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个朝代都要倾全力扼杀高句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像是辽国、金国这些后来学习儒家已经变成绵羊的国家来说,高句丽这种有野心的民族已经开始农耕,有自己的制度,有自己的治国理念,如果发展起来就是成长期的辽、金、后金,所以不管是隋唐还是什么朝代都要打高句丽,因为他们知道,现在不打过,等到几代儒家大兴,自己国家变成绵羊了,这高句丽就是心腹大患。当时的高句丽很强大,有威胁,所以对高句丽征讨是不给子孙留后患也。
然而高句丽不是小国,高句丽立国数百年,人口700万左右,大小石城要塞数百座和松散的游牧。高句丽也是农耕,有严密的社会组织结构,并且高句丽自身的文化体系是独立的,一个拥有10万以上常备军,战争动员后兵力可以达到60万的农耕集权国家并且技术生产力和中原没什么差距,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和中原分庭抗礼自成体系,这种国家换谁都要倾全力扼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当然的高句丽已经是东北地区实力和底盘都是史无前例的国家了,不灭高句丽的话,留着给后世之君或者后世之朝建功立业彪炳史册么?所有大国的政治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扼杀周围小国成长为大国的机会与可能,也就是唐太宗的“高句丽不灭, 后世必为大患!”的思想出发点。
自古以来,对天朝上国威胁最大的是周边蛮夷。但准确的说,不是未开化的真蛮夷,而是处于刚刚开化状态的半蛮夷。他们有了有效的组织方法,生产技术,但是还保留着武力至上的蛮族本色,突然爆发出来的力量足以撼动中央王朝。中原向来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裂与战乱会让一些人才外流,如果被周边的半蛮夷吸收,则更加危险。
因此,历朝历代立国之后,必然会对一些半蛮夷下死手。打的过,国家平安,打不过,等着倒霉。比如秦汉打匈奴,隋唐连续与突厥,高句丽,吐谷浑,吐蕃作战,宋与辽作战,辽压制金,金压制蒙古,明前期多次征蒙古,清打准噶尔,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隋唐时期高句丽占领的原来是鲜卑人的地盘,作为有鲜卑血统的隋唐皇帝,或许有强烈的收复失地的想法。最初的女真相对于大辽来说也是撮尔小国,鞑靼人对于大金来讲也不过是疥癣之疾,但是到最后,这些看起来弱小的国家,往往都能倾覆中原王朝,所以统治者不得不防有可能成长的小国。
唐高宗进攻高句丽的形式,和之前二位皇上都不一样,前边二位都以为,有绝对的实力就一定可以拿到这一弱国,一心想要在弱国眼前展现自己的威武。李治挑选先消灭百济,然后从各个部位逐一击破。其次他选择了正确机会。
高句丽有一个水平非常强的掌权者,算不上王,但却比王更关键它的存在。隋炀帝杨广和李世民攻击这个国家时,此人的水平足够抵御诸多战士的进攻,加上这人还在时,高句丽上下一心。有如此厉害的人守卫一个国家,外族要想侵入当然难以。但在当权人去世后,我国的态势马上越来越混乱不堪,三个儿子都想要争权夺势,他的大儿子在两个儿子的去算计下无路可走,为了生存,只能向唐代低下头,给高句丽致命一击。
李治的军内也有一个非常牛哄哄的名将,这人便是薛仁贵。它的战斗和治兵水平都特别厉害,这一点想必大家在影视作品上都有看了。除他以外军内也还有其他的水平十分了不起的战团,要是没有这些人的存有,李治或许也难以拿到所在国。
即然高句丽只是一个弱国,一般不会威胁到元朝和唐朝的权益才对,为何这几位皇上却非要不想活了另一方呢?特别是李世民,做为在历史上这般不得了的人物,却因为一个弱国而折腰,他到底为何要这么做呢?
如果非要得到表述,只能说明另一方我国并不大,却对隋朝两朝导致了威协,蚂蚁虽小,但同样能够灭掉小象。其次所在国极有可能表面对隋朝顺从,实际上却极其不服气。这样的事情关系着君王自尊,必然是要守护好的,所以才会不管花多大的成本,也需要拿到高句丽。
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要征服高句丽,从而达到真正统一的目的。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是一个疯狂而无脑的举动,如果说他不强硬的去一直要攻打高句丽,也不会造成兵力匮乏,最终亡国,隋炀帝,也许后人的评价会不一样,说不定这个朝代还能延续百年,也就是说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然而隋炀帝真的只是一时冲动吗?
其实不然,因为不止隋炀帝,李世民也都攻打过,并且没有一个真的打赢了高句丽。如果我们看待中国古代的历史,以中国的角度去看,那么就无法理解这个举动,但是如果站在世界的角度上,高句丽可能你不太了解,直接说,他就是现在的朝鲜。但是在公元前37年,高句丽确实是归附于中原管理,而且的确曾经占据了东北的领土,想要和中原王朝争夺东北亚,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隋炀帝就是拼的国破人亡也要去攻打高句丽。
韩升的《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刚开始看,也是说隋炀帝很疯狂,但是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后面他又进一步解释了隋炀帝的视角,他看到的是重建世界体系, 也就是从世界角度被承认统一中原,此时突厥已经全部攻打完了,那么就只剩下高句丽,如果他不打,也就无法成为合法的帝王, 名不正言不顺,隋炀帝当然不能忍,因此这就能解释的通。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曾经攻打高句丽,没一个打赢的,这其实也是有很多因素,不过历史既然已经发生,就没法改变,我们也只能遵从史实。
隋炀帝之所以三次远征辽东主要是因为高句丽开始慢慢不服从管理,可能会对隋炀帝的王朝的带来危害,因此隋炀帝开始先下手为强,但是因为好大喜功战术指挥失误,导致三次远征辽东都失败了,可以说是隋炀帝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在隋唐之前,因为忙于中原这边,没有时间管理辽东地区,所以给他们设置了一些官员让他们自己先管理,但后来高句丽慢慢发展起来,领土也开始扩大,因为不服从中原王朝的管理,经常还侵占地方郡县的土地,甚至到隋唐时期已将开始屡次挑衅中原王朝,为了维护王朝的颜面,整治整治高句丽,所以对其发动了三次战争。但是可惜的是三次战争都失败了。
隋炀帝第一次亲征高句丽就失败了,因为当时隋炀帝的指挥出现失误以及判断的战略错误,导致百万大军居然没有打败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反而在辽东战争失败了。失败了以后,隋炀帝本来打算带领战士们休养生息,等调整好了再打,但是当时身不由己,前线得打仗,自己的朝政也出现了问题,负责押送粮草的将士忽然叛变,是的隋炀帝要一边打仗还要一边去平定朝廷内的战乱,后来朝廷的战乱平定了,隋炀帝杀死了很多百姓,但是辽东依然没有攻下,还损失了自己很多士兵。
等后来修养好就开始第三次远征辽东,当时的兵力还挺强盛的,后来隋高句丽国王害怕自己国家被灭亡,因此就派出使者去求和,想让隋炀帝放自己一马,炀帝很自大,高句丽低三下四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因此就下令撤兵,放弃了这次战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9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