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劣迹斑斑的朱元璋儿子们,到底犯下了多少罪行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2 21:02:39

劣迹斑斑的朱元璋儿子们,到底犯下了多少罪行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朱元璋是个英雄,这个放牛娃、小和尚出身的皇帝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参军之后更是一刀一枪的从战场中拼出了大明天下,作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带领着军队从南打到北,取得北伐重大胜利并再一次开创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他的功绩值得我们歌颂。也许康熙的“治隆唐宋”碑就是对他的最好的评价。

不过历来的英明的皇帝总有这么一些苦恼:他们总嫌自己的继承人不够出色,和自己比起来差远了。其实这也正常,这些开国君主、千古一帝哪个不是在文治武功上留下赫赫声名。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老子辛辛苦苦打来了天下,没经历过多少考验的儿子乐享其成即可,儿子们既没有多少从政经历也缺乏战场考验自然不入老子的法眼。

简单的举几个例子就可以很好地证明:刘邦的儿子刘盈是个仁厚软弱的皇帝,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也温和谦让,三国三雄的儿子是一代不如一代,唐太宗晚年因为几个儿子给搞得一地鸡毛,明孝宗辛辛苦苦结果生了个混世魔王正德皇帝,皇帝们总是很犹豫,儿子太出色吧对皇位有野心(比如朱棣的儿子朱高煦),儿子不出色吧自己这江山所托非人啊。

我们印象中朱元璋的儿子都不错,开国太子朱标也宽厚仁爱,但并不软弱无能,这个敦厚的皇子有着自己清晰的执政举措,他所主张的与民休养生息更是天下动荡后的民心所向,所以老朱对这个太子十分满意(这是少有的开国皇帝满意太子的情况吧),虽然很不幸朱标早死,但而后靖难的朱棣同样是人中之杰,明成祖很好的继承了朱元璋的野心、欲望和治国策略,讲究铁血治国的大明在他的率领下同样焕发着生机。

不过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朱元璋的儿子们其实算得上是历朝历代皇子中最废柴、最无能和最荒淫的王爷了。对,您没听错,有这么一个严苛、铁血、狠毒、雄才大略的父亲,朱元璋的儿子们一个个几乎都是废柴,废柴到什么程度?恨铁不成钢的朱元璋甚至编纂了一本《御制纪非录》的书,在书里就详细介绍了明朝诸王们的斑斑劣迹,朱元璋在书中极度的痛惜失望,对自己的儿子们则大加责斥,口气之严,用词之毒让人压根就意识不到他们是父子。

那明代的王爷门有多荒唐?让我们一一看来。

首先是朱元璋嫡子中的老二:秦王朱樉,作为诸王之首老朱对这个二儿子还是很看重的,把他分封到古都陕西也足见对他的信任,作为年纪最大的亲王,秦王还担任了宗人府的宗人令掌管皇家的宗族名册。不过朱樉的所作所为让老朱大为失望,在御制纪非录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朱樉。

首先是秦王老哥藏污纳垢,强抢民女,什么妓女、尼姑和寡妇,只要是他看上的都往王宫里塞。除了自己荒淫无道,秦王还相当心大,他很宠幸一些个前朝的内侍,连带着他们的儿子亲戚都能够自由地进入王宫过夜—“容纵范师婆出入宫内,以致其子范保保如常假装内官在宫内宿歇。”、“容留医人赵小儿、刘锁儿,杜虎儿在宫夜宿看病以至为非。”,朱樉老兄丝毫不在意宫外的男人在宫中留宿,他都不怕自己头上绿油油一片?(之前在秦王府就抓住一个睡在龙床上的人……朱樉愣是审都没审就给打死了)

其次就是不喜欢陕西的大脚妹子,让自己的手下去杭州买女人。本来也没啥,但朱樉要求的很过分:买的女人得照着图画上的女子来,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最后买来的女子与画上稍微不太一样,负责采买的两个老兄一个被剜了膝盖,一个被杀……

朱樉的王妃乃是赵敏的原型王氏,这位王姑娘被朱樉当成囚犯关了几十年,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连自己的亲妈马皇后去世朱樉也自顾着自己享乐,完全没有表现出一点的哀伤,这位老哥不但目无王法僭越法度,而且还阉割幼男,虐待军民。最终恶有恶报因为虐待宫人被毒死。朱元璋对于这个二儿子的痛恨简直无以复加:观尔所为,古所未有,论以公法,罪不容诛”,对于他的死也表示:俾尔受罪于冥冥,以泄神人之怒”。也就是说你小子死了好,就应该去下地狱去受罪!父亲用这样的口吻和儿子说话,当真是有些不可思议,可见老朱不但对大臣们狠,对儿子们也要求极为严格啊。

其次上榜的还有周王朱橚,这位老哥的罪过比起他哥来说相对好些,除了强娶民女(王爷标配)外,这位老哥竟然作死的离开了自己的封国跑到凤阳去了,老朱对儿子这种不听指挥的行为极为愤怒,直接把他的封国废除一撸到底,打发他去了云南。结果没过多久老朱又心疼儿子,又把他召回南京,结果老朱问起朱橚沿途的民俗风情,也不知道朱橚老哥是一路上尽顾着睡觉玩女人了还是啥,对这些一无所知,恨铁不成钢的老朱直接就把朱橚给骂了个半死:谪迁云南,及至召回,问以云南并经过州郡城池广狭,山川地理险易,民情风俗皆无所知,自古至今愚蠢无有如此者。

还给自己这个儿子下了个定义:从古至今就没有这么愚蠢的玩意儿了!老朱这嘴也是真的毒啊!

潭王朱梓是朱元璋的第八个儿子,封国在长沙。老朱家的王爷好像都很喜欢责罚随从,朱梓除了打死身边的典仗和典簿外还留下了用铁鞭打自己的长史、用火烧随从手等荒唐行为。朱梓还很喜欢看搏击,尤其时让卫士们赤手空拳的和老虎搏斗,而且朱梓还让宫女们用大便做成丸子让她们吃.......“命宫人、老妇将大便丸成弹丸,令其吞服之,吞服后复谓曰:美乎?众老妇以秽应,但云好耳。才云美好,令复吞之”

朱梓王妃的父亲与胡惟庸有勾结,当朱元璋开始清算胡党时,心里有鬼的朱梓害怕老爹跟自己算总账,于是乎全家自焚—“梓不自安。帝遣使慰谕,且召入见。梓大惧,与妃俱焚死。无子,除其封”。

鲁王朱檀,这位老哥除了殴打护卫外还喜欢服用丹药,也不知道是哪个道士给朱檀出了个馊主意:想要炼丹必须要阉割一百个男童,结果朱檀竟然还傻傻的相信了!由朱檀的王妃汤氏出面亲自去抓男孩子进行阉割,这可把兖州百姓们给祸害的不轻,朱元璋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勃然大怒,处死了鲁王妃并且剃光了朱檀的头发(作为羞辱),朱檀完全没有吸取教训,最后服用丹药而死。对于儿子的死亡朱元璋没有表现出哪怕一丝丝的悲伤,而且把他的谥号定为:荒,可见对这个儿子是多么的厌恶。

齐王朱榑,这位老哥以“荒淫无道”所为人所知,除了强抢民女,大兴土木之外,就是杀人。在御制纪非录中所提到的受害者就包括四百余人!

这四百余人中包括:锦衣卫指挥使五人,锦衣卫千户九人,百户二十人,镇抚使三人,知府一人,王府官员三人,王府舍人两人,生员四人等受害者全家(注意,是全家!朱榑除了杀人之外还捎带着灭口)一共是四百八十二人,这些还都是有头有脸的政府官员,朱榑尚且能够做到如此丧心病狂肆无忌惮,那些无辜的小民呢?估计更是被朱榑折磨的不轻。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记录,我们只能感慨朱元璋英雄一世却生了这么些个不争气的玩意儿,尽管朱元璋在御制纪非录中对这些王爷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责,但这些藩王和后代被责罚后仍然能够继续镇守一方为祸百姓,也就难怪张养浩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朱元璋做了什么决定,让自己的后代自相残杀?

朱元璋做的这个错误决定就是立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为太子,而不是立自己的儿子朱棣为太子。朱棣正是因为自己没当上太子,后来又被登基了的朱允炆整出来的“削藩”危及自己的藩位,才会决心要起兵造反,最后把朱允炆给赶下了皇位。而朱棣把朱允炆关在后宫中没多久之后,朱允炆所在的宫殿起火,朱允炆下落不明。

话说本来朱元璋是立了自己的嫡长子朱标为太子的,当时的朱棣也很服这个决定。但是后来朱标很早就去世了,这让朱元璋很是痛心,同时也很是头痛,因为朱元璋又要开始思考立谁为太子这个世纪难题了。因为朱标虽然去世得早,但还是留下了一个很有才能的二儿子朱允炆。虽然这个朱允炆很有才能,但是比起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来说,他还是缺了那么点王者风范,因为他为人太懦弱了。所以朱元璋就在朱允炆和朱棣之间摇摆不定。

但是后来的朱元璋还是选择了朱允炆当太子,因为朱棣的亲生母亲是硕妃,并不是后来相传的马皇后,而朱允炆才是朱元璋的嫡长孙。虽然朱允炆的性格是有一点懦弱,但是在文人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大善人。而且但当时的明朝急需朱允炆这样的统治者来实施怀柔政策,因为在朱元璋掌权期间百姓们其实是生活在强烈的压迫之下的,他们都叫苦连天。而朱棣其实是跟朱元璋很像的一个人,他们都非常擅于征战,而且都非常手段狠辣、足智多谋。要是他继位了百姓们的压力也还是那么大。

但是由于血统和宗法问题,朱元璋就算再喜欢朱棣,他也还是选择了将太子之位传给朱允炆。而后来朱允炆在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这让当时身为藩王之一的朱棣非常愤懑和紧张,最后朱棣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起兵造反,逼朱允炆让位了。

因此,要是当时朱元璋能不管宗法和嫡长子继承制的禁锢,立朱棣为太子,可能朱允炆就不会削藩,而朱棣也就不会起兵造反,拉朱允炆下台了。所以,朱元璋的后代们会自相残杀,这归根结底这还是朱元璋当时在立储的时候没有摒弃宗法犯下的错。

朱元璋儿子们的结局

朱元璋儿子们的结局如下:

长子朱标

生母马皇后,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朱标从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在诸王中威信最高。洪武二十五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追尊为孝康皇帝。

次子朱樉

生母为马皇后,朱樉幼年聪慧,严毅英武,1370年获封秦王。朱樉曾奉命征讨洮州并获胜,以此受到的赏赐极多。1395年,朱樉薨逝,享年39岁,谥号为愍,王妃殉葬。其子秦隐王朱尚炳嗣爵。秦王位号共传十一世,十六王。

三子朱棡

生母为马皇后,九大攘夷塞王之一,1370年获封晋王并就藩太原。朱棡骄纵不法,被人上告欲谋反,幸得朱标调护求情才免于被罚。是时,帝念边防甚,且欲诸子习兵事,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而晋、燕二王,尤被重寄,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1398年,朱棡薨逝,享年40岁,谥号为恭。

四子朱棣

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初封燕王并就藩北平。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打败建文帝,于1402年在南京称帝,在位二十二年。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并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五子朱橚

生母为碽妃,朱棣的胞弟,1370年获封吴王,1378年改封周王。朱橚好学,能辞赋,曾组织编写过多部医书,可谓多才多艺。1425年,朱橚薨逝,享年64岁,谥号为定。

朱元璋对自己亲儿子使用的髡刑到底是什么?

髡刑?什么是髡刑呢?看着这个生僻的字眼,是否感到“头痛”?实际上,髡刑是上古的五刑之一。就是将人体毛发全部剃掉,以示惩戒的一种刑罚。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髡刑实在不算什么刑法,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免费的“优质服务”。现在有好多爱美人士,尤其是女性甚至花钱去美容院接受这种在古代被视为刑法的“髡刑”。可是,在古代,讲究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一旦受到伤害,视为大不孝,甚至是一种巨大的耻辱。

那么,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又怎么会对自己亲身儿子使用此种被认为是耻辱的髡刑呢?

其实,无论是作为一名父亲,朱元璋最疼爱的就是这个儿子,可偏偏这个儿子不争气,年仅16岁就闯出人命案来,不由得朱元璋动怒,对自己的亲身儿子实行了髡刑之法。而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就是鲁王朱檀。

我们具体来看。话说朱元璋还在带兵打天下之时,一次偶然经过濠州人郭山甫家门,被郭山甫一眼看中其将来必成大气,于是将女儿郭氏许配给了朱元璋。后朱元璋果然成气,夺得天下坐了江山当了皇帝,于是郭氏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妃子,并且成为朱元璋身边最为宠爱的妃子。而郭氏妃也特别争气,不长时间就为朱元璋生下一子,虽然位列朱元璋第十子,但却颇得朱元璋疼爱,出生两个月就被封为鲁王,年满十四岁时,朱元璋甚至亲自调选信国公汤和的女儿汤氏作为鲁王朱檀的妃子,十六岁时朱元璋就将朱檀派往封地山东兖州历练,还特别嘱咐要管理好封地百姓,造福百姓,安居乐业等。

可是,朱檀根本不顾兖州百姓的死活,只是关注着自己特别迷恋的炼丹术,研究着怎么才能够长生不老。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小孩子”,身边围着的是一群炼丹的术士,每天研究的是怎样长生不老,想想都可笑。但是,当时身在高位鲁王,远离京城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听从一术士说法,要找一百个八岁男童做药引子,才能炼成长生不老丹药。

而作为妃子的汤氏,意无反顾的帮起了丈夫。甚至亲自派人悄悄在兖州偷小孩,一时在当地引发惊天大案,百姓人心惶惶,就连朱元璋听到此事也大吃一惊,派要员下来彻查此案。调查的结果可想而知,汤氏和鲁王朱檀被捉拿归案。

面对自己的爱子,朱元璋又能怎么做呢?面对群起激愤的百姓和群臣,只能下狠心,命令对朱檀处以髡刑,虽然耻辱,但总算保住了性命。而汤氏则没有那么幸运,被朱元璋赐死。

风波过后,朱元璋也对朱檀失去了往日的宠爱,草草打发朱檀回到自己封地。而朱檀则终日沉迷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却不料20岁时因误服有毒丹药而毒发身亡。不但没有长生不老,还早早就离开人世,也算一个大大讽刺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9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