从事。 二十四日武帝亲自指挥诸军攻占河阴大城,宇文宪攻下武济。

进入周洛口(今河南巩县东北),攻占东、西两个城市,烧毁黄河浮桥。?

北齐永桥大都督傅伏由永桥(今河南武陟西)增援河阳,因浮桥断裂,遂攻陷中澧城(今河南杯津西南黄河中),北周军攻占河阳南城后,包围中潼城不能下车20多天。?

北齐洛州刺史孤永业扼制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武帝攻打未能克服。 9月,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胥率军南援晋阳(今山西太原),率兵河阳(今河南孟县)。

北周军在屯兵金墉和中潼城下,久未能进攻,北齐援军来了,宇文邕阵中患病,拔城三十余座,烧舟回国,只留下汉正守王药城(今河南济源境),掩护撤退。平阳之战公元576年(建德五年(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再次攻击北齐)。

其作战进攻晋州,堵塞北齐咽喉,吸引北齐主力大军救灾,再集中力量消灭援军,乘势东进,欲攻灭北齐。

根据这一图谋,以宇文盛、宇文亮、杨坚为右三军,以宇文俭、洞泰、丘崇为左三军,以宇文宪、宇文纯为前军,宇文邕亲自率军进入汾曲,将各立要地,阻击北齐援军,以辛韶率五千人命令内史王谊督诸军保障后方安全,攻击平阳城。?

二十五日,北齐后主高纬亲率10万大军从晋阳南下救援平阳。 宇文邕亲自督战平阳城,北齐降服侯子钦、刺史崔景嵩。

二十七日,北周让段文振率数十人入城,以尉相贵和甲士8000人为俘虏,北齐守将北周军占领平阳。 同时宇文宪攻占洪洞,成为永安二城。

十一月,北齐援军已入平阳,宇文邕为避其锋,立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率精兵万人守平阳。 率军撤退到玉璧一带,在宇文宪率兵6万驻扎,返回长安。 北齐援军、昼夜围攻平阳,梁士彦坚守。?

十二月,宇文邕得知平阳紧急,先派宇文宪率部前往平阳,后有亲戚到达,召集诸军八万,东西二十余里,与北齐军对峙。 北齐军包围平阳的时候,北周援军突然到来,恐在城南挖沟堑,经乔山去汾水。?

北周军至即与北齐军对峙,周军越过开沟进攻,齐军防守严密,战斗一日难分胜负。 齐后主听从幸臣的意见,命令齐军填平隔阂进入。 这正合周武帝的意,率军迎战。战斗非常激烈。?

齐主将带冯淑妃和幸臣穆提婆观战,见齐军东翼稍退,以为齐军已败,因不听劝,仓皇后退,北齐军大败,死伤万余人,军资甲战如山弃。

公元580年(北周象二年)八月,杨坚平尉迟迥之战,北周上柱国韦孝宽率军在邺城(今安阳北郊,临漳西南)平定了相州总支尉迟迥叛乱的进攻战。

武陟之战后,行军元帅韦孝宽率6总管军乘胜追击尉迟迥溃军,迅速迫近相州(治邺城),叛军头目尉迟迥之根据地邺城。

尉迟迥遂以精兵3000埋伏于相州南之野马岗,被孝宽属下行军总管宇文忻率500骑兵突袭歼灭。尉迟迥又在草桥(邺城南)部署阻击,亦为宇文忻部击败。

孝宽军于十六日进抵邺城近郊。尉迟迥集中全部兵力13万,列阵城南,准备决战。时青州总管尉迟勤(迥弟之子)来援之先头部队3000骑已经到达,5万主力尚在途中。孝宽当即发起进攻。

尉迟迥不顾年老,仍披甲上阵,其部属关中兵均拼死力战,孝宽军进攻受挫,被迫撤退。时宇文忻见邺城百姓数万人观战,即与监军高颎、长史李询商定:先射观者,造成混乱,然后乘势冲击。

观战士民被射,纷纷逃避,喊声震天。宇文忻趁机传呼:“贼败矣”!孝宽军士气复振,乘乱进击,大败尉迟迥军,迥率余部退入城中。

孝宽乘势挥军围攻。李询和大将军贺娄子干率部首先登城,破城而入,迥被迫自杀。

尉迟勤、尉迟惇等向青州(治益都,今山东淄博)方向逃走,被开府仪同大将军郭衍率精骑千人追获。至此,尉迟迥举兵68天即宣告失败。

尉迟迥之乱的历史评价

对于尉迟迥之乱,历代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说尉迟迥此举是维护北周政权不被杨坚篡夺,也有人说尉迟迥完全是为了实现个人野心,唐朝常乐公主在劝唐宗室举兵反抗武则天篡夺唐室时,曾以尉迟迥为例,评价说:“尉迟迥,周之甥也,犹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足为忠烈。” 明朝学者张燧曾盛赞王谦和尉迟迥,评价道:“周灭而有王谦、尉迟迥,斯皆破家殉国、视死犹生。”
王夫之则认为:“尉迟迥可以为宇文氏之忠臣乎?宇文阐称帝已二年矣,父死而正乎其位,杨氏虽逼,阐未有失德也,迥乃奉赵王招之少子以起兵。曹操所不敢奉刘虞以叛献帝者,而迥为之不忌,迥之志可知矣。迥可为忠臣,则刘裕之讨刘毅,萧道成之拒沈攸之,使其败而死也,亦晋、宋仗节死义之臣乎?杨坚无功而欲夺人之国,于是乎有兵可拥者,皆欲为坚之为,迥亦一坚也,司马消难亦一迥也,王谦亦一消难也。志相若,事相竞,则以势之疆弱、谋之工拙、所与之多寡分胜败矣。胜者,幸也;败者,其常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7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