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渊为什么在玄武门之变后主动交出了兵权原因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22:32:37

李渊为什么在玄武门之变后主动交出了兵权原因是什么

每当一提起李渊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玄武门事变时,李世民杀害了太子和齐王,又让手下大将带兵器去见李渊,这种行为几乎是谋反作乱,为何李渊不动用手中的权力,召集天下兵马除掉李世民,而是主动将权力让给了李世民?

李渊这样做,其实也不难理解,他有这几点顾虑。

一、别无选择

他不像汉武帝、康熙,有很多儿子,一个有不轨之心可以除掉另立太子,李渊只有4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李玄霸很早就去世了,剩下的3个儿子中,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杀害,这样李渊就只剩下了李世民一个儿子,他不忍将最后一个儿子杀害,也不愿与儿子发生争斗,于是在玄武门之变后,很痛快的将权力交给了李世民。

二、缺少权力

李渊虽然是皇帝,但手中权力有限,他冤杀刘文静后,使很多大臣失望,与他离心离德,再加上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争斗和拉拢,很多大臣都已经选边站在了两位皇子阵营。同时,大唐是李世民、李建成等人在带兵打下的,很多军队都掌握他们手里,李渊能调动的兵马有限。朝中的文臣武将,也大多是李建成、李世民阵营的人,李建成已死,太子阵营已是一盘散沙,很难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这也是李渊缺少和李世民抗衡的实力。

三、不会善后

玄武门事变后,太子、齐王被杀,宫廷发生叛乱,总要给天下一个交代,但李渊不知道如何处理此事,若将玄武门之变定性为太子、齐王造反,秦王是出兵平叛,这罔顾事实,会遭天下人唾弃,还有太子、齐王被杀已属不幸,李渊也不想再给儿子添污,若将此事定性为秦王造反,李渊又该如何处理秦王?李渊对此事是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处理定性,于是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让李世民去处理此事。

玄武门之变也是李世民的一个难题,虽然他善待太子阵营的人,并极力树立一个明君的形象,还多次修改史书,将自己塑造成被迫还击的弱者形象来为自己洗白,但玄武门事变是他始终洗不掉的污点。

四、心境转变

李渊是开国皇帝,本应大权独揽,志得意满,但由于打天下时,主要依靠的是儿子和亲族,也使得很多权力掌握在功臣手中,李渊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再加上三个儿子争执不断,让他不知道如何取舍,只能不断的调停儿子之间的矛盾,但也是他和稀泥的态度,加剧了儿子之间的斗争,这些事让李渊在皇位上郁郁不得志。

玄武门事变,更是给了李渊沉重一击,使他的心境有了很大转变,再加上玄武门之变后的他,已经失去了手中权力,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微妙变化,这些因素都使李渊对皇位失去了眷恋,最终他选择了退居幕后,将天下之事交给了儿子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也与李渊有很大的关系,若他不那么是犹犹豫豫,在太子之事上暧昧不清,也不会加剧儿子之间的争斗,若他及早将李世民调出国都,也不会在有生之年,见到儿子自相残杀的一幕,但李渊,也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

李渊心里的继承人一直是李建成,为何还让李世民手握重兵呢?

一、李渊害怕李建成战死

当时的李渊,深知在外领兵作战的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殒命沙场,这可是李渊不愿意见到的。

因为李建成是李渊与窦皇后的长子,当时李氏宗族习武之风培养了李建成的政治、军事才能,他对于关系身家安危的大事不会无动于衷,因而当时是李渊反隋建唐的重要参与者。

李渊对于自己的大儿子,可是十分喜欢的,当年李建成跟随李渊征战沙场,多次拼杀。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起兵反隋,密召建成与弟元吉至太原。六月,义军建旗发兵,建成受命率众攻取西河。九日往返,义军首战告捷。李渊建大将军府,授建成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封陇西郡公。

后来,他指挥和参与指挥的西河之战、霍邑之战、潼关之战、长安之战都充分显示出其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所以李渊不让李建成灾出去打仗,是害怕李建成战死沙场。

二、李渊其实也害怕太子拥兵自重

在李渊的心里,是打算将兵权和朝政大全放在不同人的手上,于是才有了李建成在朝中处理朝政,李世民在外征战打江山。虽然李世民手握重兵,但是李渊认为,朝廷的政治和财政大权才是最重要的,武将最终还是在为朝廷卖命,而不是为了李世民。

李渊想法没有错,因为后来玄武门事变,李世民也是打的一个时间差,而不是说率领全部将士一起谋反。

李渊已经将监国的权利交给李建成了,他害怕李建成如果手中再有兵权,万一有一天李建成皇太子当腻了,想篡位,那手中政权、兵权在握的李建成将无人能挡。所以他才允许李世民手握重兵。

那为什么不让李元吉去打仗呢?因为李世民更有领兵才能吗,况且李渊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儿子会杀兄篡位啊。

三、制度影响

这也是唐高祖时期用的制度模式了,太子李建成主政,秦王李世民主军。这个制度模式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东吴领导者孙权最先试用的制度,而后由晋武帝司马炎完善正式使用。

当时司马炎所用的完整版本的制度模式是:太子、一个亲王、两个外戚。四种不同的政治势力四维一体,共同拱卫中央朝堂的稳定。外圈辅以强大,甚至庞大的宗室诸王捍卫边境。这样一来,权利不会集中,任何人想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之前,都需要考虑其他手握大权的人,相互牵制。

这套布局的核心部分就是,太子和亲王互相牵制,俗称太子主政、次子主军,或者太子次子并重。李世民能招揽谋臣武将,得益于这个制度。试想,但凡有本事试图从军封侯拜相的将帅之才,必然要进入李世民的队伍行列里来。

加入到李建成的队伍有什么用呢,还不是会分到李世民手下,于是李世民手下将领越来越多,再加上李世民常年在外打仗,不可能把军权交到李建成手里,如果军权由李建成负责的话,什么事情都需要请示,再等批复,那这么一来什么战机都延误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