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车悬阵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阵法是指中国古代作战时的一种作战队形,在两军交战时,通过合理的排兵布阵,就能充分发挥一支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在历史上,通过阵法以寡胜众的战例多的已经数不胜数,如果不懂阵之法,即使武林至尊、绝世战神冲入阵中,他也就是来送死的。
阵法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的阶段性产物,它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热兵器时代。
在古代的氏族社会,人类的战争表现为部落冲突,当时还没有正规的军队,也没有什么各级指挥,所谓的战斗大多也是一拥而上的互砍,如同群殴,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阵法了。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奴隶主为了巩固和统治和掠取奴隶(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于是开始编制有组织的军队,并且在交战时采用了一定的队形,这就是"阵法"的雏形。
据说中国最早的阵法,是始于黄帝,相传黄帝为了战胜蚩尤,便从九天玄女那里学到了“天一遁甲”的阵法。
中国古代的阵法盛行于西周和春秋的时代,当时交战双方最常见的作战方式为:两军事先都挑对方一通不是,如果有一方不服软,于是便约好在某时、某地用刀子说话,然后双方列阵整齐的开始互砍,类似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约架。中国最早关于阵法的记载是出于《孙膑兵法》中的《六韬》,以及相传为姜子牙所著的《太公兵法》,在1972年出土了《孙膑兵法》中,里面就讲述了十种阵形及其使用的方法。
中国古代关于阵法最详细的记载,是在汉代的楚汉争雄时期。
众所周知,当初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刘邦是每战必败,直到韩信出现之后,汉军才凭借其出色的用兵、有效的阵法击败了项羽。单以井陉之战为例,韩信以一万老弱汉军就击败了二十万赵军,他们背水一战是不假,但是如果没有一座完美的阵法,这一万老弱汉军能扛住二十万赵军的群殴吗?能撑到汉军骑兵的偷袭成功吗?最后在垓下的决战中,如果没有“十面埋伏阵”,汉军又怎能击败绝世战神项羽?
在世人的心目中,最厉害的阵法还是诸葛亮的“武侯八卦阵”、唐代的军神李靖的“六花阵”、南宋岳飞的“岳家军大阵”和明代戚继光的“鸳鸯阵”。
诸葛丞相凭借他的“武侯八卦阵”,在能人辈出的三国时代屡试不爽。大唐军神李靖则依靠一座“六花阵”,成就了他大唐军神的威名。而民族英雄岳飞,用“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岳家军和“岳家军大阵”,抵挡住了金国横行天下的铁浮图、拐子马。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更是用他独创的“鸳鸯阵”,令那些倭寇有来无回,由此可见阵法在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性了。
其实阵法不光是在中国。即使是在世界历史上,阵法也一直在左右着战争的进程。
公元前216年8月,被后人誉为“欧洲战略之父”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仅凭五万兵力却大胜罗马执政官鲍路斯的八万五千名罗马大军。双方在决战时,汉尼拔将迦太基军队排成“半月阵”,该阵开始为"n"字形,但在交战中又慢慢的变成了"u"字形,这就等于是罗马军队进入了迦太基军队的怀抱,兵力占绝对优势的罗马军队,却被迦太基军队的被半月阵反裹其中,最终导致罗马大军全军覆没。
马其顿方阵,一种希腊步兵方阵改良后的方阵,他令马其顿所有的敌人,只要一提起马其顿方阵就会感到颤栗,亚历山大大帝也因为马其顿方阵而成为了传奇。
在荷马时代以前,欧洲的军队打起仗来也像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因此,具有严格阵法的马其顿方阵,每次都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这同中国古代的阵法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马其顿方阵自从成型之后,先后于公元前333年的伊萨斯之战,和公元前332年的高伽米拉会战大胜了波斯军队,随后马其顿方阵的威名传遍了古代地中海区域。
中国古代的阵法博大精深,绝不是仅仅限于步兵之中,其中还包括骑兵阵法,而将骑兵阵法推向巅峰的,就是“冠军侯”霍去病。
自汉帝国建立之后,面对匈奴铁骑的屡屡入侵,汉军步兵陷入了战不能胜、胜不能追、败不能逃的被动境地,于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便组建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现在骑兵是有了,但骑兵不可能像步兵一样进退有序的列阵,将骑兵的威力发挥到极致,而且那时骑兵的战术基本就是正面突击、长途奔袭、战略合围、断敌后路等等,即使是骑兵战术的祖师爷匈奴人也就只会这些。
此时“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冠军侯”霍去病,却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天才,他创造出来一种威力极强的骑兵阵法“车悬阵”。
霍去病凭借他独创的“车悬阵”,在他有限的征战沙场中,面对匈奴铁骑时六战六捷,打的匈奴人是闻“霍”丧胆,不幸的是霍去病却英年早逝,而他的“车悬阵”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人们只能通过只言片语的记载,来领略“冠军侯”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了。
除了上位所提及的古代行军阵法之外,您还知道哪些阵法呢?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科普给大家,如果您的评论点赞量最高(超过10个赞),刀叔将为您准备一份神秘小礼物。
PS:什么天罡北斗阵、真武七截阵就不要再说了......
1.鱼鳞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已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2.锋矢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也是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锋矢阵的防御性较鱼鳞阵为好,前锋张开的“箭头”可以抵御来自敌军两翼的压力,但进攻性稍差,阵形的弱点仍在尾侧。
3.鹤翼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以重兵围护,左右张开如鹤的双翅,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形。战术思想:左右包抄。鹤翼阵要求大将应有较高的战术指挥能力,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大将本阵防卫应严,防止被敌突破;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猛烈,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
4.偃月阵: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大将本阵应有较强的战力,兵强将勇者适用,也适用于某些不对称的地形。
方圆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战术思想:密集防御。方圆阵的队形密集,防御力强,因队形密集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亦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
5.雁行阵: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冷兵器时代以白刃战为主,雁行阵较为少用,但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个人认为,“骑铁”很适合使用。
6.长蛇阵:用于行军或追击的一路纵队,机动力强,战斗力弱。
7.衡轭阵:与长蛇相似,采用多路纵队并排的形式,战斗力较长蛇阵强。
8.车悬阵:车悬阵为日本战国名将上杉谦信所创。车悬阵的与方圆阵相似,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设,不同之处在于,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其意义在于: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不容质疑,这种战术是很优秀的。车悬阵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战力持久却不利速决。
此外还有虎韬、卧龙、轮违、大妄、虎乱、乱剑、云龙、飞鸟、松皮、流行、井雁行直、将棋头、别手直等阵形。 1鹤翼阵是古代战争常用阵形.,这是人类发展出来的一种阵形。是专供包围用的阵形,此种阵形,主将位于中央(多半是弓步兵),两侧是副将,两侧使用比较强的部队(多为骑兵)。当敌人后方有我方部队出现时,两翼立刻可以拉长,跟我方部队会合,立刻形成包围。三国志五代中曾说到过,是唯一可以积极攻击的阵形,其实严格说来,就是要形成包围圈,这种阵形的弓箭攻击力较不集中,不强。
2鱼鳞阵是把兵团分成五到六段,一 层压一层的阵形,主将的位置是位于中后方。鱼鳞跟锥形的不同点,就在于三角形的宽度,鱼鳞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的是一样是很密集的,这样的排列造成跟锥形不一样的结果;由于锥形的部队比较散,所以互相推挤效果小,移动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鱼鳞形却可以突击(因为最前方的部队很密集,全军才不会被冲散,锥形却会)。鳞形与鹤翼形都是“文官阵形”,也就是主将不用在前面亲自带头攻击,而是躲在后面(例如武田信玄,诸葛亮)指挥。鳞形防守力很弱,被人背后一冲,立刻全军溃散,因为背后露出太多。
3.锋矢阵就是在全军形成箭状的样子,主将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适合战斗力高的勇将。由于最前面的部队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击阵形。所谓的突击阵形,并不是只有这种阵形可以突击,事实上所有阵形都可以下突击令,但突击效果(全军穿入敌阵不会被冲散)会不同。也就是说,三国志五代里面说的可以突击,是说真正战场上有突击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队可以下突击令。此种阵形的后方是一平行队形,所以在山地的移动效果相当好,但此阵防守也是很弱的(背后露出太多)。
4.冲轭阵是车前方的横木,也就是英文字母X形阵.把队形排成X形有什么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就是从前,左,右三方来的敌人,都如同前方一样(请注意两排的部队前方朝东北跟西北方)是个相当好的山地防守阵形(因为也是线形,所以山地移 舆够快)。
5.长蛇阵是人们在战争中自然发展出来的阵形。这种队形专为山地移动用。事实上这种队形攻击和防守均不利。不过历史上描述这种队形常常会有,例如陈寿三国志:“孔明观姜维阵形,势如长蛇”指的就是这种。
6.车悬阵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车悬不是指形态,指的是涵义。车悬是一种骑兵阵。军队排成不互相推挤的多列,也就是说,这种是一车轮战法。谦信用此阵,说穿了就是要冲散信玄队形,取信玄的性命。
7.雁形阵是英文字母V字型阵,两翼相当近,弓箭攻击效果奇佳,但是由于包角太小,所以无法包住敌人只能做射击。跟鹤翼相同,因为是线形构造,所以平地移动也不快。
8.勾形阵看起来像是晒衣服的挂勾。由于雁形在山地移动很慢(型态如同缺一小口的倒三角),所以发展出此种山地里的射击阵形,山地里的情况特殊,这种阵形其实看起来像是长蛇,所以移动速度仅次锋矢阵。因为成为类似倒V的锐角,所以射击还是很集中,可以当作射击阵形(雁形跟勾形其实是V跟倒V,但是雁形队伍排列厚实,勾形则类似两条长蛇会合而成)。
9.箕形阵其实就是W形阵。里面多了倒V。巧妙就在这里.里面的倒V多半是弓箭兵,长枪兵之类的远距离攻击兵种,所以可以在进攻提供掩护,但是因为排法巧妙,所以不会在正面不打到自己人。因为中间有个倒V所以无法做包围,不能一齐攻击.所以是一种雁形发展出来的伤亡率小的平地阵形。
10.锥形阵是正三角形阵。这种阵形主将位置在前方,也是勇将阵形。在平地速度极快,但防御力攻击力(不能有最大队友支持,攻击面小)都很差。这是骑兵在以最快速移动时,若不刻意排列,自然会产生的队形。
11.偃月阵在古代赫赫有名,在唐代被当作宿营阵形.可能是韩信使用的背水阵。由于全阵成为一种奇特的新月状构造,其实在士兵被敌人追到河边,然后倒转回来想攻击敌军时,这种新月状构造就会出现。使用这种背水阵法,必须是富有战争经验的将领 (也就是三国志五中说的 勇名要够高),要不然会控制不住士兵。唐代把偃月阵当作宿营阵形是有道理的。依山傍水之处(有水,才可煮饭;有山才可砍柴)也就是险地,特别适合这种阵形。
12.方圆阵是人类自然发展出来的阵形。在印地安战争片中,白人常常把车子推翻然后排成圆状,全军枪口朝外,这就是圆阵,不用这种阵形机动力极差,因为可能有士兵要倒退走,不过防守力最高,因为根本没有背后。
另外还有:水阵 ,八阵图阵,乌云之阵。西方拿破仑时代的战争阵形有:横队 ,纵队 ,散队,混合队形。
在没有马镫之前,骑兵一直难登大雅之堂,主要起到的是斥候的作用;而自有马镫之后,骑兵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取胜?奇兵?,将领经常利用骑兵来攻其不意,一招致胜。我们都知道,冷兵器战场中,骑兵起到的作用,可以说就好比古代的?重型坦克?,善用骑兵的将领,想来都是无往不利,无坚不摧。骑兵既然这样强大,在古代,应用骑兵作战的战术又有哪些呢?
在没有马镫之前,骑兵其实一直难登大雅之堂。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会知道,对骑兵这个兵种而言,最大的一次转折点,可谓说就是?马镫?的出现,之所以骑兵在后来成了人们心中?古代坦克?一样的存在,可以说都是马镫的功劳。没有马镫的骑兵在马背上,需要时刻用双腿夹紧马肚子,防止自己被摔下来,所以很难发力。马镫出现之前,骑兵发挥的作用主要就是?侦查?和?传信?。亚历山大大帝可以说是前马镫时代最优秀的一位骑兵将领,但是他的?伙伴骑兵?仍然是在靠近敌军背部的时候下马手持短兵器进行作战。可见,当时的骑兵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马镫出现之后,骑兵将领经常使用骑兵一锤定音,袭击敌军的两翼部分和背部,从而克敌制胜。有了马镫之后的骑兵,才堪称名副其实的?重型坦克?。这个时候大规模应有骑兵的国家和将领,通常都为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装备?马铠?,打造?全具装骑兵?,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铁罐头。这种骑兵在面对轻步兵的时候,采用的战术通常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正面冲锋,就能摧毁他们的防线;在面对重步兵的时候,将领采取的战术通常是派遣步兵与之缠斗,再命令骑兵从两翼或者背部包围,一锤定音。
综上所述,古代在没有马镫的时期,骑兵的作用主要用来侦查;在有了马镫之后,骑兵的战术就以?一招致胜?为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1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