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为什么史书都得隐晦记载

众妙之门 2023-07-02 19:16:20

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为什么史书都得隐晦记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玄武门之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玄武门之变,对外说的都是清君侧,剿叛乱,事实上这场兵戎相见的生死搏杀,就是一场精心策划再请君入瓮的政变,实打实的亲兄弟权利相争。

玄武门之变的主角们:胜利者秦王李世民、死不瞑目的太子李建成、太子死忠粉齐王李元吉、言而无信的皇帝李渊。这场政变后,唯一的胜利者只有李世民,而作为父亲的李渊怕是在太上皇的宫殿里日日自责。不过作为帝王来说,他可能也不会后悔,毕竟“心不狠,位不稳”,时也命也。

唐太宗李世民主导的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连史书都不敢详细记载,按道理来讲,灭掉有异心的太子,保护皇帝和天下的安危,这可是大功劳一件。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不和的开端其实是李渊作出来的,起义前,李渊曾许诺将来的太子之位给李世民,可是他登基后却封了李建成为太子。这也让李世民和李建成后来的斗争越来越白热化。

当时乌城战役,皇帝打算派遣李元吉前去支援,李建成就和李元吉商议着借此次出兵,夺取李世民的兵权,架空他的势力,可惜阵营中早已有李世民的细作(王晊),第一时间就把消息传了出来。李世民在和手下人商量对策时,尉迟敬德跳脚不甘的说,如果秦王这次再无所作为的话,他就准备拎包散伙了,府邸其他人也有附和之声。对此李世民开始思考和平之路走不通,那就采取主动极端的措施,彻底解决,永绝后患。李世民立马派尉迟敬德提刀找上已经是朝廷重臣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秘密入府密谋举事。

详细的计划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不过从历史的隐晦记录中可以推断出,李世民对于这次事变,计划得相当周密。先是在太史令给皇帝上奏太白星划过西北,秦王当有天下时,诬陷太子和齐王淫乱宫闱,扰乱李渊的心智,用来实行他的调虎离山之计。当时李渊一听,这还得了啊,我的女人他们都敢染指,于是恼羞成怒的李渊打定主意要在明日朝上和太子齐王当庭对质。太子没有办法不可能不上朝,只是他做梦都想不到东宫到武德殿那么近的路程,将是他人生最后的一段路。这次玄武门能成功还有一个关键小人物,当天玄武门值班人常合,他本是的太子党,被李世民收买叛变,只能说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注定李世民要成就大事。

当太子出现之时,李世民一剑封喉射杀了太子,可怜李建成从到玄武门附近到死,一句话都没能说出来。随后大量伏兵万箭齐发,射杀太子、齐王的随身侍卫,齐王李元吉最后也被尉迟敬德斩杀。这也是为什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尉迟敬德和李世民关系最为亲近。事毕,李世民用最文雅方式派遣尉迟敬德去保卫皇帝,毫不知情的李渊此刻正在和大臣商量如何和太子对质一事,看见满身是血,还携带兵器进殿的尉迟敬德,李渊在皇帝宝座上弱弱的问了一句:“谁作乱?”尉迟敬德直接回到:“太子和齐王,不过已经被秦王绞杀,为保安全,请皇上赐下兵符,剿灭剩余党羽。”不得不说这个尉迟敬德反应挺快的,此时无可奈何的李渊只得交出兵符。后来就是退居幕后,做太上皇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之中,可能最不愿见于世的事情,就是玄武门的刀光剑影,从他后来执政的勤奋可以看出,李世民其实并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也许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一个人默默的在后悔,想着也许当初应该多想想别的办法,也许结果会更好。正是因为李世民有这样的心态,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他是想用做好事,当好皇帝来消灭天下人对他的阴影,让世人忘却玄武门的惨烈。

李世民为何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起因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历史意义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扩展资料:

1、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

2、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3、由于唐太宗励精图治,在政治上加强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在外交上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在军事上积极平定四夷,在民族关系上对待少数民族“爱之如一”,贞观年间,唐代版图空前辽阔,超过汉宣帝在位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武门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性总结

从古至今 ,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

《旧唐书?太宗本纪》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

《旧唐书?太宗本纪?赞》曰:“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史臣曰:“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赞》曰:“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忧启圣。运属文皇,功成守正。善恶既分,社稷乃定。”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武德九年》:“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太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

胡戟、胡乐《试析玄武门事变的背景内幕》:“玄武门那场唐太宗一生中最艰危的苦斗,对他本人来说,绝不是可以夸耀后世的愉快记忆……李世民和他父亲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怎能在李世民受伤的心上摘脱干净!”

柏杨:“然而,中国人应该庆幸李世民先生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典范。”

玄武门之变哪部史书记载的最准确呢?

可以去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玄武门之变》。纪录片《激变玄武门》。

背景

参见:晋阳起兵、唐朝统一战争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在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人支持。

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给李世民的唐高祖下,十一月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根据《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说,晋阳起兵是李渊本人的主意。而《大唐创业起居注》是温大雅奉李渊的敕令写的,成书于武德期间。难免有吹捧李渊的曲笔。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大唐创业起居注》首题乃云大雅奉敕撰” ,可见是李渊让温大雅著作的个人传记,难免有吹捧李渊的曲笔。随着唐俭墓志的出土《大唐创业起居注》塑造的李渊雄才大略没有犹豫就拍板的形象同样不攻自破。

霍邑一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征求李建成和李世民意见后直接决定的,功劳主要归入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也各有一份。而唐俭的墓志却表明了阻止霍邑退兵是他最先提议的,唐俭是李世民的部下,唐俭将计策告于李世民,也才有了李世民后来劝阻一事。

而后世五代宋朝修订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的史官同样没有采纳这一观点。明人胡震亨怀疑,温大雅撰写《大唐创业起居注》时,李建成是太子,所以才加上了李建成的名字,还让他“压番”李世民。

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子李建成性情松缓惰慢,喜欢饮酒,贪恋女色,爱打猎;高祖第四子、齐王李元吉,常有过错;二人均不受高祖宠爱。

世民功勋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让他取代建成为太子,建成心中不安,于是与元吉共同谋划,并答应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后,立他为皇太弟,所以元吉倒向大哥建成,为建成尽死效力,他们各自交结建立自己的党羽,组成太子党,一起排挤李世民。

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认为:建成、元吉虽然是顽愚之人,既然被世民所杀,关于他们的记载,也很可能被史官渲染,但也只是一种猜测,没有任何史料依据。

而司马光有其政治立场受宋代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玄武门之变”有伤风化,因此也对李建成多有美化,在《资治通鉴》中多次引用中唐期小说《隋唐嘉话》记载李世民犹豫未决,询问李靖李世绩的意见,二人都推辞了。

《旧唐书》多取于唐官方原始史料,其中记载了李靖李世绩:“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贞观政要》记载,太宗看过《高祖实录》《太宗实录》后,对于玄武门一事有异议,要求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魏征赞美太宗:“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唐会要》记载,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把《高祖实录》、《太宗实录》“并赐皇太子及诸王各一部。京官三品以上。欲写者亦听”。当时经历过这一段历史的官员都看到了这两本书,也可见其记载和事实出入不会偏差太大。

后世明朝的开国太祖朱元璋也同样认为李世民是为了将玄武门之事告诉天下人。

明太祖:“国史贵乎直笔,是非善恶皆当书之。昔唐太宗观史,虽失大体,然命直书建成之事,是欲以公天下也。予平日言行可纪之事,是非善恶,汝等当明白直书,勿宜隐讳,使后世观之,不失其实也”。

王夫之则认为如果李世民真的杀了自己的兄长应该和宋太宗一样隐晦这一段的记载,认为李世民要求直书其事在史书中写明亲手射死李建成一事是不知羞耻,也可见李世民并没有对玄武门进行美化。

秦王李世民一方也不甘示弱,随着李世民在外屡立战功,威望日高,李渊先后封他为司徒(三公之一)、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

乃至无可再封时,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授予他,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渊和太子建成,且拥有众多支持者;秦王府内人才济济,与李世民的支持者们一起形成了秦王党,与太子党相抗衡。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的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整个事件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由于这场政变中的胜利者唐太宗对史书动了不少手脚,因此事件的真相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可以说,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玄武门之变’。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玄武门之变的始末原由
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和皇太子之间,就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本来,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他又网罗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这些著名将领,广泛结交知名人士。所以,他的势力无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后,也统领一支军队,打过一些胜仗,虽然没有李世民那样雄厚的实力,但是,他有太子这个合法的身份,使得一大批皇亲国戚聚集在他的周围;他长期留守在关中,在京城长安一带有坚固的基础,甚至宫廷的守军,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还把齐王拉拢过去。总的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是旗鼓相当
武德九年的一天,李世民上朝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发他们在后宫胡作非为。高祖大吃一惊,说:竟有这样的事?李世民说:不但如此,他们还几次想谋害我。如果他们得逞,儿就永远见不到父皇了!高祖说:你讲的事情,关系重大,明天我要亲自审问!当天夜里,李世民调兵遣将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亲自率领等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叫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心腹,但已经被李世民收买过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异常,立即掉转马头往东宫跑,只听有人喊:太子、齐王,为什么不去上朝?李元吉回头一看,正是对头李世民,他急忙取弓搭箭,一连向李世民发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对准李建成回射一箭,李建成从马上摔下来,断了气,李元吉急忙向西逃去,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了
三弟兄火并的时候,唐高祖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看见尉迟敬德匆匆赶来,高祖就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怕惊动陛下,特派臣来护驾。高祖大吃一惊,忙问:太子、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说:已经被秦王杀死了
高祖十分难过,吩咐游船靠岸,回头对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事发生,你们看怎么办?萧和陈说:建成、元吉本来就没有大功,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理该立为太子。高祖说: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尉迟敬德忙说: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指挥。高祖立即派人传旨结束了这场政变
三天之后,唐高祖宣布立秦王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这年八月,唐高祖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当了皇帝,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从古至今,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柏杨:然而,中国人应该庆幸李世民先生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成为治世的典范。确实唐太宗李世民,出身皇亲,生逢其时;少年早成,神武天纵;贞观之治,威加胡越;雄才大略,千年难遇。虽然在贞观末期他也开始骄奢黩武,尤其两次亲征高丽,不但搞得有些地方农民们不堪重负发动起义,而且使得有些后人对他的军事才能大扣印象分,但总的来说,贞观之治对于后来的唐朝达到开元盛世仍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6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