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爱新觉罗”这一姓氏从何而来

以史为鉴 2023-07-02 18:26:00

揭秘,“爱新觉罗”这一姓氏从何而来

据史料《清史稿》记载,清朝的开国始祖名叫布库里雍顺,此人由仙女佛库伦于布尔瑚里湖畔误食野果而生,生下后被佛库伦赐名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随后按照佛库伦的指引顺流而下到了一个三姓地方,最终帮他们解决了一系列事情后成为了这个地方的首领,至此,“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由此而来。当然,这一说法仅为传说,其真实程度断然不可全信。然而,在这一神圣的传说背后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奥秘”,倘若按照上述《清史稿》的说法,“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由上天赐予的,如此一来,可以推出:“爱新觉罗”这一姓氏自古以来应该就存在的。

然而,当笔者去翻阅《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时候却并没有找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与此同时,却发现了与“爱新觉罗”相近的字眼,譬如:通颜觉罗、西林觉罗、呼伦觉罗等等末尾带“觉罗”二字的姓氏,但与我们想要查询的“爱新觉罗”还是相差甚远。那么,这岂不是与上述推理互相矛盾吗?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就这该篇文章来给大家粗略的探讨一下关于“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的由来。

本文的研究内容:

据史料《清太祖实录》记载,努尔哈赤乃斡朵里部的首领猛哥帖木儿的六世孙。关于猛哥帖木儿此人,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猛哥帖木儿在元朝末期就曾任职于元朝统治者在女真内部设置的万户府的万户,随后当元朝统治者撤出中原后,接受了明朝政府的招抚,成为了明朝设置于女真人中的建州左卫的首任都督,世袭执掌建州左卫,并肩负起对明朝政府朝贡等一系列事宜。我们知道,猛哥帖木儿的姓氏为佟(或者童),因此猛哥帖木儿的全名其实为佟猛哥帖木儿,然而,如此一来岂不是与努尔哈赤的“爱新觉罗”姓又相互矛盾吗?

其实不然!据史料《朝鲜实录》记载,努尔哈赤其实也自称为佟努尔哈赤。譬如:公元1596(万历二十四)年,努尔哈赤在写给当时的李氏朝鲜统治者昭敬王李昖的书信当中也以“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努尔哈赤”自称。在明朝方面,努尔哈赤曾任职于建州女真各部都督佥事的时候,对明朝政府也自称为佟努尔哈赤。那么,以上迹象是否可以表明努尔哈赤其实是姓“佟”而不是姓“爱新觉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所谓“佟”姓即我们所熟知的“佟佳氏”,例如著名的“满洲五部”之一的董鄂部就是出自于佟佳氏,且佟佳氏与努尔哈赤所在的部族乃世代联姻氏族(佟佳氏后裔雅尔古佟佳氏乃努尔哈赤的姐夫)。在当时的女真人眼中,有这么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定:同氏族的人禁止通婚,这一点似乎与当今社会“禁至近亲结婚”的原理如出一辙。另一方面,我们从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也可发现,佟佳氏在整个清朝历史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譬如:顺治帝时期的孝康章皇后乃佟国赖之女,佟佳氏;康熙时期的孝懿仁皇后乃佟国维之女,也是佟佳氏;道光时期的孝慎成皇后乃舒明阿之女,亦是佟佳氏。因此,这一点也印证了文章前面所说的佟佳氏乃努尔哈赤部的联姻氏族。如此一来,努尔哈赤就断然不会是姓“佟”。

那么,既然努尔哈赤不姓“佟”,为何却屡次在公开场合自称为“佟努尔哈赤”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正如文章前面所说,建州左卫的首任领导者猛哥帖木儿姓“佟”,因此,努尔哈赤想要提高自己的身价就必须要“挂羊头卖狗肉”,将自己伪装成“佟努尔哈赤”。这也就是为何只可以在朝鲜文献和明朝文献中能找到“佟努尔哈赤”的身影而清朝文献中却很少见到“佟努尔哈赤”的原因。

综上所述,排除了努尔哈赤姓“佟”这一说法,且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又找不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那么,努尔哈赤的“爱新觉罗”姓氏又是从何而来呢?

根据史料《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笔者所找到的譬如:通颜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呼伦觉罗等等末尾带“觉罗”二字的姓氏,我们不妨大胆地猜测一下努尔哈赤的姓氏并非“爱新觉罗”而是“觉罗”。

在女真人当中,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后裔被称之为哈拉(姓氏),同一个哈拉居住在一起,随着历史上各种因素的相互碰撞以及氏族繁衍到了一定的程度,哈拉犹如细胞一般分裂出许许多多的子哈拉,而这些子哈拉又迁徙到不同的穆昆(地名),因此由某个哈拉迁徙到某地的氏族称之为穆昆哈拉。据史料《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对于穆昆与哈拉两者关系的记载:

哈拉得之于生。穆昆是来自占据的地方。

因此,不难猜测出爱新觉罗同通颜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呼伦觉罗等等一些末尾带“觉罗”二字的姓氏同属于一个哈拉,只是其各自祖先迁徙的地方不同,因此其姓氏前面的二字(穆昆)不同。

这一猜测从史料中也不难找出相应的证据出来。例如:努尔哈赤曾将其养子扈尔汉赐姓为“觉罗”,而不是“爱新觉罗”。再譬如:在史料乾隆年间的《钦定满洲祭天典礼》中,可找出这么一句话“若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然而,这句话在满文中却将“爱新觉罗姓”写成“觉罗姓”。种种迹象表明,努尔哈赤的姓氏其实并不是“爱新觉罗”而是“觉罗”。

爱新觉罗·启年的姓氏起源

古代的女真族人并不重视自己的姓氏,皆冠以部族名为姓。比如完颜部的人就很多姓完颜,叶赫部的人就大都姓叶赫。努尔哈赤远祖姓夹古,是爱新(旧女真“按出虎部”)部族的远支。遂其一支都冠以觉罗。遂随部族冠姓爱新(满语:aisin,金的意思)又因其为远支,则冠以觉罗(满语goro或gioro,远支的意思)。遂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其子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由于古代女真族远支宗室划分详细,遂许多姓氏就出现了觉罗的划分: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

满清贵族爱新觉罗姓氏是什么意思?

没有人会不知道,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而李宗翰,恰是满清皇室“爱新觉罗”的后裔。“我自己并没有觉得这个身份有多特殊,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当年小学升初中时,在我的考试成绩中加了2分。那一次我考了199分,加了2分之后就变成了201分,比满分200分都要高。”

但是李宗翰却没有否认,也许正是他血液中流淌的满清皇室后裔的血,会让他觉得在演民国戏的时候才那么细腻,那么有味道。李宗翰回忆起小时候关于自己特殊身份的记忆,并没有感受到太多对他的特殊照顾。“我小时候问过家人,满族是什么意思,家人告诉我说,满族就是没落的皇族的后代。”后来,李宗翰慢慢了解到,他们家跟皇室的关系,大概要追溯到他爷爷的爷爷那辈了。

李宗翰说,他爷爷那辈都是不做家务的,他爸爸是长子,在家里的地位很高。而且爷爷还在的时候,奶奶每天都得跟他请安,还要很谦卑地服侍爷爷。现在想来那些家里的规矩,都有那么一点匪夷所思。

大清皇帝为什么叫爱新觉罗

1、爱新觉罗,拉丁文转写为Aisin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
2、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
3、“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清朝统治者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
4、清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如金、王、孙、艾、罗、缝、范、关、鄂、赵等。

清朝的皇帝为什么姓爱新觉罗大神们帮帮忙

爱新觉罗(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 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那拉氏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分支(叶赫、乌拉均为地名),瓜尔佳氏有苏完尼瓜尔佳、安图瓜尔佳等分支。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 清亡以後族人多取汉姓, 如金,、肇等,也有一定赵姓为爱新觉罗,但多为伊尔根觉罗后代。 家族世系谱 在他们进入中原前,皇室人士的名字都是任意改的。後来他们参考了汉人的命名方式,取名要跟辈份排行。最初的几名儿子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後来固定用「胤」,孙辈用「弘」,曾孙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後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旂」。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欣,两人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但庆亲王奕劻的则是「力」部。 爱新觉罗家族的分布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自努尔哈赤叛乱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学者认为,后金入关前,在第2代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1936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收集了这个家族几百年来的世袭繁衍材料。自16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努尔哈赤这一支系的后裔,仅男性就有近3.4万多人,整个宗室的后裔有4.6万多人,还有觉罗系统的后裔计3.4万多人,合计有8万多人,而这还仅仅是男性。如按皇子与皇女的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爱新觉罗家族在3个多世纪中,宗室的后裔有 8万多人,觉罗的后裔有近6万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计有后裔近14万人。这近300年的时间,爱新觉罗家族,由于处于一个拥有特权的时期,子孙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但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建立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不过,一种趋势是很明显的,爱新觉罗氏的人口,仍然还在不断膨胀,血缘关系也由近及远,逐渐形成众多分支。据估计,如今爱新觉罗氏大致有30—40万人。 其实到清朝最后的三代皇帝,由于近亲结婚,几乎是没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现在估计子孙很少。 爱新觉罗这个姓,后来也有了简化,有的改为"赵",有的为"罗"等等。 爱新觉罗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多种多样,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5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