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珅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皇帝以89岁高龄去世,和珅进宫为先帝守灵,被嘉庆借机隔离起来,没了先帝的袒护,又有嘉庆帝撑腰,众臣开始纷纷弹劾和珅,将其以前做过的丑事、坏事,一件件、一桩桩深扒了出来,早就对和珅不爽的嘉庆帝,一查到底,最终下令处死和珅。
和珅生前嗜贪成性,被监禁后从其家中搜出可估价的宝贝,价值高达2亿2000两之多,加上未能估价的东西,有人说和珅家产不下于20亿两,20亿也许有些夸张,但其一生贪污所得,绝不止被查出的2亿多两,据记载,从乾隆五十五年到六十年,和珅一人就私吞了清朝一半的税收,按照乾隆年间每年7000万两的收入计算,仅此六年时间,和珅就获得了2亿两白银。
之所以如此大胆,主要还是受乾隆皇帝宠爱。和珅自幼失去双亲,虽然有旗人身份,可以衣食无忧,但没了父母的照顾,和珅、和琳两兄弟自幼就有危机感,他们不同于其他八旗子弟整日吃喝玩乐,和珅学习十分刻苦,虽然科考未能上榜,但不愁找工作,加之娶了大学士英廉的孙女冯氏,他有了到乾隆身边当差的机会,做起了一个小侍卫。
八旗子弟不求上进,从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对这个问题一直很头疼,但却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和珅在宫中当差,很快就因为才学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他经常与乾隆皇帝讨论《论语》、《孟子》的内容,这也让乾隆皇帝对八旗子弟燃起了希望,和珅渐渐得到重用,仕途平步青云。
除了有才学,和珅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本领也是无人能及,晚年乾隆已经表现出昏庸,尤其喜欢别人吹捧自己,别人的吹捧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虚荣心,他还自诩“十全老人”,列举了“十全武功”,和珅正是抓住乾隆皇帝这一特点,不仅刻苦研究吟诗作对,还研究起佛家经典,完完全全地投皇帝所好,他模仿乾隆帝作诗的风格,简直一模一样,乾隆帝作诗干脆就找和珅代笔。
乾隆帝对和珅的宠爱程度,完全超出了理智,和珅身为一个文官,竟然被派去甘肃当督师,在他到来之前,朝廷军队与回部苏四十三的战斗未尝败绩,和珅一来,完全是胡乱制定军事策略,导致吃了一场大败仗,他还把罪责推卸到手下将领身上,说是不服指挥,阿桂带领同样的将领,却能取得最终胜利。乾隆皇帝得知和珅的失误后,只是召其回朝,象征性地批评了几句。
和珅如若适时收手,绝不至于丢掉性命,但他确实是太过嚣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得罪嘉庆帝。嘉庆元年,乾隆帝已经退位,和珅在乾隆面前搬弄嘉庆的是非,据《清史稿》记载,嘉庆登基时,被调入军机处的朱珪(嘉庆老师)写了一道庆贺奏折,和珅对乾隆说是大不敬,嘉庆帝则回了一首诗,祝贺朱珪升迁,和珅又对乾隆说嘉庆是在收买人心,乾隆最终决定将朱珪降为安徽巡抚。
乾隆皇帝余威尚在,嘉庆选择容忍,乾隆一死,和珅的死期也就到了,据说和珅临死前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对于这首诗,有些人找出了不同的理解,诗的前两句,有人说是在暗示和珅是马佳氏转世,马佳氏是谁呢,据说当年弘历看上了宫中的一个妃子,就是马佳氏,但雍正帝的皇后坚决不同意,还说马佳氏勾引弘历,于是下令将其处死,临死前,弘历咬破自己的手指,将鲜血沾染在马佳氏额前,并且许诺来世再续前缘。恰巧和珅额前有一块胎记,马佳氏去世时间又和和珅出生时间相差不多,于是乾隆把和珅当成马佳氏转世,因而宠爱有加。
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说是和珅在暗示清朝即将灭亡。所谓“水泛含龙”指的是发大水,又有“夏后龙嫠”的典故,和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下一次发大水时,他就会转世成为一个女人,来祸害大清王朝。果不其然,和珅死后34年,黄河在河南境内决堤,这一年是道光十二年,巧合的是,一个名叫叶赫那拉杏贞的女孩子出生,此人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和珅留下绝命诗一事,其真伪性已经无从判断,至于对诗中内容的理解,笔者认为完全是好事者在博人眼球,我们权且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这首诗的意思是:
50多年来的日子跟做梦一样过去了,今天就要撒手人寰,告别这个花花世界了。如果有来世,我一定紧紧的把皇上抓牢在自己手上,为自己的后半辈子攒够钱财。
和珅在感慨自己这虚幻的一生,在和珅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和珅想到了幼年的贫苦,想到了为出人头地、富贵加身而努力读书,也想到了自己一步步高升,直到家财万贯,成为大清的上层人物。一生的风雨沧桑,他最后意识到人生不过一场梦,所谓的功名利禄,最后还是是被荒冢枯草埋没,虽有家产无数,死还是难以逃脱的。
扩展资料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和珅
清朝乾隆时期的宠臣和珅,在中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他被嘉庆皇帝抄家时发现的巨额家产,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其实,和珅还是一名诗人。
乾隆皇帝喜欢写诗,一生留下4万多首诗歌。为了迎合乾隆皇帝的这种爱好,和珅花了不少功夫来学诗和写诗,水平并不低。和珅死后,这些诗歌被他的侄儿丰绅伊绵收录进《嘉乐堂诗集》。
和珅最著名的一首诗,当属死前留下的一首绝命诗。
和珅被嘉庆皇帝以"二十大罪状"革职抄家后,一直关在刑部大牢。作为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还是享受到许多待遇。比如,别的犯人在监牢里,是不可能接触到纸笔的,和珅却可以随时拿到纸笔。因此,他利用这些纸笔写了不少诗歌,为自己辩护,希望嘉庆皇帝宽大处理。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当天晚上,和珅一个人坐在狱中,孤苦伶仃,感怀万千,挥毫写了《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和珅已经感觉到末日即将来临,想起了前程往事,发出了几声哀鸣。字里行间,仍然在向嘉庆皇帝表达忠诚,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
其实,和珅还真有一丝转机。
参与办案的几位亲王,与和珅关系不错,没有下狠心整他。与和珅一起被捕的军机大臣福长安,宁死不肯揭发和珅的"罪行"。和珅的长子迎娶了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属于皇亲国戚,应当在判罚时"议亲议贵"。嘉庆皇帝想判和珅"大逆之罪",也一直找不到真凭实据……
然而,嘉庆皇帝却铁了心要杀和珅。正月十八,嘉庆皇帝赐和珅在家中自尽,"于万无可贷之中,免其肆市,和珅着加恩赐令自尽"。当一段白绫悬挂在面前时,和珅彻底绝望了,又写了一首诗:
"五十年来幻梦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这首诗歌流传出去后,被民间进行各种解读。其中,在孟森所著《清高宗内禅事证闻》中是这样解释的:"临绝作诗,似偈似谣,不甚可解。或谓'水泛含龙'似用夏后龙漦故事,为孝钦祸清之兆。"意思是,和珅的绝命诗,已经预示了慈禧太后祸害晚清的先兆。
当然,这纯属无稽之谈。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和珅死后,他这首绝命诗无人敢收藏,害怕惹祸上身。就连和珅侄儿丰绅伊绵编辑《嘉乐堂诗集》时,也没有将这首绝命诗收藏进去。那么,它是怎么流传至今的?
这与一个叫徐有闻的朝鲜人有关。
徐有闻是朝鲜大臣,于1798年奉命出使中国,第二年才回到朝鲜。在中国期间,发生了和珅被嘉庆皇帝扳倒的事件,和珅的绝命诗在民间悄悄流传。徐有闻将这首绝命诗记载下来,回到朝鲜后,将之与其它亲身经历和闻见之事奏报给朝鲜国王。朝鲜史官在编撰《李朝实录·正宗大王实录》时,就收录了和珅这首绝命诗。
于是,和珅绝命诗得以流传至今。
【参考资料:《清史稿》《嘉乐堂诗集》《清高宗内禅事证闻》《李朝实录·正宗大王实录》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5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