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杀马为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当人们说起东西方文化差异,总会提到这样一种观点:西欧国家的文明是海洋文明,海洋文明是商业文明,因此西方国家的人更善于贸易,更注重契约精神。因为遵照契约,是贸易得以顺利进行的必需条件。而中国则不同,东方文明是农业文明。维系农业文明的不是白纸黑字的契约,不是明码标价的交易下形成的合作关系,而是在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的耕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情关系。因此,中国的社会是典型的人情社会。
上述说法被很多人所采用,甚至很多论坛的所谓专家也会藉此侃侃而谈。然而他们都忘记了,无论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明,最开始都是农耕文明。虽然我们经历农耕社会的时间更长,也更习惯于用人际交往的方式来定位自己,用人情往来的固有思维去处理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是不注重契约的。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中国古代的契约精神——杀马为盟。
杀马盟誓是中国古代比较经典的一种建立契约的方式。马在古代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仅次于牛,而且比牛更加稀有,是身份的象征。“杀马为盟”对于古人来说,是一个庄重的仪式,从中也能看出我国古人对于契约精神的理解。我国历史上比较著名,影响深远的“杀马为盟”有二次。
一、白马之盟
顾名思义,这次盟誓的主要形式就是斩白马,这也是有记载最早的一次杀马为盟。刘邦在夺取天下后,曾干了件卸磨杀驴的事情,即消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当年帮他一起打天下的异姓王,以稳固刘氏江山。然而异姓王被铲除后,刘邦强势的妻子吕后却成为他又一个担心的隐患,他总是怕在自己百年后,刘氏江山会被吕氏家族所取代。
公元前195年冬,在距离刘邦去世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自知大限将至的刘邦带着群臣到太庙立遗嘱。他命人牵来一匹白马,据说那是一匹通体白色,没有一丝杂毛的骏马,非常高贵,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把白马杀死,然后起誓说:“从今往后,没有功劳的人不能封侯,不姓刘的人不能封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邦死后,吕氏家族果然掌控了朝政大权。后来陈平、周勃等老臣以吕氏家族违背“白马之盟”为由,削平了诸吕之乱,确保江山重归刘氏。
二、渭水之盟
公元626年八月,就在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突厥汗国趁乱对唐帝国发动了进攻,军队一度到达距离都城长安不到四十里的泾阳,惊动京城。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唐军直奔泾阳迎敌。
突厥军队已经到了渭水北岸,只隔着一条渭水的时候,望着被战争锻炼得魁梧而勇猛的李世民和他身后身经百战的将领们,突厥人最终还是没敢贸然正面进攻。在僵持两天后,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唐太宗与突厥可汗在渭水的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这就是著名的渭水之盟。渭水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为自己稳定局势。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国的古人盟誓为什么要斩白马呢?其实,最初斩白马不是用于盟誓的,它是用于一种更加神圣的仪式——祭祀。古人认为马是龙在地上的化身,这大概也是所谓“白龙马”的灵感来源吧。白马属阳,为天神所驱使,青牛为阴,为地神所享用。所以斩白马是用来祭天的。斩白马象征着一种信仰,而后来之所以把这种仪式延伸到盟誓中,就是担心这个誓言会轻易被违背,才借助信仰来增加誓言的分量。这就跟西方的政要就职前,都要对着《圣经》发誓是一个道理。
盟约和契约的区别在于,契约是有履行期限的,盟约没有。然而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盟约当然也不会例外,关于政治的盟约当然更是如此。尽管我们明知道绝大多数的盟约都是用来违背的,但是只要这个盟约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它的存在就是有意义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像签订契约那样明确而具体地规定一个时间,因为我们知道,白纸黑字既不能永久保存,也不能永远有效。但我们会用各自的信用和彼此的信任,尽可能地延长这个盟约的寿命,甚至使之成为一种默契,这样,反而能让这个盟约的有效期更长一些。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1、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温酒斩华雄
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5、单刀赴会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
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历史故事
一、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
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二、指鹿为马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三、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四、背水一战
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
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
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绵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全军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
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五、负荆请罪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
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神话故事
一、牛郎织女
相传,织女是玉帝与瑶姬的女儿,她在见到牵牛后,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便私订终身,但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恋爱的。
于是,王母娘娘便将牵牛贬到了人间,并惩罚织女不停地织云锦。织女坐在织机旁常常泪流满面,但她还是会尽心织好云锦,为的就是博得王母娘娘大发慈悲,让牵牛早日返回天庭。某日,几个仙女见织女整日苦闷,便恳求王母娘娘让她们一起去人间的碧莲池一游。
王母娘娘心情正好,便应允了她们。话说牵牛被贬到凡间后,生在了一个农民家中,取名“牛郎”。由于父母早逝,哥哥和嫂子待牛郎非常刻薄,于是牛郎便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一同生活。殊不知,这头老牛就是当年为牵牛求情,被王母娘娘贬到人间的金牛星。
一天,老牛突然对牛郎说:“你今天去碧莲池一趟,那边有几个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仙衣藏起来,红色仙衣的主人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会说话,知道它是个神物,便照着老牛的话做了。那件红色仙衣的主人正是织女,虽然牛郎已经记不起织女,但织女认出了他就是牵牛。
于是,织女答应了牛郎的求婚,两人结为夫妇,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不久,他们还生下了一儿一女。可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速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捉回天庭。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回来的牛郎告诉她说:“老牛死了,它说让我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可以披着它飞上天。”织女听后,自然明白老牛的意思,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埋葬了老牛。就在这时,刮来一阵大风,织女被天兵天将带走了。
牛郎见状,便赶紧披上老牛的皮,桃上一对箩筐,箩筐里坐着他们的一对儿女。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正好赶来。她见状,便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在牛郎和织女中间一划,顿时,一条波涛滚滚的天河横在了牛郎和织女中间。
牛郎带着两个孩子在天河这边哭,织女在天河的另一边望着夫君和儿女也哭得声嘶力竭。王母娘娘也被这场面感动,便让牛郎和两个孩子留在了天上,只准每年的七月七日让他们在鹊桥相会。现在,我们在秋夜天空的繁星中,还可以看到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明亮的星星,这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在牵牛星的两边还有两颗小星星,这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
二、女娲造人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虽然,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可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三、吴刚伐桂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经常挂著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桂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伐桂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桂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
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重新地生到树上去了。于是,从此之后,每当吴刚快要砍光桂树的枝叶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
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桂树。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谁家最勤劳,金叶子就飘到谁家,那家就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四、哪吒闹海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 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 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
哪吒七岁,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共商报复之计。
第二天,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五、夸父追日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使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中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古代、近代中国人受识字率的影响契约难以在普通人中建立,即使有契约但因为看不懂、看不到、不熟悉契约,契约可被识字人随意解释。受记忆能力的影响,如果,契约内容很多,也不可能被民众大量记忆。因此,民众只遵从最简单、最易记忆、最低的行为规范。
已有契约基本上是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典,具体内容民众基本不知,政府也没有提供公共法典供民众查阅,这与民众内心是否想遵守契约无关。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是已经落后的以家庭农业、手工业技术为基础的社会活动准则。不可能适应现代工业技术为基础的社会活动,属于被淘汰的文明。仅具备历史研究价值,基本不具备继承、发扬光大的价值。
这里说的被淘汰文明指的是旧的思维方式、旧的社会制度、旧的社会关系、旧的人权定义、旧的阶层进化方式等。文字、方言、人文景观、民族习俗(吃、穿、用、文学作品、歌舞等)不会发生急剧变化,可在相当时间内自发的传承保留。
现代中国的行为规范还没有建立,已有规则是用现代语言加西方契约思想中的一些词汇重新包装的传统规则,只有少量似是而非西方契约的初级框架及应用。
后面以2018年开始的交通法规对电动车的管理为例,说明现代中国法律、政府对契约的形成、应用及保护程度是初级的令人不忍直视。
契约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收到那些影响呢?
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比较注重契约,中国人比较看重说话算话。这可能是因16世纪至今西方人、中国人生产协作方式、识字率不同造成的?
口头承诺能否兑现基本凭当事人的良心、记忆决定是否兑现,口头承诺的执行难免有歧义、争议存在。
文字可以将契约方、担保方、见证方的承诺保存下来。如果契约相关方有一方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代笔人可以在识字少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篡改契约内容,因此契约是否被相关方认可需要以相关方识字为基础。
当然识字率还需要与写作、阅读能力配合才能保证契约内容符合契约各方的本意。
16世纪到18期间,西方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普通民众识字率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具体数据没有查询)。识字率高奠定了契约在普通人群中应用的基础。
工业对识字率、契约的普及是最大的。工业需要众多不同组织、个人相互合作,合作需要契约,任何人进入工业领域及其产品的销售、服务领域发展,都需要识字,以便建立契约、按契约做事。
同时期的中国明朝时代,中国人的识字率达到什么程度?家庭农业不需要识字,手工业、商业、识字率要求不高。中国没有发展起来工业,没有需要识字的工业人口。国家管理需要识字,但因国家管理保密的需要被管理层垄断识字权与普通人无关。普通人的识字率肯定不高(具体数据没有查)。但在司法领域,普通人打官司要找人代笔,签名多以按手印替代。一是识字率问题,二是专业写作能力问题,
19世纪清政府为保证满族的绝对统治,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打击文人,极大程度上阻挠了汉族人识字率的普及,这进一步影响了近代中国人应用契约的基础。洋务运动开始了清政府与西方契约的交集,但这仅是清政府与西方国家层面的契约,与普通人无关。且清政府也不懂西方契约,通过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的矛盾、战争就可见一斑了。
20世纪初,民国建立,孙中山编写的《民权初步》是近代中国全面力图开启民智、普及契约的开始。但民国建立至民国政府退败台湾,中国就没有统一过且一直在战乱中,战乱中《民权初步》在普通人中没有机会起到作用。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今天,中国人知道《民权初步》这本书内容、思想的人也不多。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政府虽然普及了教育(扫盲加中小学,估计1000-3000字左右),培养的是能够使用现代生产工具的工人,但没有普及契约思想、没有教导民众如何形成契约、参与契约的形成。契约的执行及保护更是一塌糊涂。
改革开放后,政府开始倡导契约、但契约的编制、执行、保护被政府各级人员的腐败问题整的千疮百孔。
民众知道契约这个词,希望建立契约保护自身利益。但对契约的建立、对契约的真谛是无知的,无法形成有效契约(漏洞太多、无效条款多)。因腐败,政府对契约的保护、执行不利,普通人遵守契约反而利益受损,民众为保护自身利益上行下效,契约就此经常被无视。
识字率对民众的思想、行为变化影响巨大,外语对人们了解世界影响更大。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热衷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跳出汉语的牢笼,不甘做井底之蛙(思想禁锢),力图从中国的古代农业思维,尽快转变到现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最先进的思维模式。并希望在契约的保护下,通过个体的努力工作,解放出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随着中国新生代(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人)逐步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影响、决定社会规则的老一辈的退出,契约精神必然在新生代的推动下获得极大的发展,并逐渐成为社会活动中人人愿意建立并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现代中国契约应用不成功的实例。
现代中国最基本的、应该人人皆知的契约,是与每个人有直接关系的法律法规,中国人遵守的也不多,这不光是识字率、工业化对能否契约形成的问题,还有对契约执行、监督、改进的问题。
最常见的是中国人天天打交道的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普遍漠视法规的存在,90%以上的人不遵守相关法规,另外10%是出行有人帮助代步/保护的顶级权贵、不能自理的幼儿/学童、不能自理的老人/病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1.政府没有做到普法。人人离不开交通,交通法应该在未成年人达到学童年龄在校期间就该全面学习,成年后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只需要学习交通法最新修订部分即可。学习内容应该包括条文、释义、法理基础等、并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践让学童学会相关法律。
2.政府没有严格执法。目前,“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正、廉明”只是口号,是做不到这些口号的政府给民众的承诺、是提醒政府工作人员自身职责所在的警示,政府很多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做到、没有做好过。
3.交通事故认定由交警执行。部分交警被权利、关系、贿赂后,随意解释法律法规,不能做到基本的职业操守,秉公执法。
4.行政复议、法院判决的从业人员断案水平,即受专业知识、职业操守影响也同样会被权利、关系、贿赂污染。造成政府体制内监督基本无效。交通事故相关人员对交警的责任认定不认同,寻求其他政府部门给予公正时,同样得不到保证。
5.媒体不能就交通事故开展监督、讨论,不能就法律缺陷进行评论、不能对习惯人员进行批判、抨击,导致体制外监督受限。问题不被舆论放大、甚至传遍世界,民众权益就没有公正解决的机会。
6.相关法律的制定、修订被少数人垄断,不能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正当利益。比如企业主生产的不合格商品应该承担那些责任。
以上问题导致普通人对法律公平性的质疑、对法律是否保护普通人的怀疑,遵守交通法规利益得不到保护、甚至可能受损。既然不信任、不相信法律与政府对法律的执行,普通人为什么一定要要遵守交通法规呢?
2018年各地政府开始通过罚款、查没、销毁的暴力方式打击所谓违规电动自行车、三轮车、老年代步车上路行驶,就是最典型交通法规不健全、政府不作为、资本与权利苟且的负面案例,导致民众对法律、对政府、对执法者的不信任、甚至对抗。
政府给出打击电动车有三大原因:1.驾驶员不遵守交通秩序。2.电动车速超标及其他超标。3.电动车没有牌照发生事故难以追责。
但民众认为政府给出的理由不成立。电动车带来的安全问题是政府不作为、乱作为导致的,应该承担问题的主责任者不该是消费者。理由如下:
1.交通秩序可以提过普法、重罚、媒体大量典型案例报道、分析,一年即可解决普法问题。酒驾入刑,就是成功管理的案例。酒驾入刑光有制度没有人严格执法是解决不了酒驾问题的。政府通过修订法律、严格执法、重罚、媒体报道,一年酒驾就被遏制住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典韦有哪些战绩竟能稳居三国武力榜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