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害怕曹睿?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尽瘁出祁山,亦寓自全计。司马懿深谙韬晦,精于谋略,极善权谋,三国曹魏著名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司马懿也是曹魏三朝托孤辅政大臣,早年被曹操强征为文学椽,因尽职尽责,能力非凡被曹操器重,但司马懿因由狼顾之相,深受曹氏的猜忌。曹操死前,曾告诉曹丕,要用司马懿,但需要永远防着他。司马懿为什么害怕曹睿?
曹丕悔恨不已,连忙跑去甄宓住所,可惜晚来一步,甄宓已喝下毒酒,已是花容暗淡,奄奄一息,儿子曹睿惶然失措,抱着母亲嚎啕大哭。曹丕见状,心中自责万分,悔不当初,连忙跑去抱住甄宓,低头认错。而甄宓不愧为一代贤后,明知曹丕欲置己于死地,却无半分恼怒,弥留之际只是如闲话家常一般教导曹睿要好好做人,然后却是郑重地告诫曹丕一定谨防司马懿,其人有狼子野心,不可重用。说完,便香消太虚殿,魂归九重天,一命呜呼了。
曹家的势力过于强大。曹睿时期,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有的虽然战死,有的还在位,这些人的余威仍然强大,况且当时有一伙忠实于曹魏的文武将官,他们左右着政局,这些人让司马懿寝食难安。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杀谏臣方面,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见的,这算是他的特色。对于司马懿,曹睿知道如何去驾驭,如何去驱使。
黄初六年,曹丕再次伐吴,再让司马懿镇守许昌。也就是说,司马懿到曹丕的时候,仍然没有打过仗。那我们再来看黄初七年,曹丕临终的时候,让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成为曹睿的辅政大臣,我们可以看到,曹魏的军权在曹真和曹休的手里,司马懿又拿什么造曹丕的反呢?
司马懿隐忍了大半辈子,最后直接断了曹家的所有家产,成功篡位。不过司马懿期望曹丕当皇帝也是很正常的。为什么曹睿接班后司马懿还是不敢碰?其实曹睿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在用人和克制方面不比曹丕差。如果司马懿硬来,可能还在马托而不在曹睿。只不过曹丕和曹睿都没活多久,不然司马懿绝对不会熬这么久。
曹睿即位时年轻,司马懿受曹丕委托辅佐曹睿。每当先帝宠信的大臣,新任命的皇帝都会有所忌讳,有时会很快除掉。司马懿,通读史书,深知帝王如何治民,所以对曹睿时刻提防。
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父亲的话并不影响他处理事务。司马懿没有被曹操灭,和他处处维护有关。否则以曹操的性格,绝对不会让司马懿活着。曹丕在位的时候,也很信任司马懿。他曾写过一道圣旨说:“在我东,傅俊为西总管,在我西,傅俊为东总管。”曹丕死后,把太子托付给司马懿、曹秀、陈群。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操的势力开始包围曹丕。忠于曹操的人很多,尤其是当年和曹操并肩作战的人。只要司马懿敢反抗,就会被砍死。
说到司马家族和曹操家族,首先曹操最后并没有篡汉。孙权劝他当皇帝。曹操说孙权要把他放在火里烧烤。曹操很聪明,因为一个事物的稳定状态一旦被打破,重建一个新的稳定状态是多么困难啊!这不是开玩笑。可以说,曹丕篡汉之后,直到司马昭独裁,这种新的稳定状态仍然没有形成。曹操的后人没有明白曹操的道理。其实司马家也不太明白这个道理,不然也不至于胡说八道!所以,研究好小说《三国演义》的核心思想体系,就是在打破稳定状态后,如何进行系统全面的思考,从而形成新的稳定的结构体系。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大问题,值得深思!
司马懿没有反对曹丕,主要是因为他当时还没有掌握兵权,实力和威望也不足。曹丕对司马懿也很好。政变成功需要低调,积蓄力量,然后伺机完成战斗。曹丕在的时候,司马懿即使造反也没有夺权的权力。
政变前,司马懿为了打消政敌和皇帝的戒心,不得不如履薄冰,假装给别人看。
司马懿字仲达,在历史上,司马懿是一个非常善于伪装与隐忍的政治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装病甚至自残。
其人胸怀异志抱负,曹操生前就对他很不信任,并对其有过评价: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甚至于把对司马懿的这种防范意志传给下一代,以示警戒。
那么让人奇怪的是,战功赫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为什么不敢在魏明帝曹叡在的时候夺权呢?为何选择韬光养晦,蛰伏起来呢?
这里就不得不来谈谈魏明帝曹叡这个人了。曹叡这个人是有真本事的,作为曹操的嫡系子孙,曹叡深得曹操真传。曹叡虽然年轻,但不得不说他很有谋略,并不比曹操和曹丕差,在驾驭朝臣方面更是比他的父辈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曹叡有自己独立见解,是一个有主见的君主,这让他在大局上有着属于自己的判断,不会听由司马懿的,更不会受其支配。再者,此时的司马懿力量还不够雄厚,没有实权,所以他必须要小心翼翼,毕竟自己的生死掌握在曹叡手里面。
曹叡也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城府的皇帝。从宏观来看,曹叡积极发展国家的军事实力,政治和文化领域也有较大进步,魏国在他的统治下,走向了顶峰。所以史学家王仲荦先生对曹叡有过这样一句评价:?曹叡统治时期,是魏王朝的全盛时期?。可见曹叡本身确实是有硬实力,有魄力,不容小觑。
再者,除了曹叡问题外,曹叡在位时期,曹家当时的整体势力也依旧还是很强大的。虽然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等老臣大多已经战死,但势力威望仍然还在。除此之外,当时还有着一批忠于曹魏的文武百官,他们同样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这些人让司马懿不敢妄动。
其实在那时,曹叡想杀司马懿,可以随便找个理由,但之所以不杀,是因为惜才,毕竟能够对付诸葛亮、陆逊这种级别人物的人还是少数。
司马懿是无奈之下选择隐忍的,他选择对曹叡唯命是从,以退为进,保全自身,他确实是怕了曹叡,怕了这个有能力作为的君主。
因为怕了,他选择隐忍,不过事后证明他是对的,司马懿用他的寿命把对手都熬死了,曹叡由于后期的骄奢淫欲掏空了自己的身体,只活到三十六岁便驾崩,立了还只有八岁的曹芳为帝,并让曹爽和司马懿进行辅佐。
曹爽当政,年幼的曹芳不能控制朝廷。机会终于来了,此时的司马懿就如一头饥渴的猛虎,慢慢的露出了他狰狞的獠牙,他先是通过装病骗过了的曹爽,再趁机将其诛杀。从此以后,司马家族彻底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成为了三国历史的人生赢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9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