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虞允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南宋虽弱,但也是人才济济,在岳飞之后,仍有不少英勇善战之人,力保大宋江山不失,至少保住了华夏半壁河山。今天讲的这位虞允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本是文官出身,在金朝皇帝完颜亮率数十万大军侵宋时,他在国家生死存亡之时,力挽狂澜,以18000人,以绝对的弱势大破强敌金国15万大军,并且还间接导致了金主完颜亮被杀,粉碎了金朝灭亡南宋的计划。所以后世有不少人议论,如果按此节奏,南宋一路追杀过去,能否灭掉金国?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金主完颜亮统兵60万南下,试图一举吞并南宋
公元1148年,曾经跟岳家军作对的金朝名将金兀术(完颜宗弼)死去,海陵王完颜亮趁机当了右丞相。完颜亮野心勃勃,于次年发动政变,杀死金熙宗完颜亶,自立为帝(即炀帝)。完颜亮称帝后野心更加膨胀,1161年七月,他迁都汴京,窥视南宋,他比金兀术更加自负,欲率大军南侵,一举灭掉宋朝,一统天下。
关于完颜亮南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完颜亮这人尽管残暴,但很有才气,自幼喜欢汉文化,吟诗作赋很有一定水平,他非常喜欢宋词,尤其对柳永的词特别推崇。完颜亮曾读到柳永的《望海潮》一词,对其中描绘杭州盛景的句子极为赞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荷花在北方很少见到,即便在汴梁也不太多,而柳永笔下的江南居然是“十里荷花”!这简直美醉了,于是他便想,如果把江南拿下,整天欣赏荷花,岂不妙哉?于是决心南下攻宋。
1161年九月,完颜亮率60万大军,御驾亲征,兵分四路大举南侵,他踌躇满志,势在必得!
完颜亮亲率主力,首攻宋淮西地区。宋两淮驻军仓皇退至长江南岸,金军长驱直入,进抵长江北岸,准备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渡江。当时,宋建康府(今南京)都统制、淮西主帅王权因无能被罢官,所部18000人刚退至采石矶,接替王权的将领李显忠尚未到任,军无主帅,将士们无心迎敌。
敌人大军压境,国难当头,如何是好?此时有个人站出来了。他不是旁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中书舍人虞允文。虞允文何许人也?起这个文绉绉的名字的人能行吗?他能挡住金朝的数十万大军?咱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此人。
二、国难当头,一介文人虞允文横空出世
不错,虞允文乃一介文人。虞允文(1110-1174),字彬父,隆州仁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他是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此人姿貌雄伟,慷慨大度,胸怀磊落,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虞允文幼时聪慧,七岁即能诗能文。但在仕途上,他也是个大器晚成之人,直到44岁才考中进士。当时,宰相秦桧当权,虞允文不获重用。秦桧死后,他才被推荐,先后出任秘书丞,累官至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等职。
后来虞允文代表宋朝出使金国时,见金国大举造船运粮,探知到金朝有犯宋之意,于是他在回朝后屡次奏请朝廷加强防御,以防金军南侵。果然不久之后,完颜亮便来了。
此刻,眼看金人大军压境,负责淮西防务的王权却逗留建康,不肯进军,在老将刘锜督催之下,他才进驻长江北岸的和州,却又停了下来;后又在刘锜再三催促之下,他才进驻庐州。十月初,当刘锜赶到淮阴时,金军已到达淮河北岸。由于王权的踟蹰不前,淮西事实上没有设防,金军由此从容南下。而当王权得知金军过淮河时,又弃庐州南逃。于是金军迅速推进到滁县,即将临江。
金军临江消息传到临安,京城乱作一团。文武百官纷纷欲携家而逃,宋高宗赵构也要“浮海避敌”。只有老臣陈康伯和黄中等人坚决主战,高宗才表示继续抵抗。1161年十月中旬,金军已占领真州(今江苏六合),王权逃到采石。接着扬州失守,刘锜退守瓜州,后又退回镇江。当时无能的王权被罢免后,陈康伯举荐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军事,奉命督促接替王权的李显忠赴任,并代表宋廷到采石矶慰劳军队。
十一月八日,虞允文到达采石矶时,李显忠却还没到。宋军没有主将,人心惶惶,一片混乱。虞允文到了江边,见将士们士气低落,零散坐于路旁,皆作逃遁之计。虞允文见状大惊,大敌当前,他觉得不能等了,李显忠来不来都要开战了。于是他毅然召集张振、时俊等将领,宣布宋廷抗金命令,并犒赏军队,动员将士与金兵决一死战。
虞允文鼓励将士们说,“若金军成功渡江,我们又能逃往哪里?现在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谁说不能阻击敌人?何况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家是时候报效国家了!”将士们听了他的话后,军心大振。虞允文把散处沿江各处的军队迅速整合起来,有18000人的兵力。
三、虞允文率18000人于采石矶大破完颜亮15万大军
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但是他也曾读过兵书,关键是国家的危亡逼迫他必须要承担这份责任!此刻要在采石矶渡江的金兵有15万众(一说是18万),面对近十倍于己的强敌,虞允文丝毫不惧。他命令步兵、骑兵整好队伍,沿江布阵,又把江面的宋军船只分为五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隐藏在山后。
金军见采石宋军兵少,便从容渡江。快到南岸时,才见宋军严阵以待,还见到许多老百姓居然没有逃走,而是跟官兵一起,修建防御工事,方才大惊。但此时已经欲退不能,只得前进。几百艘金军大船迎着江风,满载着金兵向南岸驶来。不久金兵开始登岸。
此时虞允文果断命令部将时俊率领步兵出击。时俊挥舞双刀,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兵士们士气高涨,拼命冲杀。金兵进军以来,一直都是非常顺利,从没有遭到过顽强的抵抗,一下子碰到这样玩命的敌手,似乎还不太适应,顿时一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士气被宋军压了下来。与此同时,江面上的宋军战船,也向金军的大船冲去。水战是宋军的强项。宋军的战船比金军先进得多,大而灵活,而金军船只小而不稳,宋船乘势冲击,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直插金军船队,敌船纷纷溃退,金兵落水淹死者甚众。
直战到太阳落山,江面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这时候,正好有一批从光州(今河南潢州)逃回来的宋兵到了采石。虞允文立马又整合了这个队伍,发给他们许多战旗和军鼓,从山后面摇旗呐喊,直奔江边而来。江上的金兵听到南岸鼓声震天,又看到山后无数旗帜在晃动,以为是宋军大批援兵到来,纷纷丢盔卸甲,狼狈逃命。金军大溃。
完颜亮气得暴跳如雷,将怒气全发泄在士兵身上,勒令第二天强渡长江,完不成任务者军法从事。虞允文不敢怠慢,次日,他又率水军主动进攻至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待金船渡江时,宋军用强弩劲射,又使用霹雳炮轰击,再次大败金军。完颜亮见渡江失败,只得退回和州,接着逃往扬州。
宋军在采石矶大胜之后,主将李显忠才带兵到达。李显忠得知虞允文代替自己指挥作战后,十分钦佩。虞允文料到完颜亮要退到扬州再次渡江,但对岸的镇江没有防守,处在危险之中,于是让李显忠暂在采石矶留守,自己到镇江阻截金军。李显忠拨给虞允文一支人马,他立马率军赶到了镇江。
镇江原来是由老将刘锜防守。此时刘锜重病在床。虞允文到了镇江,先去探望刘锜。刘锜躺在床上,紧紧拉着虞允文的手激动地说:“国家养兵三十年,没有立过一点战功,不曾想让你这位书生辛苦了,令我等武将汗颜也!”虞允文安慰了老将一番,就回到军营。他命令水军在江边演习。宋军立即制造了一批车船,进入了备战状态。一队队将士驾驶舟船,在江边巡逻,严阵以待。
此时,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宋军打退,完颜亮不禁大怒,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他孤注一掷,下令金军三天内全部完成渡江,否则一律处死。金兵在采石矶一战失败后,军心大乱,对于渡江显然已失去信心,面对完颜亮的死命令,大家心中发憷,于是金军内部出现了极大的矛盾。而此时,金朝后方也出了问题,完颜雍已在辽阳称帝(即金世宗),宣布完颜亮为非法篡权,并下诏贬完颜亮为庶人。这个消息一公开,更加剧了金军内部的分化,一些将士准备效忠金世宗,就准备对完颜亮下手。于是11月27日清晨,完颜亮被部将完颜元宜杀死。十二月初,金军终于撤退,宋军乘机收复了两淮地区。之后,金世宗为了稳定内部局势,派人到南宋议和。
至此,完颜亮企图一举消灭南宋的计划完全泡汤,又搭上了自己的一条命。而此战南宋的胜利应归功于虞允文的出彩发挥,他指挥的采石矶之战,是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他以少胜多,挫败了金军主力,打破了完颜亮灭亡宋廷的计划,并加速了完颜亮统治集团的分裂和崩溃,使宋军在宋金战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此时宋军乘胜追击,是否会一举收复失地,甚至灭掉金朝呢?
四、南宋若乘胜追击,是否能一举消灭金朝?
按理说,如果此时,南宋抓住机会,大举反攻,是很有希望收复中原,以及河北的广大地区的,甚至灭金也不是不可能。原因有五。其一是,南宋自岳飞、韩世忠之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取得如此酣畅淋漓的胜利了,此刻全军正处在兴奋期,大家士气高涨,若及时对三军给予奖赏犒劳和激励,则宋军战斗力会大增,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事实上以虞允文为代表的主战派此时也是摩拳擦掌,踌躇满志,立誓为恢复河山而奋斗;其二是,金军此次几乎动用全国之兵力,气势汹汹而来,突然遭此重创,不仅实力大损,尤其是士气被严重削弱。宋军如抓住战机,将“胜勇追穷寇”,那么金兵必然一败涂地,难有还手之力,宋军直捣黄龙并非痴人说梦。
当然还有第三点也很重要,就是金朝并不团结,其中以完颜亮为代表这一派彻底崩盘,而金世宗这一派还未形成气候,宋朝若趁机发动攻势,金朝难免招架不住,此时即便金朝提出议和,在宋朝大军压境之下,也必然会苟且退让,宋朝则可提出有利自己的条件,比如迫使让其归还中原失地等。
第四,当时并非只有南宋的军队在抗金,其实在金军占领区,即北宋故地的不少地方也有抗金的势力。比如赫赫有名的词人辛弃疾,他在历史上首先是做为一名抗金将士而存在,1161年时,辛弃疾才21岁,他当时就在山东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也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所以南宋的军队并不孤立,一旦北伐,北方会有不少义军支援的。
还有第五条,就是当时的“国际形势”。在12世纪中期的时候,在中国的版图上,并非只是宋金的对峙。特别是在北方,还有不少不可小觑的势力存在。比如和金国相邻的西夏,它当时也不弱;辽国虽亡,但契丹做为一个强悍的民族,却仍然存在,他们其实都是辽国的隐患。另外,在契丹人的北边,还有很难缠的鞑靼人;北部更有蒙古人的窥视,当时成吉思汗的先祖不勒汗已经联合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兀儿汗国,对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威胁。
总之,金朝在北方虽然是老大,但北方各族均为猛悍的游牧民族,谁服谁啊?说不定大家都在觊觎金国呢,一旦南宋大兵压境,这些曾经被金国欺负的小国或部落,说不定会趁火打劫,给金国背后捅一刀。所以宋朝的胜算还是很大的。然而为何宋朝没有灭金,甚至没有及时反攻呢?
一句话,还是朝廷的问题。不是宋朝没人,没有武将,而是朝廷的战略问题,就是习惯了苟安。从虞允文后来的境遇就可看出。战后,虞允文并没有因为出众的军事才华而被任命为宋朝的军事统帅或者军机大臣之类,而是被任川陕宣谕使,当了个地方官。虞允文曾向宋高宗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此时正是大宋收复河山的大好时机,应该坚持用兵。朝廷不予理会。不过虞允文抵达四川后,曾与大将吴璘商议收复中原的大业,再次北伐中原。吴璘也在局部发动了一些战事,比如攻克陕西凤翔,收复巩州等地。
但是局部抗战是不行的。况且采石矶之战一年之后,宋高宗就退位了,1162年宋孝宗即位后,保守派史浩、汤思退等再次得势,让偏安一隅又成了朝廷的最佳选择,要求宋军全线退兵。
后来虞允文尽管被朝廷召回,甚至一度担任宰相,但他根本改变不了朝廷的保守退让策略,而且他很快被攻击而罢相。此后的十几年间,虞允文不断在朝廷和四川之间调来调去,对于朝廷来说,是用也不想用,放也舍不得放。不过虞允文在四川任职时,很注重地方军事力量的培养,不但拥有正规军,还大量训练民兵。他在蜀地管理军政,也是不断筹划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虞允文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相位时,还大力提拔贤良,如洪适、杨万里等人都是他举荐的。
事实上,在虞允文的极力建议下,宋孝宗也曾拟定了一个北伐的大计,1171年,孝宗采纳虞允文的建议,将三衙之一的马军行司(即北宋时期“三衙”之一的侍卫亲军马军司)近3万兵马,从首都临安移屯到建康府(今江苏南京)。
按照计划:第一步将马军移屯健康,为将来出兵做准备;第二步,虞允文前往四川,整顿兵事;第三步,虞允文领军从四川主动出击,吸引金军主力,同时,孝宗则御驾亲征,统领移屯到建康府的马军和其他部队北上,两军会师于中原,收复失地。
遗憾的是,这个计划进行到第二步时,虞允文由于积劳成疾,在四川病逝。孝宗失去了得力助手,北伐大计宣告结束。虞允文于1174年7月18日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此后,主战派渐渐失事,朝廷又陷入妥协退让之中…
虞允文,字彬甫,仁寿县人,绍兴24年进士,次年入朝,任秘书丞,礼部郎官。绍兴三十年(1160),奉旨出使金国,金人欺负他是文官,要和他比试箭法,没想到他从容不迫,引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靶心,使金人为之折服,对他以礼相待。回国后,他将金国造船、运粮等备战南侵的情况奏告高宗,要求作好抗战准备。次年秋天,金主完颜亮果然亲率60万大军,分兵四路,水陆并进,扑向江南。宋军负责淮西防务的都统制王权,畏敌如虎,连弃合肥、和州二城,金军长驱直入,抗金老将江淮浙西制置使刘钅奇被迫撤出淮阴、扬州,退至长江南岸的镇江。在此危急关头,虞允文以中书舍人参谋军事的身份,到采石矶犒军,看到军无主帅,军心涣散,便将尚未逃离的统制张振、王琪、时俊等人召集起,重新部署,抗击金兵。当时有人劝他:你是奉命犒师,又不是派你督战,何必自讨苦吃呢?他慷慨回答:“吾位从臣,使虏济江则国危,吾亦安避?今日之事,有进无退,不敌则死之,等死耳!退而死,不若进而死,死吾节也!”当时采石矶守军只有一万多人,完颜亮根本没有放在意下,贸然渡江,虞允文命时俊奋勇出击,以海鳅船猛冲金船,并用装有火药、硫磺、石灰的霹雳炮(这是虞允文发明的)猛击,将渡江之敌歼灭了一大半,打退了金兵的进攻。次日,又在杨林河口射退敌骑,焚毁敌船,金兵大乱,完颜亮在军中被部将刺杀,大败而逃,宋军大获全胜,创下了我国历史上以1万8千人战胜60万人的辉煌奇迹,老将刘琦激动得热泪盈眶,抓住他的手说:“朝廷养兵三十年,今日大功乃出儒生!”此后,这“儒生”出将入相20年,为官廉洁,忠贞体国,于淳熙元年(1174)64岁时去世,诏赠太傅,谥忠肃,归葬于故里仁寿县虞丞乡。
虞允文是南宋著名大臣,他曾率军在采石大战中战胜金军,多次向朝廷请求加强边境的防御,使得宋国转危为安。虞允文年幼聪慧,据说七岁便能提笔写作,后来参加科举中进士第,但因为秦桧的原因,导致当时一批文人不能被重用。不过虞允文还是依靠自己出众的能力脱颖而出,成为南宋不可多得的人才,后人更是将他称为“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虞允文,赶快来了解下吧。
在我们的印象中,领兵征伐是武将的事,而文人就应该齐家治国。自古就是文死谏,武死战,很少有文人死在冲锋的战场上。当然,也很少有文人上战场领兵打仗。
但是自古以来却从不缺少儒将,从三国时代“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赤壁周郎到近现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都是文人统兵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为南宋朝廷续命一百多年,这个人就是南宋名臣虞允文。
众所周知,金国灭了北宋,将徽钦二宗俘虏到北国,宋高宗赵构在南方称帝,建立了南宋小朝廷,虽然有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力主北伐。但是,由于宋高宗赵构的私心以及南宋朝廷的软弱,导致岳飞惨死风波亭,当时宋朝朝廷中的大臣认为,只要杀了岳飞就可以换得宋金两国之间的和平,而此后,只要每年向金国进贡,就可以好好享受江南的温柔乡。
但是,南宋小朝廷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北方的金国在岳飞惨死风波亭的20年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变动,海陵王完颜亮篡位成功,正想着凭借南征宋朝的机会稳固统治,通过领兵征伐开疆拓土来稳固自己的大金国国王之位。
所以,完颜亮继位以来,就不停的招兵买马,全国上下厉兵秣马,准备南征,完颜亮更是写下了“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这样的豪言壮语。而反观南宋方面,由于大臣皇帝醉生梦死,文人贪财、武将怕死,而且南宋虽然钱粮富足,所用于军队却甚少,大部分都进贡给了金国,就连长江边上的防线,大多都是老弱病残,防备空虚。面对金国的虎狼之师,实在是悬殊相差太大。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自率领60万大军南下攻宋,而且放出豪言,要在100天之内彻底灭亡南宋。宋高宗赵构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吓瘫了,想当年他被金国大军赶到海上的日子还犹在眼前。此刻,金国大军又卷土重来,看完颜亮气势汹汹的态度,也许这一次就不是把他赶到海里这么简单了。
就在宋高宗赵构犹豫不决是逃还是战的时候,完颜亮的大军已经到了和州,和州守将王权不战而逃,直接放弃了和州,这样一来,完颜亮的大军已经逼近长江,如果金军一旦渡江,那么南宋必将灭亡不可!
无奈之下,宋高宗赵构只得派遣芜湖守将李显忠到采石矶阻击金军,由于宋朝有文人监军的传统,所以赵构便派遣了当时任中书舍人的虞允文到采石矶慰问督战。
但是当虞允文到达采石矶的时候,李显忠却还没有到,这就尴尬了,主力没到,监军到先到了,虽然主力没到,但是对面的金军已经开始准备渡江了。虽然虞允文以前一直担任文官,而且从来没有打过仗,此刻却是危急存亡之刻,不得已之下,虞允文只得担任指挥官的重任。
虞允文担任指挥官之后,清点过人马之后发现,整个采石矶防线军士还不到两万人李显忠简介,而且大多都是老弱残兵,根本不能和金军的虎狼之势相抗衡。但虞允文不愧是文人出身,他先是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煽动士兵们的爱国热情,然后便带领士兵一马当先的冲上阵前。士兵们一看一个文人都能如此勇猛,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奋力抵抗呢?
而且虞允文还懂得利用地利之便,由于金军都是北方汉子,陆战自然是所向披靡,但是水战却不擅长,虞允文利用南宋船只的优势撞击金军的船只,导致很多金军士兵落水,金军大多不识水性,落水之后就被淹死了,这样一来,金军损失惨重。
而且虞允文还用上了南宋最先进的武器“铁臂弩”,不断的射击,也使金军损失惨重,金军的先头部队一下子就损失殆尽,迫使金军不得已只能暂停渡江。
经过一天的战斗,宋军士气大增,而金军方面则士气低落,甚至有些金军将领提出了撤退。但是,金主完颜亮正要凭借此战为自己树立权威。所以,不顾士兵的死活下了死命令“三日之内打不过长江去,随军大臣尽行处斩”!
这样一来,部分金军将领极度不满。就在颁布命令的当天晚上,金国兵部尚书耶律元宜发动了军事政变,控制了完颜亮,而恰在此时,北方传来了完颜雍继位的消息,完颜亮此刻大势已去,不久之后即被耶律元宜所杀。
完颜亮已死李显忠简介,金军没有了主心骨,自然而然就撤退了。虞允文虽是文人,却凭借一己之力,打退金兵,为南宋朝廷续命100多年,如果不是虞允文,恐怕赵构已经和徽钦二宗一样的下场了!
采石之战是宋金双方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
对于当时的金国皇帝完颜亮来说,此战意义尤其重大,完颜亮篡位称帝,皇位本就不稳,而且完颜亮继位后在朝堂和贵族只用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使人人敢怒而不敢言。更关键的是,完颜亮是一位汉文化发烧友,非常推崇汉化,继位后大力推广汉化,强化中央集权。这样做严重损伤了金国其它贵族的利益,皇族宗亲中反对完颜亮的呼声非常高。
完颜亮也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便集结全国军队想一举灭宋。这场战争对完颜亮的意义在于,一来可以缓和内部矛盾,二来,完颜亮早就把自己当成华夏正统,打算一统华夏。三来。若此战胜,完颜亮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能用实实在在的战果来堵住保守势力的嘴,更重要的是,如果灭了南宋,完颜亮就有更大的空间,更强的势力去推广自己的汉化政策。
但是失败后果就会很严重,完颜亮不是没想到失败的后果,但是金人本来战斗力就强,南宋朝廷又自断臂膀,能征善战者不是被杀就是弃之不用,亦或抽不开身,一个刘琦也是垂垂老矣。再加上北军经过多年的统治,已经学会了汉人的许多技术,攻城,破防等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再加上足足六十万人的兵力,输的可能性不大,值得一赌。
至于南宋方面,很简单,生和死的问题。
完颜亮南征,刚开始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一点抵抗就过了淮河。宋将王权见金兵势大,带着部下疯狂南逃,一口气跑到了长江南岸。老将刘琦也因为侧翼暴露,不得不由扬州后撤至镇江。
宋高宗听闻,又打算去海上飘着,众臣极力反对,高宗无奈,就派李显中代替王权,派虞允文去长江南岸慰问。
虞允文乃一介书生,但是没有丝毫由于就赶到了采石,采石矶尚有宋残军两万,虞允文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激发斗志,准备和金兵死战。
而金军由于前期进展顺利,从上到下无不志得意满。不久就开始度江。
但是金军和宋军在水上较量,那就真的不行。宋军的装备是艨艟巨舰。舰上配备霹雳炮,拍杆。而且宋军南方人居多,多熟悉水战和驾船。金军虽然人多,但是装备不好,船只小且杂,基本只能当渡船,不能当战船。遇上宋军的艨艟巨舰,只能靠船去短兵相接。可是你小船离得远了我用霹雳炮轰你,用弓弩射你,离得近了直接用拍杆,一拍沉一个。
金军打了一天一夜,根本没办法招架艨艟巨舰,且损失惨重,无奈退兵。
第二天完颜亮又战,这次直接遭遇了宋军伏击,金兵损失不计其数。
完颜亮屡攻无果,只能收拢残军退守瓜州,此时金军内部伤亡过重,军心浮躁。金国老巢又出了问题,军中保守派趁机杀完颜亮,主动退兵,和宋国再度讲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9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