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春秋大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人们的印象中,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代表着杀戮、血腥。不论正义与否,战争过后必定是血流成河,古今中外,几乎都是如此。然而,春秋时期却是个例外,它的战争不仅不血腥,看上去还有点可爱,其宗旨是“礼仪第一,胜负第二。”
春秋初期,虽然周天子的约束力降低了,但还是有一定的约束力。如果两国有矛盾,不得不打一仗,怎么办?也行,但必须得遵守一些规矩。
1.战争开始之前,进攻方必须交待战争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能说服天下人,不能敷衍了事;
2.如果战争一方突发紧急情况,比如出现天灾,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或者君主病逝,导致将士无心念战,在这些情况下,另一方不准趁机偷袭;
3.两国交战之前,会互相派出使者到对方军营,陈述交战的理由,这时不准斩杀使者;
4.战争场地不在任何一国,而是在双方的边境线上,这也是战场被称为疆场的原因;
5.战争不是一顿饭的功夫就能结束,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双方将士都会累,怎么办?双方在中途有一个休息时间,这个期间,不准偷袭对方;
6.如果对方君主在战场上,遇到了也不准攻击,这样说吧,此时的君主处于无敌状态,时间持续到战争结束。
先秦时期,这种可爱的战争并不少见,最出名的要数“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了争夺霸主之权发生了战争,交战双方都是当时强国,从某种程度来说,宋国甚至还强于楚国。但是,宋襄公因为奉行“礼仪之战”,结果被楚国“蛮夷”地打法击败。因此,后世史学家认为,“世道变坏”是从这一年开始的。那么,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打的?
当时宋军占据有利之地,已经列好阵势,在泓水北岸等待敌方,而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敌强我弱,待楚军渡河一半时发起进攻,楚国必败,宋襄公认为胜之不武;当楚军全部过河,还没列好阵势,子鱼再次劝说发起进攻,宋襄公却以“不鼓不成列”为由拒绝。战争结果最后以宋国失败,沦为二流国家而告终。
比如鄢陵之战,晋军主将郤至在战场上来回冲锋,三次遇到楚王的车驾,都下战车行礼,楚王也非常欣赏郤至,还赠送他一张弓。再比如宋国内乱时,华豹和公子城狭路相逢,两人搭箭互射,华豹先射一箭没中,准备再射时,公子城非常生气地喊,你讲不讲规矩,都已经射了一箭,这下轮到我了。华豹还真的放下弓,结果被公子城一箭射死。
为什么春秋初期的战争会是这样?原来,诸侯君主都是周天子分封的同姓宗亲,大家都是一家人。刚开始,周天子对诸侯国还有很强的威慑力,诸侯国就算有矛盾要打仗,也都会规规矩矩。而且战场上都是贵族,统帅是君主,将军是大夫,士兵是士,平民和奴隶没有资格进入战场。因此,战场上不宜流血。可是到春秋末期,一切都变了,战争成为没有底线的暴力行为。
参考文献:《左传》
历史发展的趋势: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分封诸侯。周幽王被杀,平王东迁,史称东周,天子地位下降。权力不断地“下放”,诸侯争霸,政治中心南移。
晋国虢国之战的理由:两国国君谁大!(叔叔年龄小,侄子年龄大)。晋文公伐郑的理由:且二于楚也!
秦国灭滑国,路过顺便灭了。
假道伐虞,唇亡齿寒还需要理由吗?
所以春秋无义战!都是兼并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 在人们的印象中,战争是残酷的,是非人道的。因为一旦战争爆发,除了劳民伤财外,生灵也将面临着涂炭。战争开始后,自然会有些人牺牲,会有些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因此,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能和平解决的问题自然不会用战争去解决,能不打仗就尽量不打。比如在二战时期,全球被卷入到战争的人数高达20多亿人,约有超过9000多万的军民伤亡,经济损失高达5万多亿美元,由此可见战争所带来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 可是,在中国春秋时期,战争似乎并没有那么可怕,反而像是家常便饭一般。今天我们来说说春秋时期一些「 ”有意思”的战争。 众所周知,周王朝建立后,以「 ”礼”为主要的治国方针,因此中国才有了「 ”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周平王东迁以来,周王室衰落,但各诸侯实力却慢慢壮大,并脱离了周王朝的控制,而各诸侯之间相互征伐,战争频繁,期间爆发的许多著名的经典战役,如长勺之战、泓水之战等等。 纵观这些经典战役,不难发现他们有些共同点,他们都非常讲究规则和礼仪。首先他们双方的战争师出有名,出兵有理由,不兴无名之师。其次,他们打仗就好比如跟打一场足球比赛一样,要在约定的时间打,且只能在边境地区打,如果一方打输了要逃派跑,对方追击的路程不能超过500步,还有不得伤害双方使者等等。这些奇葩的规则表面上看似奇葩,但综合当时的「 ”礼制”来看,也是符合常理的。直到战国时期,这些规则才得以改变,但「 ”不斩来使”、「 ”师出有名”等战争规则却被流传至今。 虽然在「 ”礼制”的约束下,战争变得像是一场运动会,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战役。 1. 一场由采桑叶而引发的战争。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吴国边境卑梁与楚国的钟离接壤,两地鸡犬相闻,仅仅一界之隔,两国百姓跟邻居一样,抬头不见低头见。平日里没事的时候大家一起串个门,聊聊家常啥的,并没有因为国界的存在而相互隔阂。他们的经济来源都是以养蚕为主,而蚕需要吃桑叶,自然桑叶也就成为两地居民抢手的物资。每当开春时节,桑树刚长出绿叶的时候,就是两地居民最忙碌的时候。 然而,就在这一天,因为一颗桑树,两地的和谐气氛被打破了。事情起因是这样的,由于两地相邻太近,桑树又长的密密麻麻,很难区分哪颗桑树归属哪一地。这天,卑梁和钟离的两地的采桑女看中了同一颗桑树,双方都觉得这颗桑树都是自己这一边的。相互争执下,刚开始只是互相破口大骂,到后来演变成武力冲突。 打斗之中,吴国的桑女占据了上风,楚国的桑女身上被抓破了皮,留了一点点血。原本以为,这仅仅只是两个桑女之间的小打小闹,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事情的发展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楚国的桑女回家之后,越想越不服气,于是拉上家人,带着扁担锄头来找吴国的桑女算账。双方打红了眼,结果吴国桑女一家由于寡不敌众,被群殴至死。 闹出人命来了之后,一下子就轰动了整个卑梁城。百姓们纷纷 *** ,要求把楚桑女一家绳之以法。卑梁的长官听到这消息后,怒发中烧。心想,在自己管辖的地盘上发生这种事,那还得了?于是派出军队,把楚桑女一家抓回来,并且按照本国的法律处于死刑。 杀人偿命,凶手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按理说,这件事也应该到此为止了。可是,当这件事传到了楚平王耳中之后,楚平王立马火冒三丈,吴国居然如此狂妄,本国国民岂是你们想杀就杀的,欺负我楚国没人?于是不分青工皂白的发兵前去攻打吴国的卑梁,并且占领的卑梁全境。 吴王一听到这消息后,正愁找不到攻打楚国的理由,于是「 ”师出有名”了。他命公子光率重兵前去攻打楚国,公子光作战勇猛,且足智多谋,一路上攻陷了钟离、居巢穴等地。并且以咄咄逼人之势直逼楚国都城,形势危急之下,楚国不得不迁都。而吴国借着「 ”卑梁之河衅”这一导火索,大举入侵楚国,楚国也因此而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原本只是两个采桑女之间的口角之争,却升级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可见「 ”卑梁之衅,血流吴楚”这个典故的讽刺意味有多深厚。以史为境,可以明是非,以事为境,可以诫后人。这个典故时刻在警示我们,不要因为无谓的小事而大动干戈,退一步海阔天空。 2.齐桓公伐楚,以对骂形势结束。 在春秋时期,蔡国是个很弱小的国家,常常被周边国家所欺负。为了在夹缝中生存下去,不得已对周边国家采取以联姻的形势巴结。据说蔡穆侯的妹妹蔡姬长的十分貌美,为了巴结当时势力强大的齐国,不得已把她送给齐桓公做小老婆。当时的齐桓公年纪比较大,在年龄上完全是可以做他的父亲,而反观蔡姬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姑娘,两人肯定是有代沟的。 一日,齐桓公带着蔡姬去海边玩,蔡姬这个小姑娘第一次看见大海,心情格外开朗,于是拉着齐桓公要玩划船。齐桓公很宠爱这个比自己年龄小一大截的小姑娘,对他百依百顺,于是两人双双荡起双桨,自由自在的在海边嬉闹,结果玩着玩着就玩出事情来了。 齐国虽然临大海,可齐桓公却不会游泳。蔡姬这个小姑娘在玩水的时候,一时玩心大起,不但往齐桓公身上泼水,还左右摇晃木船。对于一个不会水性的人,面对这种情况心里肯定是害怕的。于是齐桓公叫蔡姬不要再闹了,再闹就出事了。 蔡姬没有听,反而觉得这样好玩且又 *** ,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继续用力摇晃木船。齐桓公吓了一身冷汗,心里非常生气。在上岸之后,他狠狠的骂了蔡姬一顿,并且把她遣回蔡国。蔡姬觉得自己没犯错,心里很委屈,在回到蔡国之后,开始向自己的哥哥诉苦。 蔡穆侯一听,火冒三丈:自己国家虽小,被你们这些大国欺负也就算了。我妹妹豆蔻年华,屈身嫁给你这个糟老头子,不但不珍惜,反而给我退货,真拿我蔡国不当回事? 按照当时蔡穆侯的心情,如果蔡国在各诸侯国之间有些实力的话,保不准会发兵攻打齐国。而他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一气之下,只能把妹妹蔡姬改嫁了。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齐桓公的耳朵里,顿时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原本齐桓公把蔡姬送回去,只是为了让她反省一下的,可蔡穆侯倒好,直接把他妹妹改嫁了,这不明显是打齐桓公的脸么?一怒之下,便开始整顿军队攻打蔡国。眼看着齐国大军压境,蔡穆侯诚恐不安,仗还没开始打就宣布投降了。 齐桓公本想借攻打蔡国来发泄下心中的怒火,可仗还没开始打蔡国就投降了,一时间,齐桓公怒气难消。反正军队已经集结好了,于是掉转枪头,开始南下,攻打蔡国的临国楚国。 楚国见齐桓公率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向自己奔来,瞬间也是迷糊了。自己根本就没有招惹过齐国,平时也没什么往来,更别谈有什么过节了,简直就是一个天南一个地北,根本就无法交融到一起。 于是,楚国问为什么要来攻打他,齐桓公自然不会好意思去说在隔壁打的不过瘾只能打你来出出气。而齐桓公也意识到自己此次出师无名,得找个借口啊。思来想去,把陈年旧账全部翻个遍,终于找到一些借口。比如说周昭王南巡的时候为什么死在你们楚国啊,为什么楚国不给周天子纳贡啊等等诸多理由。 最后,说着说着两边开始开骂了。楚国派出了屈完,齐国这边派出了管仲。这两位在当时都是风云人物,实力不相上下,结果因为齐国理亏被骂走了,这场仗自然也就没打成。参考资料《左传?僖公四年》之《齐桓公伐楚》。 3.春秋时期,打仗彬彬有礼。 春秋早期的时候,楚国国力强盛,总喜欢找周边各国的麻烦。可那时候的战争非常讲究「 ”礼”。晋楚两国在邲之战打响之后,晋国大败。晋国士兵在失败之后开始逃跑,而楚国士兵架着战车在后面追,毕竟按照当时的规则,500步以内是可以追的。就当楚国士兵快要追上晋国士兵的时候,晋国有一辆战车陷入泥潭里动弹不得。楚国人见状,赶紧下车,帮忙把晋国的战车给推出来。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 战车被推出来以后,没跑几步又陷入到泥潭里。等楚国赶过来之后,继续帮他把战车推出来,然后跟在后面继续追。 这种奇葩的现象也只有在春秋时期才能出现,现在看到这个故事,着实很可笑。这哪里是打仗,简直就是一场娱乐性游戏,在如此淳朴的民风下,人人都讲究君子仁义道德,由此大家不难看出春秋时期为何不能天下一统吧。 不过这种现象在春秋后期以及战国时期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一直到现在。在春秋之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逐渐演变成战场的你死我亡,在历史上,兴无名之师的战争多的数不胜数。不得不说,春秋时期虽混乱,但大家都讲仁义,讲底线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6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