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清朝买官卖官能买到什么程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买官卖官,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屡见不鲜。一般如果一个王朝的国库空虚,那么朝廷就会通过卖官的手段来增加政府的收入。在中国历史上,卖官最猖獗的时候是在东汉末年,当时的桓、灵二帝无道,大肆卖官鬻爵,直到曹操建立大魏,大力推行唯才是举,官员的参差不齐之状才得到很大改善。
当然,到了清朝末年,由于内战不止,资金贫乏,加上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清政府的财力、军力都入不敷出,为了缓解经济压力,清政府就出台了几条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卖官。而为了防止卖官的人员贪污,清政府还把所有的官职都明码标价。当然这在清史稿中是没有记载的,不过没有记载,并不等于没有发生。
不过清政府虽然卖官,但如果什么官都能买的话,那朝廷岂不是乱了套,所以在卖官的同时还有一些硬性规定。第一点就是不能卖吏部的官,吏部作为六部之首,权责重大,如果连吏部的官职都能随意买卖的话,那整个朝廷都将陷入混乱,所以不能越过吏部这个底线。
既然不能买吏部的官,那最大的官能买到什么程度,这也是第二点的规定,就是最大能买到道台的官,也就是比巡抚低一级的官职,官居正四品。而在乾隆年间,一个道台的明码标价是1.64万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当时的一两白银约等于现在的150——200元左右,我们通过换算一下,就能知道这大概需要多少钱。
而清朝四品道台的年俸禄才105两白银,想想这些花钱买官的人,既然愿意拿出这么多银两买官,当然不可能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这一生都回不了本,所以只能是在得到官职之后,更加的贪污腐败,大肆敛财,时间一长,必然是官逼民反,这更加激化了朝廷危机。
在捐纳做官的制度风行之下,清朝卖官的规模触目惊心,不仅有道士买官,就连和尚也能买官。据史载:“嘉庆二十年,五月丁亥,刑部疏,审明知府王树勋即僧明心,蒙混捐保职官。得旨:枷号两个月,遣戍黑龙江。”
而康熙为了征讨准噶尔 ,由于军费不足,所以就下诏鼓励富农捐赠,仅山西一个省,就有一万多人捐了个县丞。到了乾隆的时候,由于捐官的实在是太多了,但实缺却非常少,所以越捐越烂,到最后仅用20石白米就能捐出一个县丞来。
由于人人都想当官,朝廷的明码标价就显得有点积重难返,所以在清朝末年,即便是谋求强国之路,改革吏治,引进西方技术,但仍然是毫无进展。而在如此氛围之下,大清走向灭亡则是必然的趋势。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清史稿》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6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