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没有最后赢家。一个皇帝被匈奴人俘虏并虐杀,朝廷被人给一锅端的王朝,何来的胜利者可言?
一、八王之乱的起因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老祖宗的兵变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只要对统治者不满意,是可以兵变的。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老祖宗的行为又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只要看小皇帝不爽了,是可以废黜的。
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掉魏帝曹髦。老祖宗杀戮再次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对不服的人就要杀掉,皇帝也不例外。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掉魏帝曹奂。小祖宗的登基继位给了所有人一个启示——只要拳头够硬实,谁都能当皇帝。
公元266年,司马炎分封二十七个王,这些王以郡为国,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并且,各诸侯王还可以有数目不等的军队。
虽然说,司马炎分封诸侯王的本意很好,是为了让诸侯王领兵制约大士族。但就实际结果来说,却导致了诸侯王拥兵自重,使诸侯王变成了事实上的军阀。
结果这一下,诸侯王起兵造反的硬件和软件算是全具备了。
从硬件上说,诸侯王手上有兵,具备了造反的实力。从软件上说,老祖宗早有示范,不满意可以造反,皇帝是可以废杀的,实力够硬还可以称帝。既然祖宗都可以这么干,那么我为什么就不能这么干?
当然了,硬件软件全齐活,不代表诸侯王就一定能造反。因为只要皇帝不昏庸,拍死个把造反的诸侯王根本不是难事。但是,问题坏就坏在了皇帝这一点上。
晋武帝司马炎明知道儿子司马衷是傻子,却还是要传位给他。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坏的影响——傻子都能当皇帝,我们智商正常的人为什么不行?
于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这八位诸侯王就开干了。(参与八王之乱的诸侯王不止这八个王爷,但这八王是主要参与者,也就是核心人物)
二、司马伦、司马玮被诛杀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他在咽气之前,他的老岳父杨骏惧怕失势,就修改了司马炎的遗诏,让半死不活的司马炎默许他一个人辅佐司马衷。由于司马衷是傻子,所以国家大权全掌握在杨骏一人之手。
杨骏独揽大权后,汝南王司马亮害怕杨骏要害他,便逃亡许昌。司马亮这一跑,更是让杨骏嚣张跋扈。他辅政时期,凡有诏令,晋惠帝过目后还要交于他,然后由他直接下发执行。一时间,杨骏俨然变成了西晋王朝的真皇帝。
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对杨骏独揽政权的行为非常不满,她便派人与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秘密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结果,杨骏就被杀了。
贾南风联合二王诛杀杨骏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元老大臣卫瓘三人共同执掌。贾南风的亲戚也担任了一些要职,在朝中有一些势力。
但未能独揽大权,这让贾南风极为不满。于是在诛杀杨骏后不久,她又以晋惠帝的名义下密诏给楚王司马玮,让他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然后再让他一个人辅政。楚王司马玮为人比较实在,圣旨让他杀,他也就杀了司马亮和卫瓘。
结果,等他杀了司马亮和卫瓘后,贾南风却翻脸不认账,派人造谣,说他伪造手诏,故意杀害朝廷重臣。司马玮的部下听到谣言后吓得不轻,丢下武器就跑路了。于是司马玮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变成了光杆司令,被贾南风派人活捉。
过后,贾南风以司马玮伪造手诏,恶意害死司马亮、卫瓘为名,将其处死。
至此,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结束。朝政大权被贾南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比如她的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等人,很多都被委以重任。司马氏的江山,就这么被贾南风给操控了。
三、贾南风、司马伦被诛杀
贾南风独揽大权后,掌权了八年,社会比较平静,诸侯王们都不怎么敢造次。(八王之乱前后二十年,并不是一直都在乱战,中间有一段平和期)
假如说,贾南风要是有个儿子,八王之乱到这里可能就结束了,不会有后来的事。但是偏偏就这么巧,贾南风没有儿子,并且当时的太子司马遹跟她还不和。她为了保证自己将来能当上皇太后,就设毒计害死了太子司马遹。
结果这一下,赵王司马伦高兴了。因为赵王司马伦早就看贾南风不爽,并且他也想当一把皇帝过过瘾。于是,他就在贾南风毒死太子司马遹后,也学贾南风一样,伪造晋惠帝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杀掉贾南风,并诛灭了贾氏一党。
事后,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相国,掌握了朝政大权。又过了几个月,司马伦废黜惠帝自立为帝,将惠帝软禁于金墉城。
由于司马伦一党道德低下,无治国能力,党羽之间又勾心斗角,在政治上并无建树,因此司马伦称帝后,天下彻底大乱。
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兴兵反击,与三王混战,死者近十万多人,但最终战败,被三王杀掉。至此,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四、司马囧、司马乂被诛杀
司马伦被诛杀后,三王当中势力最大齐王司马冏迎接惠帝司马衷复位,并由他出任大司马一职,主理朝政。
三王当中的另外二王,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见司马囧捞的好处最大,对司马囧独揽朝政也非常不满,便决心二度起兵,杀掉司马囧。但是由于二王实力不够,二人就决定再拉一人入伙,此人就是第七个被裹入八王之乱的诸侯王,长沙王司马乂。
长沙王司马乂当时驻军在洛阳,他在密会河间王司马颙的使者后,率军奔袭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司马冏。司马冏最终战败被杀,其党羽被诛灭。
诛灭司马冏党羽后,司马乂独揽大权。而司马颙因为什么都没捞到,又见朝政被司马乂一人独揽,便心怀不满,联合司马颖集中了27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
司马乂领兵迎战,与司马颙、司马颖联军会战于洛阳城下,双方打的两败俱伤。
此时,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见双方两败俱伤,便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在夜里捕获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顒的部将处理。最后,司马乂被火烤而死。他的党羽也被诛灭。
五、司马越获得最终“胜利”
在接连坑死了司马囧和司马乂后,成都王司马颖终于是修成正果,坐上了第一辅政大臣的宝座。他一入洛阳,就给自己增封了二十郡的封地,拜丞相。俨然当年独揽大权的赵王司马伦一样。不过司马颖认为洛阳乃不祥之地,就没有留在洛阳,而是回到了封地邺城。
此时在洛阳的东海王司马越对司马颖的遥控专政非常不满,就召集了十万大军,并带着晋惠帝一起进攻司马颖的老巢邺城。司马颖领兵还击,大败司马越十万大军,并把晋惠帝抢到了手。
司马越兵败后,他的弟弟司马腾害怕被司马颖报复,就外结乌丸、羯朱等胡人部落,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去的镇压大军打不过,被打的全军覆没。
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续逃跑。司马颖甚是恐慌,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司马腾纠集胡人番兵在其后一路追杀,不及而还。
就在司马越和司马颖混战期间,河间王司马颙偷偷攻占洛阳。他看到司马颖失势,就把司马颖赶回了封地,由他接替司马颖,自行选置百官,独揽大权。
其后,司马颙让晋惠帝下诏,要司马越回朝与自己共同辅政。但司马越不受。于是司马颙就挟持晋惠帝,发诏攻打司马越。司马越当时的实力有所恢复,就起兵迎战。
双方一通混战,司马颙军大败,由洛阳退往关中。司马越继续追杀,由他从塞外搬来的鲜卑外援攻破潼关进入中,大掠长安,屠杀了两万余人。
司马越进入长安后,留下一军镇守关中。然后他就率领诸侯及鲜卑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了洛阳。事后,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增封下邳、济阳二郡。司马越变成了朝廷权臣。
这个时候,司马颖和司马颙全完了。可是二人不服输,就想翻盘。其中,司马颖派部将刘渊回老家搬救兵。可当刘渊回老家后,却故意不救司马颖,而是自立为王,建立了五胡乱华时期由胡人建立的第二个政权——匈奴汉国。(第一个是由氐人在四川建立的成汉政权)
六、司马颖、司马颙之死
八王之乱期间,天下大乱。东海王司马越独揽朝政时,氐人在益州、匈奴在并州,都趁机建立了胡人政权。冀州和幽州虽然没有独立,但两地的地方最高长官刘琨、王凌也都是拥兵自重,不拿朝廷当回事。
并且这还没玩。当时的辽东半岛实际上已经独立了,被鲜卑慕容氏霸占。而山东和河南也分别由苟晞、王弥割据。所以事实上,西晋王朝当时已经是四分五裂。
但尽管如此,西晋朝廷那帮肉食者却依然是浑浑噩噩,不知悔改,继续内斗。
成都王司马颖等不来刘渊的援军,又被司马越追杀,便躲到了范阳王司马虓处避难。司马虓只将司马颖囚禁,并未将其加害。但是司马虓不久后暴毙,范阳国长史刘舆担忧留司马颖一命,会成为后患,就令人秘密勒死了司马颖。
司马颖死后不久,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有人说是被司马越毒死,但没有证据。其后司马越扶持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赦免司马颙,任命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司马颙喜极而泣,没怀疑这是陷阱,就急忙奔赴洛阳。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南阳王司马模早已派遣人在半路截击,最终把掐杀死了赶往洛阳的马车内。
司马颙死后,参与八王之乱的八人,就仅剩司马越一人了。
七、后续
东海王司马越虽然赢下了八王之乱,但是面对日益强大,由刘渊建立的匈奴汉国时,他完全没有应对办法。并且由于他的无能,朝中大臣也对他颇为不满。为了排除异己,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他下令杀害中书监缪播、散骑常侍王延等人,结果此举不仅没有巩固地位,反而大失人心,遭到了朝野内外的一致指责。
为了平息舆论,司马越只得自请出征,帅军征讨匈奴汉国。可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匈奴人的对手,因而大军还在半路上时,他就急血攻心,病死在了军中。
司马越一死,十几万晋军群龙无首。匈奴军队在石勒的率领下,袭击晋军。石勒把匈奴骑兵摆成了一个环形阵,将十几万晋军围在环形阵中,用弓箭射杀,十余万王公、士兵和庶民相践如山,全被歼灭。
随后,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柩,将天下大乱之罪归罪于司马越,同时,洛阳的晋怀帝也发诏贬司马越为县王。至此,八王之乱算是完全终结了。
八王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是悲剧其实才刚刚开始。由于司马越出征讨伐匈奴时,带走了洛阳的所有精锐,因而这就导致石勒歼灭司马越大军后,洛阳变成了一座空城。匈奴军队眼见洛阳空虚无防,自然是大举进攻。不久后,洛阳沦陷,晋怀帝被俘。
洛阳沦陷后,秦王司马邺于长安即位,延续国祚。但当时天下大乱,各地的军阀和藩王都不救援。因此,司马邺在关中坚持了四年后,也被匈奴击败,沦为俘虏,而西晋也正式灭亡。
在匈奴兵全力攻打关中期间,琅邪王司马睿在江南趁机发展势力。司马邺死后,司马睿于江南即位称帝,是为晋元帝。
所以说,八王之乱没有胜利者,所有参与八王之乱的人,都是失败者。还说胜利者,那也是胡人、江南的士族。
马家族夺了曹家天下后,认为魏国的亡国之因,在于没有分封宗室王亲,才使司马家族得到江山。因此司马炎上台后,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然而司马炎却忘记了汉朝时期就曾因为郡国并行制度,导致了七国之乱。
历史就是如此相似,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惠帝那彪悍的老婆贾南风贾后想独揽大权,而太后的老爸杨骏一派也想把持朝政,两派发生矛盾。291年贾后联合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杀死杨骏。而后贾南风与汝南王又开始了争权夺利,此波未平,一波又起,继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进行了大规模的混战,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因此史称“八王之乱”。
该战乱最终以东海王司马越胜出,设了晋怀帝这个傀儡皇帝,并掌握了朝廷大权。这次战乱,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壮观的一场“窝里斗”了。长年战乱严重地破坏了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西晋很快没落,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入主中原,匈奴几次入侵洛阳,日落西山的西晋终于316年灭亡。可以说是八王之乱为西晋的灭亡狠狠地助了把力。
因为五胡乱华,中原人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屠戮,又称“中原陆沉”,华夏族差点亡族绝种。走投无路的中原子民开始往南方寻找出路,西晋王室司马睿在建康继位,称东晋。这也使得南方得以开发。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大一统王朝,非西晋莫属,从东吴被灭算起,只有37年时间,传了四代皇帝。虽然国祚不长,但其间发生了意见历史课本上必提的大事件,就是“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真的很乱,但却不是指八个王爷一起作乱,而是指先后有八个王爷参与了这场动乱。为了防止大家搞混,这篇文章我们只讲枝干,不讲细节,而且给每个王爷加一个编号,这样大家就容易理清“八王之乱”的脉络了。
在讲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西晋的开国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他为了防止西晋重蹈曹魏的覆辙,后代被权臣逼着“禅让”皇位,就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而且这些同姓王的权力非常大,既可以参与行政,又能控制数量不少的军队。司马炎的本意是让诸王成为皇位的宗室屏障,可没想到竟成了祸患之源。当然,司马炎威望高、能力强,他活着的时候没人敢动,但他死后,继任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皇帝”,于是诸王开始蠢蠢欲动了。
第一阶段还算相对“温和”,为祸不大
首先出场的是一号,汝南王司马亮。不过这哥们属于“躺枪”,事不是他挑起来的,受害者却是他。话说司马衷继位后不久,他姥爷就开始专权,排挤司马亮到许昌镇守。司马亮也是个好脾气,话不多说,收拾收拾东西就走了。
但是司马家的兄弟们多啊,司马亮被欺负了,他的兄弟们就不干了。而晋惠帝虽然是个白痴,但他老婆贾南风却是个厉害角色,也想着专权乱政。于是,她巧妙利用司马家族兄弟们的不满情绪,密召都督荆州军事的楚王司马玮入京,一举杀掉了杨骏。这位楚王司马玮就是二号。
杨骏死后,一号汝南王司马亮按照晋武帝遗诏回到京城,和元老重臣卫瓘一起辅政。这就让贾南风和司马玮不太爽了,毕竟铲除杨骏他们才是主力。于是,贾南风教唆自己的白痴丈夫晋惠帝,下密诏让司马玮杀了司马亮与卫瓘。
就在司马玮志得意满,准备也尝尝最高权力的味道时,贾南风突然以“矫诏”罪名除掉了司马玮,这样朝政大权就完全落在贾后之手。而“八王”中的一号、二号也就都出局了。
到这里,“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就结束了,从291年3月到6月,历时三个月。之后八年多的时间里,皇后贾南风执掌朝政大权,倒也过得风平浪静,而司马衷也乐得轻松,大概正是在这段时间他留下了“何不食肉糜”的千古名言。
到了299年,“八王之乱”重新拉开了帷幕,只是这一次风雨来的更急、更大,也更持久。
贾南风掌权之后,食髓知味,但当时的太子司马遹却不是她生的。为了防止将来被清算,贾南风设计废掉了太子。我们的三号,赵王司马伦本来有机会救出太子,但他觉得太子不会亲近他这样的小人,所以决定等太子死了再给太子报仇。果然,太子在金墉城被杀,司马伦立即行动,以杀害太子的罪名把贾南风抓了起来,然后伪造诏书,也让贾南风在金墉城喝下金屑酒而死。
就这样,司马伦很快掌握了大权,但这个人没什么脑子,竟然废掉了皇帝,自立为帝。这下好了,一下惹来了三王同时兴兵讨伐,分别是四号齐王司马迥、五号成都王司马颖、六号河间王司马颙。最后的结果是司马伦被杀,“白痴皇帝”重新登上了皇位。于是,三号也出局了。
由于当时打下京城,并迎接白痴复位的是齐王司马迥,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朝政掌握者。但是,这很快就引起了其他两王的不满。于是,五号司马颖和六号司马颙又联合起来讨伐司马迥,可惜事与愿违,虽然最后司马迥被杀,但朝政却被实力较弱、但近水楼台的长沙王司马义掌握,这位就是七号。
五号和六号不甘心啊,于是找了个借口来讨伐七号司马义,恰好京城爆发内乱,司马义被东海王司马越拘捕,并交给了六号,之后所杀。五号、六号没有兴兵的借口,只好不甘心的返回了自己老巢。
其实到这里,“八王”就凑齐了,东海王司马越就是八号。不过八号也是喜欢搞事情,他唆使皇帝出兵攻打五号司马颖,结果皇帝被活捉俘虏,八号败逃。
五号掌权后,软禁皇帝,诛杀异己,引发幽州都督王浚叛乱,被王浚攻破了邺城老巢,五号只好带着皇帝一起狼狈逃回京城,但中途却落入了六号的魔爪。
不久后,六号被东海王所率领的山东诸侯联军战败,自己老巢长安被攻破,惠帝得以重返洛阳。在回洛阳的路上,六号父子三人被杀。同时五号也山东诸侯杀掉,朝政再次回到八号之手。至此,“八王”只剩下了一个八号:东海王司马越。
现在回头来梳理一下:
第一阶段:一号专权,被二号所杀,二号又被贾南风所杀,贾南风专权。
第二阶段:贾南风被三号弄死,三号专权。四、五、六号反对,弄死了三号,四号掌权。四号被同伙弄死后,结果七号窃取了胜利果实。八号借刀杀人弄死了七号,却被五号掌权。然后,五号被六号弄死,六号被八号弄死,八号东海王司马越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306年,惠帝中毒而死,皇太弟司马炽继位。但此时“八王之乱”已经延续十六年之久,各军烧杀洗劫,使北方生产受到极大破坏,西晋的统治力量也已消耗殆尽,最终在316年被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灭掉。
忧惧而死,尸体被烧。
司马越掌权以来,诛杀忠良,排除异己,不臣之心引起世人不满;加上匈奴等少数民族建立的独立政权势力愈来愈大,地方不稳;而与苟晞数度交战,内部争斗不绝。内忧外患使司马越忧惧成疾。
永嘉五年(311年),晋怀帝下诏以征东大将军苟晞为大将军,并发布司马越的罪状,要求各方讨伐。司马越听后,急血攻心,病死于项城。太尉王衍决定秘不发丧,以襄阳王司马范为大将军统令其部,回到东海国安葬。石勒率军追赶至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郸城)相遇,司马越部将钱端出兵对抗石勒战死,大军溃败。石勒以骑兵围着溃败的十万士众,用弓箭射杀,十余万王公、士兵和庶民相践如山,全被歼灭。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柩,王弥弟王璋焚杀余下军众。天下归罪于司马越,于是怀帝发诏贬司马越为县王。八王之乱至此完全终结。
当何伦、李恽听闻司马越死去,便侍奉裴妃及世子司马毗从洛阳逃出。到了洧仓(今河南鄢陵),又为石勒所败,司马毗及宗室三十六王俱被杀死。裴妃被人掳去,贩卖为奴,东晋太兴年间,得以渡江来到东晋,欲招魂葬司马越。晋元帝下诏不许,裴妃不奉诏,随后在广陵(今江苏扬州)为司马越下葬。太兴末年,司马越墓被毁,改葬丹徒(今江苏丹徒)。晋元帝以第三子司马冲奉司马越后,并追谥司马越为东海孝献王。司马冲死后无子,晋成帝以少子司马奕继嗣。晋哀帝徙司马奕为琅邪王,而东海无嗣。隆安初年,晋安帝改以会稽忠王司马元显次子司马彦璋为东海王,入继司马冲。后司马彦璋被桓玄杀害,东海国国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3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