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株连九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时候,很多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让自己的江山永固,都发明了一些很残酷的刑罚。比如诛九族就是其中之一。一人犯罪,全家甚至全族都受牵连被诛灭,真正的斩草除根。小编觉得,这算是最狠的一个刑罚了吧
族刑最早出现在商朝,当时商朝一个叫盘庚的君主想要迁都。但是很多贵族和大臣都强烈反对。盘庚一怒之,下令将拒绝迁都的贵族全家处死。在这种酷刑面前,大家都不敢反对了。到了秦朝的时候,族刑被正式的列入了法典。由于族刑的震慑力巨大,所以古时候都喜欢用。甚至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夷三族”、“诛九族”等更加灭绝人性的刑罚。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起兵打败了建文帝朱允炆,夺得了皇位。大学士方孝孺拒绝为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下令“灭十族”,仅仅因为一个人,却要处死近一千人。可见当时有多惨烈。
那么既然株连九族这么可怕,为什么犯人的亲戚朋友不逃跑呢?按理说,古时候通讯落后,跑到偏僻之处隐姓埋名也很难被人发现。其实主要原因有这几个。
一,这些人心存侥幸的心里
在古代,虽然灭族的口号叫做“男女无少长皆杀之”,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不一定是这样。东晋的时候规定,灭族时,可以不杀妇女。唐朝时期,未年满十四岁可不杀;之后的宋元明清,基本都沿用了唐朝这一规定,不过未杀者还是要被罚为奴隶。
二,处罚的速度特别快
古时候不像现在,出事了打个电话就能通知家人。古时候通讯落后,很多犯人被抓住判刑了,家里人都不知道。而且那些负责办案的在收到指令之后,都会“速战速决”,直接到犯人家里就开始大开杀戒,犯人亲属们大多死的不明不白。更别说还能提前逃跑了。
三,实在是跑不掉
古时候盛行宗族群居,一整个家族其实都住的很近。这样便于在遇到匪患、盗抢流寇之类,互相都能有个照应。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其中一人被判了诛九族的大罪,办案的军队会火速赶到这个家族,鸡犬不留。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皇帝的权力是不可逾越的,皇权是高度集中和不断加强的,君主为了加强皇权稳固自己的统治,一定要利用一些刑法来维护。中国古代的刑罚有很多,轻者被杀,各种残忍的刑罚折磨罪犯。株连九族,整个家族都一起受罪,被斩草除根,被杀掉的家族是最可怜的,无论老少都要被斩首。
那么这些人在古代的时候,为什么不逃到很远的地方去躲避呢?古代的时候地广人稀,逃跑是很容易的呀。当时交通出行方式有几种,步行,马车,坐船。先不说能跑多远,只是从村子里面跑到市区就得跑一整天。皇帝那边派人过来都是快马加鞭,即使这些人要逃跑也根本没什么可能。
那么那些人为什么不跑到其他地方躲起来呢?说到皇帝的权力,百姓们都喜欢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平凡的日子过完一生就知足了。皇帝要株连九族的罪犯一定要抓到,谁敢违抗命令自己就会被杀掉,谁会拿自己的性命去开玩笑呢。
古代的技术并不发达,谈不上科技,古代没有监控录像,没有人脸识别,更没有身份证这种东西。被诛杀九族的人,即使想要逃跑,也没有人认识他,但是朝廷的官兵不是省油的灯。古代士兵的数量比现在多几十倍,而且还会画出头像来,通缉罪犯,而且赏赐的金银财宝特别多,被举报的话也是没办法。
在古代,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统治臣民,往往会制定十分严苛的法律法规,连坐法就是古代法规制度中最残忍的一种,其中“族刑”(即将罪犯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也视为罪犯,并追究一定的责任)又是连坐法中最严厉的一种。众所周知,族刑中最残酷的就是株连九族,九族具体指那些,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是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另一种说法则是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
不管“九族”具体指的是哪些,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九族的人必定不会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再加上古代并没有现代这么发达的科学技术,那么为什么当这九族的人被牵连后,很少会有人选择逃跑呢?难道他们都不怕死吗?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不会逃跑,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抓了。在古代,凡是被株连九族的人,大多数都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谋反罪,因此一旦主犯被控制后,其亲属也会在第一时间被控制或软禁起来。
二,侥幸心理,不想逃。古人对故乡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情感,所以许多人宁愿面临残酷的刑罚,也不愿意离开家乡。再加上古代因“株连九族”被牵连的人也不一定会死,有的只是被流放,可一旦逃跑被抓住后,必死无疑,所以许多人就没有选择逃跑。(另:在某些朝代,未满16和年过80的人是可以免于株连被杀的。)
三,不敢逃也逃不掉。在古人的潜意识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在他们看来,无论跑到哪里,都会被抓住,所以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人根本就没有逃跑的勇气。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古达人口的流动性很差,一旦一个地方来了陌生人,往往都会引起官府的注意,除此之外,古代对知情不报的人也会有相应的惩罚,所以“告密”也就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6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战国时期,六国一共发动了几次合众反秦
下一篇: 刘邦初起兵时差点被战友灭掉这个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