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倒数第二个王朝,总共历时276年,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能臣名士。历史车轮滚动的大趋势下,纵然那些能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王朝危机,但是他们能够延长一个王朝的寿命。而风雨飘荡的明朝中晚期,便有如此一文一武两位能臣。
可惜的是,明朝中晚期最重要的两位关键人物早早过世。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他们二位能多活10年,大明王朝至少能续命10年。
第一位关键人物,他就是张居正。此人天赋异禀,很小时就被周边人称为“神童”,15岁通过乡试成为举人,22岁考上进士,并从此进入翰林院,主要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讲解古典书籍等。可不要小瞧这个翰林院,明朝内阁的候选人,基本就是从翰林院里诞生。
当内阁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张居正并未轻易选队站,因为一旦选错了,将万劫不复,所以,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张居正韬光养晦,为了自己掌权的那一天,慢慢地蓄力。直到1567年,张居正升为吏部左侍郎,正式进入内阁。1572年,张居正升为内阁首辅,由此开始了他长达十年、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张居正的改革中,最重要的便是实行一条鞭法,即赋役合一,直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负担小了,自然更有余力去搞好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上去了,物质生活有所保障,国家经济自然也上去了。据记载,实行一条鞭法后,国库存银多达七八百万两,粮食库存可以用十年,可以说给当时不稳的经济现状打了一支强心针。
这就是张居正的意义,一个会赚钱的高尖端人才,只不过可惜了。1582年,他劳累过度而死。本来是一代功臣,死后却遭受到不公的对待,整个家族被抄,家人或饿死或流放,结局令人感叹。
第二位关键人物,他就是袁崇焕。此人早年考取进士,成为福建的一名知县。数年后,他眼见边境受金军侵扰,便下定决心投笔从戎。当时,38岁的袁崇焕上书朝廷:“只要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人就能守住山海关!”真是豪言壮语,很多臣子对此一笑而过,但是袁崇焕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1626年,袁崇焕率部取得宁远大捷,此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明朝不到2万兵力,后金约6万兵力,结果后金大败,并死伤17000多人;1627年再次取得宁锦大捷,此战结果直接让皇太极退兵。到后来,后金大军再次入关剑指京城,袁崇焕率部经过一番鏖战,终于解了京城之围。可惜,事后袁崇焕居然被问罪:为何放后金大军入关?袁崇焕真是有理说不清,就此下狱。1630年,46岁的袁崇焕被处死,家人被流放。
一代抗清名将竟落得如此下场!如果袁崇焕继续驻守边关,不说绝对能阻止清军,但延长大明王朝的寿命不成问题。真不知道当时的皇帝是怎么想的?
电视剧里朱元璋让二虎和玉儿两个人远走高飞,最终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1388年,朱元璋年事已高,心中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二虎洞察出了朱元璋的本意。于是在明洪武二十二年,已经告老还乡。1395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
扩展资料:
二虎童年时和朱元璋一起放牛,青年时正是他的一封信把窝在破庙里讨生活的朱元璋拉上了造反之路,朱元璋所杀的所有忠臣都是可能会对朱家江山产生威胁的人,而二虎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威胁,所以没有必要杀,反而二虎为他杀了不少的人,他应该保护二虎而不是杀死他,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朱元璋放走了二虎,正好能够体现出他仁慈的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不是心狠,很多是不得不做。
与朱元璋相依为命的二哥朱重六,最后没等到朱元璋当皇帝就去世了,但是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之后就给二哥改了一个名字,叫朱兴盛,并且还封为盱眙王,可谓是死后殊荣了。真没想到生前一个穷光蛋,死后馅饼天上来,倘若二哥朱重六没有早死,肯定能跟着朱元璋享福,然后一生荣华了,毕竟是亲人。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出身最不好的一个皇帝了,他的祖上没有出过一个大人物,连说得上名字的人都没有,自小家里就贫困,贫困到什么程度呢?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因为得瘟疫死后,竟然连棺材板儿的钱都没有,朱元璋去求地主,地主也不管,据说最后是好心的邻居替他安葬了亲人,之后朱元璋就开始四处流浪为生。
父母死后,朱元璋在世上还有几个亲人,二哥朱重六就是其中一个,但是因为吃不起饭,两个人在一起不方便,所以就各自谋生,朱元璋先去寺庙当了和尚,后来又参了军。而他的二哥朱重六在与朱元璋分开不久就去世了。后来朱元璋从侄子的口中得到二哥的死讯时悲痛不已,在建立明朝后,就追封了自己的亲人,想到生前那么困苦,死后也一定要他们过上好日子。
朱元璋童年悲惨,中年得志,建立明朝后,虽然性情大变,残暴的杀害了很多的功臣良将,但是他对自己的亲人还算是好的,如果二哥朱重六能活的很久,肯定会得到善待。只可惜无法共享天伦之乐,不过朱元璋把二哥追封成王爷,又改了名字,也算很幸运了。
朱升是怎么死的?
“狡兔死,走狗烹”,历代开国功臣几乎都难逃死兔被狗烹的命运,尤其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升身边的著名谋士朱元璋在明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朱元璋称赞其“九字国策定天下”。那么,明朝的开国顾问朱升是怎么死的呢?他是被明太祖杀死的吗?
朱升雕像
公元1357年,红巾军首领朱元璋率军攻打徽州,朱升独自站在城墙下,劝说元朝统帅傅统开城投降,使徽州百姓免遭兵戈之灾。次年,朱元璋再次领兵攻婺源,未取。他手下的一个人说:“这里有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他很有学问,智力和诸葛亮一样。”朱元璋亲自到石门视察,朱升给出了三点建议:“筑高墙,积五谷,慢慢称王”。朱元璋采纳了。直到打败头号劲敌陈友谅,他才成为太子。他一直是吴国的王子。朱升的计谋使朱元璋避免了成为元朝的重点打击对象,为他的权力扩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升被召到南京,在南京的地位与开国功臣不相上下。知道了退休的真相,朱升在第二年就要求退休。朱元璋想给他一个官职,朱生坚拒绝了。此外,退役后,朱升并没有“回到家乡”。他没有回老家祭祖,而是搬到了西溪,最后定居在南龙岗。朱升和他的妻子因病去世,在南龙岗住了一年后被葬在南龙岗。那么,朱升是怎么死的?他是被明太祖杀死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朱升被朱元璋处死。
谁是朱升?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能猜到他的姓。他应该是明朝的。的确,正如大家所料,朱升是明朝人,也是明朝开国的历史功臣。他在文学和军事方面都很有造诣。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为朱元璋的国家出谋划策。
朱升的肖像
据说,朱升八岁时就开始在书院学习,到19岁时,他就有了秀才的头衔。他还在家乡开了一个图书馆讲学。他喜欢研究占星术的变化和占卜方法,后来出版了一系列
事实上,早在朱升24岁时,他就写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墨庄率意录》,由此可见朱升深厚的文学功底。朱升的博学和知识对他自己有很大的影响。
公元1357年,朱元璋包围徽州城时,朱升为了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城门口,劝说守城将领投降。朱升与明朝的关系始于此。次年朱元璋攻婺源,久攻不下,十分苦恼。三军将领邓禹提议邀请有诸葛亮之誉的朱升。
让我们看看他能提供什么。朱元璋亲自拜访了朱升的住所。朱升提出了举世闻名的筑高墙、积粮之策,并在战略上给了朱元璋一系列开国方略。这些立国之策不仅展示了其强大的军事思想,也为统一中原、建立明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元璋称帝后,朱升继续担任谋士,在应天府身居要职,政治地位与开国元勋平起平坐。朱元璋还对朱升的人品大加赞赏,朱升在朝鲜为官十年,功绩卓著,受到朱元璋的高度重视。
即使他如此深谙君臣之道,也早已料到朱元璋要屠戮功臣。所以在洪武二年,朱升想辞职退休,理由是他太老了,不能为国效力。朱元璋以功绩卓著为由,想封他,但贺年
红领巾起义之初,朱元璋能尊贤下士,所以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谋士,如刘基、李善长、朱升等。朱升,安徽休宁人,出生于一个半农业家庭。他自由,聪明,渴望学习。他二十多岁开始写书。元朝至郑铮年间,他被提升为进士,并被朝廷授予郑雪官职,但直到五十多岁才走马上任。在任时,朱升制定校规,大力整治学校行政腐败,当地师生交口称赞。然而仅仅过了三年,他就辞职搬到了石门。
朱升墓
至于朱升的辞职,历史上有个典故,朱元璋称帝,赏赐开国功臣大兴。大家都很高兴能得到一个高职位和高工资,但朱生健拒绝辞职。朱升和朱元璋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他已经预感到朱元璋不会善待这位英雄,于是在洪武二年提前退隐回国。虽然朱升以年老为由辞去了官职,但他的儿子仍然是朝廷的官员。为了保护儿子的安全,朱升在朱元璋面前哭了,请求皇帝给他一个铁滚以避免死亡。朱元璋给了很多英雄免于死亡的名单,但不多,所以他同意了朱升的要求。没想到,仅仅几年后,朱升的儿子就牵连进了郭桓案,最后因冤而死。
至于朱升本人,他辞职的时候已经70岁了,回国的第二年就病死了,所以他能够死得其所。朱升死后,他的家人将他葬在附近。迄今为止,南龙岗镇的朱升墓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朱升墓形似粮仓,寓意朱升提出的“广积粮”战略。墓碑由白色大理石制成,象征着朱升一生的高品质。正面有十一个大字:“明翰林院大学士朱升之墓”,背面有小字描述其生平事迹。1999年,朱升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0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