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送信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当前的时代,互送书信基本上已经落伍了,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没有什么问题是一个电话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打两个电话。当然,这样说只是说笑。但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点,现代的社会想要传达信息是十分的便利的,哪怕是隔上个十万里,只要有网络有信号,你就可以马上联系到你想的那个人。这样便捷的日子我们过惯了,那么古人要怎么传信呢?在交通,科技都十分落后的那些时代,一封家书,一份密件的背后可能都有着很多的故事。
要说起古代的信使,很多人可能都会想起来一个典故,那就是杨贵妃吃荔枝,据说在唐朝的时候贵妃爱吃荔枝,但是京城在北方,而荔枝则是南方的作物,隔了这么远的距离,想要吃到荔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杨贵妃可是最得宠的妃子,她的要求皇帝想尽办法都会满足,何谈一个小小的荔枝呢。于是就有了邮差八百里加急送荔枝的故事了。这样的故事虽说真实性还有待专家的考察,但是在古代,这么长远的距离,想要在短时间内跨越真的比上天还难。
皇帝在平时传递信件和命令需要用到的邮差,是皇家和官家专用的,普通的小百姓是沾不到这份光的,那百姓想要寄信怎么办?那就得要找到送信的信托了。在古代能够经常出各地走动的人,一般都是商人,于是商人也就自然的接应下了民间邮差这种角色,在他们走商的途中如果会经过书信所要寄到的地方,他们就会代送信件,看上去好像跟现在的快递差不多。当然了,找人寄信肯定是要交钱的,一般都是几十文,有时候信件过多有可能还会涨到上百文一封信。当寄信的人把信件托付给信使之后,信使会用一个专门的竹筒把信装在里面,不然就只有薄薄的一篇纸是很容易遗失的。
等到好不容易把信寄到了收信人的手上,信使的工作才算是完成了。这个时候要是收信的人想要回信,那还得再等到合适的时机,找到顺路的人,才能把自己的信件给送出去。这样一算,两封信一来一回也要花上数个月的时间,如果要在信中传达什么预先知晓的事,等到信送到了有可能也已经错过了时机。
古代送信实在是艰难,天时要有,地利要占,人和也缺不得,这送信路上的等待,无论对于收信者来说还是寄信人来说,都是一种折磨煎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7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