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郑和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郑和”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郑和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下西洋”是我们从小就念叨着的故事。然而这些都太片面了,真正的郑和有太多不为世人知道的事情,不妨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 郑大人是个太监
郑和,洪武四年出生,原名马三宝,云南人士。洪武十四年,付友德、蓝玉奉朱元璋之命,平定云南。战后,很多儿童成了战俘,要说做个苦力也就算了,但是当时对儿童战俘有一个极为残忍的惯例——阉割。很不幸,我们年仅11岁的郑大人也在其中。
只有弱者才会怨天忧人,强者只会利用环境不断往上爬。郑和刚好就是这样的强者。那时的郑大人,还叫马三保。颠沛流离五年后,被燕王朱棣,也就是未来的皇帝选中为贴身侍卫,自此跟随朱棣出生入死。永乐元年,朱棣登基后,封马三保为内官监太监,第二年,赐姓“郑”,后改名郑和。
第二, 虔诚的伊斯兰教徒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伟大的航海家......这些都没错。那么问题来了,航海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向来不是一个热门学科,一个宫廷内监为何如此热衷航海呢?答案就是,郑和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不仅他是,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在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朝圣麦加。
郑和的家境还是不错的,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去过麦加。所以小时候的郑和并没有一心读圣贤书,而是锻炼身体,学习航海知识,听父辈们讲述朝圣途中的惊险经历和异国风情。如果没有那次云南战争,想必郑和会像父辈们一样,做一个平凡的伊斯兰教徒,在成年后的某一天,出海航行,完成朝圣麦加的夙愿,然后平凡地度过一生。然而,世上没有如果。
后来的后来,直到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才真正实现了到麦加朝圣的愿望。而那一次,郑和永远地留在了海上。
第三,下西洋的目的竟是这个!
如果上文提到的,是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客观原因,那么此处要讲的就是郑和下西洋的直接导火索。我们曾在各种书本上看到,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扬我天朝国威。这确实是一个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历史从来不似这般冠冕堂皇,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一个人,一个让朱棣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的人,这个人就是建文帝。
当年,朱棣围困皇城,给他的侄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自绝或让位的时间,但天不遂人愿,朱允炆烧掉宫殿逃走了,自此,建文帝的下落成了朱棣心中的一根刺,悬在头上的一把剑。是死是活,一定要找到他!于是,他派出了两路人,一个是胡濙,另一个就是郑和。当时一个叫李挺的官员奉命追寻建文帝,得到“建文乘船漂洋出海”的消息,于是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第三, 郑和下西洋的蝴蝶效应
郑和七下西洋,虽然没能完成最初寻找建文帝的目的,但是却给大明天朝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永乐年间,大明帝国扶摇直上,威名远播,许多小国都前来朝贡,这一现象在郑和下西洋之后达到了顶峰。
粗略统计,在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文莱、满刺加、苏禄等国家每次来华都是国王带队。几百个使团成员往往呆上一两个月,像观光旅游一般,吃好玩好才会走。
更有三位国王在来华访问期间病逝,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都明确表示,非常钦慕中国,希望死后葬于中华大地。而明朝政府也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礼仪予以厚葬。
一个人,一支船队,一片大海。这是郑和,这也不是郑和。历史从来不是片面的,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有趣有料的事儿。郑和如此,其他亦然。
郑和是太监。
郑和,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也是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郑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1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