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邦赏赐一个省的封地,为何张良只要一座小县城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2 13:52:20

刘邦赏赐一个省的封地,为何张良只要一座小县城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中国古代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凡是功高盖主的开国功臣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就拿朱元璋来说,仅仅一个胡蓝案,基本上将大明功臣屠戮殆尽。

那开国功臣为何基本上不得善终呢?因为他们对皇位构成了威胁,加上王朝初期,江山并不稳固,这个时候想要推翻是很简单的。

当然了,也有很多开国功臣活了下来。就拿汉朝来说,开国皇帝刘邦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刘邦提到的三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张良、萧何和韩信。但是汉朝建立后,韩信就被吕后设计杀害。而萧何也曾被刘邦打入大牢,差点丢了性命。

那张良后来怎么样了呢?说起张良很多人对他的记忆只停留在楚汉争霸的时候,大汉建立后,基本上就看不到他的身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良出身名门,祖上是韩国的相国。韩国灭亡后,张良还曾派杀手刺杀秦始皇,虽然这次刺杀失败了,但是张良能够逃过秦军的抓捕,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后来,张良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此人就是刘邦。张良提出了“聚集三王,方可与霸王一战”的计策,成功帮助刘邦击败了楚汉战争中最强劲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

刘邦登基称帝当天,张良却选择请病假,闭门不出。后来张良干脆选择归隐,对朝堂大事不闻不问。但是在太子的选择上,张良站了出来。

当时刘邦想废掉吕后的儿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张良知道,戚夫人绝对不是吕后的对手,所以他选择站在了吕后这边。

亲自帮刘盈请到了连刘邦都请不出山的商山四皓,刘盈也得以保住太子之位。事后,吕后对张良感激万分,十分敬重他的为人。所以吕后掌权后,并没有对张良下手。

刘邦曾令张良自择齐地(山东)三万户为食邑,相当于省长的待遇。但是张良辞让,只要了一万户。为什么只要一万户呢?原因很简单,曹参有一万零六百三十户食邑,张良不想争第一,他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当然了,张良选的封地也是十分讲究的,他选择了当初跟刘邦相遇的留地。留者,留也,意思就是说,是你刘邦要我留下来的。刘邦还能有何话说?

后来张良目睹了韩信的悲惨结局,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最后选择归隐,终得善终。

刘邦建汉后让张良任选三万户时,张良为何只选一小县呢?

张良是一个经历坎坷的人,当秦军攻破阳翟,韩国灭亡的时候,他的生活改变了:有一个贵族公子变成了浪迹天涯的沦落人。起初,他幻想可以刺杀秦始皇,为韩国复仇。于是,他就散尽家财,寻找刺客,等待行刺的机会。终于,在博浪沙,力士振臂一掷,一百多斤的大铁锥划破阴暗的天空,飞向秦始皇的车队。只可惜,这惊天动地的一投,仅仅击中了副车,多年的准备,功亏一篑。

然后,他不得不开始了逃亡的生活。在逃亡中,他渐渐明白靠行刺来复仇是难以达到的,他开始寻找新的方法。就在这时,在下邳,他帮一位老人捡鞋,通过了老人的考验,得到了《太公兵法》,并开始研读。

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正当他为时光流逝而感慨时,一个惊人人的消息传来:在大雨连绵的大泽乡,陈胜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率领戍卒揭竿起义,各路豪杰纷纷响应,秦朝统治摇摇欲坠。在并起的豪杰之中,张良遇见了刘邦——第一个听得懂《太公兵法》的人。因为他的悟性,张良决定跟随他。

在随刘邦征战的时候,张良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足智。张良的足智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张良在刘邦集团中的作用,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作用外,还能在关键时刻和关键性的问题上,对刘邦因势利导,加以谏正。如劝刘邦就封汉王,并烧毁栈道,以迷惑项羽;鸿沟划界后,劝刘邦引兵追击项羽;垓下决战前,劝刘邦封韩信、彭越为王,征其兵会垓下等,对刘邦的胜利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对刘邦的一些错误,他能及时发现,及时劝谏,使刘邦得以及时改正。如:谏阻刘邦不要迷恋秦宫室的豪华,以致刘邦进入关中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劝其还军霸上;劝刘邦定都关中等,既表现了张良进步的历史观和远见卓识,还表现了他敢于谏诤的勇气。这些对刘邦改正错误,取得最后胜利有决定性的影响。

特别是当刘邦和项羽对峙,战事一触即发之时,是他从中周旋,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在鸿门宴上化干戈为玉帛,免除了刘邦的灭顶之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

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很不策略,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远不像项羽那样自信,张良却仍然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刘邦在楚汉争霸中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后,他让张良在齐地任选三万户时,他断然拒绝,只是挑选了一个小小的留县。此后,他很少出现在政治上,几乎是只有刘邦找他,他才出山,这是因为他早就厌倦了,他此时更希望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这是他免除了兔死狗烹的下场,也免除了权力的压榨;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伟大的,因为纵观历史,在位及人臣之时,能够做到功成身退的,实在少之又少,这样大神级的人物又岂是足智两字可以形容的了的。

刘邦论功行赏,为什么萧何排第一,张良却只分到又穷又小的留县呢?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刘邦已然消灭了项羽,做起了汉朝的皇帝,开始剖符封赏各功臣,直接就给了萧何酂候,食邑数10600,排第一。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诸侯争功的情况。

有人说:?我们披坚执锐,参加各种战斗,浴血奋战帮助皇帝打下的天下。萧何没参加任何战斗,就跑跑腿,送送文书,偶尔参加几次谋议,凭什么功劳在我们之上。?

于是刘邦亲自为他们解释了一番关于?功狗?和?功人?的奇葩理论。

刘邦说:?各位都打猎,打猎时追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而放出猎狗指挥方向追击猎物的却是人。各位追逐猎杀野兽,是功狗,而萧何纵狗、指示方向,是功人。?

功臣们听后都不敢再发表议论。

至于张良,更牛,张良是刘邦的谋主,智囊团首席团长,同样也没有战功,直接让他选择最发达的中原地区,齐地,选三万户,作为食邑。

也就是说,其实按照刘邦最初的想法,应该是张良第一,萧何第二。只不过,张良不留恋权位,知进退,深谙?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他不敢承受。

于是,张良跟刘邦说:?当初,我在下邳地方起事,跟皇上你在留县相遇,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缘分。皇上用我的计谋,幸运的是,都能奏效。我希望陛下封给我留县就好了,不敢承当三万户。?

张良其实就是想说,我很念旧,不想留恋富贵,只要给我,我们最初相遇的地方,让我怀念就好了。刘邦多聪明,一下就知道了张良的意思,食邑10000户。

其实,从这也看出来,张良实际上是比萧何更有本事的。因此,后来萧何被捕入狱,差点被杀,而张良却始终受刘汉尊重,最后得以善终。

此人帮刘邦打下半个江山,却仅要一座小县城,最后得到善终,他是谁呢?

这个帮助刘邦夺取天下,最后得以善终的功臣就是张良。张良字子房,在秦朝末年天下诸侯争夺皇位时,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一步步将刘邦扶向皇位。在刘邦坐稳江山后,飞鸟尽良弓藏,先后诛杀了大量追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而张良再次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全身而退,最后躲开了刘邦的屠刀,得以善终。

“汉初三杰”为韩信、萧何和张良,他们三人都有旷世奇才,都是刘邦夺取天下的重要帮手,但只有张良得以善终,原因是——低调,低调,低调!在这三位功臣中,韩信最惨,萧何次之,唯独只有张良一个得以善终,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谁低调,谁得以保全自身。他已经看透了未来,他也知道与刘邦容可以共患难,但不可共富贵。

汉朝建国后刘邦赐予张良三万户齐地。当时张良直接就拒绝了,他只想要留县(今江苏省沛县东南)。齐地那可是富庶之地呀,但是张良为什么拒绝呢?因为这张良早已看出刘邦给他三万户,看似是给他最高封赏,实则是对他不信任的表现。假如他接受了,那便有性命之忧了。

相比其他功臣之下,张良早就看出开国之后,就会没有了功臣的位置,谁爱折腾,谁就死得快,于是他选择了明哲保身。 天下初定,他即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很少插手政事在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他保持沉默,在太子之争中,他暗地里出手营救吕后和太子,这也是为了巩固汉朝的稳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9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