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身体特别的强壮,但是不长寿是
1.因为迷恋丹药,
2.因为旧疾复发,
3.因为政务的繁忙。
这三个原因的存在也导致李世民的性命受到相应的影响,而且这也会成为李世民一辈子的大错误,难怪在50多岁左右就已经离开了人世,这一点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相当的遗憾。
一、迷恋丹药
其实任何一个朝代,当一个皇帝在拥有了足够的权利之后,全部都希望自己的性命长久。李世民同样也是如此,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因此就选择长生不老丹药。这就成为了李世民一辈子最大的错误,可能是将自己的兄弟杀掉,然后成为皇后,因此心中总会拥有着一定的愧疚,在后期一直都在不停的服用丹药,而这些丹药必然就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
二、旧疾复发
李世民在作战的时候,因为旧疾复发,因此才丢掉了一条性命。李世民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会一直跟随着父亲打天下。大半生全部都在沙场上征战,当自己在成为皇帝之后,甚至也曾经选择出战高丽人。这里就可以看到李世民的大半生,基本上都是在战场上度过,如果说没有任何的受伤,这显然就是不大可能的。在出战高丽人时就曾经被对方射伤眼睛,要知道在当时医疗科技根本就不是特别的发达,因此很容易就会留下一些隐患。
三、政务的繁忙
李世民的身体之所以会快速的下降,是因为李世民家族本来就有哮喘,而且这本来就是一个特别敬业的皇帝,一直都在不停的操劳着。来自于皇帝的压力,本身就是大家所不敢想象的,难怪在50多岁就已经离开人世,就是因为过于的操劳才会导致自身的健康受到影响。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李世民的身体非常强壮,为什么不长寿
简单来说,李世民后来身体不行了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同时也是唐朝建立及统一过程中的大功臣。但这位皇帝却只活了52岁,这个寿命在那个时代不算太低,但也不算高,尤其是跟他同时代的功臣们比起来,李世民差得太远了。单拿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的平均寿命是65岁,其中还有数位突出表现者,如李靖79,唐俭78,李勣76,尉迟敬德74,房玄龄70,李世民妥妥地英年早逝。
李世民的寿命为何远低于同时代的文臣武将,这个问题得从三方面分析。
第一是战斗旧伤
李世民极具军事才华,一生中胜多败少,但不论是胜还是败,打仗不是过家家,不能像推积木般横推,是要拿人命去拼的。
或许你会说李世民是统帅,只是坐在后方指挥,压根没有亲临一线,死的都是手下人,哪会受什么伤啊?这是天大的误会,李世民既是名帅,也是猛将,年轻时非常爱拼命,甚至敢拿自己当诱饵引诱敌军。
李世民16岁即入军旅,参与救援在雁门被突厥包围的隋炀帝。之后随李渊进攻起义军历山飞时,李渊陷入包围,李世民“以轻骑突围而进,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于万众之中。”
从这短短几句记载中,就能够看出李世民的猛将属性,而这种冲锋陷阵的场景,以后还出现过很多次。
霍邑之战,18岁的李世民被箭射中后发怒杀出一条血路。
太宗与军头段志玄跃马先登,深入贼阵。敌人矢下如雨,太宗为流矢所中,拔而复战,冲突其阵。后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资治通鉴》 像这种战阵负伤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像李世民手下的猛将秦琼,经常干这种冲锋陷阵的事,屡受重伤,贞观年间就因身体原因退出军界,一直养病养到贞观十二年病逝。李世民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四十岁后旧伤复发,身体状况就很堪忧了。
除了冲锋陷阵以外,影响将帅健康的还有饮食作息的不规律。饮食作息不规律会导致健康问题是共识,而打仗不是打群架,约好时间地点干一架就完事了,为了夺取胜利,什么急行军、夜袭之类的招数都得使出来,参战将士常年都是不规律生活的,尤其是主帅,毕竟士兵可以轮换作战,主帅却要一直指挥。
在形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将士吃饭睡觉都有可能成为敌军突击的大好时机,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就是趁着窦建德士兵喝水的功夫突击的。
建德列阵,自辰至午,兵士饥倦,皆坐列,又争饮水,逡巡敛退。太宗曰:"可击矣!"亲率轻骑追而诱之,众继至。建德回师而阵,未及整列,太宗先登击之,所向皆靡。······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幡而入,直突出其阵后,张我旗帜。贼顾见之,大溃。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虏其众五万,生擒建德于阵。——《旧唐书·太宗本纪》 长期饮食作息不规律对人的肠胃是有很大损伤的,到了贞观年间,李世民就患上了一种叫做“气痢”的消化道疾病,还给《本草纲目》贡献了一个病例。
颂曰:按《唐太宗实录》云,贞观中,上以气痢久未痊,服名医药不应,因诏访求其方。有卫士进黄牛乳煎荜茇方,御用有效。——《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荜茇条》 《太平广记》对此事记载得更详细,记载卫士名叫张宝藏,也曾患过此病(估计他也是在战争中落下的毛病),吃药吃好了,就把药房进献给李世民。李世民一试有效,打算升张宝藏为五品官,魏征不同意,君臣一阵拌嘴,张宝藏反而当上了从三品的鸿胪卿。
第二是政务操劳
李世民接手的大唐王朝可不是和平盛世,而是大乱之后的民生凋敝,外加强敌环伺,李世民刚上位就跟东突厥签订渭水之盟。这还是李世民努力的结果,如果当时东突厥进攻长安,李世民能不能以少胜多还是未知数。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仍然缔造了为后世称道的贞观之治,贞观君臣为此付出了多少辛苦,恐怕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养百姓以否。故于屏风上录其姓名,坐卧恒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把大臣的建议贴在寝室的墙上,出入观看,三更方寝;将各州都督、刺史的名字和事迹写在屏风上,坐卧恒看,夜半不寐。为了当好这个皇帝,李世民可是把自己熬成了实打实的工作狂。
即便到了贞观后期,李世民也保持了类似的作风,之所以说是类似,是因为天下承平以后,李世民的确没有像贞观初年那么拼了,所以魏征给他上了《十渐不克终疏》提醒,老板要保持啊,持续懈怠你就成了昏君了。
第三是忧心家事
自古帝王家都缺少温情,到李世民这也不例外,无论是父母兄弟还是子女,都没少让他郁闷。当然,父兄这方面是相互的,李世民本人也没少让李渊和李建成郁闷。
二十出头的李世民南征北战,在外面自然是威风凛凛,可回家就被老爹的小老婆欺负,还要应付朝堂上的明刀暗箭,心情可想而知,据他自己所说,那是气的想吐血。
李世民最终用鲜血掩盖了上一代以及他这一代人的矛盾,但到了他晚年,下一代人的事又冒出来了。
长子李承乾,原本被李世民寄予了厚望,但李承乾搞同性恋、刺杀老师、玩Cosplay、打猎还把腿给摔折了,李世民对他的失望值与日俱增,直到李承乾谋反,失望值达到顶峰。李承乾这么冒险,原因跟李世民类似,后边有个李泰抢着呢,李世民算是切身体会到了李渊当年的感受,并为此抛开李泰,选择了嫡三子李治。
李世民还白发人送黑发人,送的是他的爱女晋阳公主,晋阳公主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可见李世民对她的疼爱。她的去世对李世民造成巨大打击,李世民为此“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
除了家庭闹心,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相继离世,无疑也是一种打击。李世民是皇帝,但也是一个人,感情肯定是有的,他还弄了个凌烟阁怀念功臣呢。
第四是家族因素
对比起来,李世民的境遇并非独有,那些比他长寿的大臣有武将(出生入死),也有文臣(操劳国事),李世民虽然操心得比他们多,但寿命少了太多,这就跟基因扯上关系了。
李世民晚年饱受“气疾”和“风疾”的折磨,这两种病不少唐朝皇帝都有,许多学者认为它们很有可能是心脑血管一类的家族遗传病。对比之下,李靖家的基因就好太多,他的弟弟李客师活过了90,李靖79恐怕还是被战争折了寿。
随着病情的深重,李世民病急乱投医,开始吃丹药。我们并不清楚他是不是因此而死,但丹药这玩意富含重金属物质,要说对健康没影响是假的。可以李世民当时的身体状况,就算不吃丹药,恐怕也只是在病痛折磨下多活几年罢了,丹药只是起了个加速作用。
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在年轻的时候,长期征战,在打仗的时候,因为条件艰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再加上古代的医疗水平落后,所以如果在战场上受了什么伤的话,即便是治好了,但是在后期的时候,大多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而李世民是靠着自己的双手打下天下的,所以在和自己的父亲李渊征战沙场的时候,不可能不会受伤。
而唐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也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励精图治,如果李世民只贪图享乐的话,那么唐朝的经济文化以及思想,不可能在他那个时期的时候达到顶峰。所以,即便是皇帝,李世民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一样是会生病的。
再加上年少时候留下的旧疾,所以李世民的身体即便再强壮,到了晚年的时候,也是会拖垮的。而且李世民再执政期间,一直都是很勤奋操劳的,同时也为了弱化玄武门之变,减少自己的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在对待政事的时候,李世民是非常用心的。虽说李世民是皇帝,但是因为管理着国家大事,所以李世民是非常操劳的。再加上当时的李世民在晚年时期,为了让自己可以多活几年,甚至也很历史上的一些帝王一样服用丹药。不过,李世民不知道的是,这些丹药里面所含的铅汞等有害物质比较多,如果长期服用的话,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没有好处,而且还会拖垮自己的身体。唐太宗在早年夺嫡的时候,因为玄武门之变,所以唐太宗李世民便杀害了自己的手足,同时还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虽说当时李世民并没有后悔,但是在成为皇帝之后,这件事便一直都是李世民心里的阴影。因此,李世民会经常梦魇,从而导致李世民的睡眠并不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时候打仗为什么非要攻下城池
下一篇: 宋朝百万大兵为何不敌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