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元璋问犯人姓什么,犯人说姓范,朱元璋赐他免死

以史为鉴 2023-07-02 23:30:54

朱元璋问犯人姓什么,犯人说姓范,朱元璋赐他免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白手起家皇帝,准确的说是历史上就两个,还有一个是刘邦,但是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的道路比刘邦还要艰难,刘邦好歹之前也做了个公务员,那就是亭长,身边还有几个小弟围着他转。而朱元璋所诞生的年代时元朝末年,汉人为奴,他的父母兄弟在闹饥荒的时候相继被饿死,之后他做过放牛娃、乞丐、和尚,一直到最后参军才改变了他的命运。

可以说,朱元璋是恨极了元朝的统治,但是他却非常喜欢宋文化,对宋朝的很多名门大家都非常敬仰,在有一次判决罪犯时,听说罪犯时宋朝名臣之后,还亲自免了罪犯的死罪,并赐五次免死,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第十二代孙范文从。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好杀人,在他开辟大明王朝政局逐渐稳定之后,就开始把对他有威胁的人全部铲除掉,其中不乏之前陪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基本上被他盯上的人,结局都很惨。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被朱元璋判处死刑的人,基本很少有人能够从鬼门关再回来,这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其中有一个就是范文从。

范文从是名门之后,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代,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在洪武年间就高中进士,在朝中任御史一职。但是他为官太过刚直,在给皇帝上折子的时候也喜欢直言不讳,曾给朱元璋写折子把朱元璋骂了个狗血淋头,这可直接惹恼了朱元璋,直接命人把他抓入诏狱,秋后问斩。

但是他在审案宗时却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范文从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直系后代,他可是对这位名臣非常敬仰,于是就把范文从叫入宫中亲自审问,问他:“你叫什么,老家是哪里的?”范文从答:“姓范,祖籍江苏吴县。”朱元璋又问了他一句:“你是范仲淹后代?”范从文答:“罪臣正是范仲淹直系第十二代孙。”

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赞扬了一番他的祖上,赐了他五次免死,这范从文一看皇上赐免死了,趁此机会又开始向皇帝提建议了,比如“国家立法要罪过分明,等级分明,法大于权”等建议,就是批评朱元璋不要拿着手中的权利乱杀人,不过朱元璋这回并没有生气,而是认真思考了一下,采纳了他的建议。

朱元璋视察大牢,为何听老头一席话就放了他?

朱元璋视察大牢,这个老头说了自己姓范,名范从文,是范仲淹的后代,朱元璋是个爱才的人,一听这么有才的人居然被关进打牢几十年,当即决定放了他。朱元璋一开始上位的时候,由于政权不稳,疑心是很重的,根本就不进去别人的直言纳谏,而范从文就是在那个时候,向朱元璋觐见,朱元璋根本不认识这个毛头小伙,便将其打入大牢,随后就忘记了这回事,一直到若干年后,去视察大牢,才知道自己早年干了 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所以就将范从文释放了。


朱元璋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能夺得皇位,当时皇帝,实属不易,所以这样的人,刚建立政权之处,必定是疑心很重,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就连自己的开国功臣,刘伯温,徐达等都不放过,更别说其他不认识的人了。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当上皇帝,如果警惕性不高,肯定是不能坐安稳江山的。


范从文就是在这个时候来觐见的,向朱元璋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但是当时的范从文,只是一个年轻小伙,说了一大堆政见举措,可是,朱元璋在统治国家这方面同样是一个新人。对老功臣尚且不信任的他怎么会相信这样一个年轻小伙子呢?所以大手一挥,就把范从文打入了大牢。


范从文入狱以后,朱元璋很快就忘了这件事。直到暮年,去视察大牢,看到一位老者,心生纳闷,便问缘由,这才知道这里关着的是范仲淹的后代。范仲淹可是北宋名臣,这样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后代怎么能死在我大明的牢狱中。于是便将范从文放出,重新聆听了范从文的政治主张,?国家要立法、罪过分清、等级分明、法大于权?这样的想法正是朱元璋需要的,直到这个时候,范从文才被重用。

朱元璋为什么会赦免了范仲淹的后人,还赏赐了免死金牌?

朱元璋在位时,有一个叫范文从的御史违抗旨意,被判处死刑。案子交到朱元璋这里,由他进行最后复核。朱元璋见到范文从的姓名和籍贯,顺便问了一句:“你莫非是范仲淹的后代?”范文从回答:“臣是范仲淹的十二代孙。”朱元璋沉默良久,命令左右取来5块帛布,每块帛布上均御笔亲书“先天下之忧而后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句,送给范文从,说:“我赐你免死5次。”



朱元璋

范文从等于有了5块免死金牌。

这个故事来源自清朝文人赵吉士编撰的笔记《寄园寄所寄·卷二·镜中寄》。原文如下:苏人范文从,仲淹之嫡派也。洪武间拜御史,忤旨,下狱论死。太祖视狱案,见姓名籍贯,遽呼问曰:“汝非范文正后人乎?”对曰:“臣仲淹十二世孙也。”太祖默然,即命左右取帛五方来,御笔大书“先天下之忧而后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句,赐之。谕:“免汝五死!”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暖心的故事。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清正廉洁,文武兼备,智谋过人,并一手推动了北宋第一次改革运动“庆历新政”。范仲淹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千百年来的文人士大夫树立了一道标杆,受到无数知识分子的尊重。如果范仲淹后代真的因为他而被赦免过错,那就印证了一句老话“君子之泽,虽百世不斩”。



范仲淹

可惜,这个故事有很大可能是虚构的。

首先,明朝洪武年间,没有一个叫范文从的御史。

查阅《明史》《明实录》《起居注》《明代职官年表》《国榷》等正史资料,都没有找到一个叫范文从的御史。在明朝时期,御史全民监察御史,隶属于都察院,为正七品,十三道监察御史计一百一十人。人数多,官级低,在正常情况下,一名御史的确很难在正史上留名。但是,既然惊动了皇帝,不可能不在《起居注》上记录一笔。



明朝大臣

其次,朱元璋不可能在死刑复核时接见罪臣。

明朝有比较完善的死刑复核制度。不管是判处“立决”,还是判处“秋后处决”,都必须必须经过皇帝审核批准后,才予以执行。这时候,所有的审判程序都已经完成,皇帝不需要重新审理案件。因此,不需要罪臣带到朝廷里去,君臣之间面对面交流。皇帝复核死刑案件时,往往复核的是书面材料。

既然朱元璋在死刑复核时不会见到罪臣,那么怎么可能询问范文从的身份,以至于发生后面的故事呢?

第三,朱元璋不会可能轻易赐予大臣免死金牌。

民间俗称的“免死牌”,在史书被称为“丹书铁券”。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对部分开国元勋赐予了“丹书铁券”。铁券外面雕刻赐予对象的履历、立下功绩和蒙恩次数。铁券里面刻有免罪、减禄的次数,用来提醒防备再犯过错。

1370年,朱元璋大封群臣时,曾经对李善长、徐达等6名开国公爵和汤和、唐胜宗等28名开国侯爵赐予了“丹书铁券”。然而,“丹书铁券”的对象是赐予给对明朝创建立下重大功劳的功臣,一般大臣绝无可能获得。假如明朝洪武年间真的有一个叫范文从的御史,范文从真的是范仲淹的后代,也不太可能获得“丹书铁券”,更别说一下子得到“免死5次”的待遇。毕竟连被名列开国六公之首的李善长,也仅仅得到了“免死2次”的待遇。

同时,朱元璋对“丹书铁券”的规格、用途和使用方法,都制定了有很严谨的规定。“丹书铁券”每副铁券都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颁给功臣,右半收藏内廷府库。需要使用丹书铁券时,将铁券左右勘合,以作为凭据。这就杜绝了别人伪造“丹书铁券”进行仿冒的可能性。朱元璋怎么可能随便写5幅字来,就赐予别人当作“免死金牌”来使用?他不怕别人模仿自己的笔迹,进行仿造吗?

御史被判死刑,临死前说出祖宗名号,朱元璋立刻赐他“免死5次”吗?

洪武25年的时候,户部尚书赵勉自以为保密工作很到位,没人发现得了,结果和老婆受贿数十万两银子,结果被查出,朱元璋不管赵勉官职多大,二话不说直接处斩了他们夫妻俩。甚至当时的驸马欧阳伦犯了罪,朱元璋仍然没有手下留情,直接把他送到了断头台,可见朱元璋的执法之严格。但令人不解的,朱元璋却有一次放过一个死刑犯,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直接赐他免死五次的特权!



当时有一个御史,名叫范文从。为人正直,敢于说真话,不惧权贵,但也因说话太直得罪了朱元璋。朱元璋见他屡次不改,当面指责自己,顿时龙颜大怒,最后就判他死罪,关入了天牢之中。而作为朝廷命官,执行斩首是要经过一道程序的,那就是需要皇帝最后亲自审阅一遍。按照常理,大理寺把案件资料调出呈交到了朱元璋那里,当查阅看完之后,朱元璋突然大惊!



原来范御史竟是范仲淹的后代子孙,范仲淹我们知道可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至今,影响千年。朱元璋对他只有无限的崇敬,于是朱元璋放下手里的案宗,立刻启程亲自前往牢中,见到范文从的时候,亲手帮他解除了枷锁,激动万分的询问:“爱卿真是范文正公的直系子孙?”



范文从说:“启禀皇上,罪臣不敢有任何欺瞒,文正公正是在下的先祖,罪臣乃是他的第12代直系子孙!”朱元璋感到有些羞愧,差点把忠良之后给误杀了。现在回想起来,范文从虽然说话直白,不给人留面子,但他屡次谏言却都是为了江山社稷,没有参杂任何的个人利益,这一点果然是继承了范文正公。



随后朱元璋赶紧叫随身太监拿五匹最好的绸缎来,直接赐给了范文从。并且立刻下旨,范文从继续担任御史,死罪全免,而且还赐予他可免除5次死罪的特权。范文从又惊又喜,没想到事情发生大反转,刚还以为自己将要上断头台,可如今却获得这么大的恩典,如同做梦一般,真是应证了那句话“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明朝时一个死刑犯要被问斩,为何说出自己的祖先后被朱元璋赦免?

此人叫范文从,祖宗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如果范仲淹你不知道,总该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直到现在这句话也一直被人们所推崇,范仲淹为人正直仁义,在历史上的评价也非常高,死后几百年都一直被人们所尊敬,其中就有朱元璋赦免范文从一事。

范仲淹画像

明朝时期有个叫范文从的御史,是范仲淹第十二代孙,当时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可谓是设计了很多惨案,大杀功臣,屠杀大小官员数万人,史称?明初四大惨案?,正是通过这些惨案,朱元璋才将皇权紧握手中,让大明江山的根基更加牢固。

四大惨案就涉及到了范文从,范文从当时官任御史大夫,主要负责对大小百官进行监督,实行刑罚,当时他走遍了大街小巷,都没有人心下手责罚他们,认为他们即使有罪,也不应受如此重罚,所以就减弱刑罚,走个形式。

可是朱元璋的政策本就是官官之间互相监督,这不范文从就被其他官员举报?包庇罪?,最后竟然被处于死刑,因为这种御史大夫级别的官员处斩,皇帝必须亲临现场,行刑当日,朱元璋看了下罪证,发现他姓范,又是苏州人,结果便询问:?你祖先是谁??范文从回答道:?范仲淹,我是他的第十二代孙?,同时又说出自己之所以减弱刑罚的原因,向朱元璋阐述了?立法要明,执法要严,是非功过要分清,法大于权?。

朱元璋一听,发现时北宋范仲淹的后代,立刻拿出纸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4个大字,因为朱元璋认为范仲淹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人杰,之后还让范文从以此当作是免死金牌,可以免五次死刑。

其实这也也都是野史记载,类似的还有范仲淹的另一个后代,叫范希荣,他常年在外做生意,有一次在山路上遇到盗匪,结果钱财物件全被洗劫一空,因为害怕有性命危险,情急之下就和盗匪谈判,在谈判的过程中说到自己的祖先是范仲淹,没想到盗匪一听,立刻说:?你是好人范仲淹的后代啊!?最后就放了他,还将财物悉数归还。

其实这类也是无非都是为了一件事,就是歌颂范仲淹为国为民的情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2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