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为何他能成为清朝初期一面不倒的旗帜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22:21:31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为何他能成为清朝初期一面不倒的旗帜

朱三太子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由于中国历朝历代受到皇汉思想的影响,导致当时的官员和人们都不能接受来自关外的女真人来统治中国,因此,在清朝的前期和中期发生了很多反对清朝统治的起义,让清朝统治者应接不暇。甚至到了清朝末年,孙中山起义还打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清朝入关进入北京,首先面对的就是各个明朝的政权,本来明朝都已经被李自成起义推翻了,人们对明朝也没太多的好感,但是女真的清朝来了就不一样了,对于中原的百姓和官员来说,那是外族入侵,于是都纷纷找到明朝的藩王,建立了好多南明政权。

明朝的大臣和藩王们相继建立了弘光、隆武、鲁监国、绍武、永历等割据政权。这些政权中,只有永历坚持的时间比较长,无论是弘光还是隆武,虽然都让清朝瑟瑟发抖,但最终都死在了内讧上,永历在西南坚持抗清,可以说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甚至农民军都来归顺,也是曾经形势一片大好,最后也是死于君臣不和的猜忌。

明朝的藩王遍布各地,因此清朝入关的初期,有了这些大明的后裔,也就有了抗清的旗帜,至少把反清复明的旗帜竖起来就可以拉起一批铁杆粉丝去闹革命了,所以最初的反清复明并没有去考虑崇祯皇帝的太子。

清朝最初运气也不错,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皇帝逼周皇后在坤宁宫自缢后,又用剑砍了袁贵妃和女儿长平公主,与对待女儿的方式不同,崇祯在死前命太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别藏匿于公卿贵戚家中,于是这三个儿子就活了下来,而李自成在得到皇三子和四子之后,并没有杀,而是好好养着,后来清兵入关,李自成也没有杀掉皇四子,可能是想把烫手的山芋留给清朝吧。

清朝入主中原,一直隐匿于民间的太子朱慈烺才找到其外祖父周奎府上投靠,并与妹妹长平公主抱头痛哭。但周奎却是一个买主求荣的角色,将太子献于清廷,清廷借口说太子是假冒的,杀死了太子。并且把证明太子不是假冒的15个人也全部杀死,而说太子是假冒的周奎等人都活了下来,周奎因此还得到清廷的特别嘉赏,这里我们就讨伐周奎了。

这件事情其实清朝做错了,虽然说借口太子是假的,可以毫无顾忌的杀掉,但同时也是昭告天下,真正的太子还没有被抓到,等于给了天下一个口实。在最初由于有很多藩王,所以有没有太子都没关系,但是当永历帝被吴三桂杀死以后,太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清朝办的这件错事也就被人利用,因为崇祯皇帝的太子还没死,那么他就是法理上的继承人,反清复明举着他的牌子那是准没错的,最开始的朱三太子是四皇子朱慈炤。但随着朱慈韶隐姓埋名,所以朱三太子就成为一面旗帜,仅仅康熙年间,打着朱三太子起事的就有十多起,可见朱三太子这面旗帜有多么的吸引人。

对康熙来说,“朱三太子”本人并不可怕,但“朱三太子”这面大旗的感召力却不可轻视。所以,每次爆发以“朱三太子”为名号的起义,都会让康熙感觉犹如芒刺在背;而每次只抓到伪“朱三太子”,却让康熙大失所望、寝食难安。

最终朱三太子在康熙四十七年被抓,全族被杀,当然给的罪名也是冒充朱三太子,所以就让朱三太子一直在民间活着,在真正的朱三太子死后,还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名义起事,可见清朝走了一步臭棋。正因为如此,朱三太子成为清朝初期一面不倒的旗帜。

朱三太子是谁?

朱三太子是朱慈焕。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一共有7个儿子,其中他的第五子朱慈焕在明朝灭亡时只有12岁,他虽然排行第五,因为两个哥哥死的早,所以他在皇子中排行第三,所以被人称为三皇子。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祯自杀,朱慈焕被李自成活捉。后来李自成兵败,朱慈焕不知所终,所以民间很多人打着“朱三太子”朱慈焕的名义来造反。

相关故事

康熙曾认为他抓住了真实的“朱三太子”。在三藩之乱后,北京有位秀才自称“朱三太子”,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广纳门徒,手下人数多达5万,而且这位“朱三太子”手里,有明朝皇宫中的印信,感觉非常真实。

康熙用八旗中最精锐的部队,历时两年多,终于把这位“朱三太子”抓住,结果审讯才知道,他本名叫杨起隆,是明朝一个宫女的孩子,根本不是太子,康熙大失所望,下令将其处斩。

明末朱三太子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中有没有记载

明末的朱三太子多数是冒充的,最有名的是杨起隆
朱慈炯(?-?),明思宗朱由检第三子、母庄烈愍皇后周氏。崇祯十六年(1643年)封为定王。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封朱慈炯为定安公,李自成败退时不知所终,南明年间追封为定哀王。
好多人也把他作为朱三太子的原型,但实际上清初期反清人士所指的朱三太子是指的崇祯皇帝第五子朱慈焕,在五岁的时候就死了。据传说他生前对崇祯道:“九莲菩萨说:‘皇上待外戚太薄,所以将让他的儿子们都死掉。’”诸多的朱三太子案频频以朱慈焕为号召,而不是以真的第三子朱慈炯,原因已经很明显了。民间宗教是此类活动的依托,作为“玄机慈应真君”的朱慈焕显然具备这种蛊惑力,于是,诸多的人都选择了他。

朱慈焕(1633年—1708年),明思宗第五子,康熙四十七年被捕,后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遭处死。
生平
崇祯六年出生,后封永王。(即传说中的明三太子)明亡时,十一岁,仓皇出奔,流离颠沛。十三岁到凤阳,遇到一位姓王的老乡绅,曾任明朝谏官,细询根由,执手悲泣,乃留在王家,改姓“王”。王绅病故后,至一佛寺中削发为僧,偷生度日。 后又往浙中,结识一个姓胡的余姚人,亦明官员后裔,后两人谈经论文后,胡颇钦佩他的才学,劝他还俗,并将女儿嫁给她。
康熙四十四年,在宁波认识秀才张月怀,后来别人亦称他张老先生。 不久,发现张行事不安分,便带家属居湖州长兴县。 后风声吃紧,宁波、镇海都“一步一步挨查”。 闻得事发,妻女六人,均上吊自尽,三子一孙,被捕收。朱慈焕躲避流亡。康熙四十七年,官府于谋反首领张念一口供中,得悉他的行踪,遂在山东被捕,押解京师受审,此时他已经七十五岁了。
经浙江遭审问时,官府问他:“朝廷待汝不薄,何为谋反呢?” 答:“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只是为了避祸。清廷有三大恩于前朝,吾感戴不忘,何尝谋反?” 官府问:“什么三大恩?”答:“今上诛流贼,与我家报仇,一也。凡我先朝子孙,从不杀害,二也。 朱家祖宗坟墓,今上躬行祭奠,三也。”“况吾今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乃不作反于三藩叛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但清廷还是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将他处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7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