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服怎么区别官级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生活中有很多人对古装剧很感兴趣,经常会去看一些古装剧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小编也是比较喜欢古装剧的。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古装剧有很多很多,有时候是根据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演绎的,也有一些对历史不够了解,所以很容易误导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明朝官服是什么颜色?怎么区分官级?原来还有这样的讲究!
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有很多都是关于明朝的,除了根据明朝的君王去分辨之外,只要出现东西厂和锦衣卫的影视作品,都是属于明朝时期的事情。但是小编发现很多关于明朝的古装剧中,对官员们的服饰并没有按照历史事实去演绎。其实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和风格,如果这些细节没有区分开的话,很容易对人造成误导。
其实在明朝,官员的服饰大致分为三种,是按照官员们的品级来划分的。明朝有着明确的规定,朝中的一品到四品官员,官服的颜色统一为红袍,所以在明朝的朝堂上,只要看到穿着红色官服的人,毫无疑问这个官员就是一品到四品,至少不能轻易去招惹,否则后果应该也是挺眼中的,因为一品到四品都是比较大的官,跟县衙门的官员可不一样。
而明朝的五品到七品官员,对官服的要求就是青色,看到穿青色官服的人就知道,这个官员的品级在七品到五品。剩下的八品和九品的官员,官服颜色则都是绿色。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根据衣服的颜色只能区分官员们的品级大致范围,却不能区分他们是几级官员。其实想要区分具体的等级也不难,因为在明朝还有一种讲究,就是官服的图案。
明朝的官员当中,如果官服上的图案是飞禽,就证明这个官员是文官,如果是走兽,证明是武官。而就文官而言,一到九品对应着九种飞禽,分别是: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xian)、鹭鸶、鸳鸯、黄鹂和鹌鹑。所以在看到这些飞禽图案的时候,就能够区分出这个官员具体是几品,可以非常精确地看出官员的身份和地位。
而在看到官服上的图案是走兽的时候,就证明这个官员是武官,同样是一到九品,一品和二品都是狮子,三品到五品分别是虎、豹、熊,而六品和七品对应的是彪(类似老虎),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在了解了这些知识以后,小编就想说,原来还有这样的讲究,真的是涨知识了!以后在看有关明朝的古装剧时就不会再被骗了!
历朝历代是靠官服上的颜色和图案来分辨官职的。早在远古时期,官服就出现了,那个时候还是原始社会,文字未曾出现,人们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当时的氏族部落已经出现等级制度,于是多用图案来传达意思,而衣服在当时也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穿的,这就出现了官服的最初的样子。
一、唐朝官服唐朝的官服是由颜色和鱼袋进行分辨的,总共有五种颜色,分别是青、赤、白、黑、黄,这五色也叫做?五方正色?,并且侧重于儒教的说法,具有阴阳五行之说,所以结合方位就有了以下称呼,分别指得是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其中黄色最高级,代表了中央,但此色也常用作打底,比如君王的衣服就是采用大面积的黄色,体现了尊贵之感。不同颜色的衣服再搭配鱼袋,比如官职高的配金鱼袋,低一点是银鱼袋。
二、宋朝官服宋朝官服向来繁琐,因为宋代向来是崇尚文治的,重视文明礼仪,繁文缛节比较多,在服装的区分上也逐渐繁琐起来。但宋代官服的款式确实比较单一的,所以看起来也算简单大方,朴素实用。宋代的常服,也就是官服,靠颜色来区分官职大小、身份地位。直到后来宋朝统一全国,在宋太祖建隆二年,新的服饰制度出现了,相比唐朝有所不同,各种的等级都有些降低了。
还有许多朝代的官服具有各自特点,但总体来说都由服装上的颜色和图案来划分等级,这跟当时的朝代有很大关系,君王在建立政权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通过官服划等级等方式宣传封建分级观念,维护社会统治,百姓稳定和国家利益。这样一种特别的文化语言也确实发挥了它的作用,是我国不可缺少的文化财富。
1、穿着场合不同
明代官员们在重大朝会的场合要穿公服。公服由展脚硬幞头和盘领宽袖长袍组成。袍服的颜色根据官品而定。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法令规定:文武百官的朝服都沿袭唐宋朝服的式样,外穿红罗上衣、下裳和蔽膝,内穿白纱单衣,足登白袜黑履,腰束革带和佩绶,头戴有梁冠。官员的等级通过冠的梁数和绶带的不同纹饰表示。
常服又称翼善冠,戴乌纱折上巾,样式为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玉带皮靴。此服用途较多。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装以黄色的绫罗,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
2、图案花纹不同
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
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补子图案为蟒、斗牛等题材的,应归属于明代的“赐服”类。
官常服的衣料,只能用杂色贮丝、绫罗、采绣。官吏衣服及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也不许织绣龙凤纹样,如有违犯禁令者,罪及染织工人。
戴乌纱帽、身穿盘补服是明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以补子来区分官职。这种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不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着,只是颜色有所区别。平民百姓所穿的盘领衣必须避开玄色、紫色、绿色、柳黄、姜黄及明黄等颜色。
其他如蓝色、赭色等无限制,俗称“杂色盘领衣”。明朝建国二十五年以后,朝廷对官吏常服作了新的规定,凡文武官员,不论级别,都必须在袍服的胸前和后背缀一方补子,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以示区别。
3、衣服规制不同
官员平日里在本署衙门办理公务,则穿常服。常服的规制是:头戴乌纱帽,身穿团领衫,腰间束带。洪武二十三年。
指定文武官员常服的长度:文官,白领至裔,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公、侯、驸马与文官同。武官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洪武二十四年,再制定品冠补子纹样。
公服亦为袍式,以袍的颜色,袍上绣花之花径大小以及腰带的质地分辨品级。这种服制为盘领右衽袍,袖宽三尺,用纻丝或纱罗绢制作。
袍服颜色,一至四品为绯色,五至七品为青色,八至九品为绿色。按品级绣织各种大小不同的花纹。八品以下官员的公服没有纹饰。穿公服时,头上须戴幞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服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6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