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陆逊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孙权重视的

众妙之门 2023-07-02 21:45:03

揭秘,陆逊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孙权重视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陆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曾经的三国局面到底是如何,只有史书里边给我们留下了只言片语,不知道大家有感觉到吗?时常会感觉到惋惜,有时候明明是君臣默契配合,却偶尔会因为政见不和或者是代表的门派势力,会产生意见相左,那到底是为何,出现这样的事情呢,作为三国时期的东吴名臣,陆逊在开始就担负着什么,今天就跟随小编来一起看吧。

咱们都清楚,江东地区的本土的贵族势力很多,他的整个家族都在为朝廷做事情,奈何每个地方都势如水火,少年丧父的他,祖父陆康在庐江做太守,在祖父的教养下读书,学习处理繁琐事物,大汉朝廷实在是太弱了,曹操还没有分开时间对付袁术。

此时江东地区的孙策还依附在袁术的部下,受他指挥攻打庐江,陆康本就是一介能人,城内的人心都偏向他,孙策攻打的也异常艰辛,战争拖拉,战士们早显疲态,陆逊的祖父整整坚持了两年,没有内耗过对方,城池陷落。

没有办法,面临这种情况,祖父坚持着自己病态的身体,把一家老少都送到了吴郡,时间不长,祖父病逝,十几岁的陆逊扛起了支撑门户的重任。不得不说,他自身的能量真的很大,从小在祖父的影响下,已经可以开示独当一面。

看着随时可能蔓延的战火纷飞,必须有足够的能力立足,青年时期等我陆逊只是一介书生,从远处看去,觉得风骨瘦弱,当地区陆逊的名声是以博览群书传出去的。

孙策意外被刺杀以后,朝堂上人心惶惶,江东大势还没有稳定,孙权接下了大哥和父亲的志向,急需人才,开始招揽天下奇才,只要有能力,来者不拒。

陆逊在二十一岁那年进入了孙权的幕府,这时候他应该还不会想到,多年以后叱咤风云,青史留名。他算是厚积薄发的那一类人,最开始并没有展现的很厉害,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开始做过大大小小的官职,管理的事情也很琐碎,处理较多的应该是文秘的事情。

后来出任海昌县令的时候,这个地方百姓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凄苦,连年大旱,境内没有粮食的情况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他到了以后,开仓放粮,最关键的是阻止百姓们自救,再有效的控制下情况终于得到改善,也因此,他在这里深得民心,所以说啊,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寻的,最开始的民众支持力量已经有了基础。

山越地区,这个地方正好处在三个地方的交界点上,边境人民就不说了,关键是隐匿在山林里边的人,看见官兵就跑,你追我赶,不服管束,当地易守难攻,再加上他们会自己制造兵器,给当地官府的管理上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这时候当地有个山贼潘临已经造反多年,虽说没有成为大气候,但也是一块心病,陆逊发现有利可图,给孙权上书了如果征伐能成功,好处多多,同意了之后陆逊就开始招兵准备去山越,凭借智慧和有效的指挥,在别人看似及其艰难的征战中胜利了,这时候陆逊的手底下已经有两千人了。

想要被器重,必须做出足够显眼的事情,让别人相信你有能力,潘阳地区有个贼帅最乱,由于他手底下的势力异常强大,影响极其恶劣,陆逊注定参战,和将军贺齐一起去平定叛乱,斩首对方上千人马。因为表现出色,被升任为校尉,并且领驻扎在利普。

这时候的陆逊只是孙权幕府里边最普通平凡的谋士,基本上不能参与到核心政治,但他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断充实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也需要主动争取,听过上边那些大小的战事,孙权开始注意到他,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把侄女嫁给了陆逊,并且开始参与商议国家大事。

陆逊没篡权夺位,是不是因为孙权有先见之明?

三国后期,吴、蜀同盟破裂,在曹操的支使下,孙权决定派兵进攻蜀国,至今为止夺回了被蜀国占领的荆州。那时,蜀国大将关羽的镇守,对荆州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东吴的旗下有陆逊,他当时主动上阵,希望把关羽降服,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决定与派吕蒙和陆逊一起攻入荆州。



而且,陆逊也利用关羽疏忽大意的弱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好几次敬服关羽的能力和气魄,关羽放松警惕,失去了荆州要地。然后,陆逊收服东吴北部的城镇。另外,关羽一战,刘备生气了。结果,陆逊之计也大大增加了东吴的国力。

陆逊对东吴有着非常大的功绩,为什么孙权在石城战斗,又为什么孙权让陆逊去出战呢?那时,战胜之后,陆逊被封上了大将军。然后,又被当时的太子委托了重责。这时陆逊拥有吴国的军事大权,但是他没有任何政治权力。



此后,陆逊多次遭到孙权的排斥,他们之间发生了多次争论,而陆逊又常常受到孙权的责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变得忧郁,最终英年早逝。

此后,江东的各家族也相继衰弱,最终陆逊成为了东吴下最有力的势力。东吴的军事政治都在陆逊身上,如果陆逊和孙权的目标是一样的话就可以了,如果有不同的话,当时的孙权就只能当着满朝的官员支持陆逊。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是皇帝,在心中当然有意见。当时的东吴国内对皇位继承分为两派,一方面拥护皇太子,另一方则为尔王。然后,陆逊一直拥护太子,多次给孙权写信,保护了太子,但遭到了孙权的无视。那样的话,陆逊本身就获得了大权,如果再让太子登上了皇位,吴国的权力也不会落在任何人的手中。

因此,陆逊使孙权更不安,于是,在石城战之后,孙权限制了陆逊,最后排除了陆逊和亲党。

孙权为什么信任陆逊

在三国时期陆逊为非常难得的人才之一。在《三国志》处君主外,独立立传的只有两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就是陆逊。由此可见陆逊的重要性。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原因有三:
1.陆逊在吕蒙死时为副职,正职去世副职接任顺利成章。
2.吕蒙的的推荐,再加上陆逊在吕蒙巧夺荆州是所表现出来的才华。
3.陆逊为江东大士族之后,他担任都督之职比较有威望。并有利于孙权化解孙氏集团于江东老士
族的矛盾。
由此可见,孙权拜陆逊为都督是正确之举。事实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孙权为什么要迫害手下重要谋臣陆逊?

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最后权令逊代顾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实是:孙权既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黜降鲁王之谏,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亲近陆逊的吾粲。孙权更“累遣中使责让逊”,使逊“愤恚致卒”。逼死了陆逊。

孙权所以逼死陆逊,决不只是因逊维护太子的问题,主要症结在于权认为逊对其统治已构成威胁。根据当时情况,权所以疑忌和逼死逊,约有以下四个原因:

(1)逊“世江东大族”,从祖康,庐江太守,康子绩,郁林太守,绩从子瑁,选曹尚书。逊族子凯,建武校尉,凯弟胤,交州刺史。陆绩外甥顾邵为丞相顾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顾邵子谭为陆逊外甥,任左节度,加奉车都尉。谭弟承,奋威将军。逊外甥姚信,太常。可见逊家族姻亲甚为显赫,此为孙权忌逊原因之一。

(2)吕蒙死后,逊一直镇守武昌,声望至隆。吴国权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骘、诸葛瑾、潘浚、朱据等将相都与逊交好,特别是逊功高震主,为权所畏忌。到孙权统治的后期,三国疆域大致已确定,权对外攻虽不足,守则有余。即无逊,亦可划江自保,无何重大危险。所以权只让逊做了几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孙权为身后之计,怕嗣主驾驭不了逊,所以逊等越是拥戴太子和,孙权越疑惑不安。权在逼死逊之前,先剪除其亲党。以后孙权虽然立了幼子亮为太子,但挑选的首辅,却是资望较浅、社会关系比较单薄的侨居大族诸葛恪,就可以说明孙权是不愿从陆、顾等枝叶繁茂的江东大族中选择辅政者的。从史书记载上看,孙权于武多文少的吕蒙、?R统、朱然等病死后,极为哀悼伤怀。可是他不仅逼逊致死,并且还追诘逊子抗。这不是由于猜忌逊,还是什么呢?

(4)还有一个不易被人们发觉的因素,即逊为孙策之婿,权最初将策女嫁给逊时,当然是为了加强君臣间的关系,但当逊功高震主时,这门亲事便转化为双方关系的不利因素。权的江东基业本来是从兄策手中继承的,但权对策子并不与己子同样看待,陈寿即认为权对策子有亏待之处。寿在《孙策传》评曰:“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盛还为此替权辩护,认为这样作,是为了“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然后国无陵肆之责,后嗣罔猜忌之嫌”。孙盛这种看法,是迂阔而不切合事实的。权既定孙和为太子,又给孙霸以过分的待遇,使之觊觎太子宝座,还谈得上什么“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呢?孙权诸子虽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却终身为侯,不是亏待是什么呢?这一点,连权本人也是不无内疚的。史言:“吴主寝疾,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权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坚祷告,却偏向兄长祷告,正说明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兄长,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举。权之猜防逊,不会与逊为策婿毫无关联。陈寿拿权与句践相比,正是他识见高超之处。非深知权之为人,固不能道此。

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孙权与陆逊两人的矛盾乃是君主专制与权势大族矛盾的体现。孙吴统治集团内部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加剧、导致了吴国的衰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80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