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瞻继承了诸葛亮的爵位,为何却和姜维关系不好呢

以史为鉴 2023-06-12 22:46:12

诸葛瞻继承了诸葛亮的爵位,为何却和姜维关系不好呢

诸葛亮死后,7岁的诸葛瞻承袭了父亲爵位——武乡侯。17岁时,娶后主刘禅的女儿为妻,官拜都骑尉。次年担任御林军中郎将。当时蜀汉百姓怀念诸葛亮,把朝廷的成绩都归功于了诸葛瞻,这让诸葛瞻飘飘然不知所以。姜维(202~264)是诸葛亮的徒弟,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此看来诸葛亮是姜维的长辈,虽然姜维比诸葛瞻大25岁,但二人应该是平辈,故兄弟相称。

姜维是一个拥兵自重的人吗?姜维想独立做大吗?显然不是的。别的不说,就把最后关头,姜维手握十万大军,驻扎在剑门关。当时刘禅已经投降了邓艾,如果姜维想做大,想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显然那时候是个绝佳的机会。因为你刘禅已经投降了,我现在要反你,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当刘禅去信让姜维也投降曹魏的时候,姜维尽管一万个不愿意,他依然听从了刘禅的话。

在蒋琬、费祎当权时期,蜀国一改诸葛亮积极进取的政策,趋于保守。姜维是少数坚定主战的将领,主张以武力夺取陇西。费祎不认同姜维穷兵黩武的军事冒险计划,有心压制,每次姜维请战,他拨给的士卒不超过一万人。公元253年,费祎被刺身亡,姜维成为蜀国军政一把手,从此,蜀国几乎年年对外用兵。是年,姜维以数万大军攻狄道,无功而返。

这也就使得两个爱国者之间政见的分歧日渐增大,直到诸葛瞻联合朝臣要求罢免姜维兵权不应之后,这口气才让他顶上心头。加之自己后来打了败仗,才想到了父亲之名、之衣钵与自己没一点关系,而国内政权又无法匹比姜维,哪哪都不如人家的想法让诸葛瞻的好胜之心无处宣泄,因而才有了没有制衡姜维的悔意。

诸葛亮儿子临死前为何后悔没有除掉姜维?

提起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很多人都会想到诸葛亮,诸葛亮不仅仅是一位谋士,他出将入相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的话,可能就不会有三足鼎立之势。刘禅上位之后,面对诸葛亮时会有一种不安感,刘禅的父亲曾经说过,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所以这种不安感从未消失过,虽然刘禅知道诸葛亮并不会这么做,但是他内心仍然会有一种恐惧!

并且,他还对诸葛亮所培养的下属十分不满,视这些人如大敌。诸葛亮在世刘禅并不能说什么,更不能对这些人做什么!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终于不用再隐忍了!他希望朝堂如今的局势能够出现转变,因此刘禅就把目光放在了诸葛亮的儿子身上。诸葛亮的儿子从小就没待在诸葛亮身边,所以自然也没学到父亲的本事。诸葛亮死后,短短数十载名将名臣相继陨落,有一句话说得好叫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话并非说廖化能力不足,而是说蜀汉后继无人,到最后身为降将的姜维,扛起了蜀汉大旗。刘禅想利用诸葛瞻来对付姜维,在费祎遇刺之后,整个蜀汉的军队就由姜维掌管,姜维带领军队继续北伐。其他人对姜维的这个做法感到非常不满,而其中最不满的就是诸葛亮的儿子了。刘禅想要除掉姜维,就要从诸葛瞻入手。虽说诸葛瞻没有他父亲那般有才华,但是此人也算得上是精通书法,而且才思敏捷。

诸葛亮曾经对自己的哥哥说过,诸葛瞻虽长得聪明可爱,但怕他太过于早熟,将来成不了大器!诸葛亮死后,诸葛瞻继承了他的爵位,人们对他抱有很大的期待,觉得他一定会像诸葛亮那般有才华,百姓认为诸葛瞻将会是第二个诸葛亮。每当朝廷发布一些好的政策,百姓都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是诸葛瞻所提倡的!而真正的情况是,诸葛瞻只是拥有父亲的名头罢了,而诸葛瞻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的心中多少会有一些怨言。表面上是他接了诸葛亮的班,但实际上他只是空有头衔罢了,真正接诸葛亮的班,完成诸葛亮遗志的是姜维。

时间一晃就到了景耀5年,姜维北伐失败。诸葛瞻趁此机会像刘禅建议收回他的兵权,刘禅采纳了他的这个建议。不仅收回了姜维的兵权,并且同意他回乡种麦。次年,魏国的军队偷袭蜀国,诸葛瞻奉命带兵抵抗,在军队将要到达涪县时,一位尚书建议诸葛瞻赶紧占据险要地势,万万不可以让敌军顺利进入平原。

诸葛瞻听了这个建议之后,十分的犹豫,也正是因为他的犹豫使得他们错过了最佳的时机。之后敌军击败了蜀军的前锋,而诸葛瞻率兵退到了绵竹防守!就在这时,对方的大将写信劝诸葛瞻赶紧投降,诸葛瞻看了之后非常的生气,并且斩了来使!此时诸葛瞻的情绪已经崩溃了,他说了一段话,说自己对内不能够除掉黄皓,对外不能够牵制住姜维,现在带领军队进攻却不能够守卫住国土,这三宗罪让他没有脸面再回去了!之后,诸葛瞻带兵拼死顽抗,最终战死沙场!可见,诸葛瞻是十分后悔没有彻底除掉姜维的,那么他究竟为什么如此恨姜维呢?

姜维支持北伐,他一直遵循着诸葛亮的遗志,并且付出了实际行动,但是诸葛瞻却非要和他反着来,还上奏弹劾他。诸葛瞻认为,继续北伐就是把国家置于不顾,因为国家如今的情况是满足不了战争的消耗的,诸葛瞻认为姜维非常自私。因为这件事情,这二人的成见越来越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重用姜维,且一直对自己的儿子诸葛瞻不太信任!这也使得,诸葛瞻和姜维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诸葛亮和姜维的矛盾,也许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意见对立,或许诸葛瞻还恨自己的父亲更重视一个外人。

诸葛瞻在临终时为何后悔自己没有制衡姜维,两人究竟有何矛盾

因为诸葛瞻认为姜维多次进攻曹魏并且损耗兵力,导致蜀国的国内空虚,所以他内心中也认为是姜维毁了蜀国,至于矛盾,只是政治理念不同而已,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

诸葛亮死了之后,接替他的是他的弟子姜维,姜维那个时候年纪还很轻,再加上因为政治原因,姜维原本是曹魏的将领,后来投降了诸葛亮,所以他的身份还是不能够被完全信任的。他也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军政一把抓。

诸葛亮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后来快死了,虽然很多人都很伤心,但是有一个人就算表面伤心,但是内心还是非常欣喜的,那就是后主刘禅,刘禅可以说是生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尤其是在刘备死了之后诸葛亮就军政一把抓了,刘禅当然不会愿意这种情况出现,但是诸葛亮在的时候没办法,因为诸葛亮的威望极高。

后来诸葛亮去世到了姜维接权,那还不是任刘禅搓扁搓圆,所以姜维不可能军政一把抓。毕竟还是需要一些人去制衡的,而这个时候,其实整个蜀汉后期,已经没多少将领的能打了,全都派出去了,有的在地方归隐田园了。这个时候诸葛亮的儿子当然挺身而出保护蜀汉,不过他虽然勇气可嘉,战术能力确实一般,直接被剿灭了,而他对自己身边的人说过自己后悔没有制衡姜维,其实他的意思是没有看住姜维。

其实他最主要的意思还是抱怨姜维,因为他觉得如果姜维不多次北伐的话,还能积攒一些精兵,说不定这场就赢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