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内阁首辅沈一贯上书请问皇后的近况,皇帝大怒将其投入诏狱

众妙之门 2023-07-02 15:14:06

内阁首辅沈一贯上书请问皇后的近况,皇帝大怒将其投入诏狱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XXX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在现在的后宫剧中,绝大部分的皇后都是反面人物,要么心怀鬼胎,要么懦弱无能,要么嫉妒成性,要么凶狠残暴。总之,在小说家的笔下,皇后都是宫廷剧中最后的怪兽,是通关必须要打倒的。其实,在小珏看来,历史上的皇后总体素质要比一般妃子高得多,虽然因为她们所处的地位会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情,但总的来说大多都是不错的。

究其原因,还是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造成的。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在民间都有“娶妻娶贤,娶妾取色”的说法,就更不用说庄严的皇家了。除了开国皇帝的皇后外,大多数皇后都是经过很多人观察、推荐,精挑细选的,而开国皇后能辅佐丈夫成就一番伟业,自然也不会差。

比如说明朝万历时的王皇后,虽然无子无宠,还遇到了历史上都数得着的宠妃郑贵妃作为对手,但凭借着人品,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一生,并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

王皇后叫做王喜姐,出身普通,十三岁就被选为万历的皇后。本来应该是极为幸运的事情,却因为王皇后没有生下儿子,再加上郑贵妃入宫后得宠,而变得惊险万分。

郑贵妃必然是一个姿色过人的女子,但绝对也是一个心思细密,善于俘获人心的女子,否则不可能在长达几十年时间,始终将万历牢牢抓在手中。相传,万历曾在神明之前对她发誓,一定要让她当上皇后,并且让她的儿子朱常洵当上太子。

然而,这两件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都难于登天。朱常洵不是长子,前面有朱常洛,按照嫡长制原则,怎么也轮不到他。王皇后是原配妻子,也是堂堂大明的皇后,郑贵妃要想取而代之,也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是遇到性格强硬的皇帝,也许能够随心所欲。偏偏万历却不是,他从小在母亲李太后的严厉教导下长大,在张居正的正统思想熏陶下成长,并不像朱元璋、朱棣甚至嘉靖帝那样无法无天,一切由自己做主。因此,为了太子一事,万历只能和群臣磨了十五年,最终还是让步,让长子朱常洛当了储君,而让郑贵妃的儿子当了福王。

如果儿子当上太子,那么郑贵妃当皇后还有那么一丝可能性。朱常洛只是普通王爷,即便王皇后没有儿子,皇后也轮不到她来当。但是,当时京城却出现了一则可怕的流言,让朝中大臣也忧心忡忡。

当时,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突然向万历上书,询问皇后的近况。王德完颇有明朝士大夫的勇气,他直接指责万历苛待王皇后,只让几位宫女伺候皇后,据说皇后已经身染重病,奄奄一息。万历听完后大怒,没有做出辩解,就将王德完投入诏狱。

眼见王德完真的要完,首辅沈一贯站出来向万历上书,表示这只是一个月以来京城的流言,王德完关心皇室,仗义执言罢了。面对首辅的上书,万历不能再回避,他下了一份言辞激烈的诏书:

朕览文书,见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不谙规矩,妄言宫禁是非。且中宫乃圣母选择,朕之元配,见今侍朕,同居一宫,就少有过失。岂不体悉优容? 前准后弟王栋之袭伯爵,寔朕厚礼之意。迩年以来,稍稍悍戾不慈,朕每随事教训,务全妇道。中宫亦知改悟,何尝有疾? 这畜物狂肆妄言,惑乱观听。卿等为朕辅弼股肱,有君臣一体大义。特谕知之。

万历在诏书中,为自己辩解,而且澄清了皇后染病的谣言,还怒气冲冲地骂王德完是“畜物”,就相当于今天骂畜生一样不堪。可首辅沈一贯仍然不依不饶,说这种传言十年前就有,怀疑皇帝将对皇后不利,就是为了给郑贵妃腾出位置。

明神宗无奈,只好将王德完减轻处分,罢官了事。这事情摆在台面之后,反而给王皇后穿上了防弹衣,避免了种种祸事。最后,王皇后在万历驾崩前三个月去世,享年五十七岁,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

文言文阅读王家屏传

1. 文言文 王家屏传 急需翻译 王家屏(公元1535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山阴县河阳堡人,曾以吏部左侍郎兼东图大学士入予机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民间以“王阁老”相称。经常来往于九龙湾通往代州的西寺峪口.

万历帝王师王家屏

王家屏,字忠伯,山阴县人,明代万历皇帝帝王师(今大同人称王阁爷)。隆庆三年进士,任庶吉士授编修,后升侍讲学士,累任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万历初年,充任日讲官,给皇帝讲学,讲的道理详尽恳切,上疏也都合情入理,使皇帝听得非常入神,敛容受学,称他为"端士"。万历十二年,王家屏任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为吏部右侍郎,当月之内升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朝辅政。万历十七年间,"士风渐靡,吏治转污",神宗皇帝经年逾月不理朝政,郊庙不享,朝讲不临,典礼不做,章奏不批,朝事皆废。同年七月间,王家屏上了"请御朝讲发章疏",语言相当激烈,又在"争国本"的重大事件中惹得神宗皇帝大怒,说他:"驳圣御批,故激联怒,甚失礼体。"王家屏回答说:"事系储闱不宜有怒,以损天亲之爱。言出,台省不宜峻斥,以塞忠谏之。""言涉至亲不宜有怒,有关典礼不宜有怒,臣与诸臣但知为宗社大计虑,以尽言为效忠而已。"恰在此时,大理寺评事雒于仁也向神宗皇帝上"四箴疏",说皇帝近年来得了一种嗜酒、恋色、贪财、尚气的综合病,规劝神宗"浓醑勿崇,内壁勿厚,货贿勿侵,旧怨勿藏",神宗见疏,震怒不已,定要治雒于仁重罪,王家屏此时挺身而出,恳求万历由他来伏罪,终于使雒于仁免遭重刑。

王家屏在朝辅政期间,每次议事,都秉公执法,不亢不卑。为了匡时弊、兴曲礼、整纲纪,每每忠言逆耳,意在尽节,报效国家。史称"发之以正直,本之以忠厚。"由于直言尽节,不畏权贵,惹恼了神宗皇帝。后来,只好于万历二十年三月,王家屏假托有病上疏辞官,朝中大臣和百姓深为可惜。正如《明史·王家屏传》所载:"性忠谠,好直谏""以憨直去国,朝野惜焉。"万历三十年,王家屏病卒,享年六十八岁,赠少保,谥文端。熹宗继位后,再赠太保,荫其子尚宝袭父勋。

2. 求于慎行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谢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今山东平阴县)人。17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加冠礼(即成人之礼),他以未奉父命而婉言谢绝。隆庆二年成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万历初年,《穆宗实录》编成,他被推荐为修撰,担任日讲官。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于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以史官得到这一职位,有不同一般的命数啊。曾经讲课完毕,皇帝拿出御府的图画,叫讲官分别赋诗题字。慎行不擅长写字,自己写成诗后,委托人写在上面,把实际情况全部告知皇上。皇上很高兴,曾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朋友都躲避他,只有于慎行去探视他。等到张居正授意门生“夺情”,于慎行与同僚上书劝谏,吕调阳阻止,没能上书。张居正听了之后很生气,有一天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学生,也做这样的事吗?”于慎行从容地回答说:“正是因为你厚爱我的缘故啊!”张居正听了很不高兴。不久,于慎行因为疾病归乡。张居正死了之后,于慎行被重新起用,官复原职。当时张居正家道已经败落,侍郎丘橓前往登记家产、抄没全家。于慎行写信给丘橓,说张居正的母亲年事已高,孩子们再没有家,困苦潦倒,令人悲伤,应该推行贤明的君主不轻易离弃的恩德,顾全大臣的旧日情分。言词非常诚恳,当时人们评论他,认为他做得对。

于慎行清楚熟悉典章制度,大的礼制多由他来裁定。在此之前,嘉靖年间孝烈后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迁庙于仁宗,穆宗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又迁庙于宣宗。于慎行认为不合礼制。写《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的旧例作为依据,他的语言明晰而实在。事情虽然没有被实行,但是有见识的人都佩服他懂礼制。他又说:“南昌、寿春等十六位王,世次已经很远,应该另外在陵园祭祀,不应该享受在太庙祭祀。”也废止而没有实行。

万历十八年正月,上书请求早立太子,接受教育。到了冬天,又上书请求。皇帝很生气,两次降旨严厉指责。于慎行不为所震慑,第二天又上书说:“册立太子是我部掌管,我们不说,过失应归到我们身上。希望皇上赶快定下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把礼部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山东进行乡试,预先传出了主持考试者的名字,不久果然如此。进言者于是就弹劾礼部,官员都停了俸禄。于慎行决定引咎辞职。奏章多次呈上,皇帝才准许了他的请求。在家呆了十多年,里外之人多次举荐,(他)都回绝了。万历三十三年,开始被起用主管詹事府。上奏章辞职,皇上再次挽留不下。过了两年,朝廷推举内阁大臣七人。于慎行名列七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参加机密要务。于慎行再三推辞不被批准,只好离家上路。当时于慎行已经得了疾病,等到在朝廷上谢恩时,不能按照礼仪拜起,遂上奏章请罪。归家后卧病不起,于是起草遗疏,请皇上亲善大臣,录用前朝官员,补充谏官。几天后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

3. 王锡爵传.文言文答案 题目没有哪来的答案 原文翻译如下,不满意请追问:王锡爵,字元驭,太仓人。

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京师会试中获第一名,廷试又得第二名,授职为编修。逐渐官至国子监祭酒。

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身份负责翰林院。张居正服丧期限未满,即出仕为官,准备对吴中行、赵用贤等人施以廷杖。

王锡爵邀集同馆的十多人到张居正处请求宽免,张居正径直入内而不理他。吴中行等人既已受到杖罚,王锡爵扶着他们大哭。

第二年他晋升礼部右侍郎。张居正才回乡处理丧葬,九卿急忙请求召他回京,唯独王锡爵不签名。

不久,他请求探亲而离职。张居正因为王锡爵揭露自己的短处,更加怀恨他,王锡爵因此不出任官职。

万历二十年(1584)冬季,在家中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返回朝廷,他奏请禁止谄谀、抑制钻营角逐、戒除虚浮、节制侈靡、鼓励议政风气、精简工作。

皇帝都加以褒扬、接纳。 起初,李植、江东之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等人产生矛盾,因为王锡爵负有重望,并且与张居正不和,就极力推举他。

等到王锡爵入朝,与申时行结合,他们反而上奏极力排斥李植等人,于是李植等人全部离去。当时申时行任首辅、许国任次辅,三个人都是南畿人,而王锡爵与申时行同时在会试中举,并且在同一郡,在内阁中相处很好。

因为申时行性格柔和,而王锡爵性格刚直气盛。万历十六年(1588),他的儿子王衡考取顺天试的第一名,郎官高桂、饶伸议论此事。

王锡爵接连上奏辩驳,话语过于愤恨,饶伸被投入诏狱并从官籍除名,高桂被贬责到边疆。御史乔璧星奏请皇帝告诫王锡爵,务必扩展他的气量,成为美善有涵养的大臣,王锡爵上奏辩解。

因此逐渐与朝廷议论抵触。 当时群臣奏请建立皇储的人很多,皇帝都不听。

万历十八年(1590),王锡爵奏请预先教导太子,录用言官姜应麟等人,并请求宽恕以前的巡抚李材,没有答复。曾经因为旱灾,自己陈奏请求罢免官职。

皇帝下诏好言挽留。火落赤、真相侵犯西部边疆,议论的人争相请求出动军队,王锡爵主张和平解决,与申时行的意见相合。

不久,他与同列争请册立皇储也不成,他关门闭户请求回乡。不久因为母亲年迈,接连奏请回乡探亲。

于是皇帝赐给他路费,派遣官员护送。回乡两年,申时行、许国和王家屏相继离开职位,有诏书催促、召见王锡爵。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他返回朝廷,是成为首辅。 在此之前有圣旨,这年春季举行册立皇储的大典,告诫朝廷大臣不要轻慢地陈请。

朝廷大臣鉴于张有德事件,都表现出沉默。等到此,王锡爵秘密奏请皇帝决定大计。

皇帝派遣内侍将亲手写的诏书向王锡爵出示,想等待嫡系的儿子,命令将长子和两个次子暂且一起分封为王。王锡爵惧怕有失皇上的旨意,立即奉诏草拟谕旨。

但是他对外又顾虑公众的舆论,于是劝谏:“汉明帝的马后、唐明皇的王后、宋真宗的刘后都抚养诸位妃子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请皇帝指令皇后抚育长子,则长子就是嫡系儿子,而且生母不必尊崇位号以致压制了皇贵妃。”也拟谕旨呈送宫中。

同列赵志皋、张位都没预先听说。皇帝竟然将前面的谕告下达给了礼官,下令马上准备礼仪。

因此整个朝廷哗然。给事中史孟麟,礼部尚书罗万化等人,集体到王锡爵的府第力争。

朝廷大臣和劝谏的人,奏章每天几次呈上。王锡爵与赵志皋、张位一起极力奏请皇帝追回先前的诏书,皇帝不依从。

不久,劝谏的人更多,而且岳元声、顾允成、钟纳陛、陈泰来、于孔兼、李启美、曾凤仪、钟化民、项德祯等人将王锡爵拦在朝房里,当面与他争辩此事。李腾芳也上书王锡爵。

王锡爵奏请在朝廷商议,皇帝不同意。他奏请当面陈述,没有答复。

于是他自己弹劾自己的多项失误,请求接受罢免官职的责罚。皇帝迫于公众的舆论,追回并搁置了先前的命令,下令稍候二、三年再商议施行册立的事。

王锡爵立即奏请皇帝迅速决定,并说“:过去嫡长子刚出生,已经颁布诏书大赦,诏书称‘祗承宗社’,明显地是像皇太子般待他。现在又疑惑什么而不决定呢?”没有答复。

七月,彗星出现了,有诏令修行、反省。王锡爵便奏请皇帝召见大臣。

又劝谏说“:彗星渐渐接近紫微星座,皇帝应慎重起居的时节,对左右放宽刑罚,不要嗜欲以防疾病,散发钱粮以广布皇恩。”过了一个月,他又劝谏说:“彗星已进入紫微星座,不是仅仅靠用人行政能够消弭的,只有建立皇储这一件事可以消除灾祸。

天王的星象称帝星,太子的星象称前星。现在前星已经闪耀而皇帝不早做决定,所以招致此灾祸。

如果迅速册立皇太子,天象之变就自然消弭。”皇帝都答复知道了,仍坚持等待春季之期的观点。

王锡爵的复奏又极力劝谏,并接连上奏恳请。 十一月,皇太后的生辰,皇帝驾御宫门接受朝贺完毕,单独召王锡爵到暖阁,慰劳他说:“卿扶持母亲来京都,的确是忠孝两全。”

王锡爵叩头答谢,趁此极力奏请皇帝早日确定国家的根本。皇帝问:“皇后有了儿子,怎么办?”他答复:“这种说法在十年前尚可以,现在嫡长子已经十三岁,尚等待什么?况且从古至今,难道有子弟十三岁了还不读书的事?”皇帝颇为感动。

王锡爵于是奏请皇帝多召见大臣面叙。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C 省记:记得.译文为:陛下难道不记得了吗?(2)B “亡何”表示时间不久,后面应断开;“削籍”的主语是“赵南星”,而“考功郎中”是“赵南星”的职务,故“考功…削籍”为一句;“疏救”的主语是“孔兼泰来”;“帝积前恨”为一句;“谪”下涉两人,其后不可断开.故选:B.译文为:没有多久,考功郎中赵南星因在京官考核中获罪而被削除官籍.于孔兼、陈泰来各自上奏疏解救.皇上累积先前的怨恨,将于孔兼降职为安吉判官,陈泰来降职为饶平典史.于孔兼交上辞职文书而回乡.(3)B “正是由于他的坚决反对,封王的事最终作罢”错,文中说的是“会廷臣多谏者,其事竟寝”.(4)①“遥制”,遥控;“毋乃”,恐怕;“图”,图谋.译文为:辅佐大臣身在数千里之外,而能这样遥控朝廷大权,恐怕是陛下以此来表示恩惠,想要辅佐大臣重新主政共同成全其他的图谋吧!②“待”,等待;“谤讪”,诽谤讥讽;“坐”,判定.译文为:陛下坚持等待嫡子而再立 太子的说法,既怀疑众位臣子进行诽谤讥讽,又认为朝廷的法度颠倒,于是想要对进谏者判定对待君主无礼的罪名.答案:(1)C(2)B(3)B(4)①辅佐大臣身在数千里之外,而能这样遥控朝廷大权,恐怕是陛下以此来表示恩惠,想要辅佐大臣重新主政共同成全其 他的图谋吧!②陛下坚持等待嫡子而再立 太子的说法,既怀疑众位臣子进行诽谤讥讽,又认为朝廷的法度颠倒,于是想要对进谏者判定对待君主无礼的罪名.参考译文:于孔兼,字元时,金坛人.万历八年考中进士.授官九江推官.调入朝廷担任礼部主事,又升为仪制郎中.上奏章提出都御史吴时来没有保持晚节,不应当给予谥号忠恪,顺势请求给予杨爵、陈瓒、孟秋谥号.于是削夺吴时来谥号,而给予杨爵谥号忠介.大学士王家屏因争议册立太子的事而请求辞职离去.于孔兼进言说:“陛下曲从所宠爱的人的私情,而动摇立太子的做法.不采纳辅佐大臣的意见,反而加重对谏议官的处罚.并且将怒气发泄到吏部,削除了三个人的官籍.而万国钦得罪的是申时行,饶伸得罪的是王锡爵,他们并没有得罪陛下.辅佐大臣身在数千里之外,而能这样遥控朝廷大权,恐怕是陛下以此来表示恩惠,想要辅佐大臣重新主政共同成全其他的图谋吧!自从陛下有近日来的行动,而好人感到寒心,邪恶的臣子拍手称快.以后迎合君主必定会虚浮不实,预备立教没有确定的日子,申生、杨广这样的人会在如今重现.这种对国家不利的情况,不是耿直的臣子等所能担心顾及的.”皇上接到奏章,非常恼火.随后,终于将奏章留在宫中.第二年正月,下诏令一同分封三个皇子的王爵.于孔兼与员外郎陈泰来联合上奏疏争议说:“立嫡子的法则,从古时候起就有,但依次查考先祖以来,没有空缺太子的位置用来等待嫡子的做法.以往陛下立为太子,年纪才六岁,仁圣皇太后正处在壮年,先皇帝没有做出稍许的等待,陛下难道不记得了吗?地位迫近那么仇怨就会产生,礼法有区别那么名分就能确定下来.希望收回刚下达的谕令,册立太子、分封王爵一同进行,这样国家就非常值得庆幸了.”皇上没有予以答复.于孔兼又说:“陛下坚持等待嫡子而再立太子的说法,既怀疑众位臣子进行诽谤讥讽,又认为朝廷的法度颠倒,于是想要对进谏者判定对待君主无礼的罪名.认为皇长子当立为太子不容拖延的人,是君子.这是对待君主有礼的做法,王如坚诸位人士就是这样的人.认为一同封王的做法可行而迎合君主的意图的人,是小人.这是对君主无礼的做法,许梦熊就是这样的人.如今想要将对待君主无礼的罪名,加到对待他们的君主有礼的人身上,这样拿什么来让人心信服,国法显明呢?臣又想到汉时因巫蛊引起的诽谤是从钩弋夫人生下儿子开始的,李承乾做了皇太子却被诛杀就是因为偏爱.自古以来作乱的臣子,没有一个不窥视君主的缝隙而进行迎合以成全他们邪恶的企图的.”适逢朝廷大臣多有进谏的人,封王这件事终于作罢.没有多久,考功郎中赵南星因在京官考核中获罪而被削除官籍.于孔兼、陈泰来各自上奏疏解救.皇上累积先前的怨恨,将于孔兼降职为安吉判官,陈泰来降职为饶平典史.于孔兼交上辞职文书而回乡.在家乡生活了二十年,闭门读书,规矩严肃,乡里人称赞他而没有不满的话.。

5. 《明史.章正宸传》文言文翻译 章正宸,字羽侯,会稽人。

从学习同里刘宗周,有学问品行。崇祯四年进士。

由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劝皇帝效法周公、孔子,除管仲、商鞅,崇尚仁义,贱富强。

礼部侍郎王应熊者,温体仁私人也,廷推阁臣,望轻不得与。体仁引为助,为营入阁。

正宸上言:“应熊强愎自张,何缘特简。事因多扰,变以刻成,综核伤察,宜存浑厚。

奈何使很傲之人,与赞平明之治哉?”帝大怒,下狱拷讯,竟削籍归。礼部侍郎王应熊的,温体仁私人的,朝廷推举阁臣,望轻不能与。

体仁率为帮助,为营造入阁。正宸上说:“应熊刚愎自张,为什么要特意选择。

事因多扰,改变以刻成,综合考察影响观察,应保存浑厚。如何使很傲慢的人,与赞黎明的治理呢?“帝勃然大怒,关进监狱拷打审问,结果削籍回家。

九年冬,召为户科给事中,迁吏科都给事中。周延儒再相,帝尊礼之特重。

正宸出其门,与搘拄。岁旦朝会,帝隆师傅礼,进延儒等而揖之曰:“朕以天下听先生。”

正宸曰:“陛下隆礼阁臣,愿阁臣积诚以格君心。毋缘中官,毋修恩怨,毋以宠利居成功,毋以爵禄私亲昵。”

语皆风刺延儒。延儒欲用宣府巡抚江禹绪为宣大总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

延儒欲起江陵知县史调元,正宸止之。延儒以罪辅冯铨力得再召,欲假守涿功复铨冠带,正宸争之,事遂寝。

其不肯阿徇如此。未几,会推阁臣,救李日宣,谪戍均州。

九年冬,召为户科给事中,迁任吏科都给事中。周延儒再次相,皇帝尊礼的特别重要。

正宸出入其门,与搘成长。每年元旦朝会,帝隆师傅礼,进请儒等地请他说:“我认为天下听先生。”

正宸说:“陛下隆礼阁臣,希望内阁大臣积是以格君心。不要因为宦官,不要修恩怨,不要因为受到利益在成功,不要用爵禄私自亲近。”

这句话都讽刺请儒。请儒要用宣府巡抚江禹绪为宣大总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请儒手指,使用的。

请儒要从江陵县知县史调元,正衰止的。请儒以罪辅冯锉力得以再次召,想借占据涿功恢复锉冠带,正宸争辩的,事情于是停止。

他不肯阿曲这样。不久,会推举阁臣,救李天宣,贬谪戍守均州。

福王立,召复正宸故官。正宸痛举朝无讨贼心,上疏曰:“比者河北、山左各结营寨,擒杀伪官,为朝廷效死力。

忠义所激,四方响应。宜亟檄江北四镇,分渡河、淮,联络诸路,一心齐力,互为声援。

两京血脉通,而后塞井陉,绝孟津,据武关以攻陇右。陛下缟素,亲率六师,驻跸淮上,声灵震动,人切同仇,勇气将自倍。

简车徒,选将帅,缮城堑,进寸则寸,进尺则尺,据险处要,以规中原。天下大矣,渠无人应运而出哉?”魏国公徐弘基荐逆案张捷,部议并起用邹之麟、张孙振、刘光斗,安远侯柳祚昌等荐起阮大铖,正宸并疏谏,不纳。

改大理丞,正宸请假归。鲁王监国,署旧官。

事败,弃家为僧。福王立,请再正宸所以官。

正哀痛举朝没有讨贼之心,上疏说:“近来河北、山左各结营寨,擒获斩杀伪官,为朝廷效力。忠义所激励,四方响应。

应立即通知江北四镇,分渡过黄河、淮河,联络各路,一个心齐力,互为声援。两京血脉通,然后堵塞井陉,绝孟津,据武关,以进攻陇右。

陛下白色,亲自率领六军,驻扎在淮水上,声灵震动,人一切仇敌,勇气将倍增。检阅战车和步兵,选将帅,修缮城池,进寸毛孔,进一尺,尺,据险要的地方要,以规划中原。

天下大了,他没有人应运而出呢?“魏国公徐弘基推荐逆案张捷,部议并起用邹的麒麟、张孙振、刘光斗,安远侯柳国运昌等人推荐起阮大铁,正宸都上疏劝谏,不接受。改任大理丞,正宸请假回家。

鲁监国,在旧官。事情失败,弃家为僧。

6. 《许国,字维桢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文言文阅读(19分)许国,字维桢,歙县人。

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神宗为太子出合,兼校书。

及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国与首辅申时行善。以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语侵吴中行、赵用贤,由是物议沸然。

已而御史陈性学复摭前事劾国,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

帝命鸿胪宣谕,始起视事。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复劾国,帝为谪可受官。

国复三疏乞体,语愤激,帝不允。性学旋出为广东佥事。

先是,帝考卜寿宫,加国太子太保,改文渊阁,以云南功进太子太傅。 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

帝不允,命其子代。御史马象乾以劾中官张鲸获罪,国恳救。

帝为霁威受之。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劾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疏论台规,辞皆侵国。

国愤,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伸方攻大学士王锡爵,公议益不直国。

国性木强,遇事辄发。数与言者为难,无大臣度,以故士论不附。

明年秋,火落赤犯临洮、巩昌,西陲震动,帝召对辅臣暖阁。时行言款贡足恃,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不可复羁縻。

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

国疏辨,帝夺让俸。国、时行初无嫌。

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让则时行门生也,故为其师报复云。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国因言:“今四裔交犯,而中外小臣争务攻击,致大臣纷纷求去,谁复为国家任事者?请申谕诸臣,各修职业,毋恣胸臆。”

帝遂下诏严禁。 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

廷臣争请册立,得旨二十年春举行。十九年秋,工部郎张有德以仪注请,帝怒夺俸。

时行适在告,国与王家屏虑事中变,欲因而就之,引前旨力请。帝果不悦,责大臣不当与小臣比。

国不自安,遂求去。疏五上,乃赐敕驰传归。

逾一日,时行亦罢,而册立竟停。人谓时行以论劾去,国以争执去,为二相优劣焉。

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卒,赠太保,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许国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与首辅申时行善 善:交好 B.辞皆侵国 侵:冒犯C.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 适:恰好 D.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 寇:敌寇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国“遇事辄发”“无大臣度”的一组是(3分)( )①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 ②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③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 ④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⑤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 ⑥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国曾考取乡试第一名,曾担任校书、右赞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广东佥事等职,颇受帝王宠幸。 B.许国个性倔犟,容易发脾气,喜欢与谏言者争执,所以人们称申时行因为上书劾论而离去,许国因为争执而离去,这是两位辅政者的区别所在。

C.奏请皇上重惩来犯之敌火落赤,在日本入侵时建议皇帝严加禁止臣下恣意行事,从这两件事中足见许国处理国事的智慧。 D.许国在申时行休假期间,引用先前的圣旨极力请求皇上举行册立典礼,此事让皇上不悦,许国自感不安,多次请求离去,最终皇帝准许他回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4.【D】 寇:动词,入侵。

5.【B】 ①说的是申时行的行为;③说的是许国向皇上请求回家安葬父母;⑤说的是许国奏请皇上重惩来犯之敌。6.【A】 “广东佥事”是陈性学担任的官职。

7.(1)皇帝心中赞许许国的意见,而申时行当政,他的意见不能改变。 [得分点:然、为政、夺,句意](2)许国在内阁任职九年,清廉谨慎.所以虽屡遭指责,也没有蒙受污秽的罪名。

[得分点:慎、累、被,句意]【参考译文】许国,字维桢,歙县人。考取乡试第一名,成为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

神宗做太子时出就封国,他兼任校书。等到神宗即位,他晋升为右赞善,担任日讲官。

万历十一年四月,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许国与首辅申时行交好。

因为丁此吕的事与谏言者互相指责,话语触犯了吴中行、赵用贤,因此众议鼎沸。不久,御史陈性学又重提以前的事情弹劾许国,申时行偏向许国,奏请皇帝轻轻责罚陈性学。

许国两次上书请求离去,极力指责谏言者。皇帝命令鸿胪寺宣读圣谕后,许国才着手处理事务。

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又弹劾许国,皇帝为此降了伍可受的官职。许国再三上书请求离去,语言很激愤,皇帝不同意。

陈性学不久出京担任了广东佥事。在此之前,皇帝为寿宫占卜,加封许国为太子太保,后改任文渊阁的职务,因为云南的功绩晋升为太子太傅。

许国因为父母没有安葬,请求回乡办成此事。皇帝不同意,命令他的儿子代理。

御史马象乾。

文言文赵志皋

1. 魏学曾,字惟贯文言文阅读答案 魏学曾,字惟贯,陕西泾阳人。

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升郎中。有宦官为商人请求支取上万两粮草银。

魏学曾坚持认为不可以,于是停止。不久,升为光禄少卿,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隆庆初年,当地少数民族大举进攻永平。魏学曾进驻山海关,下令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取得大胜。

魏学曾升为右副都御史。于是,他调换将吏,招纳降将,规范屯田二千多顷,数次击败敌人,被朝廷封赏。

后因病离任。又起用为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很快改在吏部任职,转为左侍郎。

穆宗皇帝去世,大学士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官弹劾他。魏学曾修书大学士张居正,说:“朝廷官吏都说您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您之手。

今天的事情是不应该庇护这个阉官。”张居正大怒。

等到高拱被赶出朝廷,满朝的文武都大惊失色。唯独魏学曾高声地说:“皇上登位伊始,就贬逐顾命大臣,诏书出自何人,不能不公开告诉百官。”

他要求各位大臣到张居正的府邸争论此事,各大臣大多数不肯去,张居正也以疾病推辞诸臣来访,从此更加与张居正相违悖。魏学曾贬为南京右都御史。

没有上任,给事中宗弘暹迎合张居正弹劾他。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

张居正死了一年多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征召为右都御史,督察仓场。

不久从南京户部尚书任上退休。 万历十八年(1590),顺义王扯力克西赴青海,火落赤、真相进犯洮河,副总兵李奎、李联芳先后被杀。

朝廷命尚书郑洛经营管理七镇并兼任总督,郑洛坚持推辞任总督之职。第二年春天,内阁大臣王锡爵推荐魏学曾。

于是,魏学曾起用为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当时郑洛一心一意主张议和。

魏学曾到来后,与他意见不合。陕西巡抚叶梦熊帮助魏学曾。

起初,顺义王受封时,叶梦熊因为直言劝谏阻止而获罪。魏学曾也向高拱说不便于这样做。

这时,扯力克帮助叛乱,魏学曾、叶梦熊想征讨他们,抨击郑洛不认真对待敌人。恰好扯力克东归,火落赤诸部也迁走,魏学曾上奏认为扯力克虽然归去,暗地里却留了两万精兵在嘉峪,想帮助火落赤、真相。

这个话本来是道听途说,朝廷官吏却争相附和。王锡爵心里后悔,上疏奏明,又送信责备叶梦熊。

兵部尚书石星以为顺义王既然东归,宣府大(同)事情就很紧急。将郑洛召回商议安抚事宜,不理魏学曾的奏疏。

没有多久,河套部落首领土昧明安完成互市交易,要求增加赏赐。魏学曾命令总兵杜桐、神木参将张刚、孤山游击李绍祖出其不意斩杀明安,俘杀四百八十余首级,夺马匹器械无数。

魏学曾因功加封为太子少保。而明安的儿子摆言太声明要复仇,号召各部落。

第二年,継拜反叛,于是煽动诸部落叛乱。継拜,西部人,嘉靖中得罪其部落首领,父亲兄弟都被杀死,継拜逃脱投降朝廷,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前任督抚王崇古、石茂华先后奏请加封他为副总兵,于是多收集一些亡命之徒。其子承恩,是継拜梦到妖物进入他的妻子施的肋骨后而出生的,身体像狼,啼哭像枭,性格凶狠、乖戾。

継拜老了,承恩承袭他的爵位。万历十九年(1591),洮河有警报,御史周弘礻仑推举承恩及指挥土文秀、継拜义子継云等。

巡抚党馨下令文秀西援,継拜谒见经略郑洛,表示愿意与儿子承恩一同出师。党馨讨厌他的自荐,故意压制他,継拜因此心生怨气。

到金城,看见各镇士兵都出于他的手下。等到击退叛贼,取道塞外回来,敌人骑兵遇到他都避开,于是有轻视中原内外之心。

党馨数次裁制継拜,并且按治承恩罪行鞭打了他二十下,継云、土文秀也因为其他原因怨恨党馨。恰好戍卒请求衣服、粮食,很久都没有得到。

継拜就唆使军队先锋刘东阳、许朝犯上作乱。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杀死党馨及副使石继芳,逼迫总兵官张维忠自杀。

継云、土文秀杀死游击梁琦,守备马承光、刘东..,自称总兵,推举継拜为主谋,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継云、土文秀为左、右参将。承恩于是攻陷玉泉营、中卫、广武,黄河以西地带望风而降。

只有土文秀进攻平虏,参将萧如党坚守不投降。叛贼已经夺取了黄河以西四十七座城堡,而且渡过了黄河,又诱使河套著力兔、宰僧进犯平虏、花马池,陕西全境震动。

魏学曾下令副总兵李日句率游击吴显赶赴灵州,另遣游击赵武赴鸣沙州,沿黄河一带阻止叛贼南渡,自己进驻花马池,正当叛贼的冲要。李煦等渡过黄河,叛将大多逃跑,四十七座城堡全都收复,只有宁夏镇城还被叛贼盘踞。

著力兔等部落与明兵叛军遥相呼应,継拜、土文秀进攻赵武于玉泉。継云引导著力兔攻平虏,如薰设下埋伏射死継云。

李日句回救赵武,围困才解除。四月,李日句领兵与前任总兵牛秉忠抵达宁夏镇城下。

皇上已提拔董一奎为总兵,李贲为副职。不久,又提拔如薰代替董一奎,以麻贵代替李贲。

他们还没有到,李日句等已经攻城。叛贼从东西二个门各出骁勇善战的骑兵三千迎战,步兵排列火车为阵营。

官军冲上来,夺得战车百辆乘胜追击,将叛军逼入湖内,叛军淹死的不可胜计。副总兵王通作战尤其卖力,他的家丁高益等乘胜进入北门,后因援兵没到而被杀死,王通也负了伤,。

2. 王锡爵传.文言文答案 题目没有哪来的答案 原文翻译如下,不满意请追问:王锡爵,字元驭,太仓人。

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京师会试中获第一名,廷试又得第二名,授职为编修。逐渐官至国子监祭酒。

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身份负责翰林院。张居正服丧期限未满,即出仕为官,准备对吴中行、赵用贤等人施以廷杖。

王锡爵邀集同馆的十多人到张居正处请求宽免,张居正径直入内而不理他。吴中行等人既已受到杖罚,王锡爵扶着他们大哭。

第二年他晋升礼部右侍郎。张居正才回乡处理丧葬,九卿急忙请求召他回京,唯独王锡爵不签名。

不久,他请求探亲而离职。张居正因为王锡爵揭露自己的短处,更加怀恨他,王锡爵因此不出任官职。

万历二十年(1584)冬季,在家中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返回朝廷,他奏请禁止谄谀、抑制钻营角逐、戒除虚浮、节制侈靡、鼓励议政风气、精简工作。

皇帝都加以褒扬、接纳。 起初,李植、江东之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等人产生矛盾,因为王锡爵负有重望,并且与张居正不和,就极力推举他。

等到王锡爵入朝,与申时行结合,他们反而上奏极力排斥李植等人,于是李植等人全部离去。当时申时行任首辅、许国任次辅,三个人都是南畿人,而王锡爵与申时行同时在会试中举,并且在同一郡,在内阁中相处很好。

因为申时行性格柔和,而王锡爵性格刚直气盛。万历十六年(1588),他的儿子王衡考取顺天试的第一名,郎官高桂、饶伸议论此事。

王锡爵接连上奏辩驳,话语过于愤恨,饶伸被投入诏狱并从官籍除名,高桂被贬责到边疆。御史乔璧星奏请皇帝告诫王锡爵,务必扩展他的气量,成为美善有涵养的大臣,王锡爵上奏辩解。

因此逐渐与朝廷议论抵触。 当时群臣奏请建立皇储的人很多,皇帝都不听。

万历十八年(1590),王锡爵奏请预先教导太子,录用言官姜应麟等人,并请求宽恕以前的巡抚李材,没有答复。曾经因为旱灾,自己陈奏请求罢免官职。

皇帝下诏好言挽留。火落赤、真相侵犯西部边疆,议论的人争相请求出动军队,王锡爵主张和平解决,与申时行的意见相合。

不久,他与同列争请册立皇储也不成,他关门闭户请求回乡。不久因为母亲年迈,接连奏请回乡探亲。

于是皇帝赐给他路费,派遣官员护送。回乡两年,申时行、许国和王家屏相继离开职位,有诏书催促、召见王锡爵。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他返回朝廷,是成为首辅。 在此之前有圣旨,这年春季举行册立皇储的大典,告诫朝廷大臣不要轻慢地陈请。

朝廷大臣鉴于张有德事件,都表现出沉默。等到此,王锡爵秘密奏请皇帝决定大计。

皇帝派遣内侍将亲手写的诏书向王锡爵出示,想等待嫡系的儿子,命令将长子和两个次子暂且一起分封为王。王锡爵惧怕有失皇上的旨意,立即奉诏草拟谕旨。

但是他对外又顾虑公众的舆论,于是劝谏:“汉明帝的马后、唐明皇的王后、宋真宗的刘后都抚养诸位妃子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请皇帝指令皇后抚育长子,则长子就是嫡系儿子,而且生母不必尊崇位号以致压制了皇贵妃。”也拟谕旨呈送宫中。

同列赵志皋、张位都没预先听说。皇帝竟然将前面的谕告下达给了礼官,下令马上准备礼仪。

因此整个朝廷哗然。给事中史孟麟,礼部尚书罗万化等人,集体到王锡爵的府第力争。

朝廷大臣和劝谏的人,奏章每天几次呈上。王锡爵与赵志皋、张位一起极力奏请皇帝追回先前的诏书,皇帝不依从。

不久,劝谏的人更多,而且岳元声、顾允成、钟纳陛、陈泰来、于孔兼、李启美、曾凤仪、钟化民、项德祯等人将王锡爵拦在朝房里,当面与他争辩此事。李腾芳也上书王锡爵。

王锡爵奏请在朝廷商议,皇帝不同意。他奏请当面陈述,没有答复。

于是他自己弹劾自己的多项失误,请求接受罢免官职的责罚。皇帝迫于公众的舆论,追回并搁置了先前的命令,下令稍候二、三年再商议施行册立的事。

王锡爵立即奏请皇帝迅速决定,并说“:过去嫡长子刚出生,已经颁布诏书大赦,诏书称‘祗承宗社’,明显地是像皇太子般待他。现在又疑惑什么而不决定呢?”没有答复。

七月,彗星出现了,有诏令修行、反省。王锡爵便奏请皇帝召见大臣。

又劝谏说“:彗星渐渐接近紫微星座,皇帝应慎重起居的时节,对左右放宽刑罚,不要嗜欲以防疾病,散发钱粮以广布皇恩。”过了一个月,他又劝谏说:“彗星已进入紫微星座,不是仅仅靠用人行政能够消弭的,只有建立皇储这一件事可以消除灾祸。

天王的星象称帝星,太子的星象称前星。现在前星已经闪耀而皇帝不早做决定,所以招致此灾祸。

如果迅速册立皇太子,天象之变就自然消弭。”皇帝都答复知道了,仍坚持等待春季之期的观点。

王锡爵的复奏又极力劝谏,并接连上奏恳请。 十一月,皇太后的生辰,皇帝驾御宫门接受朝贺完毕,单独召王锡爵到暖阁,慰劳他说:“卿扶持母亲来京都,的确是忠孝两全。”

王锡爵叩头答谢,趁此极力奏请皇帝早日确定国家的根本。皇帝问:“皇后有了儿子,怎么办?”他答复:“这种说法在十年前尚可以,现在嫡长子已经十三岁,尚等待什么?况且从古至今,难道有子弟十三岁了还不读书的事?”皇帝颇为感动。

王锡爵于是奏请皇帝多召见大臣面叙。

3. 明史·赵志皋传的翻译,以及后面的题目 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及第,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晋升为侍读。张居正服丧期限未满夺情入仕,准备对吴中行、赵用贤施行廷杖。赵志皋与张位、习孔教等人上奏相救,被阻挡不能呈上,他们请求将吴中行等人的奏疏交给史官,张居正很恼怒。遇上星变而考察京官和朝廷官吏,将赵志皋逐出京都出任广东副使。过了三年,又借官绩考核,将他贬职。张居正死后,进谏的人交相举荐他,启用他为解州同知。不久改任南京的太仆丞,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再升任吏部右侍郎,均在南京。不久担任吏部左侍郎。

万历十九年(1591)秋天,申时行离职,举荐赵志皋和张位代替自己。于是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第二年春天,王家屏被罢免,王锡爵受召见还没有到京,赵志皋暂任首辅遇上宁夏发生变故,军事大都由他商议决定。主事岳元声上奏劾论王锡爵,其中称主政者扰乱国家,被主事褚寿贤、给事中许弘纲驳斥。赵志皋两次上疏辩解,皇帝都不追问。

万历二十一年(1593),王锡爵返回朝廷,第二年五月就回乡了,赵志皋才开始执政。辽东兵事失利,诏令解除巡抚韩取善的官职,将副使冯时泰逮捕,投入诏狱,而总兵官杨绍勋只下交御史考察。给事中吴文梓等人疏论此事不公平,赵志皋也称“:边疆遭侵犯,是武臣的罪责。现在宽大杨绍勋而将文官从重治罪,武臣更加放纵,文官更加丧失气概。”皇帝不依从,冯时泰竟然被贬责去戍边。皇太后的诞辰,皇帝接受朝贺完毕,在暖阁召见辅佐大臣,赵志皋主张宽恕御史彭应参。言官请求减少织造,赵志皋等人联合奏请。不久又极力论述奏章滞留在宫中的弊端,请求全部交给各部门商议行事。皇帝厌恶宦官张诚与霍文炳结党,因为言官不检举揭发,将二十多人贬官、罢职。赵志皋等人接连上奏劝谏,皇帝都不接纳。他晋升为少傅,加封为太子太傅,改任建极殿的官职。

当时两宫遭灾,彗星出现,日食有九分多,三座宫殿又遭灾,连年变异迭出。赵志皋请求皇帝下诏治他的罪,于是接连奏陈时政的失误。其中最大的事是确定国家的根本、罢除矿税等事,共二十一条。皇帝下优诏答复知道了。皇长子十六岁时,赵志皋曾奏请举行弱冠、完婚的礼仪。皇帝下令礼官准备仪式。等到仪式方案呈上,皇帝没有立即施行。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月,赵志皋等又以此劝谏,皇帝最终不同意。

张居正执政,权势震主。申时行继他之后,气势更加强盛。王锡爵性格刚强、有气势,人们也畏惧他。赵志皋任首辅,年岁七十多,年老了,性格柔和而懦弱,被朝廷士人所轻视,责骂之声四起。他开始担任首辅时,正值西华门受灾,御史赵文炳抨击他,吏部郎顾宪成等人以全体辞职来驱逐赵志皋,实际目的是要激起皇帝的恼怒。此后给事中张涛、杨洵,御史冀礼、况上进,南京评事龙起雷相继发表诋毁之意。而巡按御史吴崇礼弹劾他的儿子两淮的副运使赵凤威,赵凤威被停止俸禄。不久,工部郎中岳元声极力陈述应该将赵志皋驱逐。给事中刘道亨进行诋毁最为积极。赵志皋很愤怒,称:“同是内阁大臣,往日有权有势,则争相趋附他以图晋升官职。现在权势削弱分散,就争相攻击他以图声名。”因此请求退休的心情更急切。皇帝下谕令抚慰他。

开始,日本封贡的议论兴起,石星极力支持。赵志皋也希望无事,与他彼此应和。等到封贡的事情失败,抨击者蜂起,凡是弹劾石星必然提及赵志皋。赵志皋每次被抨击,就上奏请求退休,皇帝总是勉励、挽留他。先曾谴责抨击的人来告慰他,后来抨击的人更加多了,就大都将奏章扣压而不下发,而且对赵志皋的挽留更坚决。等到封贡的事情完全失败,石星被判欺君之罪而投入监狱等候处死,张位也因为杨镐的原因被剥夺官职,而赵志皋始终没有被审查。然而赵志皋已经病得不能处理政务,多次上奏请求退休,御史于永清、给事中桂有根又上奏抨击他。赵志皋身在病榻,对于罢除矿税、建立皇储等人事,屡次尽力草拟奏疏争辩,皇帝在年节时候对他恩赐如前。

赵志皋的病情加重。在家休假四年,上奏八十多次。万历二十九年(1601)秋天死于家中。被赠封为太傅,谥号文懿。

4. 明史 卷二一八 王锡爵 文言文答案 王锡爵,字元驭,太仓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京师会试中获第一名,廷试又得第二名,授职为编修。逐渐官至国子监祭酒。

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身份负责翰林院。张居正服丧期限未满,即出仕为官,准备对吴中行、赵用贤等人施以廷杖。王锡爵邀集同馆的十多人到张居正处请求宽免,张居正径直入内而不理他。吴中行等人既已受到杖罚,王锡爵扶着他们大哭。第二年他晋升礼部右侍郎。张居正才回乡处理丧葬,九卿急忙请求召他回京,唯独王锡爵不签名。不久,他请求探亲而离职。张居正因为王锡爵揭露自己的短处,更加怀恨他,王锡爵因此不出任官职。

万历二十年(1584)冬季,在家中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返回朝廷,他奏请禁止谄谀、抑制钻营角逐、戒除虚浮、节制侈靡、鼓励议政风气、精简工作。皇帝都加以褒扬、接纳。

起初,李植、江东之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等人产生矛盾,因为王锡爵负有重望,并且与张居正不和,就极力推举他。等到王锡爵入朝,与申时行结合,他们反而上奏极力排斥李植等人,于是李植等人全部离去。当时申时行任首辅、许国任次辅,三个人都是南畿人,而王锡爵与申时行同时在会试中举,并且在同一郡,在内阁中相处很好。因为申时行性格柔和,而王锡爵性格刚直气盛。万历十六年(1588),他的儿子王衡考取顺天试的第一名,郎官高桂、饶伸议论此事。王锡爵接连上奏辩驳,话语过于愤恨,饶伸被投入诏狱并从官籍除名,高桂被贬责到边疆。御史乔璧星奏请皇帝告诫王锡爵,务必扩展他的气量,成为美善有涵养的大臣,王锡爵上奏辩解。因此逐渐与朝廷议论抵触。

当时群臣奏请建立皇储的人很多,皇帝都不听。万历十八年(1590),王锡爵奏请预先教导太子,录用言官姜应麟等人,并请求宽恕以前的巡抚李材,没有答复。曾经因为旱灾,自己陈奏请求罢免官职。皇帝下诏好言挽留。火落赤、真相侵犯西部边疆,议论的人争相请求出动军队,王锡爵主张和平解决,与申时行的意见相合。不久,他与同列争请册立皇储也不成,他关门闭户请求回乡。不久因为母亲年迈,接连奏请回乡探亲。于是皇帝赐给他路费,派遣官员护送。回乡两年,申时行、许国和王家屏相继离开职位,有诏书朝廷,是成为首辅。

在此之前有圣旨,这年春季举行册立皇储的大典,告诫朝廷大臣不要轻慢地陈请。朝廷大臣鉴于张有德事件,都表现出沉默。等到此,王锡爵秘密奏请皇帝决定大计。皇帝派遣内侍将亲手写的诏书向王锡爵出示,想等待嫡系的儿子,命令将长子和两个次子暂且一起分封为王。王锡爵惧怕有失皇上的旨意,立即奉诏草拟谕旨。但是他对外又顾虑公众的舆论,于是劝谏:“汉明帝的马后、唐明皇的王后、宋真宗的刘后都抚养诸位妃子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请皇帝指令皇后抚育长子,则长子就是嫡系儿子,而且生母不必尊崇位号以致压制了皇贵妃。”也拟谕旨呈送宫中。同列赵志皋、张位都没预先听说。皇帝竟然将前面的谕告下达给了礼官,下令马上准备礼仪。因此整个朝廷哗然。给事中史孟麟,礼部尚书罗万化等人,集体到王锡爵的府第力争。朝廷大臣和劝谏的人,奏章每天几次呈上。王锡爵与赵志皋、张位一起极力奏请皇帝追回先前的诏书,皇帝不依从。不久,劝谏的人更多,而且岳元声、顾允成、钟纳陛、陈泰来、于孔兼、李启美、曾凤仪、钟化民、项德祯等人将王锡爵拦在朝房里,当面与他争辩此事。李腾芳也上书王锡爵。王锡爵奏请在朝廷商议,皇帝不同意。他奏请当面陈述,没有答复。于是他自己弹劾自己的多项失误,请求接受罢免官职的责罚。皇帝迫于公众的舆论,追回并搁置了先前的命令,下令稍候二、三年再商议施行册立的事。王锡爵立即奏请皇帝迅速决定,并说“:过去嫡长子刚出生,

5. 明史吴达可专的翻译谢谢 吴达可,字安节,宜兴人,是尚书吴俨的堂孙。

万历五年考中进士。历任会稽、上高、丰城知县,都很有声誉。

选官授任御史。上疏表请皇帝勤奋参加经筵讲学,经常与大臣言官们见面议论政务,得到批复说“知道了。

大学士赵志皋病了很久,乞求休养,没得到批准。吴达可竭力奏称赵志皋衰老庸迈了,应该免除官职,没有被采纳。

万历二十八年正月,请求趁着年初发布大政方针的时机,推举皇长子册立为太子,举行冠礼和婚礼,精简内阁大臣补任谏官,撤消矿税中使这一官职,没有得到回复。到长芦视察盐政。

这一年年成不好,吴达可画了十四张饥民图上奏,极力请求赈济灾民。税使马堂、张日华提议增加盐税,奸商谎称嘉靖年间大同用兵借贷了他的财产三万六千金,请求从盐税中补发给他,户部答应了。

吴达可对这两件事都进行了抗争,事情得以停办。改任江西巡按。

税使潘相打断了辅国将军谋圮的四肢,并逮捕了宗室朱宗达,诬告他们抢劫税款,弹劾上饶知县李鸿主使此事。皇帝深切谴责了谋圮等人,罢免了李鸿的官职。

吴达可上奏:“宗室无故受到刑罚,又加之以诘问责备,会使天潢贵胄人人自危。李鸿无罪,不应罢免。

希望您赶紧处治潘相的罪过,恢复李鸿的官职。”同僚汤兆京也极力论述潘相的罪过,并且奏称辽东高淮、陕西梁永、山东陈增、广东李凤、云南杨荣都是罪魁祸首,是人民的祸害,一天也不能留。

都没有被听取。李鸿是吴地人,大学士申时行的女婿。

万历十六年中了顺天府乡试,被吏部郎中高桂攻讦。而后七年考中进士。

到那时,反抗潘相,以刚强正直著称。潘相又请求开挖广信铜塘山,采伐大木料,凿取泰和斌姥山的石膏,吴达可又极力劝谏此事不可行,阁臣也抗争此事,于是事情就没成。

返回后掌管河南道的事务。辅佐温纯考核京官。

不久陈述新政的关键要点,沉痛地规谏首辅沈一贯。奏疏被扣留在中朝不发。

升任为太仆少卿,二次升迁为南京太仆卿。诏命改任光禄,升任通政使。

镇抚史晋因罪罢官,妄自投递封章诋毁朝廷贵胄。吴达可封存了他的奏疏并弹劾他,史晋很快获罪。

奏请规范奏疏的格式、屏除邪恶谄媚之人、重视封驳审议、惩办奸佞等几件事,皇帝嘉奖并采纳了。不久上疏乞求退休离任。

死后追赠右副都御史。

万历皇帝期间大事记,主要是有关于万历皇帝的,比如张居正改革,夺情,万历三大征等这些,谢谢!

万历中兴乃明朝万历时出现的短暂中兴局面。其中兴之势主要归功于张居正在朝政上的治绩。

整个万历年间,即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在位1572年-1620年)之在位年,凡四十八年之久,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惟有前十五年治政稍有起色,万历初年,由母亲李太后处理朝政,而张居正可说完全得到李太后的充分信任,而年幼的神宗对张居正更为信赖,故张居正能一心一意推行政令。

在经济上行“一条鞭法”,在政治上则整饬吏治,任用贤臣,在防守方面则任用名将戚继光抵御沿海为患的倭寇。在水患上有潘季驯四次治河,成效显著。神宗在位头十五年,国家收入大增,加上能够解决国防边患的问题,万历五年,岁入四百三十五万九千四百余两,岁出三百四十九万四千二百余两。后世称该时期为“万历中兴”。《罪惟录》上说,张居正执政时期“使东至四海,西至甘州,五千里几无烽火”。

然而,当张居正于万历十年逝世后五年,万历帝开始酗酒不理国政(一说是开始抽鸦片烟),而李太后年纪渐大,对万历也实在无力再管束,导致万历竟三十年不上朝,只在1615年勉强到金銮殿上亮了一次相,许多朝臣都没见过皇帝一面,导致国力衰退。1619年,辽东总兵杨镐四路进攻后金,在萨尔浒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铁岭沦陷,北京震动。大臣跪在文华门外,哀求皇帝增派援军,急发军饷。朱翊钧毫不理会。

万历怠政,即明朝神宗皇帝在位期间长达三十年不上朝的事迹。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张居正卒,万历十四年(1586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李太后年纪渐大,对明神宗也实在无力再管束。万历十七年(1589年)元旦,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万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疏,称神宗沉湎于酒、色、财、气。阁臣王家屏次日再上一本,自请罢官。最后明神宗竟三十年不上朝,只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勉强到金銮殿上亮了一次相,许多朝臣都没见过皇帝一面,导致国力衰退。

还有一说是由于国本之争,导致万历帝和诸大臣不和。万历十四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万历十七年元旦后,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的元旦神宗再也不视朝。自万历十六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神宗。

当万历皇帝摆脱张居正的束缚之后,开始独裁统治,万历本人贪财,征税的项目千奇百怪,无物不税、无地不税。万历一朝,抄家之风盛行,也是万历的贪财所致。冯保率先被抄家,张居正去世两年获罪也被抄了家。张居正的儿子张敬修自缢身亡,朝廷只给张居正母亲留下一所空宅和10顷薄田。

万历为害最大的是“矿税”一项,先后派出内监多批征收矿税,几乎遍布中国各地,虽统名为矿税,实际远不限于矿业,两淮有盐监,广东有珠监,扰得民不聊生。《明通鉴》记载,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有奸民张礼等,伪为官吏,群小百十人,分据近京要地,税民间杂物,弗予,捶至死。”万历二十三年,御史马经纶直言指斥神宗皇帝“好货成癖”。二十七年,吏部侍郎冯琦奏:“自矿税使出,民苦更甚。加以水旱蝗灾,流离载道,畿辅近地,盗贼公行,此非细故也。中使衔命,所随奸徒千百……遂今狡猾之徒,操生死之柄……五日之内,搜括公私银已二百万。奸内生奸,例外创例,不至民困财殚,激成大乱不止。伏望急图修弭,无令赤子结怨,青史贻讥。”万历二十九年直隶巡按安文壁对万历帝说“皇上以六合为帑藏,视此四万金奚啻太仓之一粒”。户科给事中官应震言:“内库十万两内五万九千两,或黑如漆,或脆如土,盖为不用朽蠹之象。”

由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万历三十年(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叶向高曾疏曰:“今六部止有五人,都察院遂至空署。”且“候补科道久者二三年,近亦数月,旅食长安,茫无职事,销向用之心伤,平政之明所宜即行。”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政府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因此明史言:“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万历四十三年,李成梁去世,“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方从哲亦疏请曰:“今缺饷至于数月,诸军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宜速发内帑数十万,先尽该镇,次及九边,用以抒燃眉之忧。”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正式与明朝决裂。四十六年四月,大清兵克抚顺,朝野震惊,万历帝仍不以为意。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辽东总兵杨镐四路进攻后金,在萨尔浒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铁岭沦陷,北京震动。万历四十六年四月方从哲奏请“速下章奏、发帑金。”大臣跪在文华门外,哀求明神宗增派援军,急发军饷[6],明神宗毫不理会。群臣日日请求皇帝临朝,皇帝派太监出来传谕:“皇上有病。”吏部尚书赵焕上奏章说:“他日蓟门蹂躏,铁骑临郊,陛下能高拱深宫,称疾却之乎?”

万历三大征是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廿八年(公元1592-1600年)间,先后在帝国西北、东 ?北、西南边疆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三役分别为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明虽三战皆胜,但国力亦蒙受重大耗损。

宁夏之役自1592年(万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延至九月十八日。

镇压哱拜之乱。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积功升都指挥。万历初为游击将军,统标兵家丁千余,专制宁夏,多蓄亡命。万历十七年,以副总兵致仕,子哱承恩袭职。十九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告急,拜自请率所部三千人往援,至金城,见各镇兵皆出其下,归途取路塞外,戎兵亦远避之,因益骄横,有轻中外之心。巡抚党馨每抑裁之,并核其冒饷罪,哱拜因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杀党馨及副使石继芳,纵火焚公署,收符印,发帑释囚。胁迫总兵官张惟忠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并索取敕印,惟忠自缢死。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拜为谋主,以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为左右参将,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惟平虏坚守不下。叛军又以许花马池一带听其住牧为诱饵,得套部蒙古首领着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檄,摄总兵事进剿,但叛军恃套部蒙古支持,势甚强。此后,明朝特调副麻贵驰援,贵率苍头军在攻城同时,阻击套部蒙古,斩获甚多。四月,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七月,麻贵等捣毁套部大营,追奔至贺兰山,将其尽逐出塞。各路援军在代学曾为总督的叶梦熊的统帅下,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九月十六日刘东旸杀土文秀,承恩杀许朝,后周国柱又杀刘东旸。军心涣散。李如松攻破大城后又围哱拜家,拜阖门自尽,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朝鲜之役第一回冲突自1592延至1593年(万历二十至廿一年);第二回冲突自1597延至1598年(万历廿五至廿六年)。

朝鲜之役是1592至1598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万历二十六年;日本文禄元年至庆长3年)间,由于日本丰臣政权入侵朝鲜、觊觎明帝国而引起的东亚区域性战争。是役明廷因宗藩关系军援朝鲜,在朝鲜民兵及水师帮助下;与日本军拉锯凿战,最终以明国朝鲜联合军取胜,日本太阁丰臣秀吉病逝,日军撤回。

这场为时超过六年,牵动东亚三大国的战争,由于相关各国均由本国观点加以命名,当前在国际上并无一概通用的名称:

明朝时称朝鲜之役,并未对前后两回合的冲突分别命名;朝鲜之役明军动员规模可观,与宁夏、播州二役合称万历三大征。

朝鲜时称第一回合冲突为壬辰倭乱,第二回合冲突为丁酉再乱;现合称壬辰祖国战争或壬辰卫国战争。

日本时称唐入り(即“入唐/进出中国”之意)、唐御阵、高丽阵、朝鲜阵;幕末、明治时称朝鲜征伐、征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称第一回合冲突为文禄之役,第二回合冲突为庆长之役,合称文禄?庆长之役;当代也有部分历史研究者称之为朝鲜征伐、朝鲜出兵、日明戦争。

播州之役自1599延至1600年(万历廿七年至廿八年)。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杨铿内附,明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初,杨应龙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明廷对杨应龙之乱举棋不定,未采取有力对策。因此应龙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二十六年,四川巡抚谭希思于綦江、合江(今四川泸州东)设防。次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率军三千进剿。杨国柱兵败被俘,骂贼不屈,被杀。明廷罢江东之,以郭子章代之。又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约三万人。刘綎进兵綦江,连破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天险。又败应龙之子朝栋所统苗军。巾帼英雄秦良玉与其丈夫马千乘亦率兵攻下金筑等七寨,并偕同酉阳等土司军一起攻下桑木关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其他几路明军也取得胜利。三月底,刘綎攻占娄山关,四月,杨应龙率诸苗决死战,又败。綎进占杨应龙所依天险之地龙爪、海云,至海龙囤(今遵义西北),与诸路军合围之。六月,刘綎又破大城。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自缢,子朝栋等被执,明军入城,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征收矿税银

自张居正死后,神宗皇帝开始通过向各地征收矿税银的方式,增加内库的内帑。在此以前,内库主要收入为金花银,即依靠南直隶地区的田赋。不过内库所有收支最终仍由户部负责,并对皇帝的使用进行严格的干预和管理。目前,关于矿税银的多寡存在两种说法,一说自万历二十四年至万历三十二年间,共收银三百万两。另说,自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共收银560万两,金一万二千两。根据明光禄寺宫膳底账《宝日堂杂钞》的记载,包括矿税银在内的内库,需要用于皇宫开销的部分,除皇帝、后妃、宫女、太监以外,包括每日翰林院、文华殿、太医院、教习官、起居注官、兵部主事等人的日常工作餐。仅宫廷膳食一项,共需要负责约万人左右的饮食,皆由内库拨银。例如,万历三十九年正月,宫廷膳食开支12000两白银,人均约1两左右。而内宫各类,如宫女、太监等服务人员,日常俸禄则为俸米,并不由矿税银等拨用。

矿税银除补贴内帑用于宫廷膳食以外,更多则用于国家开支,尤其是边镇用钱。如万历二十年十一月初四日,甘肃巡抚田乐上疏因河西地区边疆用兵需数十万钱粮,请拨内帑,神宗皇帝批复同意。万历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户部因京师库银减少边饷告急请神宗拨内帑,神宗虽然责怪户部未提前做好库银储备,并且不要因为有内帑而有恃无恐,但仍迅速拨发内府库银救急。万历三十一年四月,户部更是因北部边疆兵饷告急,请拨内帑百万两,神宗最顾及边情,所以同意招数拨用。

另外,含矿税银的内帑也用于国家救灾,如万历二十二年三月初九日,因河南饥荒,拨内帑三万三千两用于赈灾。

而清人则多不了解详情,多以明代言官的言论评论该事,并拔高为明代一大恶政,甚至就此写入《明史》。后人则更多将此附会,并假想更多的财物流入了宦官的腰包,矿监税使向皇室内库共进奉白银五百六十余万两,黄金一万二千万余两,平均每年进奉白银五十余万两,黄金一千多两。”。

女真崛起

此时东北女真族兴起,成为日后中原帝国的隐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凑“七大恨”,以掀起叛乱,并僭称国号为后金。四十六年四月,女真兵克抚顺,朝野震惊。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辽东经略杨镐四路进攻后金,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和铁岭沦陷,首都燕京震动。朱翊钧用熊廷弼守辽东,屯兵筑城,才稍稍将东北局势扭转。神宗在萨尔浒之战的次年(1620年)驾崩,葬于定陵。虽然明神宗多年未正式上朝,但大到朝鲜之役,小到顺天府祈雨,均由皇帝在内宫作出,并发各部门直接执行。

妖书案

万历二十六年,有人撰写《闺范图说》跋《忧危竑议》,说明郑贵妃欲夺储位。郑妃派怀疑此书是出自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全椒知县戴玉衡之手,神宗谪戍此二人。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十一月,又出现《续忧危竑议》一书,书中言神宗立东宫之事,实为不得已。因其言词诡妄,时称妖书。朱赓得此妖书,立即进宫面奏皇帝。神宗看过传单后大怒,即命东厂“大索奸人”。浙党沈一贯与东林党人郭正域、沈鲤等人积怨已深,反借此案诬陷东林党人,兴起大狱、株连甚众。康丕扬上疏指出“妖书”和“伪楚王”两案同源,医生沈令誉和琴士钟澄。府同知胡化上书控告训导阮明卿“造作妖书”;而达观大师紫柏真可也因当时要求朝廷停止征收矿税,不停奔走在京师各界,而遭到当权者忌恨,因此亦被趁机牵连,此后达观被严刑拷打而诬以罪,自狱中归后,沐浴端坐圆寂,而另一位医师沈令誉亦被处以酷刑。原告胡化承认自己诬告阮明卿写妖书。史载:“数日间,锒铛旁午,都城人人自危!”

不久,东厂又逮捕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皦生彩,皦生彩供出他哥哥皦生光与“妖书案”有关。原来生员皦生光是京师无赖,素行狡诈,往往胁取人财。有一富商包继志,聘请皦生光代纂诗集,其中有“郑主乘黄屋”之句。最后皦生光被捕。

伪楚王案

又称楚宗案、楚太子狱、楚世子狱,明朝万历年间发生的一起有关宗室身分的政治案件。在此案的审定过程中,又引发明廷的党争。

隆庆五年(1571年),藩王楚恭王朱英?死于湖北武昌,留下宫人胡氏遗腹孪生子朱华奎、朱华壁。万历八年(1580年),明神宗封朱华奎楚王,朱华壁宣化王。然而到了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三月,楚宗人辅国中尉朱华趆递上奏疏,谓朱华奎、朱华壁皆非楚恭王子,实为王太妃之兄王如言的侍妾尤金梅所生。朱华趆有其妻王氏(王如言之女)言证。

奏疏首先到通政司,通政使沈子木见事情复杂,就按照内阁首辅沈一贯的指示,暂把奏疏压下。不久楚王奏疏也到,沈子木迅速上呈,万历命令交礼部查办。六月朱华趆闻讯,请楚王宗室二十九人联名奏疏,亲自携带进京。沈子木慌忙找到朱华趆,求他把原奏时间改为近日,上呈万历皇帝。得旨:两件均发交礼部处理。礼部尚书郭正域是东林党人,力主查勘虚实,并得到次辅沈鲤支持;而沈一贯则以“宫闹暧昧”、“年月久远”、“事体重大”为由,从中作梗。郭氏认为,事关宗室真伪,不通过直接讯问,怎么能秉公作出决断? 依旧坚持己意。

案件发到湖广,由巡抚和巡按御史会同勘问,对王府有关员役70多名且加以刑讯,都未获得能够证明华奎不是恭王所生的证据。只有朱华趆的妻子王氏依旧一口咬定朱华奎是“伪王”。地方把勘问结果申报入朝,万历皇帝命各部院大臣,会同有关官员37人,进行复查。他们在西阙门集会合议,各抒己见,书面送交礼部。沈一贯借此机会打击东林党人,授意给事中钱梦皋劾奏郭氏“陷害宗藩”,授意另一给事中杨应文指控郭氏之父曾被楚恭王笞责,所以挟嫌报复。而郭正域则以沈一贯指使沈子木匿疏不上、阻止查勘和接受楚王行贿等事上疏争辩。朱华奎接着上疏,指控郭氏乃湖广人,与朱华趆勾结,华趆进京就住在其兄国子监丞郭正位家中。郭正域上疏辩解,万历皇帝没有理会,因而愤然提出辞官。

万历帝最后认为,朱华趆夫妇“夫讦妻谮,不足凭据”,因而把他降为庶人,禁锢于凤阳;附和他的宗人朱蕴钫等多人,或罚减俸禄,或革爵幽禁;王府两名仪宾则永远戍边充军。郭正域罢官闲居,被沈一贯嫉恨。但“楚宗之争”并未就此了结,楚宗室聚众冲毁楚王府,抢掠财物,直到万历帝出面干预,事件才得以平息。不久之后妖书案发,沈一贯借机陷害郭正域,郭正域被捕,几乎被拷打致死。

朱华奎后来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装在竹笼扔进长江。

劫杠案

后来由于太子出面保全郭正域,归罪于生员皦生光。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四月,皦生光被押赴刑场,凌迟于市,此事不了了之。妖书案之后,楚王朱华奎以助工为由,向朝廷贡献万金。运送途中,被朱蕴钤劫走。湖广巡抚赵可怀提讯要犯时,被朱蕴钤和朱蕴訇挣断刑枷,当场打死。万历三十三年四月,朱蕴钤与朱蕴訇解送湖广承天府处死,朱华堆等三人自杀,朱华焦、朱蕴钫等被幽禁。

梃击案

在中国历史上皇朝的礼制中,皇帝立皇后所生之嫡长子为太子,如皇后无子,则以最年长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明朝有数代皇帝因特别情况而得位(明成祖起兵篡夺侄儿明惠帝的帝位,明代宗因明英宗遭胡人所俘而被拥立,明世宗因明武宗无子而入继大统),但明朝仍然依袭这套礼制。

明神宗在位期间,由于王皇后无子,故朝臣主张立长子为太子,皇长子朱常洛,万历十年出生,是神宗宫女所出。皇三子福王朱常洵,万历十四年出生,是神宗宠爱的郑贵妃之子,神宗希望立福王为太子,郑贵妃亦不断向神宗进言。但朝臣坚持立朱常洛为皇太子,而皇太后李氏、王皇后也支持立朱常洛。

最初神宗不断拖延,弄至皇长子十岁时,因为储位未定,不能就学读书。神宗虽然处分一些支持皇长子的大臣,但东林党也支持皇长子,使支持皇长子为太子的声势更大。万历二十九年,皇长子朱常洛二十岁,神宗在无法拖延下终于策立常洛为皇太子,常洵为福王,封地为洛阳。

国本之争,演变成皇帝与大臣的势力之争。结果,郑贵妃忍无可忍,终于爆发明朝立国以来最严重宫廷仇杀事件——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有一男子张差,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击伤守门太监,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在前殿逮捕张差。

经过御史刘廷元审讯,张差是蓟州井儿峪人,语言颠三倒四,常提到“吃斋讨封”等语。刑部提牢主事王之采认为事有蹊跷,觉得张差决不像疯癫之人,用饭菜引诱他:“老实招供就给你饭吃,不老实就把你饿死。”张差低头,又说:“不敢说。”王之采命众人回避,亲自审问。

原来张差靠砍柴与打猎为生,在一个月前,张差在济州卖完货后,赌钱输了,结果遇上一位太监,太监说可以带他赚钱,张差随这位太监入京,见到另外一位老太监,老太监供与酒肉。几天后,老太监带他进紫禁城。老太监交木棒给张差,又给张差饮酒。带他到慈庆宫,着他进宫后见人即打,尤其见到穿黄袍者(是太子朱常洛)。这是奸人,要把他打死。老太监言明,如打死穿黄袍者,重重有赏,如被人捉住,他会救张差。张差的供言,结果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使。

朝臣有人怀疑是郑贵妃想要谋害太子,王志、何士晋、张问达奏疏谴责外戚郑国泰“专擅”;郑贵妃则惶惶不可终日,向皇上哭诉,神宗朱翊钧要她去向太子表明心迹。结果皇帝和太子不愿深究,最后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以凌迟。张差临死前曾说:“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问。”(据《先拨志始》)。不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前后五次会审庞保、刘成两人,由于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六月一日,明神宗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

郑贵妃涉嫌策动挺击事件,事后势力大衰,神宗不得不放弃给福王为皇太子,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稳固。

国本之争

又称争国本。是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被称为国本之争。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向明神宗建议立长子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喜欢宫女所生的朱常洛,却加倍宠爱郑贵妃,并且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却受到大臣与慈圣皇太后极力反对。由于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两个派别,明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稳固。

京察之争

1593年4月(万历二十一年三月)由吏部尚书孙鑨、左都御史李世达和考功司郎中赵南星主持的癸巳京察,臣僚乘机徇私毁誉,结援同党,有大批的大臣被罢免,吏部文选郎吕胤昌、给事中王三余,均被斥黜,引起轩然大波。事后言官又劾论吏部稽勋司员外郎虞淳熙、兵部职方郎中杨于庭、主事袁黄。

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东林党人杨时乔与左都御史温纯主持乙巳京察,距癸巳已十二年,期间爆发了“伪楚王案”,形成沈一贯与沈鲤两大集团的斗争,沈鲤借机贬谪浙党官员给事中钱梦皋、钟兆斗及御史张似渠、于永清,沈一贯则称病闭门家居,最后内阁只剩朱赓一人,叶向高曾说“廊庙空虚一也;上下否隔二也;士大夫好胜喜争,三也;多藏厚积必有悖出之衅四也;凤声气习日趋日下莫可挽回,五也”。

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辛亥京察,由年届八十的吏部尚书孙丕扬主持,徐绍吉、周永春等策划倾覆东林,被吏部右御郎王图制止。这时期朝廷的党争形成南党和北党之争,互相攻击,京畿道御史徐兆魁说:“东林所至,倾动一时,能使南北交攻,角胜党附。日后阁部大臣,长久缺员,万历帝亦置之不理,《资治通鉴三编发明》说:“楚宗事至是几十年矣,而廷臣犹以世卿右王之故,相继论劾,借端攻击,报复相寻,朝事已不可问”。叶向高先后上疏百余次,力陈:“今自阁臣至九卿台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亦只存其二”,“陛下万事不理,以为天下长如此,臣恐祸端一发不可收也”。吏部尚书孙丕扬曾推荐沈鲤、郭正域、顾宪成、赵南星、高攀龙等,神宗一概不理。

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浙党吏部尚书郑继之主持丁巳京察,是神宗朝最后一次京察,齐(亓诗教、周永春)、楚(官应震、吴亮嗣)、浙(姚允文、刘廷元)三党大肆斥逐东林党人。至此朋党之争,愈演愈烈。

1620年(泰昌元年)的移宫案中,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拥立太子朱由校继位有功,赵南星、高攀龙、顾大章、夏嘉遇、周宗建等重新启用。1623年(天启三年)东林党人主京察,又逐齐楚浙党,明末考核京官的制度成为党争的工具。明末国子祭酒倪元璐说:“其始天子静摄,听臣工群类之自战而不为之理,所谓鼠斗穴中,将勇者胜耳。故其时其血玄黄,时胜时败”

1632年(天启三年)京察,赵南星掌吏部,力斥浙党、齐党、宣党等三党官员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等“先朝结党乱政”,议当罢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1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