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朝的男人爱戴花,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胆样银瓶玉样梅,
此枝折得未全开。
为怜落莫空山里,
唤入诗人几案来。
宋代,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是“极简风”的鼻祖。不论是瓷器还是诗词宋人总是在生活的小资之中,透露出他们高超的文化造诣。
其实,别看宋代人喜欢“极简”,他们也喜欢艳丽的东西,要说这一点,就不能不提鲜花。
“鲜花节”
宋时的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朝节”,《梦粱录》中有详细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花朝节的万人空巷,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在当时,洛阳是北宋时最著名的花都,牡丹盛开之时,地方政府会举办“万花会”。不论男女老少,皆沉浸在花海中。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提到了这件事,“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
当时,“好花”不仅是“洛阳之俗”,宋人都爱在家中摆放一瓶鲜花点缀生活。对于花的喜爱,催生出了高超的插花技巧。
插花
李嵩的《花篮图》,是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中,少有的偏向写实风的绘画有了这幅图,我们大概可以窥探到,千年前的宋人家中,插花都是啥样的。
在《夏花篮图》中,插花师用夏天盛放的大朵蜀葵作为主花,辅以栀子花、石榴花、含笑、萱草,以明媚的色调表现了夏日应有的活泼。
《冬花篮图》中,插花师则以带叶的大红山茶为主花,配上绿萼梅、白水仙、腊梅、瑞香冬季花卉,在万籁俱寂的冬季,依然为居家添加了一抹明亮的色彩。
花市
有了相关的全民爱好,相关市场自然也会得到发展。花卉的贸易,在宋以前是受到社会排斥的,传统文化认为,花只能用于观赏,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但到了宋代,花卉的种植与销售却盛况空前,在洛阳,开封,许多人以卖花为业,《西湖繁胜录》中甚至说到有花农,“钱塘有百万人家,一家买一百钱花,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过论收入水平,估计是夸张了许多。
在描绘宋代都城的著名长卷《清明上河图》中,仔细搜寻,我们很容易找到卖花的散户与店铺。
簪花
不满足于在家中放花的宋代人,又开始琢磨起了别的“幺蛾子”,那就是簪花。
在汉代时,妇女儿童就已经开始佩戴鲜花作为装饰,在女士的头上见到鲜花,在今天都是一番美景,可是在宋代,簪花却是文人士大夫最喜爱的装扮之一。对,你没有看错!在宋代,男人最大的乐趣,就是研究怎么穿戴“小花花”!
根据史载,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从驾的臣僚仪卫,也都赐花配戴。天子以身作则,百姓自然紧随其后。
当时和今天一样,花有生花与像生花之分,生花即时令鲜花,像生花是假花,由绢类织物制作而成。到宋真宗时期,男人戴花甚至提升到国家的礼仪制度上,什么身份戴什么花,什么级别戴几朵花,都是有明文规定的。杨万里有诗云:“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芍药牡丹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文武百官官帽上插着各色花朵,向皇帝禀告公事,开始一天的工作,还真是一大奇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为悦己者容";"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大抵从未停止,也永无尽头。若是还像宋人一样活在一个经济发达,物质相对充足的时代,追求美就更是一种社会习以为常的风尚。
也正是在这种风尚之下,有些超脱我们想象的"汉子簪花"才应运而生。
在我们的印象中,宋代的官员都是头戴长长的幞头。而且这些幞头棱角分明,尤以四脚为"标配"。可这幞头并非是宋人发明的,它早已经历了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的发展。所以到了宋人手上,幞头的造型多种多样,并不拘泥于四脚这一种样式。
其中一种幞头的花样,便是展脚幞头伸出去的脚可以簪饰金、银、玉,甚至是清晨采摘的鲜花。这些缀着金玉或鲜花的幞头也有如花般"美艳"的名字,诸如"销金花样幞头"、"宫花幞头"、"玉梅雪柳闹鹅幞头"、"花脚幞头"等等。
那些被装饰在男子头上的鲜花,其实还有"生花"和"像生花"之分。生花就是鲜花。因为鲜花既艳丽多姿又香气宜人,所以它虽然美艳的时间短暂但非常受追捧。牡丹、芍药、菊花、茉莉、乃至杏花、石榴花等都是宋人喜爱的生花。其中甲天下的洛阳牡丹,更是独占簪花的鳌头。
而像生花,就是假花。因为古代的鲜花种培和储藏技术不如今日,很多花都只在一定的时令才会绽放,所以人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假花。像生花多由罗帛或绢布来制作,当时常见的有罗帛花、栾枝、绢花、滴粉缕金花等等。
《宋史?舆服志》还记载,染着红、黄或银红色的大罗花时常被皇帝拿来赏赐给百官,而栾枝只有卿监及以上的官员才能有。至于绢花,就是拿来赏赐非将校以下的官员的了。
在簪花时,宋人还会考虑佩戴的时节和场合。在端午节,宋人喜爱簪茉莉花;在重阳节,常见的簪花便是茱萸和菊花。而在举办宴饮甚至是一些严肃的国家大典时,宋人也会头戴鲜花,以烘托气氛。
不过在皇帝也出席的宴会或典礼上,人们的簪花都属御赐,且多是华贵的牡丹。为了赏赐花、簪花这些事,宋人甚至还有专门的一套规章礼制。
为何宋朝男子喜欢在头上戴花?这是什么习俗?
其实"汉子簪花"并不是在宋代才有风俗。唐代时男子就偶尔会在节庆日簪花庆祝。且人们还逐渐给簪花赋予了功名和荣耀的寓意。至宋代后,因为"崇文抑武"的政治风气和市民文化的发展,宋人的审美较唐代更向"俗"发展一步,簪花的风俗便愈来愈盛行。
正如苏轼所言:"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在宋人眼中,头上簪花是一种人人皆可欣赏的美,并不是姑娘家的专属。所以男子簪花,也不过是在追求宋人所认可的美。
宋代的皇帝为了表达对于官员的宠信和欣赏,赏赐给他们生花或像生花,这更是给男子簪花盖上了官方认可的印章。身居高位者簪花,新进的寒门贵子也簪花,社会对于男子簪花的接受度便越来越高。
花朵本身已有美好的寓意,再加上宋代的经济,尤其是花卉经济,也能支撑起人们的这个喜好。所以人种花,花美人的境况,以宋王朝为核心,对周边也产生了辐射。
金人就模仿了宋人簪花参加庆典的习惯,甚至还专门在宫中举办花宴。赴宴的官员纷纷佩戴各式鲜花和绢花。有的绢花甚至高约两尺,还搭配有柳条。偶有大风起,簪花的官员们连走起路来都困难。而辽人也把赐花作为一种佳赏。有使者前来时,他们不仅给人赐花,还要求当即就戴上。
不过在蒙古人不断南下,宋王朝的繁华不复之后,簪花这种一不符合蒙古人审美观,二不适应战乱之中的经济水平的风俗,便逐渐"降温",并最终走向没落。
进入明代后,虽然老朱家又把有关簪花的礼制翻了出来,并给一些臣子进行了赏赐,但因为此时社会审美已然不同于宋,所以簪花的风俗并没有复苏。待到清朝中期,簪花又重新彻底地成为了女性的专属。也怪不得学者赵翼会记下一笔:"今俗唯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了。
宋朝文化是真的开放,之前有讲过爱纹身,其实宋朝男人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戴花,头戴一朵花,天下我最美。你知道吗宋朝人爱戴花到什么程度?你可能想象不到,水浒传里面的好汉形象大家都记得吧,都是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这里面就要好几个爱花成性的汉子。
水浒里粗狂的英雄爱戴花
我们来看看水浒传这本书,数数里面戴花的好汉,浪子燕青,病关索杨雄,短命二郎阮小五,小霸王周通,这几位都是喜欢头上戴花。
还有一位看起来最搞笑,那就是蔡庆,他可是一位名声响当当的刽子手,长相也很符合刽子手,胸前一根根竖起来的钢针,那是他的胸毛,一堆横肉在脸上,敞着胸,简直是五大三粗的杰出代表。就这,还有一个?一枝花?的绰号,为啥?就因为人家爱戴花,经常在鬓角旁边温柔地带上一朵玫瑰花,让人觉得别扭,不过当事人却觉得特别美。
那这刽子手有多爱花呢?来听听他的真情告白:?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矮小就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和你一样?。换做当代社会你碰到这样的人,大概率也会觉得他是神经病吧。可是这是开放的宋朝啊,戴花的男人大家都觉得美。虽然这个响当当的蔡庆是个刽子手,长得也有点抱歉,但是这爱美之心是谁也不能瞧不起的。
风流君主宋徽宗爱戴红色的花
大宋的老百姓为啥这么喜欢戴花呢,这个事情当然是上行下效的。能够如此引领时尚,起到风潮导向性指标的当然要有官方的认可。宋朝最大最权威的官方无疑就是皇帝了,没错就是这位宋徽宗,这位风流君主也是很喜欢戴花的,据相关史实记载宋徽宗每次外出游玩,都要戴花,不仅他自己戴,还要求随行的所有大臣护卫都戴,而且是他赐花簪戴,每次出行的阵势都非常浩荡,人人戴红花,远远望去,一片的红红云朵,煞是好看。
宋徽宗不仅爱花,还爱的深沉,自己在书房冥思苦想了一套戴花的规定。自己的护卫兵,一人发一件衣服,再发一支翠叶金花,别小看 了这翠叶金花,你想在这大内走动,必须有这朵花才行,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企业的工牌了。翠叶金花做工牌真的是时髦啊!
当时是只认金花不认人,我们的水浒好汉柴进就是骗来一朵金花才偷溜进了睿思殿。
小小一朵花成为上层阶级标识
这戴花的风气已经形成了,自从皇宫里流传出了戴花的风潮,下面呢的人也已戴花为荣,这个就是身份的象征,梁山好汉戴花也可能就是想要更高的身份吧。
当然大宋不是一个小气的官方,要与民同乐,每逢节假日,皇帝就送花给大臣,不过呢,根据官职大小分到花也就不一样了,需要官位和花的品级相对应,多大的官戴多少品级的花也是有规定的。
有一次,大宋皇帝宴请群臣,突然宣布,三品一下就不给戴花了,这下好多的官员都不高兴了,脸色特别难看,凭什么官职低就不送花了,望着婀娜多姿的宫女们手托着花盘,他们失望极了。当时大诗人杨万里也在场,不过他的官级太小,没有戴上花,还特意做了酸溜溜的诗作。
宋朝花需求太大了以至用假花
当时宋朝用的花,大部分是牡丹,芍药,蔷薇等端庄艳丽的花,后来,大家都要戴花了,这需求量一下子上来了,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花不够戴了,有机灵的人就马上发现了生财之道,那就是做假花,这样宋朝就出现了人造花了,这种人造花就是用玻璃做的。这种玻璃花在度宗皇帝的时候特别流行,老百姓都抢着戴玻璃花。
不过玻璃在古代叫琉璃,谐音流离,这下南宋就灭亡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2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同为一世之雄,刘裕和桓温谁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