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一身正气的文天祥死都没有投降元朝,为什么没有反对自己的亲弟弟投降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2 21:01:23

一身正气的文天祥死都没有投降元朝,为什么没有反对自己的亲弟弟投降呢

文天祥为什么不反对亲弟弟降元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语文教材之中的经典诗句,每一个中华儿女对它都是耳熟能详的。这句诗句的作者是中国著名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文天祥。文天祥一生为宋朝卖命,更是做到了誓死不降蒙古人,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一身正气的文天祥,却不反对自己的两个亲弟弟(文壁、文璋)投降元朝。

公元1278年,拥护益王赵昰为帝的文天祥,在经过多次战败后不幸被俘,当时宋朝灭亡已成定局。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企图让文天祥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断然拒绝,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以明志。

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即现在的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对其赞赏有加,并以中书宰相一职亲自劝降。文天祥依旧不为所动,本着“忠臣不侍二主”的态度最终慷慨就义。

然而,文天祥还有三个兄弟,分别是文壁、文璋和文霆,除了文霆早早过世之外,其余二人均投降元军(文壁在元军大军进攻惠州之时开城投降,文璋不久也投降了)。哥哥坚守着对国家的责任,而弟弟却如此,不由让人觉得有损文家的忠烈之名。然而,对于此事,文天祥却并不反对,反而对其十分理解,这是为何?

在文天祥写过的诗集之中,有一首名为《寄惠州弟》的诗,这是他写给文壁的,诗中说到“五十年朋友,一朝生别离。雁行长已矣,马足远何知?葬骨知无地,论心更有谁?亲丧君自杀,犹子是吾儿。”其意义是指文天祥作为一个长子,最终却无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希望文壁能够担起自己的责任,尽孝于父母。可见,文天祥对于文壁投降一事并不反对,反而很欣慰于文家没有绝后,父母也有人照顾。

而文天祥也给文璋写过信件,信中说到,希望文璋不要在元朝担任官职,而并未指责其投降之事。文天祥有一个儿子是文壁过继给自己的,他给这个儿子写过这样的话:“汝生父(文壁)与汝叔(文璋),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自古以来,在国家危难之时,人们往往无法做到忠孝两全,而既然家中有一人坚守着对于国家的“忠”,那么文天祥也希望“孝”可以由另一个人来坚守,他希望这个儿子不要怪罪于其生父。

文天祥还写过“江上梅花都自好,莫分枝北与枝南”,可见他深知,国家的更替是在所难免的,即使自己与弟弟间的最终选择有所不同,但只要大家都为了百姓,为了自己坚守的朝廷做好本分工作,造福于人民,那么就是一个称职的官员。

由此可见,文天祥并非愚忠之人,而是一个可以全面看待事情,并愿意遵从自己内心之人,确实值得敬畏。

参考文献:《宋史》、《文天祥诗全集》

南宋名臣文天祥,他宁死也不降忽必烈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因为一个民族连最基本的血腥都没有了,任由他人侵占我们的土地,屠戮我们的兄弟姐妹,肯定会被鄙视的。他从小在外族入侵和欺凌下的南宋长大,国恨家仇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在宋朝优异的文化熏陶下,他毅然把国家复兴作为己任,即便散尽家财、即便丧子失妻、即便身死道消,古人崇尚气节,古语有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同时一臣不适二主的思想在幼时就得以灌输。


考官王应麟向皇帝祝贺,认为得到了一位贤才。因为文天祥在对策中,对民情都有一针见血和直抒胸臆的议论和评价,在社稷危亡之际,他更为关心的不是学问,而是国家民族的命运。

结合宋朝文化背景,宋太祖要求不得杀害文人,所以文人地位得到空前提高,重文轻武在宋城达到极致,唐宋八大家,宋就占了六位,由此可见教育相当好、素质高文天祥至始至终将忠义放在心中,在他被元军俘虏之时生命受到威胁任然能将民族大义放在首位的重要原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文天祥为国家为人民而死,他的死重于泰山,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永垂不朽。最后被俘,他曾写下一首诗言志,其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是人人熟知的。元世祖爱惜文天祥是个人才。

“零丁洋”是伶仃洋的古称,是珠江流出虎门的喇叭形河口湾,其范围北起虎门、赤湾,南至香港及万山群岛以北的海面,这是一种民族精神,为了唤醒沉睡的国人他选择了死亡,代表了汉人不屈不挠的风骨。

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要简练

公元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组织各地义军与元军进行激烈抵抗,无奈虽然义军英勇奋战,却仍然挡不住元军进攻的步伐。元军兵临临安时,谢太后派文天祥出城与元军主帅伯颜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时南宋还有部分区域未被元军控制,伯颜企图通过文天祥来收拾这个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送至北方。在押送途中,文天祥成功的逃回了南方,继续指挥各地义军收复失地,却在一次战斗中被元军主力打得妻离子散。

文天祥没有气馁,重整旗鼓重新备战。1278年,文天祥被元军包围了起来,服毒未遂,被元军俘获。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北京),元朝宰相、宋恭帝、元朝皇帝先后前来监狱劝降,可是文天祥不为其所动摇,最终被杀害于1282年。

扩展资料 文天祥主要成就: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时元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避兵。文天祥尚未就职,即上书宋廷,建策建方镇分地防守,从民兵中选精兵,破格选用将帅。

并请除杀动摇民心的董宋臣,未被采纳,辞官回乡。后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尚书左司郎官等职。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宋守将多降。

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今杭州)。上书力陈分全国为四镇,集中财力、军力抗元。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今属江苏),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今杭州西)。

德祐二年(1276年)力请同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张世杰率京师军民20余万,与元军背城一战,宋廷不许。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泛海至温州(今属浙江)。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十一月,进军江西失败。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各地抗元义军和人民支持下,再攻江西,于雩都(今于都)击败元军,收复兴国(今属江西)及赣州、吉州的属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次年,元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文天祥临死前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可忽必烈为何还下决心杀之?

因为忽必烈恐惧文天祥的影响力,文天祥不死,抗军难以平复。

文天祥率领军队抗元,与元军激战数日,米水未进。结果在休息吃饭的时候,被张弘范的手下给擒住,做了俘虏。在关押期间,文天祥想到了自杀,保住自己的名节。他服用毒药,但是万万没想到却没有死成。

这期间张弘范前来劝降,张洪范对待文天祥非常客气,把他带到崖山,让他写信劝降张世杰。结果文天祥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发现以后,就明白文天祥是个忠臣,就劝他说“南宋已经亡了,你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报效元朝你必受重用”。文天祥说道“国家已经亡了,那么我身为宋朝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张弘范只有把他押解起来,准备送往元朝首都,交由元朝皇帝处置。在送往元朝首都途中,文天祥又想到了自杀,他开始不吃不喝,但是七天也没有死掉。当再次关押到大牢的时候,已经投降元朝的官员过来劝他。让他效忠元朝,必定可以荣华富贵,飞黄腾达。

文天祥终于松口说道“希望忽必烈放了我,我愿意去做道士,从此不理尘世,忽必烈在治理国家方面有问题,我会给出意见“。但忽必烈害怕如果把文天祥放了,他再起兵抗元就不好处理。所以依旧把他关在大牢,一关就是三年。忽必烈畏惧他在抗元军队心中的地位,于是就把他杀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9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