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为什么会投降刘邦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子婴是谁?
由于史料的缺失,直到今天,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能够弄清楚末代秦王子婴的真实身份,目前主要有下面几种推测:扶苏的儿子、秦始皇的弟弟、秦始皇的侄子、嬴姓宗族。我先大体排除几种情况:
子婴在诛杀赵高前,曾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密谋,可见子婴的年龄绝不会比胡亥小,而他能够成功躲过胡亥继位后对秦始皇一众子女的屠杀,又在百姓中有仁俭之名,也佐证了子婴应该是与帝位无缘的长者,不会威胁到胡亥的帝位,同时在辈分上又应该大过胡亥,所以才敢直言进谏。
此外,子婴在史记中有时候又被称作“公子婴”,按照战国延续下来的传统,只有公爵的儿子才称“公子”,而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可见,子婴绝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无论是称谓还是年龄均不符合。
按照史书记载,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嬴政、另一个是长安君成蟜,再往前推,秦庄襄王的父亲秦孝文王也是只有两个儿子,综合这些因素考虑,子婴是秦始皇的侄子或嬴姓宗族的可能性大些。
当然,我个人觉得“子婴”这么名字是很别扭的,因为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叫“婴”的很多,叫“子婴”的反而没有,如夏侯婴、灌婴等,这两位刘邦手下的大将,都是父亲世系不详或早逝,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在自己还是婴孩时,父亲就已经不在身边,所以才取名为“婴”呢?
这么看来,李开元教授的解释反倒有些道理,他提出子婴的真名应该是“婴”,《史记》中“始皇弟子婴”这句话解读应该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儿子叫婴,而不应该是秦始皇的弟弟叫子婴。当然,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只能寄希望于考古发现了。
2、子婴为何不抵抗?
子婴继位后,其实是进行了拼死抵抗的。首先,子婴继位时,刘邦已经打到了关中的武关,在张良的计谋下,刘邦成功突袭武关,这个时候子婴刚刚铲除了赵高等人,急忙抽调咸阳附近有限的兵力前往嶢下抵抗,但因为准备仓促,这次作战失利。刘邦大军抵达咸阳附近的蓝田。
按照秦国军制,蓝田历来是秦国拱卫都城咸阳的军事基地,称为“蓝田大营”,驻扎的军队是秦帝国精锐中的精锐,不过数量并不多,大约有数万人。但蓝田之战,却以秦军大败而告终。在丧失了所有机动兵力后,子婴已经无兵可用,他唯有两条路,一是投降,二是逃往陇西或巴蜀,但子婴最终选择了投降。
蓝田军是秦虎狼之师的精锐,为何却败的如此之快呢?一方面是当时秦王朝被赵高折腾的够呛,蓝田大营的兵士可能心灰意冷。另一方面,我推测,应该是章邯当年组建刑徒军时,曾经抽调了蓝田大营的基层军官。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帮刑徒临时拼凑的军队,能够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必定是有核心骨干在层层指挥,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战力。所以,我大胆推测,应该是蓝田大营的伍长、什长、百夫长之类的基层军官被临时抽调进了刑徒军,负责指挥这些人作战,后来死于项羽的坑杀。所以,刘邦面对的蓝田军,应该是建制非常不全的,这也是蓝田军失利的重要原因。
大家晓得子婴吗?很多人可能只知道秦二世胡亥,其实除了秦二世胡亥之外,秦朝还有三世,那就是子婴,子婴才是大秦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仅仅46天。
子婴是被赵高立为秦王的,没想到5天之后,赵高就被子婴给设计诛杀了,可是没多久之后子婴就不得不投降刘邦,至此大秦朝才算是真正的灭亡了。
其实许多的历史学家提出了疑问,那就是当时的秦三世子婴为何不据守坚城呢?其实当时的秦国可以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并未到灭亡的地步,其实秦国却的就是喘息的时间,只要当时的子婴据守坚城的话,很可能刘邦是无法攻克的,但是没想到的是子婴却选择了主动出击,这一下来却直接葬送了大秦王朝。
子婴的意外主动让许多历史专家陷入了争议,好在后来咸阳宫的考古行动却帮助我们后人揭开了这一千古谜团,咸阳宫就是当时秦朝的正宫,也是大秦的国家权力象征,位于西安市西,咸阳市东15公里处。
后来咸阳宫遗址更是被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陕西省考古队就对咸阳宫进行了考古发掘了,但是没想到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收获,那就是居然发现咸阳没有修筑城墙,这按理来说是不可能的。
而后一些学者研究后说这可能只能说明这才是真正的体现了大秦帝国的那种俾睨天下的霸气吧,没有外城墙,却采用了城郭格局,这应该就是为什么子婴不据守坚城的直接原因了吧,没有外城墙的防御,还如何去抵抗刘邦的军队呢?为此子婴也是非常无奈的选择了主动出击,在他看来,或许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有一线生机,不然的话肯定是必败无疑。
试想一下如果咸阳宫有设立了城墙的话,那么刘邦是几乎不大可能攻克的,再加上刘邦的军队是远道而来,兵卒自然是非常疲惫的,而且又是孤立无援,只要子婴守住了,什么样的结局都有会发生的。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咸阳宫奈何就是没有外城墙,这只能说是天意吧,后来刘邦没有杀掉子婴,而是选择了让人看管,没想到的是项羽进入咸阳之后却杀掉了子婴,并且大肆的焚烧秦朝宫室,还进行了残忍的大屠杀。
秦三世是子婴,自然就是秦朝的第三位皇帝了,不过他其实也就刚刚登基是皇帝,后来就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如果要弄明白秦三世当时不抵抗直接就投降的原因,恐怕就得从秦始皇说起了。
秦始皇一统天下,他也是第一位皇帝,不过到了统治后期他开始迷信长生不老药了,终于又一次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去世。
可是,他钦定的接班人扶苏并没有接班,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段,二人在沙丘宫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这就是秦二世。
胡亥接班后,为所欲为,整天贪图享乐,大权掌握在了赵高手里,开始实行残暴的统治,不仅残害手足,还陷害大臣,弄得朝堂上乌烟瘴气,老百姓民怨沸腾。
最终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不过就算如此,赵高还是没有忘记自己想到皇帝的初心。所以在彻底掌握大局后,他把屠刀伸向了那个昏庸无能的秦二世胡亥。
杀死胡亥后,赵高准备登基。不过这个时候群臣开始反对了,毕竟一个太监当皇帝实在是没有听说过。
赵高一看,情况不妙,所以只好选择了子婴。
子婴虽然是个傀儡,但他不是胡亥这个糊涂蛋。他一心要除掉赵高,所以始终坚持称病,不理朝政。等到赵高亲自来请他的时候,子婴来了个突然袭击,诛杀了赵高。
可是,这个时候,秦朝已经大势已去了。尤其是赵高专权后,秦朝更是失去了民心,面对国内蜂拥而起的农民起义军,朝廷已经顶不住了。
尤其是刘邦攻入咸阳后,子婴更是无路可退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有投降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子婴投降是无可奈何的事,并非他主动的意愿。
我就和你稍微数一下,当时的秦王子婴手里面到底有多少军队。
秦国巅峰的时候,手里面拥有多少军队呢?不多不少,差不多就一百万怎么算的?北方长城30万关中地区20万。南方大约50万,加起来是一百万左右,而当秦王只因干掉了赵高以后,秦国还剩下多少军队?
南方50万人路途太远,根本就不可能救援当时岌岌可危的秦国中央朝廷,至于说北方的30万蒙田曾经带领的长城兵团确实可以去救援咸阳,但是在巨鹿之战的时候,被西楚霸王项羽率领5万人直接给击败了。根本来不了,而章邯率领的20万观众集团算是最后的保命底牌了,但人家因为怕赵高找他秋后算账,直接投降项羽。
这个时候,秦国基本上已经没有可作战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之下,秦王子婴仍然还是想尽办法的凑了一支军队出来,也就是最后秦国的5万大军。这5万军队已经是秦国最后的底牌,包括很多贵族的子弟以及秦国王室的成员都加不到了这场军队之中,但是刘邦率领的数万起义军根本就没有正面和这支军队对抗,直接绕了个路,把这支军队甩到自己身后,带头把咸阳给包围了。
有人就会说,这个时候秦国如果坚持抵抗,等到这5万秦国军队过来支援,那秦王只因不就能够活着了吗?能够保住这个王位了吗?
确实,就当时的情况而言,秦王子婴有能力跟刘邦决议死战,为什么刘邦在这之后面对西楚霸王项羽的时候,手中有10万左右,精准记住这10万军队,里面有5万就是秦王子婴组织起来对抗刘邦的。
但大家想想,刘邦这几万的起义军背后还有哪些部队,是西楚霸王率领的几十万的诸侯联军?
你秦国统一六国,造了这么多的杀念,这些诸侯的军队会放过你秦国吗?会放过你。秦王子婴吗?
如果我在这个秦王子婴的位置上,我也会选择投降刘邦,为什么刘邦至少不会找你秋后算账,而西楚霸王项羽咬牙切齿也要把你碎尸万段!你是他的杀父仇人,而且他的叔叔项梁也死在你秦国军队的手里面,你们两家是世仇,这辈子都解不了。要么他死,要么你死,不过从当时的概率上来讲,你死的可能性更多一点。
不与秦王子婴,即便当时有一定的把握,能够击败刘邦单的那几万军队,可是他也没有办法对付接下来进入函谷关的几十万的诸侯联军。没办法,这个时候只能投降刘邦,而刘邦的也确实给了自己的承诺,约法三章,保护住了秦国老百姓,但后来呢,面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威胁,还是选择该卖队友的时候就卖队友前往,紫茵被西楚霸王项羽活活勒死。就已经算是一个证明。在这之后,咸阳烧了三个月的大火把整个咸阳城烧的彻底消失,想想这诸侯的军队对这秦国恨到什么样的地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0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