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以上是汉武帝的发妻陈阿娇皇后被废之后,花费了百两黄金请司马相如所作的《长门赋》中的一段。
陈阿娇皇后和汉武帝刘彻是姑表亲,陈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一直有个梦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馆陶长公主首先找到了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给自己女儿找婆家,可是栗姬对这个大姑子并不待见。之前馆陶曾经给弟弟汉景帝介绍过许多美女,栗姬这个兄弟媳妇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所以拒绝了馆陶长公主抛出的橄榄枝。第一次做媒没有成功。
刘彻的母亲王美人看到了机会,趁机拉拢大姑子馆陶,与此同时刘彻一句“金屋藏娇”的临时承诺,这对娃娃亲就这样定了下来。馆陶公主下一步就是替女婿谋到太子之位,她经常在自己的弟弟汉景帝面前,夸赞自己未来的女婿刘彻,另外时不时说几句栗姬的坏话,时间长了景帝也知道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情无据可查,也就姑且听之。
景帝曾经故意考验栗姬,交代她善待自己的其他儿子和妃嫔,栗姬竟然大发雷霆,当场回怼了景帝一顿。很明显的情商不够,善于钻空子的王美人和长公主利用这个机会,撺掇大臣上疏提出立栗姬,这封疏的戳到了景帝的痛处,把上疏的大臣直接推出午门外了。这件事直接导致了栗姬失宠,太子被废。刘彻按照在老爹面前的宠爱指数,顺位替补得到了太子之位。
刘彻在姑妈兼丈母娘的长公主安排下,顺利登基并娶了阿娇做皇后,实现了小时候许下的诺言。
阿娇从小在家刁蛮惯了,结婚时脾气性格已经定型,骄横、霸道成了陈阿娇在刘彻面前的主要标签。陈阿娇在做了十年的皇后之后,被汉武帝以参与“巫蛊”案,被废于长门宫。
据传,陈阿娇花百金请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长门赋》企图挽回刘彻的心,可最终却已经覆水难收了。
反观在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众生相:
一:恃宠而骄的栗姬:手握着一手好牌,被自己的硬生生打烂了。自己的儿子已经被立为太子了,栗姬如果格局能大一点,有容人之量,皇太后的位置早晚就是囊中之物。可是由于自己的嫉妒心,让自己失宠并把儿子的太子之位也葬送了。
二:善于把握机会的王美人:刘彻的母亲,王美人名叫王娡。王娡的外公是燕王臧荼的儿子,王娡的母亲出生的时候藏家已经家道中落。王娡先嫁给了金家,在生下一个女儿后,离婚入太子宫中做了宫女。凭着出众的长相和心计,迅速地俘获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的心。在怀刘彻的时候,王美人就和景帝说梦见太阳入怀。古代著名的帝王将相都会有这样的传奇经历,不是太阳入怀就是降生时红光满屋之类的吉兆,这似乎成了名人的一个标配。这个梦估计也是王美人故意编造说给景帝听的,为以后刘彻的接班做的铺垫。
当馆陶公主来找她的时候,两人一拍即合,机会总是给与有准备的人,恰巧王娡是最会把握机会的人。王娡从一个平民百姓变成母仪天下的皇后,不得不佩服她的这种逆袭的奇迹。
三:馆陶长公主:身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挑了个侯爷做驸马,一心为了女儿的将来无所不用其极。把自己的女儿送入了无情帝王家,福兮祸兮?
四:陈阿娇:幸福来得太容易,不懂珍惜。从小娇生惯养,是个直肠子,爱憎分明,不会掩饰。“巫蛊”应该只是个借口,阿娇经常出入皇宫这点宫禁应该还是知道的。被废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无子。其次,是嫉妒卫子夫,她和卫子夫的出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卫子夫却比她得宠,所以阿娇处处为难卫子夫。再有可能的就是陈阿娇的家庭背景,娘家太强犯了汉武帝的忌讳。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就成了阿娇被废的原因之一了。
综上几点,做人切记:冲动是魔鬼,把格局放大!戒掉你的嫉妒心,随时做好准备,不要让机会从身边溜走你就会变得非常成功!
空荡荡的寝宫里,唐玄宗一个人站着,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宫里的东西。自从她死后,他总是来这里看看她生前用过的东西,以及她坐过的地方。这是他最爱的女人,他前半生深爱的女人,不顾吴与李的恩怨,不顾朝廷的反对。
看到这里,你以为你说的是杨贵妃?它不是。
后世都知道杨玉环杨贵妃的名字,说她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女人。她一见钟情,不顾世俗,煞费苦心把她带进宫里。
宠爱,宠爱,只是一个宠字,不是真爱。
唐玄宗真正爱的人是另一个人。这个人,和他一起长大,是青梅竹马。他们有着同样的感情。唐玄宗视她为知己,她陪伴唐玄宗见证了新世纪的崛起。
她就是唐玄宗前半生陪伴他的武惠妃。
宋代的杨万里曾经写过一首诗《读武惠妃传》——,“秋风透桂花青,千朵未开。寿王不忍金殿之寒,独赠玉指环于王”。
后宫佳丽三千。唐玄宗独爱武惠妃,眼里容不得别人。尽管他后来很宠爱杨玉环,但他仍然私下会见了梅妃。然而,当有武惠妃时,令人惊讶的是,唐玄宗是一心一意的。
实际上,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女,武则天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武则天见她可怜,将她带入宫中。她从小就在皇宫里长大。武惠妃有着美丽的外表和出众的气质,他们很早就认识了。她十五六岁的时候,唐玄宗历经血雨腥风,终于当上了国王。
唐玄宗登基后,想封他为武惠妃皇后。当时他在朝廷的时候,很怕吴家的人。武惠妃的存在是在他的喉咙,许多官员写信说服唐玄宗。
唐玄宗见此,想尽办法,想出一个前朝从未有过的——惠妃的爵位,所有规格都与皇后相同。没有人能比得上这种恩惠。
甚至,唐玄宗为他杀了他的三个儿子。
武惠妃有四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在她之前,唐玄宗还有其他儿子,太子也早已确立。后来,武惠妃产生了私心,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王子。
于是她设计告诉王子和两位王子宫中有贼,并要求其中三位穿上盔甲进宫防卫。其中三人信以为真,穿上盔甲,带着武器进宫。惠妃当即告诉唐玄宗,三王有意谋反。唐玄宗听说了,就去看,果然如此。盛怒之下,他废了其中三个,最后给了他们自杀。
唐玄宗可能没有意识到武惠妃的阴谋,但他还是听从了她的意思。他们年轻,感情深厚。为了武惠妃,他把女王打入冷宫,废除了王子。
然而,诡计多端的武惠妃却被自己的诡计害死了。自从杀死这三个国王后,武惠妃多次看到他们的鬼魂,做噩梦,以为恶灵在索取他们的灵魂,最后,他精神失常,死去了。
她去世后,唐玄宗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难以接受。后来,唐玄宗总是一个人来到武惠妃的卧室,非常伤心。
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杀了他的三个儿子吗?赵美人,后来被封为赵丽妃,生的这个儿子后来还当了太子,名字叫做李瑛,只可惜,这个太子后来被武惠妃陷害,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在一天之中都被玄宗杀掉了。真是血腥的家庭悲剧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
说来话长。李瑛是玄宗的第二个儿子,是开元三年立的太子。可能有人会问,按照传统,太子不应该是由皇帝的嫡长子来当吗?这李瑛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为什么让他当太子啊?我们讲过,玄宗的皇后王皇后没有儿子,嫡子根本就不存在。嫡子没有,那就应该考虑长子了,可是,玄宗的长子小时候打猎又被野兽抓伤了脸,有损国家形象,也不适合当太子。老大不行那就考虑老二吧,这个老二李瑛不仅排行靠前,而且母亲赵丽妃在开元初年也正得宠,以长以爱都占优势,所以,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太子。如果没有变故,这个太子就安心等着接皇帝的班了。但是,变故还是出现了。
什么变故呢?武惠妃横空出世了,而且很快就成了后宫专宠,赵丽妃靠边站了。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作母色衰则子爱驰,李瑛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威胁啊?没有。因为武惠妃虽然专宠,也不停地生孩子,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她生的孩子都活不长。连着三个孩子都夭折了。接连的打击让武惠妃都没自信了,所以,生到第四个孩子的时候,她再也不敢自己带了,干脆送给李隆基的大哥宁王去带,对外都谎称是人家的儿子。这样一来,虽然唐玄宗对赵丽妃的感情淡了,但是,李瑛的地位倒没发生什么动摇。可是,到了开元十二年之后,接连发生三件大事,使得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第一件事,开元十二年,武惠妃动用种种手段,终于扳倒了王皇后,眼看就要成为新一任皇后了。第二件,开元十三年,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已经七岁,过了儿童危险期,从宁王那里回到了唐玄宗和武惠妃身边,封为寿王了。第三、开元十四年,李瑛的亲妈赵丽妃死了。这三件事叠加到一起,李瑛的地位可危险了,失去了亲妈的庇护,又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他这个太子还能继续当下去吗?
果然,就在开元十四年,李瑛人生中第一个考验终于到来了。这一年,唐玄宗跟大臣提出,要立武惠妃当皇后。可以想象,如果这个动议一通过,武惠妃变成武皇后,李瑛马上就得给她的儿子让位。这可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好在大臣出来说话了。大臣说:太子已立,武惠妃又有儿子,如果让他当皇后,难道太子也要跟着换吗?当时玄宗还比较明智,想想政治成本太大,终于放弃了这个想法。武惠妃几乎到手的皇后之位随风飘散,李瑛的位子才又算保了下来。李瑛政治生命中的第一波惊涛骇浪算是通过了。
可是,就像谚语说的那样,女人柔弱,为母则强。只要是为了孩子好,母亲什么事都做得出。武惠妃也是如此。虽然没能当上皇后,但是,她还是想让儿子当太子。可是,面对着明智的丈夫和对她并不友好的朝廷,武惠妃势单力孤,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就这样,十来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开元二十三年,寿王已经十七岁,该娶妻了。娶了谁呢?他娶了大美女杨玉环,就是后来的杨贵妃。眼看儿子长大成人了,武惠妃更着急了,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武惠妃一下子觉得又有希望了。什么转机呢?首先,李林甫悄悄让宦官带话,许诺要帮助寿王,武惠妃在朝廷终于有了支持者。另外,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也长大了,嫁了人,武惠妃又多了两个帮手。咸宜公主嫁的人是谁啊?这个小伙子叫杨洄,说起来也是亲上加亲。当年唐中宗和韦皇后不是生了两个女儿吗?一个叫长宁公主,一个叫安乐公主。安乐公主被唐玄宗杀了,但是,长宁公主活了下来,杨洄就是她的儿子。杨家在唐朝可是太出人才了,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后来大名鼎鼎的杨贵妃都出身于这个家族。这小伙子出身于政治世家,可想而知,对政治也非常敏感。小夫妻两个都表态,愿意帮助母亲给哥哥争个太子当。这样一来,武惠妃的势力一下子增强了。这些资源怎么利用呢?武惠妃不愧是武则天的侄孙女,马上做出了部署。她自己专心致志在后宫给玄宗灌迷魂汤,李林甫在外廷暗中相助,至于杨洄嘛,就利用青年公子哥的身份,专门负责盯着太子的一举一动,随时举报不法行为好了。俗话说三人成虎,她就不信这只大老虎吃不了太子李瑛!
开元二十四年,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的十月,杨洄向武惠妃汇报,最近,太子李瑛总和两个弟弟一个叫鄂王瑶,一个叫光王琚混在一起,三个人经常发表对皇帝的不满言论!这三个小伙子为什么对皇帝不满啊?其实很简单。他们三个人的母亲当年都曾经得过宠,后来有了武惠妃,又都失宠了。母亲同病相怜,孩子自然就走得近一些,三个人所谓的不满,也就是不满意父亲对自己的母亲太薄情。这本来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可是,武惠妃有本事把它做大。怎么做呢?
武惠妃对着玄宗哭了个梨花带雨。说:太子和两个王爷结党,说是妾身夺了他们母亲的宠爱,想要害死妾母子呢!请陛下千万为我们母子做主啊!另外,他们还对您说了好多不堪的话,太恶毒了,我都不敢跟您说!唐玄宗一听这话就怒了,为什么呀?他生气的倒不光是太子对武惠妃不敬,而是太子居然敢对他不满!要知道,中国古代的皇帝跟太子的关系最微妙了,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毕竟也是未来的接班人,试想,要是有这么一人,职业就是等着你死了好去接你的班,任何人都会觉得不舒服,何况是梦想自己的统治千秋万岁的皇帝呢!本来心里就别扭着呢,你再说太子对他不满,他能不生气吗!所以,唐玄宗听武惠妃这么一说,马上血往上涌。第二天一上朝就跟宰相提出来了,太子和两个兄弟结党,擅自议论皇帝,应该废掉!皇帝这么一说,李瑛政治生命中的第二个大浪可又打过来了,而且来得比上次还猛,这一次他能顶住吗?能,因为又有贵人来搭救了。谁呢?张九龄。
要知道,这还是开元二十四年,这时的首席宰相还是张九龄。我们不是讲过张九龄刚正不阿,喜欢跟皇帝叫板吗?一般小事尚且要争个是非曲直,何况是废太子这样的大事啊。张九龄说: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表明态度之后,张九龄还给唐玄宗上起历史课来了,讲了一大堆历史上因为听了女人的话,改换太子引发的祸害,矛头直指武惠妃。要知道,唐玄宗当时已经被感情所左右了,哪里听得进这些呀?越听眉头皱得越紧。可是,废太子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没有宰相认可,玄宗不敢、也不能贸然行动,怎么办呢?
我们不是说过,李林甫为了当宰相,已经开始为武惠妃效力了吗?他得发挥作用啊。怎么发挥呢?李林甫用起了自己的经典招数,退朝之后悄悄嘀咕。这一次,他对着玄宗身边的宦官嘀咕了一句: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他知道,宦官肯定会把他这句话报告给玄宗。那么李林甫这句话厉害不厉害啊?太厉害了,要知道,这可是中国历史上宰相怂恿皇帝违规时候最经典的说法了。当年,唐高宗想立武则天当皇帝,长孙无忌他们反对,李_不就说了这么一句,帮高宗下了决心吗?时隔八十多年,李林甫又拿这句话来蛊惑皇帝了。唐玄宗一听李林甫这么说,心里也颇有点豁然开朗之感,是啊,跟国家有关系的事情我听你宰相的也就罢了,可是,让哪个儿子接班,这是我们李家的私事,你张九龄管得着吗!干脆抛开宰相算了!可是,转念一想吧,唐玄宗又有点负罪感,毕竟,在内心深处,他觉得张九龄还是对的。到底听谁的呢?唐玄宗心里的天使和魔鬼各占一半的位置,反复斗争,哪边战胜都有可能。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武惠妃沉不住气了,走了一步臭棋,一下子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了。怎么回事呢?当时废不废太子,关键不就在张九龄这儿吗?武惠妃想,干脆去他那里疏通疏通关系好了,告诉他,只要在这个问题上高抬贵手,武惠妃绝对亏待不了他!于是,就派了一个心腹宦官牛贵儿去找张九龄了,跟他说: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武惠妃这样做好不好啊?大大的不好。她太低估张九龄的政治操守了。她以为宰相都像李林甫那样,只知道固权保位,她不知道,张九龄是有原则的人,这样的人可能被打倒,但是决不能被收买。果然,张九龄一听,鼻子都气歪了,你武惠妃居然想收买我,这不是侮辱我吗!对着牛贵儿一顿臭骂,把他给骂走了。
这还不算,第二天一早,张九龄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汇报给唐玄宗了。唐玄宗一听,简直像兜头泼了一瓢冷水,一下子把他浇醒了。本来,武惠妃梨花带雨一番哭诉,他还觉得武惠妃楚楚可怜,引起了他保护弱者的冲动,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女人的心机不简单啊!更要不得的是,她居然想对外廷插手,跟宰相勾结,这可就触犯了唐玄宗的底线了。要知道,唐玄宗可是在武则天、韦皇后和太平公主时代历练成长起来的,他太知道后宫和外廷勾结的威力了,他可以宠爱一个有政治头脑的女人,但是,绝不能接受一个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就这样,因为武惠妃的失着,也因为张九龄的保护,李瑛的太子之位又保住了。
李瑛的太子之位虽然保住了,他在唐玄宗心目中的位置可是越来越边缘了。更糟糕的是,开元二十四年年底,他的保护人张九龄罢相了,而且在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远贬荆州,彻底离开了长安城的政治舞台。失去了强有力的宰相的保护,李瑛人生的第三次危机出现了。怎么回事呢?就在张九龄离开京城之后第二天,唐玄宗再次召集宰相,商量要把太子李瑛废掉!大家可能要疑惑了,这事怎么又提出来了?唐玄宗为什么再次提出废掉太子呢?史书有两种不同的记载。第一种记载是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说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又在唐玄宗面前打小报告了,说太子李瑛和他的两个弟弟鄂王瑶、光王琚一起图谋不轨,唐玄宗这才再次发威,旧事重提。这是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就是新唐书的记载了。说太子李瑛误入武惠妃的圈套了。什么圈套呢?新唐书记载:就在头一天夜里,武惠妃派人向太子兄弟传旨,说是内宫有盗匪,请太子立即领兵护驾!事情紧急,哪里容人多想啊,再说了,太子兄弟早就在玄宗面前失宠了,正想找机会挽回呢,所以,太子李瑛还有李瑶、李琚赶紧带着自己的卫队去了。一看三兄弟真的带兵进宫了,武惠妃装得比谁都紧张,大叫太子谋反!玄宗自己就是个搞政变的高手,对政变最敏感了,马上采取行动,把三个儿子给抓起来了。李瑛他们这才知道,上了武惠妃的当。大体情节跟林冲误入白虎堂差不多。
这两个记载都出自正史,到底哪个是真的啊?我个人觉得,虽然新唐书的记载更加活灵活现,但是,它恐怕不是真的。为什么呢?三点理由。
首先,太子兄弟都是成年人,他们和武惠妃的矛盾由来已久了,武惠妃派人让他们带兵进宫,他们岂能那么轻易相信?这也太低估太子兄弟的智力了。
其次,如果太子带兵入宫被抓,审问的时候必定会说出武惠妃假传圣旨的事情,虽然武惠妃可以否认,但是唐玄宗也不是傻子呀!那样冒的政治风险可就太大了。
第三、如果真是带兵入宫的话,事后牵连的人必定不少,可是,从以后处理的情况看,被牵连的都是三兄弟的亲戚,这也不符合处理政变的惯例。这样看来,我觉得,还是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更有道理。三兄弟并没有吸取上次的教训,还是经常混在一起,搞小集团,乱发牢骚。被杨洄抓住把柄了。唐玄宗对这个儿子早就不感兴趣了,一看儿子屡教不改,就又动了废太子的念头了。
上一次玄宗要废太子,被张九龄劝阻了,那么,这一次玄宗跟宰相商量,宰相又会怎么表态呢?要知道,这时候的首席宰相已经是李林甫了,李林甫当然是支持废太子的。那他会怎么说啊?说陛下,我早看太子不顺眼了,废掉算了?那可不是李林甫的风格。李林甫不是以柔顺著称吗?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让皇帝感觉是他自己在拿主意的。所以,李林甫还是那句话: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们当大臣的不宜过问。您就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吧。这种说法貌似不表态,其实就是支持啊!一看宰相没有意见,唐玄宗的决心也就定了。李林甫不是说这是家事吗?那就按家法处理吧,不用在朝廷里宣布了。他直接派了一个宦官到宫里宣制,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都废为庶人。废黜的皇后通常没有好结果,倒台的太子也一样。十五天之后,太子李瑛兄弟三人被赐死在长安城东的驿站里。
一日之内杀三子,这可是唐玄宗当皇帝以来最大的冤案。李瑛当太子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来没出过什么大错,李瑶和李琚更是以学识著称,三个人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好多人都替他们惋惜,觉得唐玄宗太心狠了。
朱祁钰儿子为什么死了
朱祁钰儿子为什么死了,很多人对于历史上的知识是很感兴趣的,而且有一些人还是会进入深入研究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朱祁钰儿子为什么死了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朱祁钰儿子为什么死了1 明代宗朱祁钰的儿子名叫朱见济,他是夭折而死的。公元1449年,朱祁镇御驾亲征,攻打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朱祁钰在兵部侍郎于谦和孙太后支持下,登基为帝。
朱祁钰励精图治,任用贤臣,并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朱祁钰有却只有一个儿子,叫朱见济,生于正统十三年(1448年)七月初二日,死于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谥号怀献太子。天顺元年(1457年)朱祁镇经过“夺门之变”重新夺得皇位后,追废朱见济为世子,直至南明灭亡,朱见济也没再被承认为太子。
对此,被软禁的朱祁镇没有发言的权力,孙太后说话也不好使,大臣们不敢也不能反对。孙太后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悉心保护好被废的小太子朱见深。
可能朱祁钰这一系命中该绝,刚刚被册立为皇太子的第二年,五岁的朱见济夭折了。此后朱祁钰努力了数年,再也没有生下一个皇子。
关于朱见济的死,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但绝不可能是孙太后害死的。
当时的皇权牢牢掌握在朱祁钰手中,儿子朱祁镇被软禁,连个人都见不到,孙子朱见深也是朝不保夕,自己呢说话和没说一样。如果孙太后敢对皇太子朱见济下手,被朱祁钰知道之后,这三口子都会处理了。
最主要的,当时朱祁钰还年轻,今天害死他一个儿子,明天他会再生一个(谁也不能预测出朱祁钰会没有生出来),仍然改变不了眼下的形势,只是自寻死路。
朱祁钰儿子为什么死了2 《大明风华》剧情中朱祁钰的母亲胡太妃对待自己的儿媳妇真的是动不动就是家庭暴力,而朱祁钰也是爱莫能助,只能干巴巴的看着自己的媳妇任由胡太妃打,在朱祁钰还没有登上皇帝的时候,儿媳妇身上就已经青一块紫一块了,到最后儿朱祁钰要册封自己儿子为太子的时候,儿媳妇带着儿子一起服毒自杀了。
在历史中朱祁钰的结发妻子就是郕王妃,也是《大明风华》里面的原型,也是被人尊称的汪皇后,不过汪皇后性格刚烈,不卑不亢,有着纯正的善良,当年朱祁钰登基后,要废朱祁镇的儿子太子之位,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汪皇后对于朱祁钰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十分反对,面对汪皇后竭力反对他废太子,这也导致朱祁钰最后废了她的后位。
朱祁钰废除汪皇后后,改立朱见济的生母杭氏为皇后,这就是朱祁钰的两个皇后。不过杭皇后虽然也有给朱祁钰生了个儿子朱见济,可惜的就是这个孩子年幼夭折,而杭皇后也经不住打击,不久就病逝了。
之后也就是朱祁镇的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登上了帝位,但是明英宗朱祁镇对于自己儿子当年被废的事情依旧怀恨在心,不仅毁了杭皇后的陵墓,还废了她的皇后谥号。
而汪皇后也没有像《大明风华》里面的一样服毒自杀,在朱祁镇复位后,就恢复了汪皇后的正室之名,而且汪皇后也让朱祁镇和朱见深父子二人真诚善待,一直活到八十才寿终正寝。
朱祁钰儿子为什么死了3 一、倘若时间能倒流
公元1456年,对于大明朝来言是个普通的年份。大明帝王朱祁钰,依旧沉浸在他的酒色世界中,根本想不到仅一年后,震动天下的“夺门之变”就发生了,他的.哥哥朱祁镇重夺皇位,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他,则在凄苦中等待大限来临。
倘若朱祁钰,希望时间倒流的话,恐怕他必会让时间定格在公元1448年,那年他的儿子朱见济出生了。一年后,哥哥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他在于谦等人的拥护下登上了皇位。
那时的他,何其意气风发,坐在帝王宝座上,他鼎力支持于谦。在瓦剌兵败北京城下后,他终于能拍着胸脯对朱家先祖们说:是我朱祁钰保住了大明天下,我比哥哥强!我才配坐在那把椅子上!
没有人能否认那时的朱祁钰,是一派明君之姿。倘若究其原因的话,除了因皇位来得意想不到,且有些尴尬外,更因他有个儿子。他要把这“来之突然,守之艰难”的皇位传给儿子。为此他不惜跟满朝文武翻脸,甚至放下身段贿赂大臣,这才换来了儿子成为太子。
但在1453年,他唯一的儿子死了。朱祁钰意识到,若再无子嗣出生,哥哥朱祁镇的儿子,前太子朱见深,便会坐上皇位。他必须趁着年轻,再生出儿子出来。于是自公元1453年起,朱祁钰开始了疯狂的“生子计划”。
朱祁钰的原配是汪皇后,可惜没生出儿子来。由于反对朱祁钰废掉朱祁镇的儿子,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朱祁钰怒不可遏,废掉了汪皇后,改立朱见济的生母杭氏为皇后。
但随着朱见济之死,杭皇后也被冷落。朱祁钰则开始宠爱唐妃,可惜唐妃也不见生育。杭皇后却由于丧子之事备受打击,死于公元1456年。正是因皇后死了,朱祁钰失去了最后一点约束,“生子计划”完全失控,彻底滑入了酒色放纵之中。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钰把眼界延伸到了宫外,李惜儿被召入宫内受宠。如李惜儿这等人物的手段,自然一下子就让朱祁钰痴迷起来,全然不顾影响,甚至忘了自己是在“求子”。
皆言“色是刮骨钢刀”,朱祁钰四年疯狂的求子计划,几乎掏空了身体,如今再遇到李惜儿这样的“虎狼药”,他如何能受得住?他还如何能执掌大明江山?声誉全毁,有辱大明帝王身份,身若枯灯,无法承担天下重任。
所以在公元1456年,当时还是考生的黄瑜,在来京赴考时,便已经在京城内,感受到了朱祁钰的这股颓废。可见,“朱祁钰召李惜儿入宫受宠”影响之大,已是不言自明。因此黄瑜才怒斥李惜儿为“一代妖妓”。
二、一切终有结束时
朱祁钰在公元1456年的荒唐和颓废,其实已经是极大刺激了满朝的文武。所以当公元1457年来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发动夺门之变,拥戴朱祁镇重新登基后,为何包括于谦在内的那么多重臣,都选择默许,也就不言自明了。
就这样,朱祁钰失去了皇位——其实早在他丧子的那年,他就已经跟皇位背道而驰了。而这一切的导火索,便是他在公元1456年他召李惜儿入宫。
就在“夺门之变”后的仅两个月,史载:朱祁钰离奇而死。至今没有人知道他确切死因。
对于重夺皇位的朱祁镇来言,朱祁钰的死因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彻底清算朱祁钰的罪行,巩固自己的统治。这完全是一次“比烂”!难怪后来的首辅李贤,在总结朱祁镇为何能轻松重夺皇位的原因时,总结出了这三条。
其一,祖宗保佑,大明朝运气好。其二,瓦剌老大也先,放回了朱祁镇。其三,使者杨善劝说也先的功劳。这三条中,根本不涉及朱祁镇和朱祁钰,这堪称是个绝妙的讽刺!
最后说下李惜儿的结局,史书上对她的记载非常少,最终说她被赶出了宫内,就再无下文。但参考唐妃被殉葬,李惜儿的结局恐怕也不妙。至于还有记载说她,在夺门之变发生时,已怀有身孕,这是出自野史,只能算一个参考,或是出于对朱祁镇的惋惜。
无论怎样,一切终有结束时。“夺门之变”尘埃虽早已落定,但许多谜团却依然待解。不过公元1456年,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李惜儿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是难脱关系的。
这虽不是李惜儿所愿。但事实上,她不但催化了“夺门之变”的发生,和影响了其最终结果,而且还彻底摧毁了朱祁钰的身体。
历史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每一个历史人物,也都是复杂和立体的。如今,人们虽普遍同情朱祁钰的遭遇,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倘若朱祁钰哪怕是没有子嗣了,却依旧展现出其初登皇位时的明君之姿,也就不会有什么“一代妖妓”出现,夺门之变,恐怕也没这么简单。但可惜历史不容假设,只能为镜!
因为当时唐玄宗宠幸的武惠妃联合驸马诬告太子李瑛谋反,唐玄宗因为亲信了武惠妃的诬告便下昭赐死了太子。
这自古帝王之家原本就没有多少亲情可言,尤其是帝王与太子之间,唐玄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但是这个帝王到了老年时期不仅有些倦怠朝政,而且还有些沉迷享乐,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还好,但是他是一位手握大权的帝王,当时他的太子是李瑛,李瑛这个太子对于唐玄宗有诸多不满,平时也喜欢跟自己两个关系比较好的兄弟抱怨,可是他是太子,帝王晚年最猜忌的便是太子,所以李瑛在唐玄宗晚年不是很得到唐玄宗的信任。
唐玄宗晚年最信任的人便是他后宫的妃子武惠妃,这个武惠妃也为唐玄宗生下几个儿子,可惜都没有长大,只有第十七子李瑁长大成人,当时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坐上太子之位,于是她一找到机会就向唐玄宗说李瑛的坏话。终于有一天李瑛的抱怨到了唐玄宗的耳中,再加上武惠妃的枕头风,很快唐玄宗便疑心太子李瑛有谋反之心。
后来武惠妃找到驸马杨洄出面首告太子李瑛,既然有人上告,唐玄宗便仔细盘查李瑛,再加上杨洄诓骗李瑛带兵入宫,让唐玄宗以为李瑛要反,于是唐玄宗盛怒,便下令逮捕李瑛。武惠妃看到李瑛被废有望,于是便日日向唐玄宗说李瑛的坏话,唐玄宗最终听信了武惠妃之言,便下诏赐死了亲生儿子李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5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