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司马懿为什么不将大权交给司马昭,而是交给平庸的司马师呢

众妙之门 2023-07-02 10:14:53

司马懿为什么不将大权交给司马昭,而是交给平庸的司马师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东汉末年可谓是战乱纷飞,先有宦官乱权,后有董卓之乱,再后来“文和乱武”。最后经过连年的战乱,出现了孙曹刘三足鼎立的局面,自此延续了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彻底灭亡,正式进入了三国时代。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吴魏蜀三国最终谁也没能完成统一,而是司马家族笑到了最后。

西晋的开国大帝是晋武帝司马炎,但是真正给司马家族打下基础的是司马懿,而彻底架空魏国,消灭蜀汉的是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而司马师却好像只是一个过渡的作用,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是司马懿为何没有传位给更有能力的司马昭呢?

有人可能会认为,司马师作为嫡长子,司马懿从小就亲自培养他,所以司马懿把自己的权利交给他,可谓是人之常情。

但是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吗?

一、司马师并不无能

说到司马师,可能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无能。其实,当我们熟读历史,不难发现,司马师之所以没有太多的成就这与他英年早逝有着很大的关系。仅仅活了47岁,还是蛮可惜的。

他曾担任中护军,高平陵之变的时候,他镇守司马门,控制京师,而后担任大将军一职,利用自身的才智,打败了东吴的诸葛恪,也曾平定了淮南二叛。《晋书》记载,他掌权之后也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来规范官吏的选拔。这样的一个人物,怎么能说他毫无建树呢?

二、司马师比司马昭更具备政治智商

司马师的政治才能其实要比司马昭的高。李丰等人想要暗中除掉司马师,事情败露以后,司马师虽然铲除了这些人,但并没有擅行立废之事,而是让太后下诏处理这事。

这样做不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还封堵住了悠悠众口,让人无话可说。而曹髦想要讨伐司马昭的时候,司马昭的手下直接将其杀害,为此司马昭只能辞去晋公之位。我们也可以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看出,司马昭的张扬,这与擅长隐忍的司马懿是完全不合的,这也是司马懿选择司马师的原因。

三、司马师的心理素质强于司马昭

《晋书》中记载:“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这段话中得知,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昭是没有资格参与到密谋中的,司马懿只会与司马师一起密谋。

当到了将要举事的时候,本该更加激动的司马师仍然正常起居,而司马昭却寝食难安,由此可见,司马昭的心理素质与司马师的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而且司马师暗中培养的三千死士,没有走漏半点风声,由此可见,司马师更像是能成大事者。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司马师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但是他并非等闲之辈。他继承司马懿的位置,不仅仅是因为他嫡长子的身份,更主要是因为他的能力更胜司马昭一筹。

司马师不及司马昭有名,为什么司马懿去世后会把权力留给他?

司马师(208-255年3月23日)即晋景帝,字子元,河内 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历史上的司马昭,远比司马师出名,除了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还有一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是晋宣帝 司马懿的长子,晋武帝 司马炎的伯父,西晋奠基人之一。司马师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曾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魏嘉平四年(252),迁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大败吴将诸葛恪。正元元年。





魏帝曹芳与中书令 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太后废掉魏帝曹芳,从太后命以高贵乡公 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亲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途中病死。晋朝建立后,追尊为景皇帝。庙号 世宗。

司马懿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司马懿要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只与一个人长期密谋,就是司马师。到了政变前的那一夜,司马懿把计划告诉了司马昭,把他吓得一夜没睡着,而司马师就跟没什么事似的。司马懿去世后,因高平陵政变留下的恶劣影响,实际上司马家执掌的政权非常不稳。司马师被任命为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成为第一权臣。




司马师执政后,调整国家军事部署,以稳定为第一要务,又着力解决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问题,让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士族子弟出山做官,基本稳定了政局。其间,魏蜀边境稳定,司马师指挥了与诸葛恪的东兴之战(失败)、新城之战,平定了淮南毌丘俭、文钦、诸葛诞之乱,基本使国家走上正轨。

公元253年(嘉平五年)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派遣二十万大军包围合肥新城,朝廷纷纷议论,担心分兵攻打淮泗,并有守住各个水口的打算。司马师说道:“诸葛恪刚得到吴国的权力,欲使用一时的权利,合兵于合肥新城,希望再次成功,没有空余时间攻击青州和徐州。况且水路口岸不单只一个,多防的地方则用多兵,少防的地方则不足以抵御。”




诸葛恪把兵力全都集中在合肥新城,就如司马师所料,并派司马孚督诸军二十万防御,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等请战。司马师说:“诸葛恪军队轻装深入,投兵于绝境,兵力的锋芒难以抵御。况且新城小而坚固,攻击也未能马上攻克下来。”命令诸将以高垒来对待,诸葛恪相持数月,攻城兵力力竭,死伤过半。司马师命文钦督遣精锐部队会合,要其断诸葛恪的退路,毌丘俭等将断后。诸葛恪惧怕而遁逃,文钦上前大败敌军,斩首万余人。




春二月,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最后终于在辛亥(二十八)日(3月23日)痛死于许昌。

二月,曹髦素服临吊,谥忠武。后来司马昭受封晋王,追尊司马师为晋景王。司马炎称帝后,尊司马师为晋景帝,陵曰峻平,庙号世宗。

为什么将权力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司马师是嫡长子,中国古代绝大部分时期,尤其是三国时候,绝大部分明智的领袖,都不会贸然废长立幼的。毕竟袁绍刘表这两个反面教材,以及曹操这个正面教材在那里呢。况且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嫡长子继承制,可是一直到明朝的。
其他的原因,楼上说的很清楚,司马师沉稳有谋略,司马昭还是要差一些。
但是司马昭年龄不算小,历练也不少。毕竟司马懿很长寿,到他去世的时候,司马昭已经四十岁,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了。只是确实不如司马师沉稳有谋。可惜司马师没有儿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5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