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代铠甲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古代战争,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士兵穿盔戴甲,踩着严密的队形冲向敌人的场面,在冷兵器时代绝大多数的战斗都是通过士兵们的贴身肉搏才能够完成,那么如何在战场上对自己进行更好的保护就是重中之重,于是铠甲应运而生。
如今人们对古代盔甲存在很多的错误认知,因为大多数的国产影视剧中盔甲都是一些大人物才穿戴的,并且盔甲太沉重导致士兵行动不便,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本期节目就和大家说说我们对古代盔甲的一些误区。
首先就是盔甲在实战中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比如在水浒传中写到过。双鞭呼延灼在讨伐水泊梁山的时候曾经使出过一招“铁锁连环马”,每十匹马为一排,上坐骑兵,皆身披重甲,只露双目。这一招打的宋江大败。梁山军除了少数将领拥有盔甲,大多数的士兵都是无甲裸奔的状态,根本伤不着这些身披盔甲的士兵。在古代甚至常用盔甲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军力,早在三国时期《军策令》中就说:“袁本初鎧万领,吾大鎧二十领, 本初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可见这时候衡量国家军队战力就已经以盔甲为参照物了。
随着冶铁技术的不断提升,盔甲也变得越来越廉价,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昂贵,几乎每个士兵都会买得起,例如1542年,伦敦市长的任务之一,就是发行定好的盔甲价格,一件因斯布鲁克铠甲,步兵甲需要40天工资,而骑士甲需要175天。中国也是一样,根据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推算,宋朝最复杂精良的步人甲也就是士兵九个月的工资,而《论兵十事》中记载明朝的盔甲更是便宜,只需士兵两三个月的工资就可以得到。几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件保命装备,相信绝大多数士兵都能接受。所以古代士兵们一人一身闪亮的铠甲并非难事,只是一种日常装备而已。
至于穿上盔甲后会不会行动不便,会不会像电影中那样摔倒后压根起不来,我相信下面这个视频就能说明一切了。
铠甲,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即使没穿过,但不是有一句话吗?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所以说,我们至少在现实中看过,或者是影视剧上。
盔甲,指的是能够对士兵起到防护作用的护具,先秦时期,铠甲多使用皮革制造,而到了战国中后期,随着冶铁技术的成熟,改称为铠,而甲胄则是铠甲和头盔的统称。盔甲是士兵个体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受到动物“孚甲以自御”的启发,便有了原始铠甲。后来随着工艺的成熟,铠甲的种类越来越多,防御力也越来越强。
在我国古代,有这么一条奇怪的规定,便是“禁甲不禁兵”,个人可以持有刀剑,但是如果私藏铠甲便会治以重罪,唐律规定“私藏铠甲达三领,绞”,而宋元更为严格,私藏全副铠甲便会被处死。铠甲为何在封建王朝如此重要,以至以死罪论处?要了解这一点,便需要消除影视剧的误解,明白古代铠甲的产生与发展。
那么不过铠甲也分很多种,并不是所有铠甲都能够挡刀枪,那不现实。至于能否作为现在的防弹衣,那更是闲扯淡。
将军级别的重甲。明光甲、的护心镜防护较高,在一定距离上防个手枪还是勉强的。至于步枪之类的想都不要想。当然距离远人品高还是有可能生还的。
而且古代军人的铠甲是根据等级和国力的不同而变化的鱼鳞甲,锁子甲,山文甲,明光甲,纸甲,札甲,皮甲等等。不能一概而论。
鱼鳞甲
说到铠甲的防御力,中国的盔甲虽是鳞甲,扎甲等用牛皮绳等材料穿起来的“片甲”为主,但是比较厚,而且炸好了也是硬邦邦一大块的,受到利器的打击防御力很好,而遇到锤锏等钝器则不然,因为是贴身披甲,容易受内伤。但是自隋朝起流行了明光铠到唐朝发展到巅峰,这种“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盔甲使用金属板和鱼鳞甲相结合的方式制成,是唐十三铠之首。作为是中国盔甲文化史上的传奇,防御能力当然是可想而知。而后宋朝流行的步人甲可以说是史上最重的盔甲,防御性能当然好,但是作为布卒使用牺牲了机动性能,这也就使得宋朝在对抗已机动性为主的游牧民族时力不从心。
说实话,受不了。这里面我们假设的情景是穿着厚重铠甲的武士,考虑到大部分士兵其实是很难装备上全部铠甲的,但是我们仍然还是做一个假设情景吧。穿着厚重铠甲,基本上就会有以下几种事情发生。
一、 士兵体力劳损过大,损耗战斗力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所穿的盔甲都不太一样,其穿在身上的感觉应该也不太一样,例如说其中有布甲、皮甲、铁甲、指甲、藤甲等,因为其材质不一样,穿在身上的效果也不一样,但是我想了一下,这些铠甲穿在身上,应该都是重、热、累。
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宋代步兵穿着步人甲,步人甲由铁制甲叶用牛皮和铆钉做成,重量有多重呢?据说一件步兵甲上有1825枚铁片,重量高达29公斤。
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公斤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公斤;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公斤;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公斤。传说,宋太祖穿的镀金甲有60公斤重。
这么重的铠甲,防御性一定很好,但是也非常笨重,恐怕士兵会活活累死。这种笨重的铠甲,非常重要的作用便是结成长枪方阵来对抗北方胡族的骑兵。士兵的铁甲极重,搭配上长枪,那就是一个个的“铁甲乌龟”,这样接成方阵便可以用来对抗胡族骑兵。
但是在实际战争之中,这种方阵几乎可以说是毫无用处的。一般来说面对着宋军的铁甲方阵,骑兵都不会主动攻击,而是采用小股部队不断骚扰,让步兵方阵不得安生,然后大部队进行休息。因为装备实在是太沉了,导致了步兵部队难以主动进攻,只能被动防守,接连几轮防守战下来,士兵就是因为身上沉重的铠甲而疲惫不堪,这个时候骑兵再趁机进攻,步兵方阵便不攻自破了。
在《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作者曾经描写戚家军进攻倭寇的场景,其中作者这样写到:
明代士兵身上的盔甲装备是十五公斤中,戚家军可以说是一支非常强悍精锐的部队,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戚家军一样非常疲惫,我们可想而知铁甲对于士兵来说是多么沉重的负担了。
因此综上来看,穿着铠甲很热也很累,士兵们真的受不了。
二、 大将最怕得病:卸甲风
我们接着上面来说,穿上铠甲之后非常热,打仗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活动,运动量巨大,然后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士兵就会疯狂出汗。我们现代人都知道,在剧烈运动出汗之后不能马上脱衣服或者是洗凉水澡或者是喝冰饮料,不然很容易“闪着”,就是被冷风一激,就会得病。在古代,也有这种病,被人称为“卸甲风”,说的就是卸了铠甲之后受到风寒,最终得病。
卸甲风有中医与西医的解释:中医认为,人大汗之后,腠里不固,风邪易侵,拘束经络,使筋脉拘急,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按照西医的说法,由于寒冷的刺激,引起了肌肉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叫''腰背肌筋膜炎''。
在各种古代的小说、传说之中得了卸甲风而死的大将真不少,例如说在传说之中,大将李存孝一日大战二十八将,斩杀十五人,之后回到军营之中,脱掉铠甲,饮了满满三大杯冷酒,之后便得了卸甲风,差点死掉。在里面,李存孝脱掉了铠甲,受到了冷风吹,而且还喝冰凉的酒水,这些对于身体伤害都是很大的。(这让我想到了温酒斩华雄,可能温酒的举动也是为了避免关羽直接喝冷酒而损伤身体吧)
另外一人即大明开国大将常遇春,常遇春在史书记载中是在征讨完蒙古人之后在返回途中暴亡,年仅四十岁。在民间传说之中,常遇春打完仗后返回军营,因为太热便卸下了铠甲,结果被草原上的冷风一吹,便一病不起,之后就得了卸甲风而死。
其实穿盔甲,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铁甲一波就完事了。穿盔甲的时候,一般都是里面穿个内衣,外面穿个袄,然后再披上铠甲,有着袄里面甚至是棉花,你想想这穿上去多热啊,因此卸甲风也是这么来的。
我们可见在很多史籍记载中,很多大将都是在打完某一仗后便一病不起或者是没了记载,究其原因,很可能便是卸甲风在作祟。
在古代作战,铠甲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锁子甲,其有效结构差不多就是两层金属网衬上皮革,两层的金属网格,对于长矛、箭弩,可以确保其不会直接刺入,会在根部卡住尖刃,这时的射入深度大概仍然可达3---6厘米,还是可以致命
,而经过测试,如果加设一到两层的皮革做夹层,穿透阻力就足以挡住一般长矛的攻击,就算扎穿了,顶多进入个一厘米左右,不足以致命。而欧式的骑兵板甲,通体覆盖金属板,一般的弓箭根本扎不动,这样就保护了身体大部分部位不受暗算。不同国家地区,人们使用的盔甲是不同的,差别很大,像三国时中国普遍使用的那种铠甲,在颈部、脸部并没有足够的防护设置,所以导致这些部位很容易被攻击,欧式的铠甲也同样存在观察孔和连接部位容易受伤害的情况。这是个矛盾,覆盖面积越大保护性越好,但是行动也越不便,如流传至今的欧式骑士礼节,见面可以只点头来问候而不弯腰,就是因为穿了板甲保护性能好但是无法弯腰。有盾的地方必然有矛,防御放使用盔甲,攻击方当然要想办法破除防御。像中世纪欧洲流行的那种巨大的古典骑士枪,两三米以上的长度,就是为了进行快速冲击,即使不能扎穿装甲也要使其变形来伤害对方。中国今天的一把剑大概是三斤重,而宋代的一把最起码是五斤的分量,之所以做成这样,就是因为重步兵已经大规模武装,关靠利刃砍不动,更多的敌人是被隔着铠甲活活拍死的,你可以从杨过的那种重剑上得到想象。古代对于盔甲的重视,并不是你认为的那样,
而是非常的关键。就拿其中的“盔”来说吧,古代士兵近战格斗,脸颊常常被挂伤,导致一场战斗下来半数以上的人脸部、头部多出流血受伤,伤亡很大,这时候就有头盔(我见过夏朝出土的,没有任何脸部保护,就跟电视上三国时代的一样),被射杀只能说是该盔甲品种的问题。板甲以防备近战砍杀为主,链甲以防备穿刺为主,你面对穿刺时穿的板甲,自然不能达到最佳保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李渊是被逼当上开国皇帝的吗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