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抵抗后金十多年,这十余年大明的损失有多少

众妙之门 2023-06-12 23:29:04

明朝抵抗后金十多年,这十余年大明的损失有多少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从万历末年到崇祯年间,明朝与女真在辽东展开了数十年的战争,期间,有许多明军将领战死沙场,他们个个都为当世英雄。

抚顺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型会战,此役发生于1618年4月,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刚刚建立了后金,努尔哈赤为了将触角深入辽东,遂举兵攻打抚顺。此次战役,明军损失惨重,战死的部将多达五十位。在这次战斗中,明军损失了两位总兵级别将领,他们分别是辽东总兵张承胤和辽东副总兵頗延相,这两员名将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也终因力竭而不幸阵亡。

清河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二次大型会战,此战同样也发生在1618年。1618年7月,努尔哈赤借抚顺取胜余威攻打清和城,辽东副总兵邹储贤率领全城军民殊死奋战,他们终因力竭而不幸阵亡。

萨尔浒之战是明军主力与后金第一次的混战,此役发生于1619年3月,当时,明军出动兵力高达十万,其也一度占据上风。不过,由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及时调整了战略,后金军队遂反败为胜。此战,明军同样大败亏输,曾经在抗击倭寇中声名鹊起的山海关总兵杜松和辽阳总兵刘綎皆不幸阵亡。除杜松外,明朝保定总兵王宣、赵梦麟和江万化也双双战死。

开铁之战是明军与后金的第三次大型会战,此战发生于1619年6月。萨尔浒之战后,明军统帅马林率领残余兵马驻于开原、铁岭,因叛徒丁碧的出卖,马林遂不幸遇害。开原失陷后,金军进驻铁岭,援辽副总兵于化龙率领明军拼死力挡,不幸阵亡。

沈阳之战是继萨尔浒之战后的明军第二次混战,这次战役,明金两方都非常重视。此战,明军的辽东主力受到重创,明沈阳总兵贺世贤、尤世功、秦邦屏皆战死于沙场。明熹宗在听闻沈阳失陷后,曾以陈策、董仲揆作为援辽总兵率军救援,不过,陈策、董仲揆率军到达沈阳时,却遭到清军阻击,陈策、董仲揆和副总兵戚金皆战死在了沈阳郊外。

沈阳失陷于1621年元月,仅仅过了两个月,也就是1621年3月,明军与后金军队再次交战于辽阳,同样,明军也是大败亏输,明朝辽阳经略袁应泰自焚而死,辽东巡抚张铨自缢而亡,明总兵朱万良、梁仲善、梁宗业也都战死在了辽阳城下。

辽阳、沈阳的失陷,使得明军辽东防线门户洞开,此后,后金在辽东更是如一马平川。1622年,明军与后金交战于广宁,明总兵刘渠、祁秉忠、刘怔、罗一贯、麻承宗皆战死沙场。三年后,后金继续侵犯耀州,明耀州副总兵鲁之甲又战死沙场。

袁崇焕未上任之前,明军在辽东多是以失败而告终,直到袁崇焕担任了辽东总兵,明军才暂时挽回了败局。宁远战役后不久,清太宗皇太极继位,皇太极为了消灭明朝,遂对其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击。

公元1631年,皇太极亲率后金主力攻打明朝大凌河防线,明总兵张吉莆率军殊死抵抗,由于金军势大,张吉莆不幸战死。此役,随从张吉莆战死的还有副总兵满库、王之敬等人。

大凌河战役后不久,金军又攻打金州,明金州守军势孤,总兵黄龙不愿投降,自杀而亡。同年,明朝皮岛发生兵变,明东江总兵沈世魁不幸战死。

松锦之战和宁远之战是明军最后直面与清军交战的战役,松锦战役发生于1642年,宁愿远战役则发生于1643年,这两场战役,明军共损失五位总兵级以上将领,他们分别是宣抚总兵杨国柱、辽东巡抚邱民仰、东协总兵曹变蛟、辽东总兵王廷臣和前屯总兵李辅明。

明朝为何最终被几十万人的后金所打败?

所有看似强大的东西实际上不过是表面强大而已。任何阶级国家里,统治者需要创造一种共识,那以明为例,大概就是收回燕云十六州,天下一统。构建在这种共识之下,用家国情怀来道德绑定底层的确是容易的事情。


? ? 朱重八一统寰宇,那首先就要搞家国情怀,得国之正了么,同时用封建的君君臣臣,大义灭亲,忠孝两全这种观念强行树立道德标杆,并且以此来绑架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但是这种共识看起来强大,实则本质问题还是要落实到底层百姓的体验上。你让我压力小,那我就跟着喊几声厉害了我的大明。那如果房都住不起,随时都可能被地主赶跑,那我还会喊吗?

? ? ?王朝末年的秩序其实不过是外在表象而已,深层次的本质可能早就已经腐烂崩塌了。阉党祸国殃民,东林党就不会了吗?地方的财阀,世家就不会鱼肉百姓了?地方与地方之间也会有利益冲突,同时地方与朝廷也有利益冲突,而东林党或者阉党试图绑架皇权那就与几乎所有人都有利益冲突,皇帝也不过是成了吉祥物。除了几个刻意被选出来的军事代表,"大明没啥用勋章"获得者,所有人都对其命令阴奉阳违。

? ? ?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没钱的百姓早就不看什么忠君爱国的老把戏,有钱的只想多捞几笔,有权的趁着天下大乱中饱私囊,鱼肉底层,那在这种形势下,看起来强大的大明,实则早就因为利益的分裂而分崩离析,表面上大家沆瀣一气,实际什么情况其实都懂。王朝末年都是如此,皇太极打过来的时候,江南士绅们也没见几个以身殉国,不是照样在自己的豪华游艇上面搞海天盛筵?只要八旗不来抢我饭碗,天下谁来做其实他们并不关心。除非对面真的动手,这些地方士绅才又搞出什么家国情怀来煽动底层为其卖命维护利益么。

? ? ? 皇太极几万人入关其实并不是其有多强悍,而是因为在王朝末年,朝廷打着民族主义树立的共识彻底崩塌,没人愿意伸把手而已。倘若一个屋子起火,大家到底救不救?如果这个真的屋子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刻意创造出的鄙视链分裂底层,没有默许的压榨和各种各样的重税,没有还不完的田贷,那么人人都会去救。反之,当这间屋子起火的时候,不仅大部分人不会去救,有些人甚至会往屋子里偷偷地泼几桶油。

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为何屡次出现粮响不足的情况!!!

这主要适当时的制度问题,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拉拢士人,规定士绅不纳粮。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个群体已经发展的非常庞大,他们占有大量土地的同时不交税。还有就是南方商人不在乎北方战事。屯聚居奇。当时普遍喝兵血,层层剥削,最后就很少了。

明朝疆域那么大,怎么调不来30万兵马抵御后金呢?

在古代,但凡涉及打仗一事,人员物资都是调集都是一个大问题,并非想调动就能调动。在萨尔浒战役之前,明朝全国的兵力大概有一百多万,但这一百多万的兵力中有近一半为内地部队,他们的作战能力很有限。而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每个地方的军队都有各自的防守任务,因而不可能全部调到前线,所以能够调集到上前线打仗的是人少之又少。

明朝虽然统治的疆域很大,且军队数量很可观,但是除了边军,其他地区的军队的作战水平有限,是无法上战场的,因此抛开这些人,明朝在全国可抽调的兵马就只有三十万左右。又因为驻扎在各地区的军队都有各自的守卫任务,因此不能全部前往前线,而且在一些环境恶劣,地势险恶的地方更不可能及时调出兵马。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在朝廷征召兵马时,地方往往只会派出一部分兵马上前线,而又受地方官员的影响,这一部分被派往前线的兵马往往数量还很少,往往只占其军队总量的十分之一。由此看来,明朝虽疆域很大,但是除了辽东本土驻守的边军外,能够调动的兵马很少,而各地区又都在考虑自己的利益,这使得调兵难上加难。

战争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只会落得战败的下场。在战争打响之前,军队的调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中央政权与地方政府的一次博弈,这其中涉及到的不仅是兵马的问题,还有钱粮、运输等一系列问题,每个人都在考虑自身的利益,因此,想要凑集三十万兵马对于明朝朝廷来说是极为困难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