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被元、明、清三朝尊为朱子,其理学思想是三朝官方儒家,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力仅次孔子。朱熹还是唯一一位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受列代儒家祭祀的十二哲者之一。朱熹为何被称为史上最有才无德的人,正因为他在儒教地位如此之崇高,才能出众青史留名,所以能被加上个“最”字。朱熹真干过类似的无德事情。
有才无德,有德无才、无才无德和有才有德,现代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无才无德一点亮眼的地方都没有,能被录用才是奇怪。有才无德是能造成破坏和影响最大的,朱熹的作为是有才无德的表现吗?
朱熹被侮辱,证明是有才无德的四大事件证据分别是:第一,朱熹和同僚在青楼争风吃醋,诬陷他人、第二,朱熹不孝顺母亲,做饭不下好米、第三,爱上寡妇与其同居、第四,风头最盛的,搞大已死丈夫的儿媳肚子。这四件事一件比一件过分,别说放在朱熹身上,放在任何一个古时候的官吏豪门身上都承担不起。但这些事是真的吗?
第一:朱熹在台州为官,看上当地才女营妓严蕊,没曾想人家根本不理朱熹,反而和台州太守唐仲友厮混,不明不白的。朱熹气不过,连上七份奏折上中央,控诉唐仲友、严蕊两人又不正当的关系,请求严惩。怕证据不够可信度不高,还将严蕊屈打成招,逼其承认跟唐仲友有奸情,皇帝看不下去,出面保下两人。历史真相:浙东大饥荒,朱熹被下派前往赈灾,发现台州的地方官员唐仲友违法乱纪,串通上下官员黑下赈灾粮食,闹得天怒人怨。朱熹查明真相收集证据,先后六次状告唐仲友,终于将其官职罢黜,为民除害。唐仲友忿忿不平,便暗地里中伤朱熹,污蔑朱熹是看上严蕊才搞自己的。
第二,朱熹虐待自己的亲娘,明明家里有钱能用更好的米做饭给老人家吃,朱熹省钱偏不,太不孝顺。历史真相:朱熹是内外合一、中外认可的儒学大师,既然儒学,那自然重“孝义”,哪会这么抠门,这么多年圣贤书白念了吗?有史记载,母亲去世,朱熹在其墓周围建屋守孝长达六年之久,孝心感天动地。说朱熹不孝顺,扭曲朱熹的是监察御史沈继祖(两人政见和思想不合)。
第三,爱上武夷山寡妇,两人常常偷偷摸摸同居,弄出一系列用脑子想都知道是假的的恩爱勾结故事。历史真相:这一时期朱熹的的确确在武夷山,在干嘛呢?朱熹是教育家、理学家,这时正是他思想和门徒蓬勃发展之际,创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广收门徒讲学,著书立说为后世谋福。要这事是真的,朝夕相处的学生能不发现?朱熹早被唾沫淹死,哪还能继续教书育人。
第四,儿子死了,搞大儿媳肚子。这事也是沈继祖编造出来的,原文一句话“家妇不夫而孕”,是说朱熹家里没有儿子,儿媳肚子却大了起来。信的人,看这一句话就信了,能写出无数个故事;不信的人,怎么都不信;因为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何谓大儒,行得直坐得正,世人认可他的学识和人品。这些说法的盛行是在宋朝“庆元党禁”时期,正史记载,中央朝廷的监察御史沈继祖捏造“十大罪状”弹劾朱熹,理学遭到重创,朱子的门生故吏流放的、坐牢的都有。学习朱子理学者,不可参与朝廷选拔,入仕为官。
朱熹在这样的大风波中度过晚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朱熹这些黑历史,流传到今天。庆元六年朱熹生命垂危,还放不下自己毕生著作和道统,生怕后继无人,道统失传。朱熹病逝,众多仰慕者自发前往信州参加会葬,上层权贵感到恐慌,就下令约束,实际效果却不佳,仍有近千人参与葬礼。朱熹谥号“文公”,追赠宝谟阁直学士,追封徽国公。后代统治者不断加封,鲜有例外者。所以说,朱熹有才无德根本是个笑话,别当真。另外,朱熹是支持主战,支持北伐的。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将理学发扬光大,在儒学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人。这位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能有这么大的成就,确实是一件让人敬佩之事。
朱熹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是一味褒义,褒贬都有,争论还是满大的。朱熹在南宋末年,被打入伪道学之中,认为他是儒学史上的败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个说法,是因为当时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罪状中不仅直指朱熹的错误观点,甚至还涉及到私德之中。
沈继祖等一干人等,大肆批判朱熹,说朱熹不仅诬陷忠良,并且私德有亏。说朱熹不仅和自己的儿媳妇偷袭,让已经丧夫的妇人还了孕。同时又诱娶两名尼姑为妾,还将这两个尼姑带到大街上招摇过市。
朱熹到底有没有干这些看起来是 *** ,败坏纲常之事,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争论的地方。许多人认为沈继祖应该不会没有证据就这样诬陷朱熹,有些人有认为朱熹也不可能这么招摇。这些事情很大一部分,都是政敌为了攻讦朱熹,然后胡编乱造的。
不管这些事情是真是假,朱熹在哲学思想上的成就绝对不低。所以后世的评价大部分还是倾向于褒义的,对朱熹大肆赞扬。
康熙称赞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南宋词人辛弃疾评:“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甚至连外国学者,对于朱熹等学者提出的理学思想,也表示了自己的尊敬和赞同。英国生物学家李约瑟说:“当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一精心表达的自然体系时,我们不能不承认宋代哲学家所研究的概念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
从《朱熹家训》中看出,朱熹是位纯朴善良的老人。朱熹一家家庭和睦,朱熹本人也重德修身。
朱熹少年之时就失去了父亲,和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后来他四十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孝顺的朱熹坚持为自己的母亲守墓,筑寒泉精舍,全自己的孝道。在为母亲守墓期间,他不通外界,不睦荣华,一心著述,是他思想沉淀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朱熹十九岁的时候娶刘勉之之女刘清四为妻,此后夫妻和睦,感情甚笃。刘清四去世之时,他伤痛异常。后来他病情加重,临终之时还拖着自己的病体,写下了一篇达他至死不忘夫妻情的《墓祭文》:“岁序流易,雨露既濡,念尔音容,永隔泉壤。一觞之 ,病不能亲,谅尔有知,尚识予意”。
朱熹有一个女儿名叫朱兑,后来嫁给了黄干家中。黄干在外任职之时,朱熹有一次上门看望自己的女儿。黄家当时家庭贫困,拿不出大鱼大肉招待,朱兑只能准备葱汤麦饭招待久而不见的老父。对此朱兑十分的愧疚,朱熹知道自己女儿的心思,高兴的吃了这顿简便的饭菜。
吃饭之时,朱熹笑着说:“我儿切莫介意,这菜肴不同一般,可称美味可口。”吃完饭之后,还大笔一挥,写下了“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朱兑看见这首诗之后,这才展开了颜,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朱熹留下的这首诗,后来成为了黄家的家训,后世子孙以此为标准,安于清贫,积极向上。
只从对待自己的老母亲,自己相守多年的妻子,自己远嫁的女儿来看,朱熹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从这些故事也可以看出,朱熹一家人的关系是十分和睦友爱的。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9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