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秀才地位高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明代社会相比之前朝代,对社会控制很严。明朝户口,分为三类,即民户、军户、匠户。民户中包括儒户、医户、阴阳户,军户包括校尉、力士、弓铺兵(负责巡查、警戒的地方武装);匠户包括厨役(供京师太常、光禄寺办膳时驱使的户)、裁缝(供官府役使的裁缝匠人)、马船(驾驶运河中运送官物官船的民夫)。此外,沿海有煮盐的灶户,寺院的僧户、道观的道户等等。
明朝徭役对这三类户口都有严格的规定,明代徭役有多重?到了宣德、天顺(明英宗)时代,因为徭役太重而逃跑的老百姓根据统计,差不多有一两百万之多。相比负担沉重徭役的普通老百姓,免除徭役的明朝秀才简直就是天上人。
除了徭役,还有政治待遇与经济待遇。
明代百姓见官员时,行拜首礼的,别说民众,就连利玛窦这样的西方传教士,因为没有明朝功名,一样必须跪着和官员说话,直到官员要他起来的时候才能起来。
而秀才是可以见官不跪的。
像秀才里的优秀分子,比如廪膳生,国家甚至给予补贴,一个廪膳生每月国家补贴一石大米,而在明朝,除了明末,根据历史学家估算,一石大米卖0.8—0.9两白银。
再加上学田等收入,一名秀才大概每年可以获得12两银子的补贴。
而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统计,一般明朝秀才,低的一年可以拿到8两银子,多的可以拿到18两,而同时,明朝卫所兵里的征操兵(战兵),一年收入4.8两—6两。
明代秀才收入远高于明朝卫所战兵。
更何况明代秀才除了这些正常收入,还有许多不正常的额外收入,明代史料有如下揭示:
至于请托行私,起灭罔利;包揽钱粮,隐蔽差役;请祀名宦、乡贤,管分斋膳、廪粮;乡饮邀速宾介,祭祀营求监宰;进学先为保引,行礼图充导赞;扳亲人族,上书献诗;夺授生徒,勒索束脩;霸佃学田,占种抛荒;放债收租,过取利息;科举起贡,争论盘缠;身具衣巾,杂乞人而待赈;手提秤斗,作牙侩而不辞。傍驿递,拨马差夫;予里甲,挂牌销卯;当行坐铺,赌博赢钱。彼方得意,何有愧颜?
这则史料揭示了明代秀才的不正常的额外收入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包揽钱粮、硬帮中保,藉此获得“二三钱轿马”;第二部分是包揽词讼,嘱托公事,从中获利,亦即到府、县衙门里去说人情。
所以说,明代秀才相比举人等高级士人,当然整体可以算是穷困潦倒,然而对比普通明朝百姓,明代秀才含金量那是相当的高。
小小年纪考上秀才,一张嘴解决掉姬无命,吕轻侯非同一般。
其实《武林外传》里的吕秀才显得比较无能,是人物的设定而已,并不能用吕秀才这样的个例来判定整个明朝乃至古代的秀才是什么状态与水平。
严格说起来,吕秀才是个天赋祖传的神童。
在剧中,吕秀才曾经说过,他三岁读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这样的头脑简直就是神童,几乎可以说是过目不忘,机智过人。
白展堂也明言:就秀才那脑子,他不骗别人就不错了。
不过吕秀才也有两个怪怪的地方,一个是怎么都记不住乘法口诀表,一个就是屡试不中。
吕秀才的优秀,也可能是遗传,因为他祖上三代都是知府,在明朝时期,知府这样的职位也不算低了,明朝知府前期是正四品,后来是从四品。
古代像吕秀才这样科举不顺的人才,并不少见。
从剧中吕秀才的表现来看,他也是个知识水平相当出众的人,很年轻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还精通洋文,知识储备堪称活体硬盘。
但这么出色的一个人,结果考中秀才之后,接下来的考试就一直名落孙山,直到二十五岁穷得连饭都吃不起,把祖产卖了还债,给自己取个角色名叫“神笔书生吕落第”。
其实,古代像吕秀才这样的人很多,都是才华横溢却总是考不上,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但这不能说明他们的水平不够,大器晚成者大有人在。
隋唐时期科举制诞生之后,寒门子弟从此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读书,成为很多人改变命运的好机会,但这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那么容易。
想成为秀才也没那么简单,尤其年少时。
秀才,这个词出现得很早,原本指的是才之秀者,汉朝开始成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
唐朝时期,将应试参加科举者全都称作秀才,明清时期,将入府州县学的生员称作秀才。
科举制之中有三关:童子试、乡试与会试。
过了童子试,其实就拥有了秀才的功名,而成为秀才之后可以参加乡试,通过了乡试就成为了举人,而成为举人之后,就可以参加会试,考中了的话就拥有了进士的功名。
从这里也可以轻易看出,进士地位最高,举人其次,秀才是最低的。
古代乡试虽然是省一级的考试,但却没那么容易,乡试每三年一次,选拔率只有三十分之一,相较之下,会试的录取率是十分之一,所以很多秀才过不去乡试这道坎儿。
有人觉得通过童子试,成为秀才应该也不难啊,可实际上却并不这么简单。
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与院试,考起来也没那么容易,古代也经常有白发苍苍的人还都没有通过童子试的,这也不是少见的事情。
在古代读书可不是义务教育,读书是很费钱的事情,若非家境殷实,寻常百姓人家其实很难能读得起书,家底稍微不好的,供子女读书可能就读破产了。
吕秀才的家底算是比较厚的,因此读书并不难,而且他天赋过人,所以小小年纪就通过了童子试成了秀才,但之后家道中落,他又连年科举落第,所以负债累累。
《知否》之中的孙秀才,十来岁的年纪就成了秀才,所以孙母夸耀称孙秀才是有宰辅大相公的命,其实这句话也不算完全夸大其词,因为古代那么小年纪成秀才,的确非凡。
古代秀才的待遇其实还算不错,至少明清之前是如此。
长久以来有个词,叫做“穷秀才”,这话倒也不假,明清的秀才的确普遍很穷,生活潦倒,但是在此之前,秀才的待遇与地位都还挺好的,至少比寻常人好。
在古代,秀才见到官吏之后可以不用跪拜行礼,就算是秀才犯了事上了公堂,在其功名被革除之前,也不能够用刑罚。
古代讲究衣冠等级,有些衣服不是平头百姓能够穿戴的,但秀才就可以,他们能够穿一些庶民们不得穿戴的衣服冠帽。
在严格约束人口流动的古代,秀才不仅可以随意出门游学,还可以佩剑出门,用不着像一般百姓那样,先去官衙开具路引。
此外,秀才还可以拿到一定数额的补贴银两、免除税赋与徭役之类。
吕秀才那么穷,也是明清秀才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既然秀才这么好,为何吕秀才那么穷酸,而且还那么潦倒,其实说起来,明朝以前的秀才,待遇地位都还不错,但到了明朝开始,秀才就开始没落了。
明清时期,秀才分成廪生、增广生与附生,只有等级最高人数最少的廪生能够拿到每月固定的粮食、银两等供养,另外两个等级可就没那么好运了,尤其是附生,要自求多福。
明朝中后期,由于巨量海外白银涌入与连年战争等原因,明朝金融体系被撼动,银钱购买力剧减,使得秀才们的生计更加难以维持。
其实古代读书人去做个私塾先生,或者卖字画之类,都能够糊口赚钱,可传统的读书人总是有一股“傲气”,觉得为了钱去做那些,实在有辱斯文而不肯,甘愿受穷。
吕秀才的境遇,其实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明朝秀才的真实处境,这与他的水平没什么关系,但从水平来说,吕秀才是个相当杰出的人才。
在我国古代,科举制的发明可谓是造福了很多贫苦家庭,这也是普通人想要能够有所作为的一大捷径,当然即便是捷径也充满了竞争。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背景没有根基的贫民家的孩子们来讲,想要进朝为官,这也是他们所能够走的最简单的道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道路主要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这样一级一级读下来。即使如果说把古代的那些学子放到现在,他们还是有很高的含金量的。首先拿秀才来讲。很多人都认为秀才如果放到现在其实大概相当于一个本科学历,虽然说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把秀才描写的非常不堪,但其实它的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毕竟呢,秀才还是通过每个省才选拔出来的。就拿清朝后期来举例子,在清朝后期的时候,平均每年大概能够选拔出秀才将近两万名。而当时所有的秀才加在一块儿全国大概有40多万名秀才,只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15000。但是想让做管单考一个秀才是不够的,如果想要做官的话,那么接下来还需要继续往上考。那就是由各省的秀才聚到一块儿,到省城考试。就在这一次考试当中,如果中了举人才能给在官场之中谋求一官半职。通常中举人以后会担任一些小官,例如说县城小官也可以担任一些县令。但是这个级别已经不低了,放到我们现在的话已经不能够用平常的学位水平来进行测定了这个级别了。这已经相当于是现在的一个副处级干部。所以说在古代那个时期,真正意义上能跟现在的学子们进行相比较的一个考试水平也是秀才,因为别人考到举人都能当官儿了。在现代你就算是考到博士,也不可能一下让你当个官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6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