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末楚国势力是如何整合起来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起兵。
同年9月,项梁在会稽起兵。但是,直到第二年3月,项梁才渡过长江。在这过去的半年时间里,项梁一直在干什么?显然是一直在巩固江东地区,并且观望天下形势。
项梁率军渡过长江时,楚国故地早已是实力派林立了。事实上,陈胜刚刚起兵后,史书就是这样记载的,“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在项梁还没有走出江东的那半年多时间里,楚国故地的这种实力派,显然经过了一系列整合。换而言之,那些领着几千小弟的大哥们,他们之间会进行一系列的冲突、兼并,而且还得面对秦国军队的围剿;最后自然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当然了,也或许是幸运者生存,不幸者被淘汰。
在过去的那半年多时间里,死了多少曾经领着几千小弟的大哥,没有人统计过。因为,这种级别的大哥,通常只是一个无名的符号。
比如周文杀入函谷关时,曾率领了数十万军队;里面有多少曾率领几千小弟的大哥?肯定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再比如,吴广敢率军包围秦国军事重镇荥阳、并且打得李斯的儿子(时任三川郡守)闭门不敢露头,当时拥有的军队,我估计最少也得有十来万。这里面有多少曾率领几千小弟的大哥?肯定也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但是,这些大哥们,通常都变成了一个个无名的符号。历史只是说,“周文行军并招收士卒,到了函谷关,已有士卒数十万人”。“吴广包围荥阳”。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些人,作为反秦浪潮中,奔跑在最前面的大哥们,大都成了无名英雄。因为,面对章邯统率的秦国东征大军,他们都消失了在历史舞台上。
在秦帝国灭亡后,我们看那些继续PK的大哥履历,很少见到某个大哥的履历是这样写的。“当年,他曾跟随周文杀进入过函谷关”,“当年,他曾跟随吴广吴包围过荥阳”。事实上,当年曾这样牛逼的大哥,大都已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
当然了,在陈胜、魏咎、周市、田儋这些大佬被杀死的战争中,肯定也有众多这种无名的大哥,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来,就消失在了反秦的浪潮中。
项梁9月份起兵,直到第二年3月才渡过长江。项梁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是不是想远离战场,先让其它人火并得一片狼籍,自己再去捡宜?没有人知道!但是,谁也不能排除他有这种想法。
项梁决定率军渡过长江,据说是因为项梁接到陈胜特派员的秘令。总而言之,陈胜任命项梁为上柱国,并让他率军抓紧渡过长江。
当时,长江以北地区,反秦力量已让秦国东征大军,打得一片狼籍了。
刚刚过去的第一轮淘汰赛,残酷而惨烈。因为,这一轮淘汰,估计至少有几百个,曾领着几千个小弟混的大哥被淘汰出局;而他们,大都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来。
只要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就应该知道这些被淘汰出局的大哥们,也未必都是因为他们实力、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们把握了一个错误的时机、站在了一个错误的地点。
当然了,那些依然留在历史舞台上,继续PK的大哥们,也未必就是因为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切只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换而言之,也许他们也曾想把握那个错误的时机,也许他们也曾想跑到那个错误的地点,只是因为他们当时没有把握住那们机会,没有赶到那个地点;所以他们躲过了那一劫!
在这轮淘汰赛后,依然留在历史舞台上的大哥们。未必都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经过半年多时间血与火的洗礼,肯定都变得更成熟、更老练了。
陈胜振臂一呼,跑在了最前面,于是瞬间就爬上了时代的顶峰;紧紧跟随陈胜的人,也瞬间成了时代的风云人物。面对此情此景,人们自然都是一路奔跑,谁也不肯甘心落后。
遥想当年,陈胜看着自己振臂一呼,而整天下翻天覆地时,会是怎样心情?
遥想当年,吴广看着十多万,数十万大军追随在自己身后,把李斯的儿子打得闭门不敢露头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遥想当年,周文看着自己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入函谷关,一路秦帝国都城附近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他们会想到,短短几十天以后,自己就会消失于历史舞台上吗?
关键是,当时的刘邦、项羽、萧何、韩信、张良,听到这些大哥们的成就时,会是什么心情?难道他们当时,就会想到,自己以后会比他们更牛逼吗?谁也不知道!
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谁会坚持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当项梁一再取得胜利时,也许觉得,自己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是很不幸,他很快就死在了成功的道路上。
项梁渡过长江,意味着楚国故地的实力派,需要重新整合了。
听说项梁渡过长江,陈婴率人投奔了项梁;英布、蒲将军、吕臣、刘邦也都率军投奔了项梁。但是,我们必须得知道,这些人投奔项梁,并不意味着项梁可以完全控制这些人的军队。项梁与这些大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只是类似联盟的关系。
刘邦投靠项梁后,他的独立性,始终都保持着。因为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刘邦的嫡系小弟,一直都跟随着刘邦,项梁也没有让众多特派员进驻刘邦的权力核心。
图 项梁项羽杀殷通
从刘邦的独立性,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陈婴、吕臣、英布、吴苪、蒲将军,虽然都给项梁当小弟了,但是也肯定也保持着其独立性。
项梁死后,宋义之所以能够横空出世,位于项羽之上。主要原因,恐怕就是陈婴、吕臣、英布、蒲将军、刘邦等人都打着支持楚怀王的旗号,联合起来压制项氏的结果。
因为,失去这种原因,我们实在无法想象,以楚怀王的实力,随便一句话,就能让宋义那种毫无根基的人,就能凌架于项梁的嫡系传人之上。
当然了,关于宋义、项羽之间的博弈,我后面会详细分析。我这里说到这些事,只是希望大家对楚国故地的格局,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换而言之,楚系绝不是项氏家族可以一手遮天。
其实,陈胜刚死,秦嘉就已拥立景驹当了楚王。
只是,秦嘉的实力、影响力有限,所以景驹这个楚王并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可。至少,陈婴、英布、吕臣之类的楚系大佬,都也没有率军投奔景驹。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些人都承认了景驹的楚王地位,项梁估计也只能接受这种既成事实了。
项梁率军渡过长江时,只领了八千小弟。而陈婴、英布、吕臣、蒲将军之类的楚系大佬,一共有多少小弟呢?恐怕足足有五六万!因为,项梁率领八千人渡江,等这些大佬投靠之后,马上就拥兵六七万人了。
史书是这样记录的。
“东阳年轻人杀了县令,相聚在一起有两万人,想拥立陈婴为王、、、、。他的部下都服从他,于是将军队归属项梁。”
“英布已击败秦兵,带兵向东进发;听说项梁向西渡过淮水,英布与蒲将军都带上自己的军队投奔项梁。项梁的部下总共有六七万,驻扎在下邳县。”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些大佬都承认了景驹的楚王地位,项梁自然只能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因为,景驹如果有这样大的实力、影响力,项梁想凭那八千人就改变这个事实,估计是不现实的。更主要的是,当时谁也知道,陈胜早就死了,项梁拿一个早已死的陈胜作招牌打压景驹,本身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当时,楚系中有一个后来非常著名的大佬,承认了景驹的楚王地位。这个楚系大佬,就是刘邦。刘邦为什么会承认景驹楚王的地位呢?我估计是因为刘邦的家底太薄,又让雍齿上手就摆了一道,所以他的家底就更薄了。此时的刘邦,如果不找棵大树下面去乘凉,估计是无法立足了。
刘邦去投奔景驹这个楚王时,路上遇到了张良。当时的张良,也是去投靠景驹的。张良当时也有百十来号兄弟。张良去投靠景驹的原因,大约与刘邦类似,那就是他们的家底比较薄。所以,也想找棵大树去乘凉。
但是,张良一见刘邦,就被刘邦折服了,所以他就给刘邦当小弟了。当然了,他们两家并作一起,家底也依然不厚实。所以,依然还得投靠楚王景驹。
景驹虽然当了楚王,但是各地的实力派,并没有争相响应、投靠,所以一看刘邦前来,自然非常高兴。
刘邦投靠景驹,并不是意味着刘邦的独立性消失。他们这种合作的结果,对刘邦的好处是,他可以从景驹那里寻找到援助;对景驹的好处是,他是可以让刘邦配合自己展开一些军事行动。
刘邦投靠楚王景驹后,景驹就让刘邦,和自己手下的大佬东阳宁君,一块率军攻打秦军去了。
刘邦和东阳宁君一块,打败了章邯的手下的大将司马夷,并攻下了这枝秦军控制的砀县。刘邦收集砀县的军队,一共得到六千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刘邦投靠景驹,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刘邦协助景驹手下的大佬,剿灭了威胁他们的秦军;刘邦也趁机扩编了自己的军队。
东阳宁君为什让让刘邦收编砀县的军队呢?就我理解,一方面是因为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刘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邦向他们求助,他们却让刘邦协助自己打仗,总得有个说法吧!而这个说法大约就是,你帮我们打胜这一仗,胜利后可以收编相关的部队;你的军队扩编后,再去收拾背叛你的小弟,应该不再存在难度了吧!
这个和刘邦合作过的东阳宁君,此后就消失了。东阳宁君哪里去了?有可能是战死了。但是,更多的可能性,应该是在攻下砀县后,东阳宁君又回到景驹那里了。结果,自然是跟着景驹,让项梁火并掉了。
在与东阳宁君的合作过程中,刘邦不但获得了六千军队,更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听从景驹的命令,打败秦军后,刘邦就去率军攻打背叛自己、占据丰邑的雍齿去了。刘邦现在也算鸟枪换炮了(刘邦在砀县扩张编后,已是一枝近一万人的军队了),所以很快就攻下了雍齿占据的邑县,但是当刘邦决定率人攻打丰县时,问题出现了。因为,楚王景驹让项梁火并了。
本来呢?刘邦跟着景驹,也算混得不错。因为,刘邦投靠景驹后,出去混了一个来月,就又收编了六千军队,加上原来的军队,一共拥有近一万人了。照着这种势头发展下去,美好的前途也许就在前面等着刘邦。
但是,现在景驹竟然让项梁火并了。你说,刘邦应该怎么办呢?如果说什么小弟应该忠于大哥,刘邦自然应该与项梁不共戴天。问题是,那年头什么大哥,什么小弟,实在就是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罢了。
所以,刘邦自然不会抛开现实利益,去为景驹报仇。既然项梁火并了景驹,刘邦就改投项梁当大哥好了。
但是,事情显然不是这样简单。
单纯的看项梁火并景驹,这并不可怕。因为,景驹敢不服项梁,项梁自然要收拾他了。
问题是,朱鸡石也被项梁火并了。
当时那段历史,史书上记录的比较模糊,所以具体情况,我们并不太清楚。但是,从秦嘉、朱鸡石最初合作攻打东海郡的内容去看。秦嘉和一些大佬共同拥立景驹当楚王时,朱鸡石应该也在其中。如果是这样,朱鸡石应该也是楚王景驹的一个小弟。
而且,从朱鸡石接受项梁的命令与章邯打仗去看,朱鸡石在景驹失败后,应该是投靠了项梁。
但是,朱鸡石竟然也被项梁火并了。
据史书记载:“项梁派别部将领朱鸡石、馀樊君与章邯交战。馀樊君战死,朱鸡石的军队失利,他向胡陵县逃弃,项梁便带兵进入薛城,杀了朱鸡石。”
最初我看这段话,总觉得奇怪极了。后来,我渐渐想明白了,大约馀樊君、朱鸡石都是景驹一系的实力派。所以,项梁在打败景驹后,就借刀杀人(让他们与秦军主力作战)把馀樊君除掉了,朱鸡石没有被秦军打死,项梁就追过去,把朱鸡石杀了。
现在,对刘邦似乎是一个考验。
因为,项梁作人似乎够绝的。因为,项梁一出场,就是火并了会稽郡守。要知道,会稽郡守当时是计划与项梁合作反秦的。项梁再出场,就是把楚王景驹火并了;掉过头,又把朱鸡石也火并了。
现在,刘邦应该如何做呢?经过简单的思考后,刘邦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去亲自拜见项梁。
其实,刘邦此时去见项梁,大约就是后来鸿门宴的彩排版。因为,谁也不能排除,以项梁的行事风格,会不会趁机火并刘邦。但是,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只要项梁是理性的,他就没有理由火并刘邦。
刘邦为什么会选择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去拜见项梁呢?
就我理解,刘邦一方面是为了向项梁表示臣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项梁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能力。
亲自率领一百多名骑兵拜见项梁,显然等于把生死交给了项梁,因为就这一百来个骑兵,项梁如果要火并刘邦,刘邦肯定没的跑。
刘邦希望项梁相信,他所代表的团队,是第一流的团队。因为这一百多骑兵表现出的气势、素养、形象,应该可以证明这一点。
项梁见到刘邦后,对刘邦非常欣赏。史书是这样记载这件事的,“沛公带领随从的一百多名骑兵前去见项梁;项梁给予沛公士卒五千人,有五大夫爵位的将领十人。”
如果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刘邦在砀县收编了六千小弟,现在又得到了五千小弟,一共就是一万一千名小弟了。如果再加上刘邦的其它小弟,刘邦现在应该有一万五千名小弟了。这个数字虽然不是太惊人,但是,它绝对不是个小数目。
我们现在的疑问是,项梁为什么一见刘邦面,就白白送给刘邦五千名小弟?
项梁之所以,一见面就给刘邦五千名小弟。就逻辑推理来说,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刘邦已积累起了不小的名声,而且表现出了让项梁欣赏的地方。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刘邦与景驹一系,有着比较微妙的关系。
项梁火并景驹,再怎么说,也是反秦大军的内部火并,所以肯定是好说不好听。至于项梁火并馀樊君、朱鸡石,就更让谁也觉得,项梁做得有点太绝了。
为了安抚景驹一系,项梁自然需要找一个身份比较中立的人,去接管景驹的残余力量。
如果项梁不能有效的安置景驹的残余力量,可能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如果一味打压景驹残余力量(寻找借口杀戮景驹嫡系),会损伤项梁的人格魅力;因为这让人会觉得,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项梁就已开始一心消除异己了。
如果一味安抚景驹的残余力量(重用景驹的嫡系),有可能会让景驹在楚系力量中的影响,暂时无法消失。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似乎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人选。
刘邦虽然是景驹的小弟,但是刘邦与景驹一系,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因为刘邦投靠景驹后,就一直率军在外作战。从这层意义上,刘邦与景驹一系的关系比较疏远。在这种背景下,让刘邦接管景驹的残余力量,项梁应该可以接受。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刘邦就是景驹一系的人;而且与东阳宁君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在景驹一系中,也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在这种背景下,让刘邦接管景驹的残余力量,景驹的残余力量应该可以接受。
失去这种原因,项梁应该没有理由,一见面就给刘邦五千军队。
如果项梁给刘邦这五千军队时,还让一个相应级别的大哥也到了刘邦军中,并进入了刘邦的权力核心。这一切自然好解释了,因为这是项梁试图控制刘邦军队的步骤。但是,项梁送给刘邦的,显然只是一群小弟。
刘邦给项梁当了小弟,他的独立性并没有消失;而且还从项梁这里领走五千小弟。那项梁收刘邦这种小弟,具体的利益在哪里呢?
就我理解,项梁这样帮助刘邦,最表面的原因,就是为了让一个比较合适的人,帮他接管景驹的残余力量。
而且,项梁虽然不能剥夺刘邦这种小弟的独立性。但是,刘邦作为项梁的小弟,显然有义务配合项梁展开各种军事行动。更主要的是,项梁虽然不能把手伸进刘邦的组织核心,却在必要的时候,也有权调动刘邦的小弟。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些最简单的事实看出来。
刘邦在投靠项梁之前,就有近一万名小弟了,而投靠项梁之后,项梁又给了刘邦五千小弟;这样简单的一算,刘邦当时应该就有一万五千名小弟了。而刘邦随后又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后来还成了砀郡郡长,估计还可以增加一批小弟,这样算来,刘邦率领的小弟,应该不会低于两万人了。但是,刘邦在率军西征秦国本土时,最初所率领的军队,似乎也只有三五千人。其它的军队哪里去了,自然被上司调拔走了。从这层意义上,项梁(或楚怀为代表的中央政府)作为大哥,显然有权调动刘邦这种小弟的军队。
但是,刘邦的嫡系小弟,显然一直追随着刘邦。从来没有人试图把刘邦的嫡系小弟,调离刘邦的身边;而且,似乎也没有人给刘邦派谴过特派员,换而言之,刘邦系统内的权力核心,一直是由刘邦的嫡系小弟控制着。从这层意义上,项梁(或楚怀王为代表的中央政府)作为大哥,显然无权把手伸进刘邦这种小弟的权力核心。
这些事实,似乎可以证明,刘邦虽然保持着他的独立性(谁也不能把手伸进他的权力核心),但是在具体执行军事任务时,却显然需要接受项梁(或楚怀王为代表的中央政府)调动;而且必要时项梁(或楚怀王为代表的中央政府)也有权调动刘邦的军队。
刘邦投靠项梁后,就率军把背叛自己的雍齿打败了。
雍齿的失败,到此时似乎是必然的。因为,雍齿在站队时,就已站错了。雍齿当时挂的是魏国大旗,在楚系力量四分五裂、混乱不堪时,雍齿依靠魏国支持,自然能够与刘邦对抗。但是,在楚系力量因为项梁的出现,而变得日益统一、强大时,雍齿挂着魏国的大旗,还想在楚国故地占住脚,那就不是需要一般的本事了。
后来,雍齿又投降了刘邦,但是,刘邦并没有杀雍齿。相反,雍齿在刘邦手下,一直混得也算不错。
刘邦这样对待雍齿,自然是因为雍齿是沛县元老。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也是因为刘邦需要作一次比较醒目的广告。
刘邦对雍齿的这种态度,显然会让人觉得,刘邦非常宽宏大量。因为一个大哥,让小弟这样背叛后,还愿意原谅小弟,实在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从某种意义,大哥愿意原谅小弟的这种行为,还有什么事不能原谅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5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秦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秦国的强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