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同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这事需要从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嫁入宫中说起。
阿鲁特氏一开始,就很不得慈禧待见,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选后风波。
清朝宗室一向盛行早婚,一般男子在14岁之前,已经成了家,然而同治却拖到17岁才成婚。
这中间的原因,正是他的生母慈禧迟迟不想归政,毕竟只要同治成婚,就意味着他成人可以亲政了,所以慈禧总是找各种理由,阻挠儿子成婚。这样拖来拖去,就拖到了17岁。
朝野对此议论纷纷,就连慈安太后也多次过问。迫于压力,慈禧只得让同治成婚。
同治选后是大事,慈安和慈禧身为两宫太后,自然要替他把关。
在众多八旗秀女中,慈禧看中了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
富察氏柔顺听话,看着是个好摆布的女子。
慈安则看中了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清状元户部尚书崇琦的女儿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才貌双全,自幼便受到极好的教育,知书达理,稳重端庄,很有母仪天下的气质。关键是,她还比同治大两岁,如果做了皇后,必能对同治多有教化。
同治亦和慈安的意思相同。所以尽管慈禧一再旁敲侧击,想左右他选后,但他还是选定了阿鲁特氏。
慈禧好生气恼,觉得同治和慈安一条心。再说。郑亲王端华可是她的政敌(咸丰临终任命的八大顾命大臣之一,后在辛酉政变中被慈禧所杀),同治却故意挑阿鲁特氏做皇后,分明是故意和她作对。
因此,心胸狭隘的慈禧,难免迁怒于还未过门的阿鲁特氏。
二、三观不合。
早在咸丰在世时,咸丰便很喜欢戏曲。在宫中还养了优伶,常常让他们唱戏。
慈禧那时候学了些南方小曲,取悦咸丰。
待咸丰去世后,慈禧也成了戏迷,常常让戏班子在宫里演戏给她解闷。
逢到这种时候,阿鲁特氏都不来陪慈禧看戏。
慈禧好几次命人叫她来看戏,她才不得不来。但舞台上的眉来眼去,男欢女爱,在她看来都是有失礼法的行为,于是她常常“回首面壁不欲观”。
后来,慈禧再命人叫阿鲁特氏来看戏,她便不肯听从了。
这样一来,慈禧着实着恼,为什么呢?
其一,阿鲁特氏竟敢违逆她的命令。其二,阿鲁特氏的行为,无疑是鄙视慈禧,认为她格调低俗好淫乐。
再加上阿鲁特氏虽谨小慎微,对慈禧处处尊重有礼,但由于她耿直不肯逢迎,并认为自己是“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所以坚持不肯对慈禧阿谀奉承。
清朝祖制,唯有皇后才有资格走大清门,其他嫔妃只能由神武门入宫。慈禧对此一向很忌讳,结果当太监把这席话回报给她后,她认定阿鲁特氏是藐视她,于是愈发恨之入骨。
三、横加干涉。
阿鲁特氏和同治情意相投,两人婚后恩爱非常。
慈禧见此异常气恼,便有意要将这对爱人分开。
慈禧召来同治,对他说:“慧妃贤慧,虽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
意思是要同治多与慧妃亲近,而阿鲁特氏不识宫中礼节,得多学习才好。所以不要去皇后那里,免得妨碍她学习。
同治不满慈禧的干涉,但也无可奈何。为了表示反抗,他索性搬到乾清宫,从此哪儿也不去了。
慈安见状,为了安慰阿鲁特氏,便常召她作伴。
有时,同治到钟粹宫问安,遇到阿鲁特氏,两人必是十分欢喜。
结果慈禧听说后,认定慈安笼络阿鲁特氏和同治,心里更生憎恨。见阿鲁特氏对同治笑脸相迎时,便恶言恶语,说她“狐媚以惑主”。
此时的同治,虽亲政但大权依然在慈禧手中,既不能施展抱负,婚姻生活又被横加干涉,因此同治生了重病。
由于慈禧早就下令阿鲁特氏不准亲近同治,所以当阿鲁特氏听说同治病重后,心焦不已,却又不敢前往探望。然而这样做,却又招致慈禧的谩骂,说她“妖婢无夫妇情”。
后来,同治病势垂危,阿鲁特氏大着胆子悄悄去看他。
她一边为同治擦拭身上淋漓不止的脓血,一边忍不住向同治哭诉慈禧对她的种种刁难。
谁知,同治身边的太监,立刻把这事汇报给了慈禧。
就在同治安慰阿鲁特氏时,慈禧破门而入,一把抓住阿鲁特氏的头发,往门外拖拽,并连声叫人,即命杖责。
所谓“杖责”,在后宫中往往适用于犯错的宫女或太监。施刑时,必须褪下衣裤。这是极尽羞辱的刑罚。
阿鲁特氏是一国之母,居然要遭受这样的凌辱。
病重的同治恨自己无能,不能保护阿鲁特氏,急气之下竟昏厥过去。
慈禧担心同治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她会被天下人诟病,所以这才作罢。同时也勉强同意阿鲁特氏可以探望同治。
四、逼上绝路。
同治在生命垂危之时,开始考虑继承人的事情。由于惧怕慈禧作梗,便秘密召见了帝师李鸿藻。
由于事情紧急,阿鲁特氏也被召到病榻之前。
同治先问阿鲁特氏,在立继承人的问题上有没有什么想法?
阿鲁特氏表示,她不愿意为了一个太后虚名,选幼子继承帝位,那样只会给江山社稷带来祸患。若为社稷着想,还是应该立年长有才能的人来承担这个重任。
听了阿鲁特氏这番通情达理的话,同治很欣慰,于是在和李鸿藻商量后,便由李鸿藻起草传位遗诏,决定立孚敬郡王爱新觉罗·奕譓的儿子载澍为继承人。
谁知李鸿藻为官老道,他深知慈禧才是大清的主宰,为了避免惹上杀身之祸,出了养心殿,立刻便带着密诏前去见慈禧。
同治去世后,慈禧早已神不知鬼不觉地毁掉了传位密诏。她为了能继续垂帘听政,便将醇亲王奕譞才4岁的儿子载湉过继给咸丰帝为子,同时把他立为继承人。
这样一来,阿鲁特氏就成了载湉的皇嫂。不仅不能被尊为皇太后,还失去了皇后的权力和地位。
阿鲁特氏无力应对这一切。她想到同治活着时,慈禧便对她肆意欺凌,如今同治不在了,再加上她又知道传位密诏的事情,因此,慈禧绝对不容她活下去,百般绝望中,忍不住成日啼哭不止。
崇琦心疼女儿,便上奏慈禧,希望慈禧能给指条路。
谁知慈禧看了奏折后说:“既然如此情深,何不追随皇帝而去!”
崇琦不敢拂逆圣意,入宫见到阿鲁特氏后,只是泪流不止,临走拿笔颤抖着在纸上写了个“死”字。
阿鲁特氏万念俱灰,最终绝食而死。
当然了,清宫历来迷案众多。关于阿鲁特氏的死,还有另一个版本。
据说同治去世时,阿鲁特氏已经怀有身孕。慈禧担心她会生下皇子,到时她就会被尊为皇太后,而自己就不能继续垂帘听政了。所以将她软禁于储秀宫,并阻断饮食,活活把她和腹中胎儿饿死了。
不过,这个说话也有问题。毕竟如果阿鲁特氏怀孕,清宫档案里一定会留有证据,然而并没有。没有证据,是她没怀孕,还是慈禧动了手脚。这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慈禧为了能够继续把控政权,对儿子儿媳,也真是用尽了手段,让人不齿啊。
1875年1月12日,慈禧唯一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在紫禁城养心殿驾崩,年仅19岁。由于同治帝没有子嗣,两宫太后召醇亲王奕譞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入承大统,是为光绪帝。光绪虽然不是慈禧的亲儿子,但也是和慈禧血缘关系最近的爱新觉罗宗室,因为光绪帝的生母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的亲妹妹。
光绪继位时年仅4岁,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慈禧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帝亲政,但实际大权仍掌握在慈禧手中。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以清朝战败告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百日维新”后被慈禧幽禁,大权再次落入慈禧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死的前一天,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光绪帝虽然寿命是同治帝的2倍,但还是跟同治帝一样,一生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为何光绪活了这么长时间却为什么没有留下一个子嗣呢?这个事情实际上和慈禧有关,得从光绪选妃开始说起。
光绪皇帝的皇后是隆裕,隆裕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也就是慈禧弟弟的女儿,隆裕长的并不是太好看,她体格偏瘦,而且还有些驼背,年轻时候就很显老,这样的颜值光绪皇帝并不太喜欢她。但光绪自己做不了主,慈禧为了巩固自己的大权,让隆裕成了光绪的皇后。光绪完全对这位表姐没有感觉,成婚后也一直冷落皇后,这是宫人皆知的事情。
除了隆裕外,光绪还有两个妃子,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珍妃与异母姐姐瑾妃。虽然是姐妹花,但光绪却独宠妹妹一人,据《国闻备乘》的记载,珍妃生性乖巧,讨人喜欢,精于琴棋书画,常常和光绪皇帝在一起,两人共饮共食共乐。然而,遗憾的是,珍妃也没有为光绪皇帝生育一个子女。
珍妃入宫时才13岁,没有什么心计,很得光绪帝喜欢。这自然也引起了隆裕皇后的各种妒忌,并常常在她姑妈慈禧那里说珍妃的坏话。后来珍妃还怀上了光绪帝的孩子,但不幸的是,就在怀3个月的时候,由于隆裕坏话起了作用,慈禧也一直对珍妃不满,便让人对珍妃施以杖刑。导致珍妃流产,之后还患起了严重的妇科病,难以受孕。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匆忙西逃,走之前强词借口带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颜面,将其投井杀害,年仅二十四岁。珍妃死后,光绪虽然还当了几年皇帝,但佳人已逝,而另两位妃子他又不喜欢,再加上国家一系列变故,所以最后还是没有留下子嗣。而且慈禧曾一度想废了光绪,只不过迫于外国势力等因素,才保留了光绪帝的虚名,很自然地,慈禧在这种时候也不希望光绪有子嗣了。
1908年11月14日,年仅38岁的光绪帝暴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尊为太皇太后,并于次日17点去世。光绪帝的死因一直有多种猜测,有学者认为光绪是病死的。但在2008年,经过对光绪皇帝残留的一缕头发的鉴定,证实其死于砒霜中毒。
至于光绪到底是被谁毒死的,有学者认为是慈禧令太监将光绪毒死的;还有学者认为是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执政,将会问罪于他,于是就与庆亲王勾结,打算废黜光绪,立庆亲王之子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杀了光绪。
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是同治帝,同治帝是死于天花,同治帝死后慈禧想独榄乾纲于是强行将自己同胞妹妹的儿子入继大统,改元光绪。光绪帝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子但她野心太大,其实光绪帝是一个虚名皇帝真正的全力在慈禧手中,慈禧对光绪百般刁难,最终在慈禧死后的前一天慈禧就暗下毒手∶哀家觉不允许他比哀家后死。其实在这一天里光绪帝就早以快死了。考古学家在广绪帝的遗物中发现了大量的批霜,认为光绪帝是中毒而死!
慈禧——整个浑浑噩噩的大清国中少有的明白人。谈不上荒淫无道的,只是她对世界的看法、对皇权的依恋和执着,让她的观念始终远远落后于时代。
同治中兴是慈禧殚精竭虑和曾左李一干能臣全力辅佐的结果;但虚弱的繁荣被日本人打回了原形;之后是对皇权的极度依恋让老年慈禧做出了一生中最昏的决定:对列强宣战。
慈禧为什么要选择载_(光绪)入继皇位呢?这要从道光说起。
道光皇帝有九个儿子,长子奕纬、次子奕纲、三子奕继皆早死;第四子奕即咸丰皇帝;第五子奕过继给敦亲王绵恺(嘉庆帝第三子)为嗣,袭敦郡王,晋亲王;第六子恭亲王奕任议政王、军机大臣;第七子醇郡王奕,同治十一年晋亲王;第八子钟郡王奕,同治七年死;第九子孚郡王奕。当时入继大统的可能人选应当是“溥”字辈(永、绵、奕、载、溥、毓、恒、启),道光帝长孙是载治之子溥伦,慈禧以其宗支疏远而不同意立溥伦。溥伦时年17岁,如立溥伦慈禧便不能垂帘听政。那就只有在“载”字辈找。恭亲王奕长子载澄无子,第二子载滢出继。且慈禧根本不愿意立载澄、载滢,因其父为恭亲王奕,若立他们中的一人,则恭亲王的权力过大,对自己不利;那就在醇亲王奕家里找。醇亲王奕有4位福晋,共生育7个儿子:第一子、第三子早殇,第二子为载_,就是光绪皇帝。第四子为载_(guāng)、第五子为载沣(宣统皇帝的父亲)、第六子为载洵、第七子为载涛。醇亲王奕于咸丰十年(1860年),年19岁,奉旨同慈禧的妹妹叶赫那拉氏成婚。当时,慈禧还是懿贵妃,受咸丰帝宠爱。她曾说:“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后又生皇子载淳,其地位更为巩固。懿贵妃在深宫之内,接触外人的机会少,能见到的男性除太监外,就是几个小叔子,即皇六弟奕、皇七弟奕和皇九弟奕(皇八弟奕已死)。懿贵妃有个胞妹尚待字闺中,她时常想在宗室中找个妹夫。在三位小叔子中,就年龄而言,奕已结婚分府,奕又偏小;就性格而言,奕过于机变,奕又羞怯腼腆。懿贵妃看中皇七弟奕。咸丰十年(1860年),醇郡王奕奉旨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胞妹成婚。依例,奕应分府出宫,受赐在宣武门内太平湖东岸建府邸(今中央音乐学院和三十四中学址)。这就是第一座醇王府,后称醇亲王府南府(光绪做皇帝后,依雍亲王府后升为雍和宫例,改为醇亲王祠;慈禧皇太后懿旨又将什刹海北岸的一座贝子府赐给醇亲王奕,这里又称醇亲王府北府,也就是今宋庆龄故居)。载_就出生在这里,是醇郡王与慈禧妹妹的骨肉。
醇亲王奕在咸丰朝的11年间,除10岁那年因咸丰登极按例封为醇郡王之外,几乎没有受到大的晋封。咸丰病逝时,奕20岁。这一年,妻子的亲姐姐做了皇太后。他以姻娅至亲,而受到重用。在“辛酉政变”中,奕受懿旨,带侍卫、亲兵到密云半壁店,将随梓宫回京的协办大学士、赞襄政务大臣肃顺在熟睡中擒拿,押回北京后处斩。奕在这次政变中,为妻姐慈禧立下奇功。辛酉政变之后,醇郡王奕官阶迭升:封为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管善捕营等。同治三年(1864年),加亲王衔。四年(1865年),命在弘德殿行走。十一年(1872年),晋亲王。
同治帝死后,慈禧皇太后懿旨,由其外甥醇亲王奕之子载_入继大统。据《清史稿·奕传》记载:“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罔知所措。”尔后,“舁(yú)回家内,身战心摇,如痴如梦”。因为儿子载_入继大统当皇帝,这是福,还是祸?事情叵测,吉凶难料。
慈禧一言定载_(光绪)继承皇位,这是对清朝皇室祖制的重大改变。太后懿旨召见列名者有29人之多,可谓空前。这说明非皇子入承大统,为大清首次,既示郑重,又免物议。载_继承咸丰为嗣皇帝,这实在是清朝皇储嗣立的又一次大改制:
第一,慈禧改变皇位父死子继的祖制。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由皇八子皇太极继承皇位,皇太极死后由皇九子福临(顺治)继承皇位,福临死后由皇三子玄烨(康熙)继承皇位,康熙死后由皇四子胤_(雍正)继承皇位,雍正死后由皇四子弘历(乾隆)继承皇位,乾隆死后由皇十五子_琰(嘉庆)继承皇位,嘉庆死后由皇次子_宁(道光)继承皇位,道光死后由皇四子奕(咸丰)继承皇位,咸丰死后由皇长子载淳继承皇位,同治死后却由堂弟载_继承皇位。
第二,慈禧改变皇位继承程序的祖制。清太祖、太宗的遗位继承人由满洲贵族会议决定,顺治、康熙用遗诏决定皇位继承人,雍正创建秘密立储制度,乾隆、嘉庆、道光、咸丰都是这样继位的,同治没有兄弟,顺利继承皇位。但是,载_继承皇位,既不是满洲贵族会议推举,也不是用遗诏的形式决定,更不是秘密立储,而是由皇太后“一言而定”,这是没有先例的。
第三,慈禧改变幼帝由大臣辅政的祖制。幼帝继承皇位,必有大臣辅政。顺治6岁继位,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先为辅政王,后为摄政王;康熙8岁继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臣辅政;同治6岁继位,先由赞襄政务八大臣,后由议政王奕辅政。但是,载_4岁继位,没有辅政王、摄政王、辅政大臣、赞襄政务大臣、议政王辅政,而只有皇太后垂帘听政。载_继承咸丰,即为咸丰的嗣皇帝,这就为皇太后垂帘听政提供了合乎仪规的辈份。如新皇帝继承同治为嗣皇帝,则应由同治皇后垂帘听政。因而,慈禧将皇权紧紧地抓在个人手中,达到了清朝极权体制的顶峰。至于奕,他与慈禧有联合,也有冲突。到光绪十年(1884年),发生了“午门案”。事情的经过是:慈禧派宦官往娘家送东西,事先敬事房没有向守门护军传旨,护军阻拦,太监不服,互相殴打。太监报告慈禧,慈禧要对值班护军廷杖。有的书记载了奕同慈禧的精彩对话——奕说:“廷杖乃前朝虐政,不可效法。”慈禧说:“汝事事抗我,汝为谁乎?”奕说:“臣是宣宗第六子!”慈禧说:“我革了你!”奕说:“革了臣的王爵,革不了臣的皇子。”慈禧太后没有办法,只好让步。但慈禧从此加深了对奕的怨恨,后奕被解除军机大臣职务。
慈禧立载_继承皇位,是咸丰故去13年以来,慈禧在皇位继承与亲理朝政上,继第一次垂帘听政后的第二次改变祖制。这两次改变祖制,其目的只有一个:垂帘听政,独掌朝纲。
同治帝传位给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
同治十三年(1874年)二月,日本以台湾高山族误杀琉球船民为借口,出兵台湾。三月,日军侵略台湾。五月,以慈禧皇太后万寿节,予在京旗官年60以上者恩赏。六月,命翁同龢直弘德殿。十一月,命内外奏牍呈两宫披览。晋慧妃为皇贵妃,珣嫔为珣妃。
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载淳逝于养心殿,享年19岁。两宫太后召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扩展资料 咸丰六年(1856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载淳生于储秀宫。咸丰八年(1858年),载淳的弟弟悯郡王早夭,其后载淳一直是咸丰帝唯一存活的儿子,也是慈禧皇太后的亲生儿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载淳开始上学,由编修李鸿藻授读。
七月,咸丰帝病危,召户部尚书肃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代写珠谕,立载淳为皇太子,并命上述大臣赞襄政务, 咸丰帝去世后,6岁的载淳即位,拟定年号“祺祥”,载淳嫡母钮祜禄氏和生母叶赫那拉氏并尊为皇太后。
同治朝遇上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国内处于“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重大社会动荡之间,在国际处于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如同处在两次大风暴中间的缓冲期。同治之前的道光、咸丰,之后的光绪、宣统,都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这就给同治朝实行新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日本明治维新也正在此时。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主持政务,互相配合,推行新政。在奕?集团的主持下,新政的主要措施是:成立总理衙门、设立同文馆、办新式学校、派人出洋、办厂开矿、修筑铁路等,实行学习西方近代化举措,开始走向开放、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载淳
光绪皇帝4岁即位,38岁在位34年。他是清朝的第一个皇帝,不是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将军的倒数第二个皇帝。这既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从他能以非太子的身份登上皇帝宝座来看,这的确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他做皇帝太胆小,任何国家大事都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不仅如此,连你自己都做不了自己事情的主人。你处处被操纵,被约束,甚至被愚弄。当了十年的俘虏,他终于白死了。他的生活懦弱而悲惨。对于这位悲壮的皇帝来说,在他38年短暂的人生旅途中,不仅事业不如意,个人政治也不过是一场骗局,爱情婚姻都不如意。不嫁对人,他享受不到天伦之乐。我不想当亡国之君。我想改革,没想到一场宫廷政变把我送进了监狱。
光绪皇帝的悲剧人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从出生到4岁,是淳亲王时期;从4岁到18岁,是青春期;18岁到30岁,是亲政府时期;30岁到38岁,是“刑期”。
幸福中的大不幸
同治十三年,同治十二月五日崩。第六天,慈禧太后和慈安宣布:“载_,奕_之子,醇亲王,继位文宗宪皇帝为其子,进大统,称帝。”也就是说,酒鬼王子奕_的儿子载_继承了咸丰帝的皇位,成为了大同帝的继承人。他继承的不是同治的皇位,而是咸丰。于是光绪被抬到宫的养心殿,先去了西暖阁,给两宫的皇后下拜。然后去同治旁边的东暖阁祭拜,然后“剪发成衣”继承皇位。
光绪元年二十日,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隆重仪式,向天、地、庙、社进贡。此时光绪只有五岁,实际年龄只有三岁半。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已经怀孕。慈禧担心如果阿鲁特将来生了儿子,会威胁到她的地位,于是下令断绝阿鲁特的饮食。她不得不依靠家人送来的一些食物来维持生计。阿鲁特偷偷给娘家写了一张纸条,问父亲怎么办。她的父亲写了“旌鸣女王”这个词,意思是没有人能救你,只有你能决定。阿鲁特绝望了,在1875年2月20日的夜晚,吞下黄金自杀。
慈禧为什么选择载_接班?事实上,这完全是出于她的自私。她自私自利,继续服从政治,掌握着政务大权。
按照乾隆定下的辈分,皇族依次是“和、冠、蛮、运”,道光延续了“通、危、衡、开”的说法。同治载淳属于“中”一代。他死后,应由“溥”字继承。
同治没有儿子,要找“溥”字收养。而此时的溥是谁呢?他是道光普伦的孙子,但普伦今年17岁。如果普伦继位,最迟18岁就会亲政,“太后之幕”的说法也就消失了。所以慈禧选择了“正”,而不是“溥”。
在“哉”代,道光有九个儿子,老大是易维,老二是易吉,老三是易纲,都英年早逝,老四是先锋。咸丰是唯一能治病的儿子。我的哥哥伊伊被王子收养了。柳氏一心,他有两个儿子。这时候一个叫在正,一个叫在易。这个时候没有儿子,这个时候也没有儿子。被打败的是老七,也就是酒王奕_。奕_有四个福晋和七个儿子。
慈禧与奕_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慈禧想让妹妹嫁给皇族,但她很少与宫里的男人接触,经常与一心、等妹夫接触。这次是咸丰十年,宜欣结婚了,不能再想了。
7岁的奕_19岁还没有结婚,而奕_善良诚实。慈禧非常喜欢她,并鼓励她的妹妹嫁给奕_。在奕_的儿子中,长子已经去世,次子是载_。同治去世那年,载_4岁,太小,不能下凡,所以他选择了载_。
因此,载_与慈禧有着双重关系:从皇族的角度来说,她是自己的侄子;从她家人的角度来看,这是她自己的侄子。还有一点是,同治死后,奕_20岁时,“心中发生了政变”。奕_带人去密云半壁店捉肃顺,奕_带着咸丰的棺材回京。当我走到密云半壁店时,肃顺正在熟睡,奕_突然闯进来逮捕了肃顺。肃顺入京不久就被杀了,所以在政变中,奕_为慈禧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慈禧立下了汗马功劳。慈禧选择载_继承咸丰皇帝制度,成为清朝第11任皇帝。
慈禧通过这样做,对皇位的继承做了很大的改变:一是慈禧改变了世代继承皇位的祖传制度。努尔哈赤去世,由儿子皇太极继承。皇太极死后,出现了由弟弟继承还是儿子继承的争论。最后他的儿子顺治赢了。顺治死了,儿子康熙继承。康熙死了,他的儿子雍正继位。雍正死后,他的儿子继位。龙死了,他的儿子嘉庆继位。嘉庆去世,儿子道光继承。道光死了,儿子咸丰继承。咸丰死了,儿子继承同治。但到了光绪年间发生了变化,这是对清朝继承制度的一次大改组。
第二,它改变了祖先制度的继承过程。清朝曾经有一个继承皇位的程序。唐太宗死后,贵族会议决定集体讨论。顺治之后,顺治去世之前,慈禧太后和顺治讨论过这个问题。遗诏是以顺治的名义发的,说是康熙继位,不是以慈禧太后的名义。康熙以后,史书上说康熙的遗诏由雍正继承,雍正以后秘密存放。乾隆、嘉庆、道光、咸丰都是密仓,皇帝决定接班人。同治死后,由太后决定继承,整个继承皇位的程序都进行了改革。因此,慈禧是一件大事。
第三,慈禧还改变了幼帝辅佐大臣的祖制。第一个年轻皇帝是顺治,辅佐的是杰尔哈朗和太子瑞多尔衮两个皇子,被称为“辅政王”,后改称“摄政王”;第二位年轻的皇帝是康熙,由四位大臣辅佐:索尼、苏沙沙、智碧龙和鳌拜。咸丰年间,命太子载垣、郑亲王端化、大学士肃顺、指挥使京寿等八位大臣,以及尹牧、匡远、杜翰、焦有英等四位军机大臣辅佐同知。这八位大臣也被称为赞相的政务大臣,负责政务。后来慈禧发动“心中政变”,夺取了实权。恭亲王一心还在做政务。
到了光绪,既没有王公,也没有大臣,权力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这是清朝对慈禧辅政的一次重大改组。慈禧宣布这一消息时,在场的大臣都不敢提出异议。就这么定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3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